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进忠哼哼唧唧地由来兴儿搀扶着站了起来,朝皇帝欠欠身,恶狠狠地说道:“老臣这就告退,还望皇上及早答允老臣所请,老臣就在家中候着旨意啦。”说罢,竟头也不回地走了。
来兴儿扶着他走到殿外,李进忠甩手挣开来兴儿,低声嘱咐道:“回去给我盯住了,但有风吹草动,速报我知。”
第二十二章 不速之客(一)()
(本书即将于五一上架,为回报读者,自今日起加更,早晚各一更,上架当天会爆更,希望得到您的继续支持,多多订阅吧,我将会以更加精彩的故事情节报答您的。)
送皇帝离开延英殿,又候着韦敞草拟了发往前方军中的诏命,将诏命送往中书省覆校备案,来兴儿回到宿处已是午后时分。
他心中惦记着尽快将张皇后的埋尸地点告诉芙蓉,好完成自己的承诺,自此便和他们再无纠葛,即便是从早上起来就粒米未进也没觉得肚饥。
打开房门走进屋中,来兴儿忽然发觉房间里有些异样,像是有人进来过似的。他站在门边,紧张地用目光扫视着房中的一切,这才发现,对面的墙根下赫然放着一个盖着布的提篮。他先是返身跑到门外,见门边的小石子仍一块不少地并排摆在那儿,而后才重入房中,走过去一把扯去了提篮上的盖布,只见提篮里整齐地码放着香烛纸钱等一应祭奠所用物事,至此,来兴儿方明白过来:原来是吴弼派人送来了晚上要用的东西。可是,来人竟趁自己不在,偷偷潜至房中,这不像是禁军做事的一贯风格啊!
他正暗自纳闷儿着,只听房外传来一个悦耳的声音:“提篮是我放进去的,大白天的,门外放着一堆纸钱,多晦气呀!”
来兴儿霍然回身,见门外站着一个身形袅娜的女子,她头上戴着一副宫中女子早已不时兴戴的幕笠,遮住了整个头脸,让人瞧不出她什么模样。
“姑娘在宫里哪处当差?我们这儿平时是不准旁人进来的。”来兴儿预感到面前的蒙面女子就是芙蓉派来取走消息的宫内眼线,心里激动地呯呯直跳。
“你已经猜到了我的来意,又何必多问呢?”那女子咯咯笑着,向来兴儿摊开一只修长的玉手,手掌中竟是一块来兴儿并不眼生的绿玉牌,“说吧,什么地方?”
“大明宫东侧夹城内龙首渠畔一块大青石旁,石上有箭头指示着尸身所埋的位置。”尽管那女子的嗓音格外婉转动听,令人过耳不忘,但来兴儿此刻恨不得她得了消息立即便从自己眼前消失,因此不再多话,直接说出了张皇后的埋身方位。
“多谢,告辞。”那女子显然也不愿在此多留片刻,一俟来兴儿说出地点,即冲他拱手道别,转身就走。
来兴儿目送着她离开,见她走出几步,又突然折了回来,不禁一阵紧张,开口问道:“我没说清楚吗?姑娘还有何事?”
“不,说得很清楚。只是我有些好奇:今天莫非是小公公家人的忌日,要这许多纸钱香烛做什么?”
