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太史慈的计划,马谡也是好奇,太史慈会怎么安排。
太史慈正色道:“不管魏军做出什么应对,总之,他们有一点是肯定的。要进入吴国,就必然南渡长江。”
“在长江上,魏国水军不堪一击。”
“等对方渡过长江后,只需调遣水军封锁长江。”
“届时,渡江的魏国军队就是孤军。”
“纵然渡江的魏军带着粮食器械,但成千上万士兵消耗粮食,他们能支撑多长的时间呢?”
太史慈道:“本将的想法是这样的。”
“我们率军抵达吴县,暂时和陆逊对峙,坐等魏军南下的消息。”
“一旦魏军南下,便封锁长江。”
“与此同时,便和陆逊里应外合,直接拿下吴县。”
“吴县告破的消息传出,魏军必定动荡,加之长江被隔断,魏军成了孤军,士气更加低落。”
“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军必败。”
太史慈正色道:“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计划也几乎不用调整。军师认为呢?”
一旦调整计划,又会涉及到方方面面。
在原有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环节,就能困死魏军。
这就是太史慈的计划。
马谡思索了一番,点了点头,道:“将军的计策有道理,就这么办。我马上书信一封,让大王调遣水军,准备在长江上的行动。”
“好!”
太史慈见马谡采纳,脸上神色也多了笑容。
马谡当即就书信一封,把详细情况阐述清楚,然后派人往后方给刘修送去。同时,马谡又书信一封,马上让锦衣卫前往吴县,把接下来的安排告知陆绩。
军队吃完午饭,还休整了一个时辰。
然后,大军才启程。
在太史慈慢悠悠往吴县行进时,陆逊带着大军回到了吴县。
此番陆逊带回来的精锐,足有三万人。
这三万精锐,是陆逊在丹阳郡组织起来,颇有战斗力。
虽说带走了三万人,但陆逊仍然留下一部分士兵在长江南岸,以防止魏军进攻。
陆逊的返回,令吴县的百姓和官员松了口气。
有陆逊在,又多了底气。
而这时候,孙绍和大乔已经回到吴县,在张昭、陆绩、顾雍等人辅佐下,已经继承王位,成为新一任的吴国之主。
只是具体的政务,还是张昭和顾雍等人操持。
孙绍能做的事情不多。
再者,他没有接触过政务,也不懂该怎么处理。
虽是如此,孙绍在百官面前,却也是落落大方,没有丝毫怯弱。
陆逊回到城内,孙绍还专门设宴,为陆逊接风洗尘。
宴席结束,才各自散去。
而吴县城内,也恢复了平静。
陆家,书房中。
陆绩和陆逊相对而坐,两人脸上神色都颇为轻松。
陆绩面带笑容,道:“伯言,此番你击溃魏军,俘虏张辽和荀攸,为楚王立下大功。等楚国攻占吴国之际,你必定能得到重用。”
陆逊笑道:“叔父谬赞了,具体该如何,还看楚王如何判定。”
陆绩道:“楚王赏罚分明,不会漏掉的。我陆家在吴国,处处遭到打压。如今,终于等到柳暗花明的时候了。”
陆逊微微颔首。
两人聊天时,府上管家走了进来。
管家来到陆绩身旁,道:“家主,有西边的书信。”
陆绩接过来,挥手让管家退下。他看完了书信,便把书信递到陆逊的手中。
陆逊很快就看完了,道:“楚军的安排是对的,长江是关键。只要封锁长江,进入吴国的魏军就是孤军。”
“一旦吴国覆灭的消息传出,魏军必定动荡。”
“成为孤军的魏军,在楚军的进攻下,是不可能挡住的。”
“而长江北岸的魏军发现后,如果要救援,必然遭到楚国水军的阻击,会损失惨重。如果不救援,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吴国境内的魏军灭亡。”
陆逊一脸赞许神色,道:“增加一个环节,而不改变原计划,相当不错。”
陆绩感慨道:“我期待着楚军的到来。”
陆逊眼眸中也有期待,正色道:“快了,最多三天时间。楚军现在已经过了乌程县,很快就会抵达吴县。”
陆绩重重点头。
两人聊了许多,然后就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
第768章 魏国出兵()
广陵县。
曹军营地外,一辆马车缓缓行驶而来。
马车中,孙权面色肃然。
越是逼近曹军营地,孙权的内心深处,甚至有一种落荒而逃的冲动。但是他明白,他不能走,他的肩上担负着吴国的未来。
吴国能否逃过一劫,就看他这一次。
“吁!!”
忽然,驾车的马夫吆喝一声。
马车停下,马夫先下了马车,拿了一个草墩子放在地上,道:“大王,我们到了。”
“好!”
孙权回答一声,撩起马车门帘走出。
他踩着草墩子下了马车,抬头朝着曹军的营地看去。
曹军营地门口,没有曹军主将甚至是曹丕的身影。
孙权过江,一进入广陵县境内,消息必然传到了曹丕而耳中,可曹丕得到了消息,却没有来迎接,显然不把他当作吴王。
不过这情况,也在孙权的预料中。
孙权深吸口气,压下心中情绪。
旋即,孙权迈步往前走,这一步迈出,他步子稍微快了起来。
来到营地门口。
士兵要上前去,却被孙权拦住。
孙权看向门口站岗的士兵,正色道:“吴国孙权,求见世子。”
此刻的孙权,把姿态放得很低。
他是来请降的,不是来耍威风的。
正所谓落地的凤凰不如鸡,他既然进入魏国境内,就不再吴国的王,只是一个前来请降的人。
这时候还端架子,是自己没拎清楚身份。
不摆正姿态,必然遭到羞辱。
孙权的态度,让站在营地门口的士兵也不能挑剔。
士兵道:“稍等!”
