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将魂歌-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膊换嵩市砭俸蟊溉瞬鸥笞植皇兜娜巳フ廊送贰

    原本的历史上,嬴政力挺李信伐楚,会不会因为有跟李信私交的关系呢?

第11章 李信论骑() 
人们常常安慰失败者,只要切实付出了努力,结果并不重要。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可对于军人而言,失败则意味着失去荣誉,甚至耻辱。

    历史上的李信,出场的时候极为精彩,率领少部分秦国精锐,敢于深入,逼得燕国上下鸡飞狗跳,走投无路,几乎凭着一己之力,报了嬴政的切骨之仇,取回了燕太子丹的人头。如果李信一直胜利下去,司马迁的史记,定会有李信的一篇传记,而不会被后世名声虚高的子孙李广抢了风头。可惜,伐楚的失败,李信彻底跌出了名将的行列,秦国统一天下后,李信再也没有得到重用。

    屡败屡战,最终成功翻盘的军人,自古以来,比大熊猫还要稀少。

    “停!”李信皱着眉头,不满的瞪着蒙恬,“蒙恬,殿下让你来陪他练剑,你怎么能不使出全力呢?”

    “啥,蒙恬还没有使出全力?!”嬴政有些诧异,刚才和蒙恬一番比试,他对自己的进步,大为满意。“李信,不会吧,我刚刚绞尽脑汁,拼尽全力,也无法攻破蒙恬的防御。”

    “殿下,蒙恬全力防御,你自然不能轻易攻破,但是,以蒙恬的剑术,他却有反击的能力,而我却没有看到任何反击的尝试。”李信不卑不亢,继续说道,“两人比剑,如同两军对垒,一味的防守只会陷于被动,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不可因为对手是殿下,就没有取胜的决心。”

    “李屯长教训得是!”李信入宫之前,担任屯长,蒙恬可不能像嬴政那样直呼其名,想了想,还是称呼屯长最为合适。“我想,殿下刚刚学剑不久,现以切磋为要,就没有争个胜负的心思。等殿下得了李屯长的真传,我一定全力以赴,和殿下比试一番!”

    “那等过段日子,我再邀请蒙恬进宫!”蒙恬的武艺,嬴政亲眼所见,如果蒙恬全力出手,嬴政连输几次,只怕嬴政会失了学剑的信心。嬴政没有责怪蒙恬放水,反倒是觉得,蒙恬陪他在新手村打怪升级,实在是理想的陪练。不过,嬴政也没有责怪李信,短短的时间相处过后,嬴政多少了解李信的性格,这个精于骑射的屯长,崇尚进攻,言谈之间,颇有一股锐气。或许是嬴政对自己的进步沾沾自喜,李信希望蒙恬能够出手,让嬴政知道他的剑术还差得远呢。

    蒙恬没有出手教训嬴政,但嬴政已经懂得了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李信再教授剑术的时候,嬴政的态度恭恭敬敬,再不见欣喜之态。蒙恬没有排斥李信的教导,而是认真的聆听李家的剑术传承。蒙家世代习武,却没有拿得出手的剑术,卜兴的剑术,如高高在上的歌剧,儒雅中缺乏杀伐之气。

    可李信的剑术不一样,更简单,更直接,处处透着军人的气质。长期与草原人的争斗,李家的剑,带有自己独特的色彩。

    “剑是杀人之剑,不管怎么冠以君子之名,拔剑的目的,总归是要杀人的。”蒙恬、嬴政练剑之后,坐地休息,李信的声音传了过来。

    蒙恬回过头,见李信也坐了下来,解下了腰中佩戴的青铜剑。剑身修长,有三尺左右,差不多九十厘米。以这个时代的铸造工艺,秦国出产的这类青铜剑,代表了战国时代兵器铸造的最高水平。六国之中,还没有哪一国能够铸造这么长的青铜剑。荆轲刺秦的时候,嬴政无法拔出腰间的佩剑,有焦急心慌的一面,另一面却是因为佩剑太长。

    这家伙肯定杀过不少人,蒙恬心里腹诽,很好奇李信现在是什么爵位。按理来说,能够成为屯长,至少应有不更的爵位,只是蒙恬毕竟已经不是土生土长的蒙恬,秦国的爵位制度,他却是并不熟悉。

    “李屯长入宫前,在哪个兵种?”蒙恬喝了一口热汤,询问道。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军制不断完善,后世王朝变更,不管怎么变换,始终没有突破秦朝军制的内核。传统的轻车、车兵,这个时候,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秦军编制当中,尚有相当数量的车兵。出了函谷关,面对广阔的黄河中下游平原,车兵仍有用武之地。车兵之后,数量最多的便是材官,也就是步兵,构成了秦军主力。楼船士(水兵)主要布置在巴蜀,不过,上岸之后,仍然是当步兵使用的。

