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将魂歌-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气很重,跟赵国南部的邯郸等地,有些格格不入。

    以邯郸为代表的南部人,看不起代地的北人。赵国朝堂之上,来自代地的高官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只是近年来,赵国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将领。长期在代地带兵的李牧,才得以进入邯郸中枢,总理赵国军事。

    代地的骑兵,为何会来到昌成?

    城门监挠了挠头,有些想不明白。昌成位于赵国偏东部的位置,只有对齐国、燕国用兵的时候,赵军才会在昌成集结修整。

    上面大人物怎么想的,真是搞不懂。城门监没有多想,现在赵王刚刚去世,新王初继位,朝政有些混乱,说不定是为了防止燕齐两国趁火打劫。

    想到燕国,城门监就有些生气。燕国人最不是什么东西,老喜欢落井下石,处处想要占赵国便宜,好咬下一块肉来。

    至于齐国人,城门监鼻子哼了一口气,目露轻视之色。几十年下来,齐国人越活越文气了,似乎失去了胆气。

    赵国尚武的风气很浓,尊奉武士。即便代地人显得有些粗鄙不堪,但人家马上功夫厉害,打起仗来勇猛无敌,城门监心里一点也不敢怠慢。

    “将军,看上去,昌成没有什么防范。”

    蛮强的眼尖,不愧曾经当过猎人。昌成的城头,除了刚开始有些慌乱,很快就平静下来。赵军士兵甚至忙不迭的跑下城头,大大的打开了城门,不像是有埋伏的样子。

    “赵人肯定把我军当成赵军骑兵了。”

    “我军穿着赵军的衣服,当然是赵军骑兵了。”

    蒙虎在一旁,瞅了蛮强一眼。这个出身猎户的乡野之人,现在爵位已经到了第五级的大夫,很受蒙恬的重用。几乎每次诈城的时候,都离不开蛮强率领的那支锐士营。

    “假装是,你就是了。”

    蒙恬扯着身上的赵军服饰,几分淡淡的绿色,比起秦军清一色的黑色来,更有利于隐藏掩护。

    “蛮强,派代地话说得利索的士卒,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诺。”

    原来读战记的时候,总是看到诈城的情节,蒙恬原以为没有什么难度。可真正带兵的时候,蒙恬才发现,像三国、说唐里的诈城案例,放到战国末期,几乎没有可能。

    战国七雄并立了这么久,各地语言文字差异很大,去哪里找那么多语言说得溜,头脑还机灵的士兵。后世的时候,中国有过统一的经历,战乱年代,各个势力之下,来自各地的兵员都有。即使守城的人,突然遇到外地口音的队伍,也不会觉得那么奇怪。

    可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士人流动很大,可普通百姓,却是非常稳定。赵国守城的人,突然遇到一支队伍,满口秦国话,想要诈城,真是比登天还难。

    蒙恬精心训练了这么多年,才好不容易建立了一支不到一千人的古代特种部队,勉勉强强能将几大战国的本地话,说得能糊弄过去。

    接到蒙恬命令后,蛮强挑出十几名锐士,奔走在队伍的去前面,很快冲到了昌成的城门前,甩了其中一名看起来有些胆怯的赵军士兵,口里飙着带着胡音的代地话,凶狠的喝道:

    “你们这些杂碎,呆在后方图安逸的家伙,赶快准备,迎接代地大军的到来!”

第163章 大纵深(一)() 
初秋的阳光洒满天空,秋高气爽,万里无云。高阔辽远的天空,弥漫着浓浓的一片蓝色的幕布,像极了齐地东边的辽阔大海。

    阏与大营,赵军士兵们,抬头仰望着头顶上的深邃天空,内心惊叹不已,享受着这难得的闲适。

    主将司马尚的帅帐里,司马尚握着手里的一片竹简,瞳孔睁得大大的,嘴巴微微张着,好半天没有合上。

    帅帐四维张着结实的幕布,呆在里面,时间久了,会有些燥热的感觉。司马尚的额头上,冒出了几颗冷汗,身子猛地一颤,似乎感受到了些许寒气。

    “将军,没事吧?”

