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哉大明-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这个傅恒惕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因此谅他也不敢再行托大了。

    接下来傅恒惕先与知府大老爷凑到一起耳语。不一会儿知府大老爷似乎猛然想起了什么,他赶忙又招了招手,把知县大老爷也叫了过去。三个人凑到一起,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反正无外乎傅恒惕许了什么好处,两位大老爷终于才承诺了什么事情。

    最后,三个人几乎同时点了一下头,交易算是达成了。

    ————

    两位大老爷还是一前一后先进了院子,与何胜文互相见过了礼——正六品的百户参见了从五品的知府,正七品的知县又参见了正六品的百户。

    “禀报大人,傅恒惕求见,”三人正在不尴不尬地小意敷衍着,知府手下进来禀报。

    “让他进来吧,”何胜文正在错愕间,知府大人已经开口说了话。

    对于傅恒惕这个人,除了尚未谋面,何胜文倒对他并不陌生。而且在场的三人,以知府大人的官职最高,因此由他决定也并无不妥。

    不一会儿,傅恒惕被领了进来。

    何胜文一直不错眼珠地盯着他,要把这个人的模样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其实,傅恒惕生的很是普通,如果放到人堆里根本不太扎眼。可今天这张面孔一出现,就给何胜文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傅总管有什么事吗?”傅恒惕是大盛魁众多外房总管之一,所以知县大老爷如此称呼。而且刚才在外面似乎他也算是小有收获,因此配合的态度也就积极主动了些。

    “刘校尉是在核查大盛魁的货船时出现的意外,某受敝东的委托,全力办好刘校尉的后事,”傅恒惕到底是经历过一些场面,言语之间并未显示出慌乱。

    “刘校尉是否是因为意外溺水……如今似乎尚未定论,傅总管因何就急于……”何胜文听到傅恒惕的话,禁不住怒从心头起。

    “诶,诃大人,请息怒,刘校尉故去,我等也都非常心痛,”知府大人看到何胜文怒气冲天,傅恒惕一点儿也不敢言语了,因此他只好出面抚慰一番,“至于这件案子……我想方城县会一查到底的,实在不行,不是还有咱们锦衣卫嘛,但是,不管怎么说,人死不能复生,我等还是应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一下,尽量弥补死者家属的损失,这也是我等目前最可以做的,是不是,何大人?”知府大人一边说完之后,拼命向傅恒惕使着眼色。

    “是,知府大人所说甚是,敝东也是这个意思,严令我等不得阻挠案件的详查。另外,敝东愿出百两文银,以为刘校尉家属的丧葬以及其他膳后费用,”傅恒惕早就等着了,见有机会自然不会错过。

    “嗯,我看可以,查案归查案,可也不能令死者家属的生计受到影响,”知县大人接过了话茬,赶紧附和一番。

    然后,三人就一起盯着何胜文,看他有什么反应。

    “混账东西,你是个神马玩意儿,”何胜文怒不可遏,他一边口中大骂着傅恒惕,一边就把手伸向了腰间的绣春刀。

    他要将傅恒惕斩杀当场。

第1卷 第九十章 皇帝陛下出行计划() 
知府知县两位大人如何能让他把绣春刀拔出来,所以就一起赶忙上前规劝:“何大人息怒,何大人息怒,”两人也知道何胜文多半是在虚张声势,可如果绣春刀真的出鞘的话,那……代价可是无法想象了。

    “他是个什么玩意儿,大盛魁又是个什么东西,我锦衣卫校尉的一条命,难道……”何胜文余怒未消,一直挣脱着两人的拉扯,要扑向傅恒惕。

    “大人息怒,某再想办法……二百两,二百两总可以了吧,”傅恒惕咬一咬牙,将价码翻了倍。

    “混蛋……让我一刀杀了你,我给你三百两,”何胜文还是不依不饶。

    “五百两,”知县大人可是一贯养尊处优的,刚才的一番拉扯已经让他忙出了一身白毛汗了,而且他看何胜文的意思,感到自己说出的这个价码有关内阁令其满意,“五百两……总行了吧!”

