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第135三个师交给他指挥。”
接着,罗科索夫斯基又从费先科这里了解到,德军已全部占领了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城,并将战线推进到离卢茨克以西十五公里的位置。
了解了卢茨克附近的情况后,罗科索夫斯基和三位师长商议后。决定让舍尔斯秋克的第45步兵师归建,另外两个坦克师化整为零,通过城西的友军阵地后,向城南集结,准备对杜布诺地区发起冲锋。
在布置完任务后,福明提醒罗科索夫斯基:“将军同志,您是不是应该去一趟集团军司令部,让司令员他们知道您回来了!”
罗科索夫斯基听后,立即表示了同意:“没错,应该立即到集团军司令部去报道。了解一下我们昨天接到的命令,有没有出现变化。”随后问福明,“政委同志,您和我一起去吗?”
没想到福明摆摆手,说道:“不了,将军同志,我还有事情要做,就不陪您去司令部了。”
福明的话,让罗科索夫斯基感到很奇怪,心说自己没有给他安排具体的工作啊,他能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以至于连集团军司令部都不愿意去?于是好奇地问:“政委同志,您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是的,将军同志。”福明点了点头,痛心地说道:“在刚刚的空袭中,我们有很大的伤亡,我打算留下负责安置伤员的工作。”
罗科索夫斯基一听,这件事还真的找个人来负责。舍尔斯秋克要指挥部队作战,肯定没有多余的时间过问;而诺维科夫和切尔尼亚耶夫两位师长,又要率领部队向城南开进,更不可能负责这事。这样一来,福明政委就成为了最佳人选。
想到这里,罗科索夫斯基点了点头,上前握住福明的手,友好地说道:“好吧,政委同志,安置伤员的工作,我就交给您全权负责了。等完成这项工作以后,就立即赶到集团军司令部来和我汇合吧。”
说完,他松开手,向福明敬了一个礼以后,就转身走出了团指挥部。
半个小时后,他的车来到了集团军司令部。正准备上楼时,迎面就遇上了从屋里走出来的马斯洛夫,见对方满脸愁容,又没有注意到自己,便主动招呼他:“喂,参谋长同志,您在想什么呢?小心撞在墙上。”
马斯洛夫听到有人和自己说话,抬起头来,面无表情地望向对方。等看清楚站在自己面前的人,是朝思暮想的军长罗科索夫斯基时,不禁兴奋起来。他冲过来一把抓住罗科索夫斯基的手臂,激动地问:“军长同志,您回来了?”
“回来了!”罗科索夫斯基简短地回答道。
“部队也回来了?”问第二个问题时,马斯洛夫就显得有点谨慎了。
“都回来了。”罗科索夫斯基回答说:“目前两位师长正率领坦克师向城南开进呢,准备在那里完成集结后,再向杜布诺地区的德军发起反击。”
“军长同志,跟我来吧,您走了这么久,同志们都在担心您呢。”马斯洛夫说着,就要拉罗科索夫斯基进自己刚出来的军指挥部。
“参谋长同志,我应该先去见司令员他们。”罗科索夫斯基急着去见波塔波夫他们,便连忙推脱。
“不行,不行。您是第九机械化军的军长。回来第一件事,肯定要和您的部下见面。至于司令员嘛,稍微晚去一会儿也没事的。”说着,他就拽着罗科索夫斯基的手臂,将他拉进了军指挥部。一进门,他就大声地喊:“指挥员同志们,你们看谁回来了?”
随着他的喊声,那些围着桌边看地图的指挥员们,纷纷向门口投来了关注的目光。当看清楚门口和参谋长站在一起的指挥员,居然是自己的军长罗科索夫斯基时,大家一下就激动起来,哗啦啦全涌了过去。
大家围着罗科索夫斯基,七嘴八舌地问道:“军长同志,您可回来了!”
“坦克师也回来了吗?”
