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3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麻六甲水道的北岸是马来半岛,十五世纪以前,半岛上并没有独立的国家,只是大城王朝暹罗)一快名义上的属地,当地土著每年向大城王朝纳贡五十两白银。

    十五世纪初,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三佛齐王子拜里米苏拉被迫逃亡三佛齐,流落到麻六甲,逐渐成为当地的头人。

    大明永乐二年公元1405年),拜里米苏拉遣使入京,朝拜永乐皇帝,大明永乐七年公元1410年),拜里米苏拉再次遣使入京朝拜,永乐皇帝大乐,敕封拜里米苏拉为满刺加王,满刺加也就是麻六甲的译音。

    在大明的支持下,当地不再从属于大城王朝,大明永乐九年公元1412年),拜里米苏拉正式进位为王,建立满刺加国。

    满刺加立国后,与大明的关系非常密切,郑和下西洋时,在麻六甲城建立了最大的物资中转站和最大的补给基地,郑和回国后,还留下士兵驻守。

    由于满刺加与大明建立了密切的贸易联系,满刺加也成为南洋地区的经济中心。

    但郑和去世后,船队逐渐废止,大明与满刺加的联络逐渐减少。

    大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葡萄牙人来到南洋,一支五百人的船队,依靠先进的火器,打败了满刺加国,满刺加国王被迫逃亡,后来不知所终,满刺加进入葡人统治时代。

    作为满刺加的宗主国,大明此时逐渐衰微,海军几乎废止,海外贸易禁绝,竟然完全坐视满刺加被葡萄牙人所灭。

    立国仅仅百年的满刺加,国民的国家观念很弱,在葡萄牙人的威迫、利诱、镇压下,已经完全臣属与葡萄牙。

    满刺加国的故地,都在葡萄牙人的统治之下,但葡萄牙人的统治中心,还是在南方,主要是麻六甲水道的北岸,以麻六甲城为中心,现在大明接管的,也正是这些土地,而马来半岛的中部、东北部,依然处于无主状态,百姓在当地头人的管理下,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

    沐启元在收复缅甸的时候,曾经派出刘臻羽的第五十五师,追击逃亡的缅甸东吁王朝的将领吉伦海,刘臻羽一直追击到马来半岛的东北部,但刘臻羽没有深入到马来半岛,更没有与葡萄牙人接触。

    现在仍然有明军驻扎在马来半岛的最北部,原满刺加国的国境之外,这里已经属于大明的缅甸省最南部。

    接管了马六甲水道两岸,郑芝龙觉得马六甲水道大局已定,他一面飞鸽传书,向国防院发出军报,一面派出舰船,准备将马诺缔送去澳门。

    为了表达双方的友谊,郑芝龙亲自将马诺缔送到海边,“总督阁下,如果你能成功说服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交还澳门的管理权,我将释放所有的战俘,签订《明葡麻六甲条约》,葡萄牙商人将获得在麻六甲的自由通商权。”

    马诺缔正要跨上福船,闻言停下了脚步,他现在别无选择,郑芝龙应该没有欺骗他,也没有欺骗的必要,“郑司令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

    “哈哈,那我在麻六甲城等着总督阁下。”郑芝龙心里乐开了花,他攻占麻六甲的第三步计划,也是最后一步计划,已经全部实现,收回澳门,只是锦上添花,那是朱由检交代的额外任务。

    马诺缔看了眼身后的麻六甲城,因为距离太远,他的总督府已经看不到了,但他已经从失望、伤感、甚至绝望中回到现实,能拿下与大明的贸易权,他已经知足了,以葡萄牙现在的实力,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东方,能够参与到利润最高的东西方贸易,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他失去了麻六甲水道,因为葡萄牙国家与海军实力不够,他即将取得在大明的通商权,因为他个人的智慧与妥协。

    马诺缔没有说话,他只是学着郑芝龙的样子,向郑芝龙拱拱手,低头上了早就为他准备的福船。

    福船缓缓离开码头,载着马诺缔的憧憬和郑芝龙的期望。

    马诺缔走后,郑芝龙回到麻六甲城,他要开始建立像葡萄牙人那样的统治,也许朝廷将来在马六甲水道两岸立省也说不定。

    苏木都刺岛暂时交给杨耿,他和郑兴的陆战第四师的重点,还是麻六甲城附近,这里是曾经的满刺加国,也许百姓还记得郑和,记得大明。

    郑芝龙在麻六甲城微服巡视了一遍,见城内的百姓没有慌乱,更没有出城逃跑的愿望,心中暗喜,“城中的百姓怎么样?”

