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哉大明-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世的王复徟也对这位皇帝有过评价: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这就是那个倒霉透顶的大明思宗朱由检,换句话说,这就是自己,就是自己在这个世界形象。

    就是这么一个倒霉透顶的皇帝,没想到竟然让自己赶上了!王复徟真是要无语凝噎了。刚刚得知自己的“接收单位”是“万岁爷”时的那种飘飘然的感觉早已灰飞烟灭,荡然无存。

    他真想“挥一挥衣袖”,说一声“拜拜”,老子不穿了!

    可是,“不穿”又如何,难道还能回得去吗?再让人、或者干脆自己给自己后脑海来一下?轻了不一定管用,可若是重了……万一醒不过来,或者搭不上穿越的便车,岂不是鸡飞蛋打一场空吗!?

    “诶……事在人为!”此时的王复徟已经退无可退,就像“现在”这个“自己”——大明王朝思宗皇帝陛下所面临的境况一样,只有迎着千难万险一直走下去。

    丘吉尔不是说过——如果你感觉自己正在走过地狱,那就千万别停,继续前进吧!

    从皇后娘娘的口中得知,“现在”是大明天启七年十一月中旬,那个死太监魏忠贤及其死党、兵部尚书崔呈秀已于十多天之前先后自裁,而朝中正在展开对众多阉党余孽的声讨清剿之中。

    其实,此时的阉党已成强弩之末不堪一击之势,不足为虑。最令人头痛的是“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现象如何扭转。

    的确,陕甘地区的灾象已显,可毕竟还远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外部的后金此时也几乎尽占关外广大地域,实力的确开始壮大,但侵入关内也只是掳掠一番旋即撤回,尚未形成与大明王朝势均力敌的局面;大明王朝虽已腐朽,可有二百多年的底蕴支撑着,尚未到轰然倒塌的地步。

    因此,局势虽然已经败坏,可也没到彻底“不可为”的地步。

第1卷 第五章 震 怒() 
因为有着这个时代的人难以想象的“见识”,皇帝陛下对大明王朝末年面临的困境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流民、后金、腐朽的大明(排名分先后),可谓是大明王朝最大的祸害,必欲除之而后快。

    随着顺序后延,解决的难度是越拉越大。尤其是最后一项大明的腐朽最是根本,如果大明王朝上下一心,君臣一体,什么后金鞑子根本不值一提,他们也压根不会萌生不臣之心。当然了,国富民强的大明王朝,即便流年不利遇到三五年的自然灾害,也会安然度过,根本不会产生不可遏制的流民,什么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也就不会应运而生。

    但是,腐朽的大明却是由来已久,那可是集数十年、甚至百多年来形成的积弊,不是三五年、甚至十几年可以从根本上彻底扭转的。

    既然已经对面对的局面有了初步的认识,皇帝陛下也只有全力以赴了。虽然路途荆棘密布,可他也根本没有退路。好在尚有几年、十几年的时光,总可以徐徐图之,眉毛胡子一把抓显然并不利于扭转大明的颓势。况且扭转大明王朝的颓势可不是朝夕间能够一举收功的,急功近利反而会适得其反。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复徟也已经逐渐安于“现状”了。大政方针确定之后,王复徟,哦,应该说是大明王朝思宗皇帝陛下稍稍稳定了心神,不似此前那样一筹莫展几欲甩手撂挑子了。

    可眼前却有一个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王复徟虽然在大学里学的是理科,可工作之后他才发现,他真正爱好的、或者真正擅长的却是文科。前世有段时间,对于大明王朝败亡的原因曾经有过激烈的辩论,各种论调你方唱罢我登场,从崇祯年间一直上溯天启及万历年间的往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王复徟既没有某方面的野心,工作尚属悠闲,因此就有大段的时间参与那场大讨论。虽然期间备受妻子的白眼儿,可也因此对明末清初的那段史实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

    可是,搜肠刮肚之后,也只有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发生过梃击案(红丸、梃击、移宫是明末著名的三大案,稍微对明史感兴趣的都是耳熟能详),另外就是翻遍了正史以及所有的犄角旮旯中的稗官野史,也没有只言片语提到过“崇祯皇帝曾经遇刺”的记载。

    但,这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崇祯皇帝的确遭受了袭击,自己后脑海兀自隐隐作痛的血包也可以为证。

    难道是前面不知哪个家伙横插了一竿子,导致历史的车轮稍稍偏离了原有的轨道?