    “我们锦衣卫兄弟的命,难道是能够用钱去换的吗?不行,绝对不行,我无法向兄弟们交代,”

    三人听了何胜文的话,竟然同时错愕当场。

    是啊,刚才只顾商量给那个刘校尉开出价码了,怎么就把这位忘了呢!此事若想善了,绝对是绕不过这个人去的。死者已矣,既然已经成为死人了,完全可以不予理睬的,只要把或者的人敷衍好了,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蠢材,蠢材,”三人对了一下眼色,一同意识到了失误之处。

    “这样吧,傅总管就多想想办法,”刚才那一番拉扯,知府大人也是已经气喘吁吁了。而且让周围的人看到,成何体统啊,没的令人笑掉大牙。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傅总管拿出八百两,五百两给刘校尉家属,三百两给何大人,”

    “呸,我稀罕他这点儿钱,”

    “不是,不是给你的,是让你上下打点之用的,”

    “我不用什么打点,”何胜文斩钉截铁地说道。

    “哎呀,别那么强了,里里外外处理这些事,哪里不得花钱……”

    “不用,”

    “好好,不用,不用,全给刘校尉家属……可以了吧,”知府大人说完,心里还在嘀咕:没见过这么矫情的,白花花的银子拿在你的手里,谁知道你给没给别人,给了多少也没人去跟你计较,真是的!

    哪知道何胜文也是刚刚才意识到,自己必须如此矫情一番,才能以自己的“清白”博得他们的“谅解”。

    至少在最近一段时间之内,自己是无法与这个傅恒惕讨还血债,而刘胜勇只得“含冤”了。如果自己就这么轻易放过了傅恒惕以及大盛魁,他们反而会感到其中必有蹊跷。这可是极为不利的。

    皇帝陛下明令大家忍耐,是不想在正式行动之前引起他们的警惕,到时才能收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从这个大局出发,何胜文觉得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得过且过的。

    而在那三人看来,何胜文的做派是完全正常的,所提的要求也是完全合理的。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只要有钱,天下的事情就没有办不到的。区别只是钱多钱少而已。

    在眼下的大明王朝,持这种观点的并非只有少数人,大多数人也都认同。

    不过,例外总是有的,尽管不是很多。

    ————

    皇帝陛下的陕西之行,看来是要摆上日程了。

    除了要解消那些人的疑虑,皇帝陛下也真的非常希望亲自去那片土地看一看。

    不过,当初安排这次可有可无的出行,其目的更多地是做为掩护的。

    皇帝陛下出行,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

    因此沿途各卫所人员的调整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当务之急。所以,为了保证皇帝陛下的安全而加强对某些地方的军队力量的控制,就很容易被人理解和结束了。

    锦衣卫的职能之一,就是“掌直驾侍卫”,因此从京城锦衣卫下去一些人,到地方卫所掌管大权,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至于其中些许的反对者,皇帝陛下和锦衣卫也绝不心慈手软。

    这只是第一次大范围调整人员,以后时机成熟时肯定还有第二次。如果还不能令人满意,第三次调整也不是不可能。总之,没有完全的把握,皇帝陛下的出行就充满危险,而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

    皇帝陛下意欲巡视陕甘地区灾情的消息放出去之后,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轻舒了一口气。此前种种令人惴惴不安的现象,终于有了一个各方面都认同的解释。

    但是,皇帝陛下若想真的成行,也还差得远,还有很多很多的准备工作要落实。

    皇帝陛下也不急于一时。在他的心里,肯定是觉得“准备工作”做的越“扎实”越好了,若是能够将准备工作做的“扎实”到不用真的践行“出巡陕甘”的前言就更好了。

    当然了,届时皇帝陛下很有可能避免不了陕甘一行。毕竟那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是决定着大明王朝的未来,也是很令皇帝陛下牵肠挂肚的。可那种情况下的出行,与“假门假事”的“践诺”是完全不同的。

    一种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一种是“被逼无奈之举”,这根本就是两种境界,不可混为一谈。