    “司令,这些土著有奶便是娘,只要我们不欺负他们,他们应该不会反对大明。”郑兴一直维护城内的治安,对百姓的了解要多一些。

    “奥,你说说看,他们怎么不反对大明?”郑芝龙来了兴趣,如果能早一步收服当地的百姓,应该也算南海舰队的一大功绩。

    “只要我们不骚扰他们,他们就会继续过着原来的生活,继续开个商店,结婚生子。”

    “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欢迎大明呀,”郑芝龙皱起眉头,“城中有汉人吗?”

    “有一些汉人,但他们在此生活久了,长期远离大明,汉话也不利索了。”郑兴恨不得立时教会他们汉话。

    “汉话不利索没什么关系,关键还是他们对大明的态度,”郑芝龙希望以当地的汉人为突破口,让百姓逐渐认同乃至接受大明的统治,“汉人会接受我们吗?”

    “汉人倒是十分欢迎我们的到来,只是人数太少,短时间怕成不了气候,”郑兴有点担心,“司令,归化当地的百姓,是地方官府的事,朝廷早晚会派出文官的。”

    “朝廷当然会派出文官,但现在文官未至,我们先要铺开工作,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司令,那我们要如何开展工作?”

    郑芝龙想了想,“先登记城内的人口,我们就从麻六甲城开始,将我们统治的区域,人口重新登记一遍,看看究竟有多少汉人,再看看又多少人愿意登记为汉人。”

    “司令,让军中的参谋们去完成这项工作?”

    “不用,先找几个归心的汉人,然后让这些汉人去登记,他们在当地有熟人,将来作为小吏,容易与当地的土著沟通。”

    “司令,我明白了,让这些汉人在未来的官府中担任小吏,又可以促进土著归化为汉人。”

    “嗯,应该是这样,你去找几个汉人,主要是诱导,暂时不要用强,我先看看人心归附的状况,然后再决定其它的对策。”

    郑兴想起了当地汉人曾经说过的话,“司令,听当地的汉人说,附近百姓都很崇敬三保太监,不知道能否我们能否借用一下三宝太监的威名。”

    “三宝太监?好,”郑芝龙大喜,“这是最好的办法,立即组织人手,画出三宝太监的画像,军营门口、市场、交通要道都要张贴,另外,在城内放风,我们是郑三保的后人,要去三保山、三保井、三保亭祭拜,欢迎当地百姓一同前往。”

    “司令,三宝太监原名马三保……”

    郑芝龙眼睛一瞪,“你傻呀,三宝太监被赐姓郑,数百年前的事情,谁搞得那么清楚——奥,他是太监,我们就说是他的旁系后人,不要弄巧成拙。”

    “是,司令,我明白了,郑三保姓郑,我们也是,郑三保喜欢舰船,我们也一样,要说我们是郑三保的后人,谁也不敢不信。”

第437章 疯狂的人口登记() 
原本在登记人口时,当地的百姓对登记为汉人十分不感冒,负责登记的汉人也是无可奈何,但城内很快传出风声:大明南海舰队司令郑芝龙是郑三保的后人,今年是郑三保去世二百年,郑芝龙即将去祭奠三保山,欢迎当地百姓一同前往。▲∴▲∴点▲∴小▲∴说,

    城内登时像炸了锅,郑三保的船队虽然过去了二百年之久,但当地百姓通过口口相传,仿佛就是昨天发生的事,在当地汉人的鼓动下,随同郑芝龙前去祭拜的人数,一下子达到万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男丁参与。

    三保山在麻六甲城东南,山虽不高,仅六百余丈,但山势秀美,山峰连绵起伏,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在此建立“官仓”,用丝绸、瓷器交换象牙、珍珠等,船队总部也驻扎在此。

    郑芝龙在当地汉人的指引下,备好祭奠的香具,来到三保山。

    来到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寺庙,庙门上方是三个黑色大字:保山庙,红墙琉璃瓦,历经二百年余年,颜色不退,似乎是刚刚建造完毕,房顶的飞檐上,描有彩龙戏珠的图案,也是栩栩如生。