    要说在禁卫森严的皇宫大内竟然有人要刺杀皇帝陛下,似乎有些匪夷所思。可如果了解了大明思宗皇帝即位之前、以及即位之初的境况,也许就不会感到意外了。

    大明天启二年,被乃兄大明熹宗朱由校封为信王之后,他就成为大明王朝名义上的第二人,可谓尊崇至极。可在天启六年为尊崇至极的信王殿下选定的信王妃,却是出自实实在在的平民、甚至贫民(其父周奎所从事的职业可以为证)。

    信王妃周氏祖籍苏州,年幼时就协助其母丁氏操持家务。迁居北京后,其父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这不是杜撰,也不是稗官野史,而是有着明确的记载。

    除了起于草莽的开国之君,贫贱之时无法与高门大户攀亲。历史上,无论中外,权贵之家其子弟的婚姻无不以势力为纽带。而堂堂的大明王朝皇弟之信王殿下,却只能以平民之女为妻,岂非咄咄怪事。

    当然了,此处绝无贬低周氏女之意,也不认为信王妃若是出自皇亲贵戚就是那么的完美无缺。而且后来周氏皇后与思宗皇帝一同殉国,实为国人楷模,也当得起“国母”称号。

    想起这些不堪的往事,皇帝陛下并不是觉得自己委屈,而是要从另一方面说明,这个“信王”在皇家和当朝大臣眼中的“分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况且即便在入承大统之初,尚有熹宗遗后之“勿食宫中食”的警示。

    当然了,满可以将此摁倒阉党魏忠贤的头上,可似乎并没有多么有力的说服力。

    又况且刚刚铲除了阉党首逆,相当多人的利益大受影响甚至灰飞烟灭,说是翻天覆地也绝不为过。而其中不乏人利令智昏,因此也根本无法排除其中有铤而走险之辈。

    因此,以上各种因素,再加上某处某个蝴蝶翅膀的煽动,发生“崇祯皇帝遇刺”的恶性事件,也就不是那么令人感到意外了。

    皇帝陛下费尽心思捋清这件事情的原尾,并不是要睚眦必报,而是要引起足够的警惕。随着自己除三害措施的次第展开,肯定会有更多人、更多小团体的利益受到损害甚至根除,双方势必形成水火不容不共戴天的局面。因此,宫中的宿卫当是最为紧要,皇帝陛下可不愿意重演“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戏码。

    虽然崇祯朝的这一桩行刺事件并非意外,可也不代表皇帝陛下就不予追究。

    那名叫做喜子的小太监自然在行刺当场就被乱刃分尸,可追查幕后主使也是应有之举。

    追查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至于那追查的结果嘛……也就是没有结果。

    小太监喜子是以孤独之身净身入宫的,亲戚朋友一个没有。因为聪明伶俐,办事勤快,入宫后很得魏公公赏识。喜子也是感念于此,行刺前很是有些“魏公公冤屈”、“皇上不该如此对待九千岁”之类的妄语。因此,要说有什么幕后主使之人,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已经自缢的九千岁魏公公,或者是那个李朝钦也未可知。

    这个太监李朝钦也是魏公公心腹,是彻头彻尾的阉党余孽,只不过他已经随着恩主魏公公升天了。

    追查结果奏报上来之后,皇帝不由啼笑皆非,同时也感到愤懑不已。他要大发雷霆,施以霹雳手段予以回应。

第1卷 第六章 皇后娘娘盛装出场() 
锦衣卫总旗何胜文的祖上曾经有过煊赫的身份,而且因为跟随太祖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当时受封锦衣卫参将,并得以世袭锦衣卫千户。

    只不过后来何家的列祖列宗不仅未能将此荣耀发扬光大,履历更是乏善可陈。到了祖父那一代,只能勉强维持锦衣卫的世职。微薄的薪俸无法维持家小生计,因此何胜文的父亲只得带领全家返回陕西延安府老家。

    祖父去世,父亲袭职。父亲去世,儿子袭职,何胜文才得入京城,宿卫扈从于皇帝陛下。

    尽管锦衣卫的身份好歹保住了,可世袭的千户之职却成为虚职,何胜文还要从校尉干起。有明一朝,这样的军户不可胜数,并非只有何胜文一家。

    盛久必衰,衰久必盛,何胜文是很有一番恢复祖上荣光大志的。但空有大志是不行的,没有权贵的荫护识拔,自己空有一身武艺也是徒劳。因此兢兢业业了七八年时间,也只是勉强巴结上总旗身份。