    帐下的骑兵将领扈辙察觉到了,司马尚似乎有些不对劲。他支开不相关的军将,放下帅帐的门帘,急切的询问道。

    “井陉关失守了······”

    司马尚叹息了一声,将手里的竹简,递给了扈辙。

    “怎么可能?”扈辙感到非常吃惊,“井陉关山高路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任秦军有千军万马,也施展不开。”

    “你说得不错,秦军正面攻打井陉关,根本无法得手。”司马尚无奈的摇了摇头,“秦军派小部队,越过太行山,偷袭了我军的粮队,再假扮运粮队,偷偷混进了井陉关。”

    “赵同是干什么吃的,北线的秦军,大部分来自北地、上郡,稍微用点心,很快就能分辨出来!”

    扈辙狠狠地跺了跺脚,阏与的赵军,几番苦战,击退秦军,可哪里想到,原本万无一失的井陉关,赵同却丢得干干净净。

    “赵同前去井陉关的时候,本将就特别交代,万不可出战。赵同是什么货色,读了些兵书,但没有拼死的胆量。他去守井陉关,倒也谨守命令。”

    司马尚的语气一转,一拳砸在桌之上,怒道:“可千不该万不该,失了井陉关后,赵同不应该立马赶回邯郸,而是应该退守石邑,联络援军。”

    “哼,等我回了邯郸,定要斩了赵同!”

    扈辙对着邯郸的方向,啐了一口。赵国宗室,勇武善战的人不少,军中亦安插了不少赵家的人。长期的安邑生活,或者说赵国先祖的武勇透支了赵家人的尚武之气。近几十年来,赵国宗室出身的领兵将领,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你要怎么斩他?他可是平原君的儿子,哪怕只是一个庶子,也不是你能动弹的。”

    司马尚没好气的回应道,心里十分郁闷。

    韩赵魏三家分晋,夺了晋国的江山。熟悉晋国历史的三家,得出结论,晋国宗室孱弱,才给了六卿做大做强的机会。殷鉴在前,韩赵魏三国历代君主,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可背地里,对手下大臣的防范,却非常重视。

    赵国君主,一向更喜欢重用宗室大臣。风光如蔺相如、廉颇者,在赵王心目中的地位,根本不及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这样的宗室大臣。

    “阏与地势险要,也不那么好攻打的。我会留一堆兵马守阏与,其余兵马退守信都,挡住杨端和的大军。”

    司马尚打量着桌上的,目露思索之色,不久就变得目光清澈起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去咒骂赵同,丝毫不能解决问题。

    “杨端和这人长期跟着王翦,用兵之法,跟王翦很像,凡事谨慎求稳,轻易不肯冒险,我自信还能与他周旋。只是,另有一支军队突入了赵地,却需要你去对付了。”

    “是谁?”扈辙抬头问道。

    “蒙恬!”

    “将军,我军为何不在昌成修整,而是急急忙忙南下?”

    黎明时分,蒙恬率领的骑兵,补充粮草后,没有丝毫停顿,继续踏上了征程。李必摸着有些酸痛的大腿,想到城墙高大完善的昌成,不由得有些留恋。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性,驻守一城,只会陷入赵军的包围之中。”

    蒙恬的马鞭,抽打着胯下的战马。马蹄加上简易的马镫,保证了他手下的骑兵,更够连续行军。

    离了石邑,深入赵国之地,蒙恬便与杨端和的大军失去了联系。没有远程通讯的古代,两军相隔得远了,根本无法协同作战。

    趁着赵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蒙恬必须充分利用获得的战略纵深,直插赵国腹地。即便杨端和的大军不能接应蒙恬,但为数二十万的秦军,出了井陉关,压向赵国北方,司马尚根本抽不出多少兵马前来拦截。

    只要击败赵国最后的激动兵力······

    蒙恬的目光,坚定的望向了南边的邯郸方向,心里默念道:“邯郸就会出现在我蒙恬的面前!”

    接下来的几天,李必、骆甲等人,才算是真正体现了到了何谓兵贵神速的道理。

    拿下昌成之后,蒙恬连续攻下了扶柳、宋子、杨氏、临平等地。

    蛮强率领一小队先锋,扮作赵军骑兵,能诈取的则诈取。不能诈取的,蒙恬率兵大部队到达后,烧光城郊的粮食,根本不与赵人纠缠。

    荆苏率领斥候,远远的深入赵国腹地,指示行军方向,散播谣言。蒙恬的两万骑兵,到了赵人的耳里,就成了二十万,翻了十倍。

    金秋时节,正是丰收的时候。

    蒙恬越过井陉关后,马不停蹄,连续前进,赵人根本来不及进行坚壁清野。蒙恬一直担心的补给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以战养战,历代兵家强调的用兵原则,蒙恬算是好好的实践了一回。

