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亮兴汉-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墨仁话音刚落,道家的李重便起身接道:“民不畏威,则大威至。韩王难道是想压迫学子吗?难道就不怕天下的学子一同痛斥和反抗吗?!我道家虽以无为而治,但也不能任由他人欺凌!”

    见到两家学子已是有些恼怒,张亮却并未表现出任何的歉意或是悔意。只见他慢慢放下手中的酒杯,随后面向二人说道:“两位学子想来都是各自学派之中的佼佼者,不仅尊崇自己的学派,而且以此为荣!不过我想问二位一个问题,不知两位学子能否为我解答?”

    闻听张亮有不解,墨仁与李重便对视了一眼,随后一同回道:“韩王请问,我等若知,必为王驾解惑!”

    听到二人愿意回答自己,张亮满意的点了点头,跟着变沉声问道:“墨、道两家若是无人奉养,无人传承衣钵的话,可能过百乎?”

    张亮的问题一出,二子便旋即一愣。在一番深思之后,墨仁便先行回道:“无人奉养和传承自然无法长久。但我墨家向来自给自足,而且研习我墨学之人亦不再少数,绝不会出现韩王所说的情况。”

    李重在对方说完之后,也随及回道:“我道家讲究无为,淡然处世,自然可长远。自食其力,遇缘则授。当然也可以传承万年。”

    二人的回答均是底气十足,气势非凡。张亮在听完他们的言语之后,却不由得冷笑了几声。跟着,便先对墨家墨仁说道:“你叫墨仁,的确是墨家的好学子!你墨家讲究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这其中有些思想命题与他家大为不同!我对于贵派祖师墨子的兼爱十分推崇,可我想问一下,你们真的做到了吗?!我不敢妄称通晓墨家学说,但在我看来,所谓的兼爱,应是世界之爱,无种族、血缘或是年龄的隔阂。对于所有的人均用一心,爱护有加。可如今你却因不愿与其他学子一起授课,而放弃教导世人和发扬墨学的机会!这难道就是你们对世人的爱吗?那些想要真正了解和学习墨者思想的人,难道不是被你抛弃了吗?!你说研习墨学之人不在少数,可你为何不想着将墨学发扬光大?!望学者多,可收益者少。墨家莫非是想慢慢自断自己的后路不成?”

    张亮对于墨家的学说只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当他训斥墨仁之时,对方却是被驳的哑口无言。就连其他学派的学子也不由得为之一震,因为张亮的话语也完全可以套用在他们的身上。

    就在墨仁被张亮的话语所慑之时,张亮又转向李重接道:“你是道家门徒,你的祖师老子与庄子两位大圣讲究道法自然,养生延年。可我想请问你,先师曾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究竟是何意?”

    闻得张亮问及学派先师名言,李重急忙辩道:“先圣此言是说天地对万物万事,一视同仁。这里的“不仁”二字,指的是没有特别的偏好,或者说不会刻意眷顾。这乃是真正的大仁!而圣人的大仁,也应该是对百姓一视同仁,没有贵贱种族之分!”

    听完对方的回答,张亮立刻拍案喝道:“说的好!可百姓学识不够,只能从字面之意去了解。这样一来岂不是将老庄两位先圣的名言曲解了吗?!这难道也是你道家门人所希望的吗?!你们口口声声说要寻天道,仿天意顺势而行!苍天对天下万物与世人一视同仁,可你们却将不愿将自己的学术思想教给众人,这就是你们的“不仁”吗?!还是说你们真的把天下之人当成了刍狗,认为他们没有资格学习大道?!”

    李重在听完张亮的训斥之后,瞬间便跌坐到了座位之上。他本想再说些什么,可却只觉得脑中一片空白,仿佛对方刚才的话语,已将他打的失去了自己的思想。

    此时的百家学子们皆是无言以对。他们除了不断的回想着张亮的话语,还由衷的感佩对方学识的渊博。仿佛这诸子百家,他都有所涉猎。而且还是颇有心得的。

    就在众人纷纷想着如何为自己辩驳之时,突然一名学子起身对着张亮施了一礼,跟着便缓缓的说道:“韩王,学生乃是法家门徒殷成。其实学生也想将自己所学传授世人,但学生却始终无法过的了自己的心关。并非是学生不愿与诸家学子一同前往,只因暴秦用法,使得民不聊生。但学生自认法无过错,可如今这法学已经成了百姓畏惧之虎,所以学生实在不敢,也无法传授法学!学生学法多年,也不愿将所学就此埋没,可世事往往难以琢磨,还请大王为学生解惑!”

