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造宋帝国-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喜的谋主,戴氏取宋这整套计划就是出自他的手笔。其目前身任宋国司寇,掌管司法。然而睢阳人都知道,宋国的各种大政其实多是出自此人的手笔。

    宋君子喜看着殿中的众位宋国重臣,基本上宋国所有的实权派人物都到了。他淡淡的说道:“今日召集众位回都,实在是有重大事情需要与众位商议。各位应当知道,魏齐两国已经决定相王。而正式的地点已经确定了,就在我宋国北面的薛国,当然现在已经成为齐国的薛邑了。敢问各位对此有何看法呢?”

    萧邑大夫石万首先站出来说道:“魏、齐相王,上不容于天子,下不容于诸国,违逆天下人心,臣以为其行此逆天之事,必不能成,君上不必担忧。”

    戴言仿佛看傻子一样的看着这石万,这是在说废话么?然而令他惊奇的事还在后面,自这石万出口以后,彭城大夫、陶邑大夫均开口了,而且其意思竟然都与石万的观点类似,都是认为相王之事不能成,宋国不必担忧的意思。戴言都不知道这些人从哪里来的这么乐观的想法?

    宋君子喜见到此景,微不可察摇了摇头,而后又问向司马向舍:“未知司马对此如何看?”

    向舍本来一直保持沉默,见到国君突然发问,他立即站出来道:“魏齐相王,此乃魏国与齐国两国之大事;明为相王,实际上则是两国划分势力范围。各邑大夫皆认为相王之事不成,君上不必为此担忧,此论荒谬至极。我宋国间于魏齐之间,魏与齐共订盟约,划分势力范围,则我宋国之命运必受他国摆布。我宋国之所以不结盟而朝三国,即是为保我宋国不至于像卫、邹、鲁那样沦为他国之附庸。而今就是我宋国生死存亡之时,臣下建议我宋国应当立刻改革军制,强我宋军,否则我宋国就等着被齐国灭亡吧。”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四章 朝议() 
改革军制就是大司马向舍所一直提倡的。向舍认为,宋国现在之所以落后他国不在其他,就在于宋**事落后了。而军事落后的原因主要在于军队的主官任命不是以能力而是以血统来任命的,而戴族在军队中的任命过多,其余公族和庶民太少,完全没有公平,这就是宋**队战斗力不强的最大原因。宋国要想强大,只有取消戴族在军队中的强势,让各公族都能够公平发展。然而像这种改革却一直受到国君和相国的反对。在戴族看来,其能掌握整个宋国的基础就是其能控制宋国的军队,如果军队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了,那这宋国还能是戴氏的吗?

    不待子喜说话,相国乐成就先开口了:“司马此言差矣,一**制乃国家根本,岂可轻易变之?再说我等现在也并不是要与魏齐两国发生战争,我等只是在商量魏齐相王我宋国当如何应对,司马可不要言及他物。”

    看到向舍准备发言与乐成争吵,子喜面上虽无表情,心中却是暗喜。乐氏家族在宋国的势力太大了,如果再与向氏和其背后的公族亲善,恐怕他这个国君之位也坐不稳了。于是他阻止了向舍的发言,向华戎问道:“不知华卿对此事如何看?”

    华戎见国君发问了,只得站出来说道:“臣以为,魏齐两国相王,则魏齐之间必有盟约,此乃我宋国大不利之事。而今我宋国国小力弱,魏齐两国任意一国我国都无法阻挡,又何谈两国联合呢?为今之计,我宋国只能卑辞厚币以事魏齐,如此才可保我宋国无恙。惟请君上察之。”

    又是卑辞厚币吗?子喜心中没来由的一阵烦躁。自打他继承父祖之业,戴氏取宋以来,他是日夜不敢有懈怠。在宋国国内,他厉行改革,废除了井田制;参考魏国和楚**制改革,他也改变了宋国以车兵为主的军队,精练了大量的步卒。而他最得意的举动,则是凿通了连接菏泽与泗水的菏水,使得泗水和济水连接起来,这不仅使得宋国对于原曹国故地的统治更加稳固,由此也使得陶丘一举崛起为整个天下的商业中心。毫不夸张的说,自打戴氏取宋以来,戴氏统治下的宋国比原来的宋国要强大得多。