    随着越来越深入赵国土地,秦军彻底绝了疑虑的心思。就连平常话比较多的李必,也变得沉默起来,服从命令的时候,显得更加坚决。

    没有了退路,周围都是虎视眈眈的赵国人,秦军只有抱团取暖,勠力同心,才能杀出一条生路。

    每攻进一座城市,秦军按部就班的夺取粮食,烧毁武库,杀掉赵军士卒,将府库里的赵国钱币抛洒一空。

    刚开始的时候,蒙恬还有些心有不忍,可转念一想,无端的同情,只会使自己人受到更多的伤害。战争总是很残酷,为了胜利,作为领兵将领,不得不硬起心肠。

    慈不掌兵,简单的四个字,真正的道出了领兵之人应有的性格。

    要想自己活下去享受胜利,那就要排除一切阻碍自己活得胜利的障碍。

    “前面是到哪里了?”

    这天,蒙恬翻看着手里的地图,发现上面只标注了大的城市,已经不能当行军地图使用了。

    “将军,前面的地方,名叫曲梁。”

    秦军抓过来的向导,望着明晃晃的刀剑,又打量着沉甸甸的钱袋,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秦军的将领很慷慨,准许他入了邯郸后,可以领取十个宫女回家。

    “过了曲梁,就进入了邯郸地界。曲梁的守将,名叫颜聚,是从齐国逃过来的。颜聚新近娶了一房小妾,还望将军将那人赏赐给小人······”

第164章 大纵深(二)() 
齐人颜聚,出自齐地颇有名望的颜氏家族,以他的家世,在齐国混个地方大夫,本来轻而易举。可就在颜聚进入仕途,春风得意的时候,他却诱奸了颜氏家主的小妾。

    风流一夜过后,面对暴怒的颜氏家主,颜聚担心之余,索性逃离齐国,到了赵国当客将。颜家以儒学传家,最重家风,那小妾浸了猪笼。颜聚庆幸逃得早,否则颜氏家主动用私刑,哪里还有他活命的机会。就算不死也会丢掉半条性命。

    来到赵国后,颜聚投奔赵国宗室大将赵葱,得到赵葱的欣赏。颜聚长得不算勇武,可身上带着齐鲁之人的儒雅,谈吐得体,说起话来引经据典。颜氏家风的熏陶,几十年下来,不会诗书也会吟,倒让赵葱眼前一亮。

    法家学说,兴起于韩赵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晋之地的儒风日盛。北部的赵国,上层人物,无不以通晓诗书为傲。只是,对于很多赵国人来说,诗书似乎只是装饰门面的东西,并没有学到心里去。

    赵葱的门客中,粗鲁的武夫居多,突然来了一个颜聚,出口之乎者也,时不时来句子曰,显得鹤立鸡群。

    颜聚在赵葱府中混得如鱼得水,两人抵足而眠,月下共饮赵地酒,情谊变得更加深厚。待得曲梁守将出缺的时候,赵葱一力推荐,颜聚成功的在赵国出仕,稳稳地站住了脚跟。

    赵惠文王的时候,齐将田单曾在赵国担任丞相,还算尽心尽力,给赵国人的印象不错。颜聚的父亲,曾在田单手下当过校尉,参加了驱逐燕军的战斗。有这么一层关系,对于颜聚担任曲梁守将,赵国朝堂觉得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曲梁的将军府,后院深处,颜聚的卧室外,亲兵听着屋内传来的呻吟之声,喘息之声,备受折磨。

    妈的,等值守结束,得去女闾找个姑娘,好好的爽一把。

    颜聚新近找的这个小妾,跟他以前诱奸的颜氏小妾,模样有七八分相像。过门之后,连着十天半月,颜聚天天前来播洒雨露,丝毫没有厌倦。

    将军府里传言,女人练了一口吹箫的技术,炉火纯青,才让颜聚欲罢不能。

    这不,一大清早的,辰时刚过,屋内的窸窸窣窣之声,再度响起,时而舒缓,时而激烈。透过窗户,依稀能看见前后不断运动的脑袋,飘动的青丝,娇羞的面孔,迷离的眼神。

    “报,将军,敌袭,敌袭!”

    亲兵歪头偷偷打量的时候,一名卫兵,举着表示敌情的令旗,风风火火的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