    蒙恬最感兴趣的骑兵,有蒙家北地抗击匈奴的传承,但骑兵仍然没有得到蒙骜足够的重视。蒙恬暗地了解过,中原各国,除了赵国胡服骑射,建设过真正有战斗力的骑兵队伍,哪怕是长期与胡人战斗的秦国,也没有建立起庞大的骑兵队伍。长平之战,白起手里的骑兵,与其说是骑兵,不如说是骑在马上的弩兵。

    “我指挥的是骑士。”李信抬头挺胸,脸上带着骄傲的神情,但口里却不是很有底气。他心里发着牢骚,好好的带着队伍,李家的长辈不知怎么想的,却让他来陪王太子练剑。

    果然,善骑射的李信,果然加入了骑兵。陇西李家,跟骑兵颇为有缘,只是李家的后代李广,却不是一名精干的骑兵军官。或许,李信要比他那个心胸狭窄、老打败仗的子孙要强上许多。

    “可是,我听说,骑兵并没有什么前途。”蒙恬没有说谎,秦国历次战争,尤其是进入战国之后,辉煌的战果属于步兵,出身骑兵的高级将领,不是凤毛麟角,根本就没有。公子卬、魏章、司马错、白起、将军樛,哪一个是从骑兵干起,然后进入秦军高层的。

    “哼,我认为骑兵在秦国根本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给我一万骑兵,我可以击败十万步兵。”李信有些懊恼,不少的李家子弟,精于骑射,但却并没有在骑兵中长期发展,后来都成为了步兵中的将领。

    “一万骑兵,击败十万步兵?”嬴政放下手里的小鼎,显得很有兴趣。

    蒙恬没有说话,人类战争史上,少量精锐的骑兵,击败、歼灭数量庞大的步兵,战例层出不穷。汉武帝北击匈奴之前,中国并没有建立真正的骑兵队伍,骑兵战术一片空白,蒙恬很想听听李信的高论。

    “只要妥善加以训练,配以适合搏杀的武器,骑兵就不仅仅是只能释放弩箭的弩兵,而是可以成为冲击敌人军阵的骑兵。”李信沾着鼎里的热汤,在地面比划着。“这是敌人的军阵,我方先以精锐步兵发动攻击,等敌军方阵出现缺口,再以骑兵冲锋,就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天才呀,蒙恬在心里赞叹道。李信没有明确说出冲击性骑兵的概念,但却指出了未来骑兵发展的方向。巨鹿之战,项羽能够击败王离、章邯,正是英布、蒲将军率领精锐步兵拖住秦军军阵,再亲自率领骑兵冲锋,一举奠定了巨鹿之战的胜局。后世的史家,不通军事,过分重视项羽破釜沉舟的精神力量,却忽视了项羽所采用的战术。

    “可惜,现在秦国没有足够的骑士,也没有合适的武器。”李信用手涂抹掉地上的演练图,显得有些无奈。

    骑兵的培养成本高,箭手的培训周期长,更别说还要在马上练习骑射。冲击敌军方阵,骑兵没有趁手的兵器,往往事倍功半。马镫出现之前,适合马上劈砍的马刀出现之前,世界各地的骑兵,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一种辅助兵种。只有亚历山大大帝手中的伙伴骑兵,才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霍去病纵横草原的时候,汉军手里的环首刀,已经是十分趁手的骑兵兵器。

    “戟不行吗?”蒙恬突然问道。三国时期,张辽八百骑兵,冲散东吴的军阵,张辽使用的,正是戟。

    “戟太长!”李信摇了摇头。

    “改短一点不就行了!”嬴政呵呵一笑。

    李信、蒙恬相互看了看,苦笑着摇了摇头。秦国的兵器铸造,不是由军方控制,而是由丞相为代表的官僚管理。长戟制造,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轻易不能改动,哪能说改就改。李信私下里做过尝试,马上使用长戟的难度非常之高,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马上搏杀的技巧。秦军高层,目光盯在低成本的步兵身上,自然没有兴趣大规模的发展骑兵。

    嬴政转念一想,明白了李信雄心壮志面临的难处,拍了拍李信的肩膀,“等时机成熟了,我一定支持你建立一支真正的骑兵!”

