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6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月初一,祀天地之后朝廷加恩百官,徐平永宁郡侯的食封数再次增加,已经离着进封开国县公不远。实际郡侯的正式称呼应该是开国侯,不过宋承五代之制,与唐朝系县名不同,而是系郡名,所以一般称呼郡侯。

    十二月初二,甲子日。徐平正在三司衙门长官厅里整理年底决算统计的奏报,突然一阵猛烈的晃动传来,徐平差一点从位子摔到地。

    门外守着的军将高声喊道:“又地震了省主,快快到屋子外面来”

    徐平从位子起身,摇了一下脑袋,才清醒过来,随着跑过来的军将,快步到了长官厅的外面。今年确实不祥,虽然徐平一向不信怪力乱神之类的说法,但西北将乱,一年之多次发生地震,还是让他的心里觉得有些异样。

    此时衙门里的人已经全部从屋里出来,站在三司的各处院子里,议论纷纷。

    徐平稳定下来心神,对赶过来的谭虎说道:“你分派人手,到衙门各处去传我号令。今日京师地震,不知后面还有没有大的余震,让各司留下人在外面看住衙门,其他人先回家去,躲过地震明日再回衙门。还有,让各司仔细查看,有没有伤亡,屋子里不要有人。”

    谭虎应诺,转身带着几个徐平的贴身随从去了。

    一时不知道三司受到了多大的影响,也不知道突遭天变朝廷里有没有诏令,徐平只好守在官厅外面,不好此离开。担心家里人的安危,徐平又分派了随从回家查看。

    刚刚吩咐完,徐平还没有喘一口气,见到宫里的小黄门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到了徐平面前,小黄门高声道:“省主,官家口谕,立即入宫议事”

    徐平有些怪,问小黄门:“阁长,地震的时候,你应该正在路。怎么,难道司天监这次预报了地震?不然地话,怎么传旨如此之快。”

    小黄门面色严肃,摇了摇头:“司天监有没有预报对地震小的不知,不过这次传省主入殿议事,并不是因为京师地震。”

    “哦,那是为了什么?地震之后,难免出诸般乱子,不是大事应该暂时压后才是。”

    小黄门郑重地道:“议的正是军国大事省主,党项赵元昊反了陛下特意咐咐,小的们传旨的时候,要把此事跟诸位大臣请清楚”

    “反了?党项反了?”徐平睁大眼睛,一时竟不相信自己听到的消息。天天说赵元昊要反,甚至都有些想让他快些反了,事情真正发生了,还是让徐平觉得突然。

    小黄门不再说话,只是向徐平重重点了点头。

    京师地震,可谓天变,这个时候传来党项反宋的消息,真是让人印象深刻。

    徐平不敢耽搁,召了几位副使过来,把衙门的事情略微交待,让他们守在这里,自己随着小黄门火速入宫。以这个年代的效率,党项造反应该有几天了。枢密院和边将如果尽责,用八百里加急传递消息,路也要花费四五天的时间。如果赵元昊有心,利用这个时间差都足以打一场大仗了。情况紧急,一点时间都不能耽误,朝廷必须尽快作出应对。

    直接穿过皇城,徐平自德殿后阁到了垂拱门外,刚好遇到参知政事陈执。

    两人问礼,徐平对陈执道:“参政,不知政事堂可有消息,元昊反宋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西北可有大战?若是需要,不知要不要三司立即向陕西路调拨钱粮?”

    陈执脸色铁青,对徐平摇了摇头:“给事一心为国,听闻此消息自然心急如焚。可朝有的大臣可未必如此想,直把国事当作儿戏,连这种军国大事,都敢隐瞒不报。今日鄜延路才奏,党项赵元昊叛宋,立伪国号大夏,并改元称帝。问题是,这已经是两个月之前,十月间的事情,今日才奏来。荒唐至极”

    徐平听了不由愣住,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属国背叛自立,这么大事情,鄜延路竟然敢压着两个月不报,这已经不能用荒唐来形容了。兵贵神速,两个月都足以打一场大仗了。

    :