    然而虽然宋国也在变强,周边国家的崛起却更迅猛。魏国就不说了,自三家分晋后,三代人的努力下魏国成为了天下霸主。而齐国自田氏代齐以来,整个齐国充满了活力,国家也是迅速崛起,近年来,甚至两次击败了强大的魏国。宋国虽然也开始变强,然而宋国毕竟底子薄弱,在整个春秋时代宋国也只是二流国家,不像晋国与齐国是整个天下的一等强国,宋国即使强大了,也只是二流国家里的强大,根本没有挑战一流大国的实力。

    子喜叹了口气,他知道华戎之言乃是治国良策,即使自己这个国君再怎么觉得侮辱,再怎么不喜,为了保持国家的独立,也只能如此做,而这也是小国的悲哀啊。他开口道:“向卿所言极是。。”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被一个人打断了,“大司寇以为我宋国只有卑辞厚币以侍魏齐,小子却有不同的看法。”发言的人正是戴言。

    子喜话未说完就被人打断,本来极为恼怒,一看是自己那个喜欢惹事的弟弟,他也没有责怪。他问道:“魏齐相王之事,不知子偃有何看法?”

    “君上,臣弟以为魏齐相王对我宋国固然是不利,然而其中却未必没有有利之处。老子有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件事,看似满是不利,然而只要我们仔细的寻找,则其中必然有利我之事。在小子看来,魏齐两国相王,以魏齐两国之强大,其事必成,此事他日也必将成为影响未来天下政局的大事。小子仔细的探察了此事的原委,本为周王斥齐候所起;后由魏相惠施所倡议而成。然而惠施所倡相王之事是针对我宋国吗?绝对不是,魏国天下霸主,所谋之事必然为天下事,我宋国还犯不着魏国专门来针对。因而此事之初衷必然是惠施想摆脱魏国目前所面临的不利局面,并借此削弱强大的齐国。齐国,两次大战使得魏国国力大衰,此等大仇魏国岂可不报?察观前事,魏国之削弱实则是秦国商鞅尊魏君为魏王,于是魏国受诸侯围攻。如今齐国也想觊觎王位,其必然也和魏国的下场一样。”戴言从容说道。

    听着戴言的分析,子喜异常惊讶。他这个弟弟是什么情况他最清楚不过了,以前就是一个喜欢捣蛋的家伙,睢阳之民皆闻其名而色变。自打将他封到丰邑以后,子喜也有终于甩脱了大麻烦的感觉。而子偃被封到丰邑后,他也听及丰邑的许多传言传回睢阳。比如说他受到了天神的庇佑,身受天雷而不死,丰邑之民都称他为神的后代;又比如他和墨家之徒来往,能够准确的测量土地,不差一分一毫等等。在以前,子喜对此是不相信的,听到了类似的传闻也只是一笑了之。而今再次见到子偃,别的不说,至少他比以前是要聪慧多了,也有些为国分忧的责任心了,这让子喜这个长兄大为欣慰。

    “继续说下去。”子喜对戴言道。

    “是。如果齐国也称王了,那么对此事反应最大的,则莫过于楚国。齐国今年封齐相邹忌于下邳,此地位于沂水与泗水交汇之处,齐国之本意为收东编海之夷民以壮大齐国,然而却从未想过此举会得罪楚国。齐楚两国从不接壤,楚成王之风马牛不相及即是此意。然而一旦齐国稳固了下邳,则可以沿着泗水南下淮河,这是视淮河为楚国禁脔的楚国所不能容忍的。而今齐国又与魏国相王,划分势力范围,我宋国,淮泗、东海诸小国都将纳入齐国的势力范围,这是楚国绝不能容忍的,两国之间必有一战!魏齐相王实为引楚国之火以烧齐国的阴谋。而我宋国乃是齐楚间最大最强之国,我国之动向实乃举足轻重。我宋国助齐,则齐国胜;我宋国助楚,则楚国胜。此事于我宋国实乃大利,惟请君上察之。”戴言道。

    “善,大善。”子喜高兴得站起来说道。这才是他所需要的谋国之策啊,对于朝三国这样的窝囊政策他早就忍够了,如今子偃的话仿佛给他打开了一扇门,如何能不让他高兴呢?