    今天申时接到指令,全体锦衣卫不得外出,当值的照常当值,不当值的也都要原地待命。他们私下打听,得知皇帝陛下要在酉时接见不当值的锦衣卫全体人员。

    不错,就是“接见”,而不是以往常听到的“召见”、“陛见”或“觐见”。虽然何胜文还搞不清楚这几个词语之间的区别,可他和大家一样,都感到似乎有什么大事发生。

    酉时初刻,挂起了小北风。天已经有些昏暗,可乾清宫却在灯笼火把的映照下无比明亮。

    大家就在承天门外千步廊西侧锦衣卫的驻地列好了队形,然后在百户和千户大人的带领下,向皇宫内城进发。

    锦衣卫满员超过一千五百余人,除去当值宿卫以及外出公干人员,今晚被皇帝陛下接见的也要有一千人出头。因此他们没有从承天门直入皇宫内城,而是绕道东安门进入外城,过东安里门、东上中门,穿过东华门之后,就进入了内城。然后过文华殿向北再向西,通过乾清门,就到了灯火明亮的皇帝陛下的乾清宫。

    乾清宫是皇帝陛下的寝宫,自然戒备森严。往日轮值的时候,何胜文也曾进入乾清宫,可今天的情形让他感到有些异样。他用眼睛余光扫视左右,发现周围的弟兄们同样既紧张又振奋,有几人的脸色都甚至红彤彤的。何胜文不知道自己的脸色如何,可那种热乎乎的感觉告诉他,自己应该也和其他人一样。

    他又用目光扫视了一圈,入目的情景竟让自己唬了一跳。

    此时有幸被皇帝陛下接见的锦衣卫已经全部通过了乾清门,平日显得极其空旷的乾清宫院子中,入眼全是飞鱼服以及数不清的红彤彤的脸膛。虽然院中人满为患,但是庄严肃穆与往日没有任何区别。

    大家静立了不一会儿,一个公鸭嗓子高声喝道:“皇帝陛下驾到!”然后紧接着又是一声:“皇后娘娘驾到!”声音未落,从乾清宫里迤逦两列十几名宫女,后面跟着五六名太监,最后出来的就是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旁边侧后方的位置,是曹化淳曹公公和王承恩王公公。

    皇帝陛下今晚以正装的衮冕服出场,比平日身着常服时威严了许多。可是大家都对此匆匆一瞥,然后目光就迅即移到了旁边。

    皇后娘娘今天也是盛装出场,头戴饰以九龙四风的翡翠凤冠,两鬓遍插金钿花树,深青袆衣上绣着色彩斑斓的雉鸡。

    以前在宫中宿卫之时,锦衣卫们是可以在远处见到皇帝陛下或者皇后娘娘的。可等两位到了近前,他们只能是眼观鼻鼻观口的肃立。如果胆敢直视,那可是大不敬之罪。

    但是今天似乎没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因为锦衣卫们内心都认为今天晚上是属于他们的,况且近千人肃立乾清宫院中面对着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应该不会都以大不敬来治罪。

    何胜文也是第一次近距离观瞻仰皇后娘娘的仪容。尽管因为距离有些远依旧看不真切,可能够不错眼珠地注视着,已经令他感到无上荣光了——皇后娘娘可是大明王朝的国母哟,那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近视的。

    “大家都抬起头来,让朕好好看看你们,”皇帝陛下开口说话时,几乎所有在场的近千名锦衣卫才似乎发现,原来皇后娘娘身旁还有一个人。虽然有些不情愿,可还是把目光都集中到皇帝陛下的身上。

    皇帝陛下的目光也随即扫视过来,几乎每个人都没有遗漏。无论是百户、总旗、小旗还是普通校尉,都从皇帝陛下的目光中感受到了殷殷重托。

    “尔等是我大明的中流砥柱,望尔等不负朕的重托,为我大明建功立业,朕与皇后娘娘一起为尔等庆功!”皇帝陛下的话不多,但是最后的几句话满含着对锦衣卫的期许。他一边说着,一边握着皇后娘娘的小手,并且高高举起。

    说实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