第325章 系统性失职() 
第325章 系统性失职

    刚到崇政殿门外,听到里面夏竦正在厉声质问枢密院。%军国大事,迁延两个月才报,说得难听一点,如果党项的军力强大,两个月都足以让他们兵临两京了。

    徐平和陈执进了崇政殿。此时殿已经乱成一团,连赐座都免了。几位大臣围住张士逊,高声喝问党项到底是怎么回事,枢密院到底还压住了多少重要军情不让朝廷知道。

    张士逊无奈地道:“枢密院与诸位一般,同样是刚刚得到鄜延路送来的消息不久。边将隐匿军情,枢密院又如之奈何?我们也与众人一样是在京城里,并不在边地——”

    “满口胡言枢府掌机密,日常难道没有眼线在党项?元昊这些年刺探本朝军情,无所不用其极,怎么枢密院没有任何防备?事事依赖边将禀报,那要枢密院何用?”

    夏竦额头的青筋都爆了出来,如斗鸡一般紧紧逼住张士逊,咄咄逼人。此次枢密院肯定要大换血,他的机会来了,能不能如愿任执政,看这一次自己的表现。

    张士逊低垂着眼帘,一言不发。最终还是没有躲过去,党项终于反了,自己必定要负责任,降职外任已经是板钉钉的事情。此时再说多余的话没有意思,强行为自己分辨反而被人看不起,还不如此任人宰割便了。

    向邻邦派眼线,搜集情报,问题是从来没有这规矩,张士逊怎么派?枢密院是个政务衙门,想派手也没有人。所谓掌机密,只是收集各边地将帅报来的军情而已,枢密院并没有自己单独的情报系统。边将压住情报不报,枢密院确实是没有办法。

    为了防止引起地方官员的猜忌,朝廷是没有情报组织的,实际也不允许有。这个年代因言成事因言废事太普遍,在地方建立情报机构,地方官员还怎么安心做事?

    此次元昊反了两个多月,消息才传到朝廷,主要责任是在地方官员身。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报来,是因为边地州军算着党项的使节在年后该到朝廷了,再不报担的责任更大。元昊在决定反了的时候,便派使节入宋,正式宣告。可知延州郭劝在看了元昊使节带的信后,竟然说党项尚称臣,并没有反意,同意党项使节到京城,这才是离谱。

    郭劝进士出身,为政清廉,但能力实在不足以担任边地州军的主官。党项这几年蠢蠢欲动,朝廷却一无所知,跟他的关系非常大。再一个鄜延路钤辖李渭,同样缺乏该有的警觉,军情本来武将应该为关注才是。结果臣武将一起失职,恬武嬉,不外如是。

    见张士逊装死,夏竦又厉声质问王德用:“西府失职,枢密是宿将,如果说张枢相臣不通军情,怎么枢密也是一无所知?食朝廷之禄,岂能不为朝廷分忧”

    王德用诚惶诚恐,拱手道:“内翰,前两月延州章,说是党项使节言辞谦恭,国犹称臣,并没有反意。此事朝人人知晓,本将知道的,也只是如此。”

    见夏竦要把枢密院的官员一一责问,李迪沉声道:“为今之计,不是追究哪个失职的时候,而是要朝廷定下如何应对夏内翰,先商量正事要紧”

    夏竦这才停下,李迪带领众臣向赵祯见礼,赵祯赐座。

    赵祯直觉得脑壳疼,对众臣道:“党项已反,如何应对,众卿可各抒己见。”

    御史丞孔道辅捧笏道:“延州知州郭劝,遇事不明,致使鄜延路拖延党项谋反的军情不报,压了两个月之久。此事责在郭劝,当下诏切责,降职别用”

    赵祯想了一想,道:“前两年郭劝曾为元昊官告使,到党项的时候,元昊私下送他钱一百万,郭劝却而不受。再者郭劝为官一向清廉公正,直言敢谏,此次失职,当是一时无心失查之过。可落其天章阁待制之职,移往内地州军任职。”

    李迪领旨,照此办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郭劝在延州连出昏招,致使党项叛宋的时候朝廷非常被动,他的责任最大。但这真的是他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其间并没有私下的小心思,以前官声又一直很好,重责并不合适。落他的天章阁待制之职已经是很重的处罚了,从侍从一下子降到庶官,最少相当于连降个十级八级。