    郑芝龙打头,跨进庙内,里面供奉着一座塑像,塑像头戴官帽,身着淡黄色蟒袍玉带,背后披着黑色披风,左手按住腰间长剑,目视远方,似乎在眺望大海。

    亲兵摆出香案,香案上放着四色当地出产的水果,中间是煮熟的整鸭整鹅,郑芝龙点燃三株檀香,躬身拜了三拜,然后将檀香交给亲兵,插入左边的香炉,他却在郑三保塑像前跪倒,连续三叩,口中念念有词。

    然后是郑兴参拜,然后是亲兵卫队,挨个给郑三保上香祭拜。

    郑芝龙等人出了保山庙,跟在身后的当地百姓也是自发参拜,由于人数太多,庙内拥挤不堪,百姓们只是匆匆叩头见礼,很多人还懊恼着,没有早早准备香烛。

    祭拜过郑三保的百姓,随在郑芝龙的身后,向西南方走去,三保山到处都是是坟茔,但草木修建整齐,无论是小道还是坟头,绝无杂草荆刺,俨然是一座天然花园。

    三保山的西南山麓,有一座佛寺,正门上方是三个烫金大字:三保寺,庙内仅有的三名僧人,早早迎出寺门,双手合十,躬身向郑芝龙行礼,“欢迎郑司令,郑师长!”

    郑芝龙、郑兴也是躬身还礼:“见过大师。”

    “司令,师长,请!”僧人将郑芝龙、郑兴让进寺内祭拜,因寺庙太小,亲兵们只能寺庙外等待。

    祭拜完毕,出了庙门,郑芝龙回身望去,当地百姓穿梭在三保山峰的绿丛中,络绎不绝,如果不是祭拜,他都担心,会不会发生踩踏事件。

    “司令、师长,这边请!”僧人自动担任向导,将郑芝龙、郑兴引入寺庙左侧,那里有一口老井。

    “此为三保井?”郑芝龙仔细观看,觉得老井除了井壁光滑一点,实在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此为三保官人亲手挖掘的‘三保井’,数百年来,井中从未断水。”僧人陪在郑芝龙身边,说到三保井的来历,脸色十分庄重,似乎那是三保寺的镇寺之宝。

    “多谢大师指点。”郑芝龙携着郑兴,拜了三拜,又摆出祭拜的鸡鸭鱼肉,因为没有香案,僧人将寺内一张木板床拆了,临时充作香案。

    直等到当地的百姓祭拜完毕,郑芝龙一行才开始回头,数里的路程,直到午后,才回到城内。

    当天下午,替南海舰队登记人口的几名汉人发现,外面围拢了大量的百姓,开始他们还以为是当地的百姓要暴动,但他们发现,他们错了,这些人不是来暴动的,而是来参加登记的。

    因为缅怀郑三保,加上现在的南海舰队司令郑芝龙就是郑三保的后人,大量的百姓主动要求登记为汉人,他们不是一个人来登记,而是拖家带口,整个家庭都登记为汉人。

    负责登记的人员见来人实在太多,就让他们排队,好说歹说,现场秩序还是极度混乱,似乎错过今日,他们既要丧失成为汉人的机会。

    最后,负责登记的汉人,让每户派出一名代表,为全家登记,围观的百姓这才少了些,但围拢的过来的百姓情绪还是各不相同,已经登记为汉人的,喜笑颜开地去了,暂时没有登记的百姓,都是愁眉紧锁,有些人还急得大汗淋漓。

    负责登记的人员个个都像是从麻六甲水道里捞上来的,不但工作强度突然增大数倍,被成千上万的百姓围着,在密不透风的闷热环境中工作,连喝口茶水的时间都没有,不出汗才怪。

    天色渐渐暗下来,但没有登记的百姓还有很多,他们围着登记点不肯离去,大有不登记就不让离开的架势。

    登记点热火朝天的场景,终于传到郑兴的耳中,他嘿嘿干笑几声,然后带着几名亲兵,亲自去登记点察看。

    暮色中,大量的百姓围着登记点不肯散去,嘈杂的声音像是两支军队在战斗。

    郑兴大喜,他让亲兵立刻重新找来当地的汉人,临时开辟两个登记点,这才将原先的登记人员脱身出来,回家洗澡吃饭。

    排队的人群,差不多闹到亥时,这才全部满意地去了。

    第二天一早,大街上到处是告示,还有许多陆战队的士兵帮助人群解读,告示的内容,主要是登记为汉人的百姓,将要得到的优厚待遇,比如,所有汉人将得到南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