    听到殷成之言,张亮旋即起身来到对方身边,随后厉声说道:“你这般畏首畏尾,算什么法家门徒。你可知道,这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就曾力排众议,一心弘法!若法是错的,天下何以归秦?!而秦朝的暴政并不能归罪于法,只是施法和立法过于残酷,故而才会使得民不聊生。世间不可无法,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当日汉王入咸阳,虽然废除酷法严刑,但依旧与百姓约法三章,这也足以体现,法不可废,但却需要灵活运用,而且必须是真正的正义之法。你的担心我能理解,但我希望你能坚定信念,弘扬法学。要让大家知道,法是约束,更是保障。”

    殷成听得张亮为自己释法,顿时茅塞顿开。在张亮表述完对他的殷切期望之后,他便急忙躬身拜道:“学生惭愧。学生愿随大王回韩都,誓将所学倾囊相授!”

    看到对方愿意跟随自己回去,张亮十分欣喜。随及上前将对方扶起,跟着便对众人语重心长的说道:“百家争鸣,是世人之福。因为只有不同的学术思想出现,并且不断完善,才能让人类更加的进步!我张子房不敢说哪家优,哪家劣!因为每一种学术思想的诞生都是前人伟大的创举,或许它不一定完善,亦或许它很直白。但这无法掩盖它存在的重要性。诸位,我并非是要大家争一个长短,论一个黑白。我希望的是大家能够将各家的学术无私的教给我们的下一代,至于谁的学说思想更好,相信每一个受学之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或许你们的悉心教导,可以培养出又一个圣人,而你们就是圣人的启蒙老师。我恳求诸位,与我一同以培养下一代为己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广的眼界和更高的智慧吧。”

    张亮的话让在场所有的学子都有振聋发聩的感觉。就连一直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冯远都不由得有些激动。虽然其中一些话语他们无法理解,但却能深深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压在自己的身上。片刻之后,学子们纷纷躬身对着张亮一拜,同时一起高声说道:“学生愿随韩王回都!”

    看到学子皆愿与自己回都授课,张亮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他同时也发现还有两名儒家弟子并未表态要与他同行。

    就在张亮打算询问对方的想法之时。对方却一同起身对着张亮施礼说道:“韩王,我二人听到您的话语深受感动。我儒家本就讲得是有教无类。我们也十分愿意与您一起回去。只是我们听闻您请了儒家的刘煜先生做夫子。论起学源,他乃是我们的师叔。我们实在是不敢与他共同授业啊!”

    闻听刘煜的辈分如此之高,张亮顿时有些惊讶。但得知两名学子是因此而不敢表态,当下便笑言道:“你二人尊师重道,这是极好的。可你们似乎忘了孔夫子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连他老人家都如此尚学,你们觉得你们的那位小师叔会拒绝和你们一起研讨学习和授业吗?!况且,我意在韩境广开学馆,到时只怕还要劳烦二位去请你们的同门。这一人之力终是有限,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方才是正途。今日我也请其他百家学子转告你们的同门,若有兴趣来我韩国授业者,我一律欢迎!无论他们何时到来,我张子房必然会去亲迎。”

    听完张亮的解惑,两名儒家学子瞬间顿悟。二人在彼此对视一眼之后,便如其他学子一样,欣然答应了张亮的邀请!

    最终,张亮他舌战百家,据理力争,从而顺利的让所有的学子皆甘心情愿的前往韩都授课。

    但因为事后太过高兴,他与众学子均是在宴席之上大醉。故而返回韩都的行程被耽误了一日。

    第二天的正午时分,张亮正式动身准备返回都城,而他离走之时,府衙之外早已聚集了无数的百姓,他们都是打算为他们的君王送行的。。。。。。(。)

第三百零六章 八鬼报丧() 
张子房临行细嘱咐,养天羽鬼箭齐报丧!