“没,没什么,确是我家中的事,与旁人无关,姑娘不需要知道。”来兴儿一时寻不出更好的借口,只好顺着她的话谎称道。
那女子见来兴儿神色有异,疑心顿起,追问道:“小公公不会在延英殿旁烧纸祭拜吧?我自入宫后就不曾祭拜过家中先人,烦请小公公告知宫内哪里是允准祭拜的所在,到时我也好为先人尽些身后的孝心。”
来兴儿被她问得情急,只好胡乱说道:“我才入宫不久,私下祭拜先人,只能在此处,哪知道有什么别的地方?姑娘快走吧,小心被人撞见。”
那女子哪儿肯轻信他说的话,冷冷道:“小公公既不愿说,今晚我只得再来一趟,瞧个究竟了。”说罢,转身飘然离去。
来兴儿暗自叫苦,心想:若是她当真再来,不幸被吴弼捉到,岂不是自己的过错?他昨儿半夜所以摆出石子,想将消息提前报知芙蓉,无非皆因心中的一份善念,不希望她落入吴弼布下的圈套,惨遭屠戮。而今眼瞅着这女子行将入瓮,他来不及多想,尾随在那女子身后追了下去。
来兴儿进入大明宫当差不过月余,平时的活动范围又仅限于延英殿到中书省里许的方圆,被那女子左弯右绕,不一会儿就迷失了方向,只觉这大明宫中殿阁巍巍、林木森森、流水觞觞,好一派皇家宫苑的壮美气象。
他远远地望见那女子闪身进了一处院落,忙加快脚步赶至门前,仰面看门上嵌着的匾额题写着“尚服局”三个金漆大字,他抬脚就要闯将进去,可心中又一想:自己进宫前见到的芙蓉是一身道士装束,不当匿身宫中,这蒙面女子得了消息没有立马出宫,难道其中另有关节?他这么想着,便停下了脚步,环顾四周,见正对着院门约十几步开外的林子边竖着一块太湖石,既可遮荫,又能匿身,便跑过去躲在石后,想要守株待兔,见机而动。
午后的日头正毒,来兴儿自早起便没吃没喝,在太湖石后站了小半个时辰,就觉得一阵阵头晕眼花,有些支撑不住,但一想到自己倘若不能向芙蓉她们及时发出警示,过了今晚,不知有多少人头要落地,就只得咬紧牙关坚持着。
到了此时,他开始后悔自己只想着完成承诺,没有当面向那女子提示出危险所在,反而惹她起了疑心。他甚至在想,再过一会儿,如果不见那女子出来,或是有人前来,自己要不要闯进尚服局,直接找到她发出警告。这样胡乱琢磨着,他在脑子里不禁暗暗回忆着那女子的身姿、嗓音
正当来兴儿满腔焦急、一身疲惫的躲在石后暗暗窥视着尚服局小院周围的动静时,由远至近,传来了一群女子的谈笑声,来兴儿的精神登时一振,连忙竖起双耳,仔细聆听来的是什么人。
“彩鸾,你带着她们几个进去瞧瞧,我和樱儿且在门外候着。”刹时便分辨出说这话的分明是锦屏,这令来兴儿大吃一惊。
“别介儿,两位娘娘的仪服,咱们马虎不得。妹妹要是走累了,我同她们几个进去便是。”樱儿做事一向谨小慎微,不似锦屏那般大大咧咧。
“不就是两件衣裳嘛,要不是今晚皇上宴见新人,娘娘们着急着穿,赶明儿叫她们送到宫里,也省得咱们跑这趟腿啦。你来之前向我打听什么来着?趁她们进去拿衣服,我说给你听听?”锦屏好像故意憋着什么话要避开众人,单独对樱儿说。xh:。74。240。212
第二十二章 不速之客(二)()
樱儿听了这话,果真来了兴趣,不再坚持着要亲自进去,只对随行而来的一名宫女叮嘱道:“杉儿,千万瞧仔细了,但凡有一星半点儿的瑕疵,也要盯着她们当面补好了才行。”
说话间,几名小宫女已答应着走进了院子,院门外只剩下锦屏和樱儿两人。樱儿迭声催促锦屏道:“要不是今儿一早吉祥有点儿窜稀,我定要随着娘娘去麟德殿长长见识。快说来听听,是什么人家的小姐,刚一入宫,就破例议定了昭仪、婕妤的品秩?如今才过了不到半天,整个后宫都传开了,人人都想一睹这几位新贵人的芳容呢。”
锦屏有意抻着她,指着来兴儿躲在后面的那块太湖石说道:“这院门前不是说话的地儿,那块大石头后面一定阴凉,咱俩到那儿说去。”
来兴儿听了这话,额上霎时急出一层细汗:要是她俩发现自己藏在石后,自是免不了一场盘问,如此一来,岂不要耽误大事?他急切间转头四顾,惊喜地发现距太湖石约五、六丈开外,静静地淌着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半人多高的蒿草,遂拔腿飞奔过去,一矮身蹲在了草丛之中。
锦屏待到了石后的阴凉地儿,方嘻笑着对樱儿说道:“姐姐莫急,且听我细细地说来便是:要说我们娘娘真不愧是出身将门,心里藏着恁大的事,把个见多识广的晋国公都弄得当场瞠目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
“你这小妮子,最爱吊人的胃口。”樱儿假装恼了,转身便要走,“说得不清不楚的,干脆我还是进去看看吧。”
锦屏忙扯住她,赔礼道:“好姐姐,妹妹再不敢了。我这就从头说起还不行吗?”
樱儿一再提出要进尚服局,这让隐身不远处草丛中的来兴儿心念一动:莫非她急着去见那蒙面女子不成?旋即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樱儿与锦屏不同,自小生长在东宫,她怎么可能是芙蓉安插的眼线呢?