……
见到自己的军长历经艰辛,又重新回到了军指挥部,连一向和他不和的政治副军长加米涅夫,也上前和他来了个熊抱,然后偷偷地抹了一把眼泪,激动地说:“军长同志,您可回来了。我们第九机械化军这下可有主心骨了。”随后他吩咐报务员:“报务员同志,立即给日托米尔发报,告诉他们,说军长已安全地回到了卢茨克,让他们放心。”
第八十章 疏散()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虽然日托米尔距离国境线有三百多公里,但对于德军的轰炸机来说,这点距离真的算不上什么。从23日开始,这座城市就不断地遭到德军的轰炸。
城市的面貌,因为战争而发生了改变。十字路口有沙袋和木头构筑的街垒工事,原本宽敞的马路中间,摆上了反坦克三脚架。源源不断的部队,成群的坦克和大炮,从城市的东面进入了城内;而城里的居民,则被分批有计划地被疏散到后方去。
罗科索夫斯基的妻子彼得罗夫娜和女儿阿达,虽然在市领导瓦西里签署的第一批疏散名单里,但由于迟迟没有得到罗科索夫斯基的消息,于是她态度强硬地表示,在得知丈夫的下落前,绝对不会离开日托米尔。
市领导瓦西里眼见第五批疏散人员,在当晚就要乘火车离开城市,可彼得罗夫娜还没有丝毫想离开的意思。所以等德军的空袭刚刚结束,他便带着两名工作人员,匆匆地赶到了卫戍司令部的军官宿舍,想劝说彼得罗夫娜尽快离开这里。
等他来到卫戍司令部的时候,发现这里也刚刚遭到过轰炸,军官宿舍楼的一侧墙壁被炸塌了,站在楼外就能看到每个房间里的家具摆设。他暗叫一声不好,便加快脚步走进了军官宿舍楼。
他敲开房门,走进了这个以前曾经多次来过的房子,和显得异常憔悴的女主人打招呼:“你好,彼得罗夫娜。”
彼得罗夫娜抬头看了他一眼,邀请他到客厅里坐下。客厅的一侧墙壁已失去了踪影,不过屋里的摆设却显得很干净很整齐,看的出来,彼得罗夫娜在空袭结束后,曾经专门打扫过这个房间。
瓦西里坐在彼得罗夫娜的对面,双手放在桌上,身体微微向前倾,礼貌而又很有分寸地说:“亲爱的彼得罗夫娜,我听说您不愿意疏散。这不可行啊,根据市里的规定,所有的非战斗人员都应该疏散到安全的后方去。”
彼得罗夫娜皱了皱眉头,冷冷地说:“瓦西里同志,在得到我丈夫的消息前,我哪里都不会去的。”
“要知道,将军同志正指挥部队,和敌人在进行着顽强地战斗。”瓦西里打着官腔说道:“要不了多久,侵入我们国境线的敌人,就会随着我们更多野战部队的到来,而被击退。”
“瓦西里同志,我听过无线电广播,知道战争爆发了,德国人已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对我们国家全面发生了战斗。甚至还在最后说: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敌人必然会遭受失败,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彼得罗夫娜不客气地反问道:“可是我家科斯契卡和他的部队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样的德国人在战斗,我却是一无所知。”
因为连日忙碌而身体疲乏的瓦西里,在听完彼得罗夫娜的这番话以后,有气无力地说:“彼得罗夫娜同志,罗科索夫斯基将军在什么地方,我不知道。在来你这里之前,我曾经和摩托化团团长瓦吉姆中校通过话,结果连他也不知道将军的下落。”
听到瓦西里这样的回答,彼得罗夫娜用冷淡的语气回答说:“瓦西里同志,在得到我丈夫的消息以前,我是绝对不会离开日托米尔半步的。”
作为罗科索夫斯基家的老朋友,瓦西里很为彼得罗夫娜母女的安危担忧。他听到彼得罗夫娜用如此坚决的态度回答自己,不禁暗暗叹了口气,随后把目光投向了阿达住的那个房间,试探地问:“阿达也在家吗?”