    虽然已经在朝任职多年了,徐平对此次事情的发生,发生之后的处理还是觉得相当陌生,甚对觉得有些可笑。这真地不是一两个官员的问题,而是整个制度的系统性问题。

    明明知道西北党项不稳,将来非常可能反叛,为什么没有做出针对性的预案?为什么没有针对性地收集情报?如果做好了预案,发生了什么都有章可循,不会出现这么可笑的事情。军国大事,竟然靠一个知州个人的判断。

    “元昊虽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熟议。”正是郭劝奏章里的这一句“然尚称臣”,让朝廷下都以为党项没反。元昊骄横狂妄,内外皆知,在国里有不恭敬的话并不让人意外,看了郭劝的奏章,朝廷下也只是以为如此而已。哪里能够想到,元昊这次不是不恭敬,而是真地反了。看了国,见了使节,竟然还看不出来党项是要造反,郭劝的不知道读到哪里去了,真是让人无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对事情要做预案,一旦触发了警报点,预案会自动启动。事情按部班,什么应该开始做,什么应该停下来,一切都井井有条,而不是靠着几个人的判断。科学是系统性的处理事情,是有条理,而不是靠着哪个聪明人的灵机一动。灵机一动是做事情的时候的小聪明,但在科学决断是大忌,是靠不住的。因人成事不可靠,偏偏这个年代是因人成事。

    徐平在三司并不仅仅是推出一些新的政策,同时也在推行这些管理方法,革除掉以前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陋习。可惜这种做事方法没有被枢密院学到,他们这种管理方法,决定了这种事情的发生。不发生这件事,也要在别的事情坏事。

    正是意识到这是系统性的制度缺陷,徐平并没有兴趣在处罚个别官员纠结。前世读历史的时候,总是免不了想如果一件悲剧发生的时候换一个人,历史会不会有不同。合适的位置用合适的人,确实会有不同的结果,但人力有穷尽,你永远不能保证把合适的人安排到他适合的位置。实际你无法防止发生什么,但却可以保证发生什么,这是系统性有条理的做事方法可以做到的。徐平要改变世界的,正是做事的方法。

    :

第326章 惟有一战() 
第326章 惟有一战

    众大臣落座,不再纠缠责任归属,反正这次黑锅枢密院已经是背定了。   w w wnbsp;。  。 c o m

    经过商议,移知环州赵振知庆州,兼环庆路都部署。赵振是宿将,又在西北多年,熟悉边情,有他在环庆路,当保那里平安无事。

    延州在前线,而且党项历年从这里入贡,对那里的地理人情极其熟悉,必须有重臣坐镇。商量了好久,才决定调广南西路都转运使范雍北到延州,接替郭劝。又移原环庆路副都部署刘平到鄜延路,出任鄜延路副都部署,主管那里的军事。移原永兴军路兵马钤辖卢守勤到鄜延路,以代替失职的李渭。

    户部副使张存升天章阁待制,出任陕西路都转运使,代替任满的李昭述。西北战事一起,陕西路必设帅司,转运使司的职权将大多被夺。此时的陕西路转运使,实际相当于战时的随军转运使,主要负责钱粮筹措和运输,不再是平时的漕宪之职。张存作为三司副使,主管户部司,业务熟悉,可以有效地向前线调运物资。户部副使一职则由原户部判官明镐接任,此时正是新政的紧要关头,三司的官员不好出现大规模地变动。

    又进保顺军节度留后唃厮罗为保顺军节度使,并赐其彩绢一千匹,角茶一千斤,散茶一千五百斤,命其邀击党项后背,以牵制元昊的兵力。

    宋和党项的经济联系暂时全部断,沿边所有互市的地方悉数关闭。宋和党项的经济往来,贸易货物对宋无关紧要,对党项来说却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关闭双方贸易,算是对党项的经济制裁,见效虽然慢,影响却非常深远。

    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白天又发生了地震,赵祯疲惫地道:“今天议事便先到这里吧,把党项反叛的消息晓谕群臣,让他们各抒己见。明天你们都好好考虑一番,到了后日再在崇政殿里集议。除了刚才说的,为防党项进犯,该如何调遣军队,边地军州如何部署,都要想到了。特别是禁军如何向陕西路调动,如何管辖,要拿出主意。”

    李迪带众臣谢恩告退,一起出了崇政殿。

    事情太过突然,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