只听锦屏兴奋地继续说道:“姐姐也知道,往年新人选入宫中,所议品秩最多不过五品的才人而已,因此今儿一早在麟德殿上,晋国公向两位娘娘呈上的议封名册上列的各人品秩俱按往年成例,本无什么特殊之处。我依稀记得议封才人的有三十七人,余下的尽为宝林、御女,统共二百多人。我家娘娘当时看了议封名册,并没说话,只待众新人入殿引见过后,方命议封才人品佚的三十七人留下,其余众人退下,对晋国公言道:‘今年遴选新人入宫,与往年不同,事涉宫掖安宁,本宫不得不谨慎行事,且令留下各人一一上前,自陈家世、出身,待本宫和丽妃妹妹面察后再议品秩。’那晋国公倒似早知有此一节,唤过那三十几位新人低声叮嘱了一番,便命各人依次上前,自报家门。
头前上来的十几人中尽管有姿容出众、家世显赫的,我家娘娘见过之后,并没有说什么,只不住的点头。我站在娘娘身边,发现你家娘娘倒是对其中有两三位颇为关注,问了些才艺什么的话。直到一位高鼻深目、身材颀长的新人走近前来,报出姓名、家世,我家娘娘才开口问道:‘阿史那云韶?你是继往绝可汗的什么人?’阿史那云韶施礼答道:‘继往绝可汗是先五世叔祖。’我家娘娘笑谓晋国公道:‘原来是******可汗的后人。既如此,原议品秩甚是不妥,依本宫看,此女可议封婕妤。’晋国公听了,也不觉意外,只笑着提醒娘娘道:‘嫔妃晋位三品,须皇上亲定。’我家娘娘答道:‘咱们不过先议一议,到时自然要皇上亲自定夺。’接着,又有一位出身天下五大高姓之一荥阳郑家的女子郑姻被娘娘点名议封婕妤,至此,已有两人被破格议封高品嫔妃”
来兴儿在草丛中听得甚是无趣,张着双眼向尚服局门前观瞧,并不见里面有人出来,心里不禁暗暗起急。xh:。74。240。212
第二十二章 不速之客(三)()
“最奇的是排在众人之末上来的这位,她初时身处众人行列尚没有引起注意,待到独自走近,我听到你家娘娘当时便惊叹道:‘太像了!’我家娘娘却不动声色地问道:‘报上你的姓名、家世?’那女子长着一张瓜子脸,细眉纤目、脸颊上隐隐可见几粒淡淡的麻点,姿色着实地算不得出众,听到娘娘问话,她矮身轻声答道:‘小女名唤夏海棠,家兄是云州刺史夏存信。’”
耳畔听锦屏说到云州刺史夏存信,来兴儿顿时来了兴趣:他曾听夏嬷嬷说起过,自已唯一的儿子就叫夏存信,“听到她的回答,我家娘娘还未说话,你家娘娘却脱口问道:‘怎么?你不姓杨,姓夏?’那女子一脸惊讶神情,不知该如何回话,站在一旁的晋国公忙上前解释道:‘怪不道贵妃娘娘瞧得眼熟,夏氏生得与已故太子妃确有几分相似,说起来,娘娘对她也并不陌生,她姑母便是原先太子妃身边的夏嬷嬷。’你家娘娘抚着胸口道:‘本宫也只是在东宫时见过两次故太子妃的画像,乍见此女,眉眼婉若杨妃重生,一时惊诧罢了,现下细瞧,愈发地不似之处更多了些呢。’”
樱儿忍不住打断锦屏道:“我听来听去,难道那唯一一位议封昭仪的便是这夏姓女子?她的家世、出身非但不能与突厥可汗和荥阳郑氏相比,即同寻常的公卿官宦人家相较,也显不出有何高贵之处,莫非”
锦屏笑道:“你先别乱猜,听我接着说:这时,我家娘娘才开口说道:‘夏氏一门,昔日对东宫恩重,自与旁人不同,理应格外优叙’话说到此,晋国公忙不迭地插言道:‘按夏氏的出身,议封才人已是优叙,娘娘既如此说,老臣以为,夏氏也可议封婕妤。’我家娘娘知他年轻时曾受过夏嬷嬷的举荐,心存感激,遂抿嘴一笑,说道:’前儿皇上特意嘱咐本宫,此番议定新人品秩,不必拘于常礼。如今后宫之中只有妹妹和我两人服侍皇上,未免过于萧疏了些,方才阿史那氏与郑氏议封婕妤皆因其出身高贵,而夏氏实出太后家门,倘论起恩亲来,又非旁人可堪比拟,因此,本宫觉得,议封夏氏为昭仪更为妥贴。’我家娘娘这番话出乎在场所有人的意料,即连晋国公这样在宫中当了大半辈子差的人都惊得瞠目结舌,半晌没回过神来。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