    “既然臣弟认为魏齐相王,齐楚必然会有一战。而我宋国则举足轻重,臣弟以为我宋国是应当助齐还是应当助楚呢?”子喜又问道。

    听到子喜亲切的称呼自己为臣弟,做为一国之君,在众臣面前如此亲密的举动,看来是对自己的发言十分满意了。戴言受了鼓励,思维越发敏捷,又说道:“我宋国乃是小国,小国之站队应当谨慎。臣弟以为如今之齐国蒸蒸日上,而楚国则是日渐衰落,从长远计,我宋国应当助齐。”

    “那么此次齐楚之战,我宋国就站在齐国这一边了?”子喜又问道。

    “非也。我只是说从长远计,我宋国应当投靠齐国,然而此次大战,我宋国却不能助齐,而应当助楚。”戴言又说道。

    “这却是什么道理?老朽活了这么久,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道理。”这却是相国乐成发问了。

    “相国发问,小子岂可不应?”戴言对乐成深施一礼说道,“此次魏齐相王,划分势力范围,损害了我宋国的利益,我宋国此时助齐,却没有任何好处,那我宋国为何要助齐?而楚国虽历来视淮河为其禁脔,对我宋国也多有侵略,然而在此事上,我宋国与楚国之利益一致也。且小子以为,若想让齐国重视我国,则必然要让齐国看到我宋国的重要性,如此则未来齐国才会真正的重视我国。”

    “公子之意即是说要改变我宋国奉行多年的不结盟,朝三国之国策了?以臣来看,公子之言实乃荒谬。”这却是华戎接口了,“我宋国自倡导弭兵以来,一直奉行不结盟之国策,由此我国在列国间保持中立,调解纷争,有了中立无害之口碑。至齐魏两国先后崛起,我国不得已之下只得卑辞厚币以朝齐魏,此事实乃我宋国实力不如魏齐,不得已之策也。而公子如今却要改变我宋国既有之国策,行诈术,在下以为甚为不妥也。昔年郑国依仗巧计周旋于列国之间,然而最终却为韩国所灭;莒国依仗晋国的支持,最后为齐国所灭。列国纷争,凭的就是自身实力,实力不够,却想依靠外物来获利,此自取灭亡之道也!惟请君上察之!”说到最后,华戎的语气极为激动。

    列国纷争,凭的就是实力,戴言思量着这话。这句话太对了,看来自己真的小看了华戎了。在听到华戎一直坚持宋国卑辞厚币以侍魏齐的政策时,戴言对华戎的看法就是这家伙简直就一秦桧啊。然而不得不说,这个华戎作为曾经的宋国权臣华元的后代,戴氏取宋的谋主,他又怎么可能是秦桧那种卖国贼能比的呢?

    听到华戎的发言,朝堂上一时也没了声响,宋君子喜先前的兴奋也也没有了。他拿眼睛分别看向华戎和子偃,不知在想些什么。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五章 定策() 
一个国家的外交重不重要?放在后世,国家的外交不仅有专门的外交部,而且很多时候国家的外交都是由国家首脑亲自负责的。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可以说是国家最重要的国策之一了。

    放在战国时代也是一样,国家的外交政策必须谨慎又谨慎,因此华戎反对戴言的政策就可以理解了:不结盟,朝三国毕竟是宋国奉行多年的外交政策,它再是不堪,至少是保住了宋国的独立。戴言所奉行的政策虽然看起来很好,然而它究竟会造成什么后果呢?谁也不知道。

    “司寇是误会了我的意思了。”戴言沉默良久,终于说道,“小子虽然认为从长远来看我宋国应当站在齐国一边,然而小子何尝说过我宋国要与齐国结盟?小子却也说过魏齐相王,我宋国应当助楚国,然而小子也从来没有说过与楚国结盟一事吧?不结盟乃我宋国多年之国策,多年来凭此国策,我宋国在列国间保持中立,超然于物外;外加我宋国之军士敢战,由此使得列国不敢肆意侵略我国,此良策也。然而朝三国,我宋国卑辞厚币以侍三国,而三国视其为理所当然之事,此我国之耻辱也!朝三国,以我宋国父老之财赋侍奉他国,此弱我而强敌之策也,我国应当想办法废除此策。”

    就在此时,侍卫进来报告道:魏国国相惠施求见。

    一时间朝堂上无论君臣皆都大为惊讶,魏相惠施来访宋国,为何没有事先通报?惠施是宋人,哪里会不知道宋国人就是一根筋。当年楚国使臣访齐未向宋国报备,结果就被宋国人所杀。惠施学富五车不可能不知道这样的事,他又如何敢作出如此大胆的事呢?

    惠施并不是一个人进来的,他身边还跟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当惠施进入殿中向宋君行礼时,那个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