“是的,她正在休息。”彼得罗夫娜淡淡地回答说。
瓦西里听说阿达也在家里,便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朝着房门的位置走了几步,然后停下脚步,转身放低声音对彼得罗夫娜说:“作为你们家的老朋友,我觉得我有必要以私人的身份说几句。亲爱的彼得罗夫娜,为了阿达,你应该立即疏散到后方去。”
彼得罗夫娜抬起头,一言不发地望着他。
瓦西里朝她走近了两步,随后将声音压得更低,低得只有两人勉强能听到的程度:“我不想隐瞒你,之所以让你们疏散,是因为本市可能会遇到危险。……你要明白,市里之所以要把所有的非战斗人员疏散到后方去,……完全是战时的需要。”
他说这番话的时候,彼得罗夫娜听得很仔细,在认真地斟酌着他所说的每一个单词。等他说完后,终于开口问道:“您认为局势严重吗?换句话说,我们的这么多军队,都挡不住德国人的进攻吗?”
“是的,彼得罗夫娜。”瓦西里直视着她的眼睛,严肃地回答说:“既然你要听我说实话,那我就告诉你,也许在一周甚至更短的时间,德国人的部队就会冲到这里来。到时,你即使想撤退,也不见得能离开。”
“那您呢?”彼得罗夫娜望着他,关切地问:“为什么要留下,而不是和我们一起疏散?”
瓦西里耸了耸肩膀,把双手一摊,说道:“我留下,因为我的职责所在。只要没有接到上级的命令,我就会继续留在城里的。”
就在这时,房门被打开了。站在外面的一名工作人员走了进来,向瓦西里报告说:“瓦西里同志,外面来了一名军人,他说有重要的事情,要见彼得罗夫娜同志。”
“请他进来吧。”虽然瓦西里不知道军人是什么来历,但还是自作主张地让工作人员请对方进来。
一名青年军人走进来以后,径直走到了彼得罗夫娜的面前,双手将一份叠好的电报交给了她。同时嘴里说道:“我是奉瓦吉姆中校的命令,将这份刚收到的电报交给您呢。”
彼得罗夫娜接过电报,礼貌地对军人说了声:“谢谢,谢谢您,战士同志。”
军人冲她礼貌地笑了笑,然后转身离开了。
彼得罗夫娜握住手里的电报,迟迟不敢打开,深怕里面会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把电报给我吧。”瓦西里见彼得罗夫娜因为紧张,不敢看电报,便自告奋勇地说:“我来看看上面写了些什么?”
彼得罗夫娜将手里的电报交给瓦西里后,便在桌边坐下。此刻,她只觉得心跳加速,眼前有些发黑,努力控制这自己的情绪,勉强坚持着准备听噩耗。
没想到瓦西里在看完电报以后,居然变得眉飞色舞起来,他高兴地说:“彼得罗夫娜,是好消息。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成功地袭击了德军的后方,消灭了大量的敌人后,已顺利地返回了卢茨克。”
谁知一直在等丈夫消息的彼得罗夫娜,在听完这个消息,不光脸上没有丝毫的喜悦之色,反而撕心裂肺地嚎哭了起来。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八十一章 杜布诺附近的战斗(上)()
罗科索夫斯基在自己的军指挥部里待了半个小时,从马斯洛夫的介绍中,他知道在自己离开后,加里宁上校的摩托化第131师,又和德军打过两仗,虽然有两个坦克师留下的炮团助阵,但部队依旧伤亡了三分之一。
听完介绍后,罗科索夫斯基望着摊放在面前的地图,表情严肃地问:“参谋长同志,您能告诉德军再卢茨克附近的兵力分布情况吗?”
马斯洛夫先用手指着科威尔,说道:“德军在这里,部署了一个装甲团和一个步兵团。军长同志,幸好你们没有选择从这个方向返回卢茨克,否则你们一旦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吃掉这股敌人,那么就会陷入合围之中,同时他们的空军,还会对我们的坦克师进行不间断地轰炸,让我军伤亡惨重。”
对于马斯洛夫的这种分析,罗科索夫斯基赞同地点了点头,随后说道:“没错,当时我之所以没有选择这条路线,也是出于这个考虑的。所以我才会选择向南运动,伺机返回卢茨克。”说到这里,他忽然想到了空袭的事情,便把话题一转,问:“我们在路上曾遭到了德军的空袭,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他们只用四架飞机进行了一波空袭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参谋长同志,您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马斯洛夫听完后,缓缓地摇摇头,说:“军长同志,我不太清楚。这个问题,估计只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