    百姓们得知张亮要返回韩都,均是一早便等候在了府衙之外。

    见到百姓对自己的如此的爱戴,张亮只觉得感触良多,甚为激动。

    望着久久不肯离散的百姓,张亮不停的劝说着大家离去。可众人仿佛都不愿就这样让自己的大王回去,都想在与他多待上一段时间,哪怕只有短短的几柱香也是好的。

    冯远在看到此番情形之后,也是极为感动。在步送张亮离开的路上,用着近乎崇敬的语气说道:“大王,此次您来鄙县,让下官获益良多。我必定遵行大王的新政。让这一方百姓都能过上您所说的富足生活。”

    张亮听到对方的承诺,随及点头回道:“冯县令,我曾说过,朝廷的政策再好,可还是需要你们地方官吏严格执行才能有成效。说实话,你并无过人之政绩,但却沉稳朴实。对我而言,这便已经是一个好官的标准了。百姓能有一个好官不易,希望你能用你的能力,好好造福这一方百姓。还有,我回朝之后,便会尽快将修建”孤老院“的资金派送过来。这一工程也不可拖延。再有一事,希望你能时常查看周边村落的情况,切莫再发生那丹毒之事。说起丹毒,我差点忘了那两个丹师,他们虽然有罪,但最终知道醒悟,而且还炼药帮助村民解毒恢复,我看你不妨想办法运用一下他们的才能,让他们将功赎罪,造福百姓,不过切记不能再让他们以丹药害人。知道吗?”

    听完张亮一口气将所有事物交代了一遍,冯远便不停的躬身应诺。临近城门之时,百姓依旧不愿离开。无奈之下,张亮只得对打众人高声喊道:“送君千里,终需一别!百姓们,回去吧!我还会再来看你们的。”

    闻听张亮再次相劝大家回去,众人只得极为不舍的慢慢离去。而张亮一行人则在告别了众人之后,驾着马车开始返回韩都了。。。。。。

    “大王,不是说好学子要一起回去的吗?为什么只有我们四人?”张允已经得知了昨日张亮舌战百家之事,也知道学子们都要随他们一起回去。此时未见学子,便好奇的向着张亮发问。

    张亮听到张允的问话,立刻沉声回道:“今日一早他们便来了,说是还要准备一些随身之物。想来是昨日都喝多了,晚上不曾收拾妥当。我已让他们先收拾好个人物品。之后再由冯县令安排将他们送到韩都。”

    得知学子未曾同行的原由之后,张允又望向一直未有言语的养天羽。此时,这位箭神之后,挎弓背箭,一身紧衣装束,正专心致志的赶着马车。而张允在盯着对方端详了许久之后,便又对着张亮低声问道:“大王,您打算让这小子加入哪只部队?是王方的大军?还是白元的新军?亦或是我的禁卫军?”

    听闻对方开始谈论起了自己,养天羽立刻屏气凝神,竖起耳朵仔细聆听。其实他也关心张亮究竟会如何安排自己,可一直不敢开口相问,如今张允代他问出了这个困扰他的问题,他自然是要格外上心的。

    张亮在听到张允的问题之后,马上望向了养天羽的背影。看到对方似乎也很关心这件事情,他便对着天羽问道:“小子,你的意思呢?王方是我的大将军,率领了近十万韩军,其训练有素,而且战力极强。白元乃是战国四将之一的”人屠“白起将军的后人,他正在组建并且训练我所要求的新军。新军的训练异于其他部队,暂时还未见成果,但是我坚信他们是我韩国进攻的一把利剑!无论是谁遇上他们,都会吃亏!而被你一箭射中的这个张允是我的郎中令,他负责掌管韩都的禁卫军,数量有两万之多,除了打法多变,灵活机动也是他们的特点。你自己有没有想法?有没有想要加入哪只队伍?”

    闻得张亮征询自己的意见,养天羽立刻来了精神。但一想到自己是因犯事而被惩戒从军,便只得淡淡的回道:“大王安排小人去哪,小人便去哪!临行之时,我娘已经有了交代,让我万事听从大王指示,即便大王让小人去做一名伙头军,小人也甘愿。”

    听着对方言不由衷的话语,张亮与张允彼此对视了一眼。随后便心照不宣的唱起了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