    ————

    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局面虽然有些小的波动和反复,可总体的情况总算还是置于控制之下。

    “走,去信王府,”一天,早朝结束之后,在王承恩的侍候下,皇帝陛下换上了便衣,然后他招呼了四名侍卫,一行人就出了皇宫。

    前段时间,一方面不断加强火器制造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孙元化和毕懋康也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然后总结出了大明王朝火器制造的现状。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现状……用触目惊心来形容绝对一点儿都不过分。

    制造过程中监管不严、甚至毫无监管,导致粗制滥造严重;原料采购过程中跑冒漏严重,甚至明目张胆地侵吞现象比比皆是,贪腐横行无忌;库房管理极度混乱,进出库管理形同虚设,虚进虚出现象几乎每笔都有。

    因此,经过慎重考虑,皇帝陛下决定,工部的军器局和内监的兵仗局,以及相应的库房司,一律进行整顿。

    火器以及弓矢刀剑制造的操作规范已经整理出来,并且已经公布出来。若是工匠们认为即便经过培训,自己也无法达到操作规范的要求,可以立即退出工匠行列,然后可以自谋生路,也可以加入杂役的队伍。如果杂役也干不好,那就予以开除处理。

    其余所有工匠,若想继续从事这项非常有前途的工作,那就都要参加工部组织的培训。

第1卷 第九十一章 社会化小分工1() 
不管是火器还是弓矢刀剑等冷兵器的制造,现时的大明王朝都是每个人贯穿整个制造流程。譬如一个人若是参与制造弓箭的话,从弓背弓弦以及箭矢的制造都是他一个人完成。

    这种观念和做法已经深入人心,孙元化和毕懋康在主持拟定工匠培训章程的时候,也是遵循这种习惯做法。

    皇帝陛下看过之后,初时对这种方式感到匪夷所思。但在顿悟之后,他也就为自己的“少见多怪”感到不好意思。

    尽管这是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的做法,但也到了要必须进行改革的时候了。

    那一世王复徟在大学里学的不是工科,生产工艺和工序的管理等等诸多内容不得而知,可因为那一世的工业生产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与大明王朝相比,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耳濡目染之下,“工业革命”的大概涵义他还是知道一些的。

    把孙元化和毕懋康召集进宫,皇帝陛下把“自己的”一些“顿悟”告知了两人。

    两人听完皇帝陛下的设想,反应竟然也与皇帝陛下当时一样,都是匪夷所思。

    工匠的操作怎么能够这样?

    工匠的操作原来可以这样!

    工匠的操作必须得是这样!

    两人虽然也不事具体的生产制造,可也绝对属于居于大明王朝工业生产前列的人了。

    “分工”与“协作”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只是之前从未向这方面想过,因此就一直抱着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不放。

    每个人只负责某个比较单纯的工序,时间稍微一长,就会更加的熟练,效率和合格率都会提高。对于普通产品来说,这种方式尤其适合。那些具有很强保密性的东西,人家藏都来不及,肯定不会向外传授生产制造方法。

    这层窗户纸捅破之后,两人大喜过望,如获至宝。对皇帝陛下的英明睿智,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他们或许还不知道,现在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是在开创工业历史上的一个崭新篇章了。只是如今不过一个雏形罢了,其规模和程度,与几百年之后的那种社会化的大生产都是无可比拟的。

    “臣马上回去,令他们根据皇帝陛下的……哦,是‘分工';与‘协作';的方法,重新制定制造流程,关键是把整个生产过程分成几个流程最为合适……”孙元化话未说完,身子已经转了过去,拉着架子马上就要离开。

    “臣也马上回去,哦,如孙大人所说……咦,孙大人……孙大人,”毕懋康最后的声调已经高了上去,几近大呼小叫,严格说起来,在皇帝陛下面前如此喧哗,也都是非常失礼的行为。若是让御史知道,至少上折严参是必不可少的了。

    但此时因为毕懋康本人也是出于亢奋中,而且如果他不提高声音,恐怕孙元化已经屁颠儿颠儿地绝尘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