第12章 伐魏()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不知不觉,三年时间匆匆而过,到了庄襄王执政的第三个年头。

    “陛下,经过三年休养生息,府库物资充盈,将士们摩拳擦掌,渴望立功,是时候攻打六国了。”朝堂之上,蒙骜又一次提议对外用兵。三年前,蒙骜准备攻打赵国,可赵国适时送还赵姬母子,秦国再去攻打,总觉得有些说不过去。邯郸之战,秦国损兵折将,现在赵国中枢,有廉颇坐镇,又有李牧辅佐,硬骨头不好啃。赵国北方攻打匈奴的那场战役,蒙骜或多或少听到了风声,认为李牧不那么好对付。内心深处,蒙骜不愿意去攻打赵国。

    庄襄王登基后,吕不韦主政,秦国对外攻伐的步伐明显缓了下来,尚没有发生大的战事。没有战争,就没有军功,蒙骜代表着军方,知晓战士们内心的渴望。

    “蒙老将军的提议,丞相怎么看?”庄襄王很聪明,把皮球踢给了吕不韦。作为君主,广泛听取臣子们的意见,轻易不作最终决定,这是朝堂廷议的惯例。

    “昭襄王时期,秦国几乎年年有战事,虽说胜多败少,可却损耗了秦国的国力,打下的土地,很多都不能守住。长平之战为争上党而起,但现在,上党之地并没有在秦国的版图里。”吕不韦脸色平静,古井不波,心里却不愿意蒙骜领兵出征。成为丞相后,吕不韦深知自己根基浅薄,一直在运营自己的势力,数次向蒙骜示好,希望能获得军队的支持,但蒙骜、麃公、王龁几个老资历的将军,不为所动,暗中抵制吕不韦向军队的渗透。赵姬母子回国后,除了蒙恬偶尔进宫陪嬴政练剑玩耍,蒙骜、蒙武却躲得远远的,不愿意介入朝堂上的政治斗争。“长平、邯郸之战后,秦国已经引起了六国的警惕,无论攻打哪一国,势必会导致山东六国新一轮的合纵。”

    “丞相此言差矣!”麃公出生反驳道,“邯郸之战后,燕国趁机伐赵,反倒损兵折将,两国仇怨颇深,不会轻易和解。自乐毅破齐之后,齐人心气已失,坐看楚国蚕食鲁国,故齐人不足虑。楚国地处南方,现楚王年迈,太子未定,春申君轻易不会离开郢都。缺了燕、齐、楚,三晋合纵,不足为虑。”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一流的政治家中,有一流的军事家,而一流的军事家中,亦不乏一流的政治家。蒙骜、麃公、王龁征战多年,经历了宣太后、昭襄王、孝文王时代,多次廷议过后,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对各国局势的把握,或许没有职业纵横家那么准确,却足够制定一个妥善的军事计划。

    蒙骜来自齐国,吕不韦来自卫国,两人都是在秦国的客官,多少还给对方一些情面。麃公则为地地道道的老秦人,在秦国军功体系中,一步步获得今天的地位,心里根本不惧吕不韦。

    几个老家伙,半截身子都入了土,看你们还能折腾多久?吕不韦很有城府,麃公的话,让他很难堪,面上却没有什么表示。军队是老秦人的天下,朝堂却是充斥着六国之士,明里暗地,双方或多或少的有些矛盾,只是秦国国势蒸蒸日上,国君并不昏庸,双方的合作才没有龃龉。吕不韦心里清楚,几个将军都决定出兵的话,没有秦王的支持,他根本阻止不了,接下来,就看庄襄王如何决定了。

    “蒙老将军,这次我秦国出兵,当攻打三晋之中的哪一国?”丞相、将军意见不一致,麃公甚至怼了吕不韦一番,庄襄王没有丝毫的不高兴,反而轻松不少。如果他的将军们,在朝堂上附和吕不韦的意见,庄襄王可就无法安坐钓鱼台了。

    “魏国。”蒙骜略一沉吟,迎着庄襄王探寻的目光,道出了秦军攻伐的目标。

    “魏国?为何不是实力最弱的韩国?”武将行列的末尾,张唐发现吕不韦的目光飘过来,不得不出声询问。张唐资历尚浅,本来不想发言,但既然投靠了吕不韦,却要有所表示。就算不能阻止蒙恬伐魏,也要上点眼药。秦国朝廷,早在惠文王时期,就有攻灭韩国的声音,张仪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秦国的不断攻伐下,韩国国势日衰,早已成为了战国七雄中最为弱小的一个,秦国国内灭韩的议论尘嚣日上。

    “对呀,柿子都捡软的捏,为何不选择进攻韩国,甚至灭掉韩国?”

    “战国七雄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