说完,士兵转身就进去通报。
曹丕得到消息,带着于禁、司马懿出来迎接。
曹丕见到了孙权,拱手道:“吴王!”
孙权道:“世子折煞孙权了,在下如今,只是一个来请降的人,当不得吴王之称。”
曹丕有些惊讶。
孙权的这个姿态放得有些低。
一般来说,长时间身居高位的人突然失去权势,会很不习惯。
孙权这情况更复杂。
不仅是失去权势,还成为笼中鸟。
曹丕倒是有些佩服孙权的忍耐力,摆手道:“吴王,请。”
“世子先请。”
孙权微笑着摆手。
曹丕也不推辞,先一步就进入营地中。
一行人进入,在中军大帐内落座。
孙权并不等曹丕开口,主动道:“世子,在下此番来,便是代表吴国向魏国请降。吴国甘愿为魏国附属,只求魏国发兵解救吴国的危机。”
曹丕道:“吴王,你来请降,本世子自是欢迎之至。只是如今,吴国境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司马懿和于禁的目光,都落在孙权身上。
对江东的情报,他们有所了解。
只是,情报却有局限,很多的事情司马懿等人并不知道。
孙权回答道:“回禀世子,吴国如今只剩下吴郡了。”
“太史慈率领的楚国军队,攻破了丹阳郡,率领军队进入吴郡,直逼吴县而去。”
“吴县城内,如今有陆逊镇守。”
“加之吴县城内粮草丰厚,器械充足,在短时间内,吴县能守住。”
“只是时间一长,终究挡不住。”
孙权一副恳求的模样,道:“吴国危亡之际,请世子发兵救援。世子拯救吴国,则吴国上下,自当为魏国效力,为世子效力。届时魏国攻打楚国,吴国也能竭尽全力。”
曹丕听了后,微微颔首。
孙权的话很有意思。
为魏国效力!
为世子效力!
孙权隐含的意思,便是归顺后的吴国,是站在曹丕一方的。
曹丕思索了一番,道:“出兵倒是没问题的。”
孙权一进入广陵县境内,曹丕、于禁和司马懿就得到了消息。三人商议之后,一致的认为可以接纳孙权。
毕竟,孙权麾下也有一股兵力。
把孙权麾下的兵力收拢过来,而孙权又在魏国,吴国便受魏国掌控。
到时候费一番功夫,便能彻底让吴国消失。
孙权听到曹丕的话,眼珠子一转动,便说道:“世子还有什么条件,尽管提便是?”
曹丕笑道:“爽快!”
孙权道:“请世子示下。”
曹丕回答道:“本世子需要陆逊,以及吴国的水军。”
“一旦击溃了楚军,缓解了吴国的危机后。陆逊转入魏国,而吴国的水军也有魏国掌控。”
“吴国仍然存在,但不掌兵权。”
“只要吴王同意,本世子便同意发兵。”
曹丕提出的条件极为苛刻。
光是吴国不掌兵权这一块,就彻底断了吴国未来的前途。
孙权闻言,心中冷笑。
来之前,他就预料到魏国必然狮子大开口,果然如此,竟然要拿掉吴国的兵权。可惜孙权早已经安排妥当,一旦击败楚国,吴国便会过河拆桥。
至于他的性命,死就死了。
孙权表面上,神情却是有些忧愁,道:“世子,吴国不掌兵,吴王就只是一个爵位了。”
曹丕强势说道:“吴王如果不答应,请原路返回。”
孙权表情无比凝重。
他盯着曹丕,而曹丕面带笑容,神色丝毫不变。
孙权深吸口气道:“我答应世子的条件,只要能保住吴国一脉。”
曹丕闻言,顿时笑了起来。
如今的孙权,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曹丕笑吟吟的道:“吴王,本世子倒是有些好奇。令妹是刘修的女人,吴王怎么不投效刘修呢?”
孙权怒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吴国绝不会向楚国投降。”
曹丕点了点头。
孙坚死在荆州的事情,曹丕也是知道的。
曹丕说道:“请吴王放心,本世子这就调兵遣将,准备驰援吴县,打退楚军。”
“谢过世子!”
孙权长揖了一礼道谢,心中松了口气。
他的计划成功了。
曹丕喊来士兵带着孙权下去,便看向司马懿,道:“先生,如今要驰援吴国。我们该怎么出兵呢?原本是打算给予楚国致命一击。如今,我们怎么出兵呢?”
于禁的目光,也落在司马懿身上。
对于司马懿的能力,于禁也是相信的。
司马懿脸上神情,却是古井不波,只是眸子中的亮光,在不断的闪烁着。
出兵是肯定的。
只是该怎么出兵,这就有讲究了。
第769章 攻克吴县()
司马懿思考许久后,看向曹丕,道:“世子,接下来我们这般做,,,如此调兵遣将,才能确保这一战的顺利。”
曹丕听完后,眉头微微皱起。
司马懿的计划太保守了。
区区一个太史慈,竟如此安排,令曹丕不解。
曹丕道:“先生,值得这样吗?”
司马懿并未回答,而是看向于禁,道:“于将军认为呢?”
于禁微笑道:“军师的计策甚好。”
对于司马懿的计划,于禁很赞同,更觉得司马懿的计划是最好的。
刘修一向狡诈。
刘修麾下的将领和谋士,也都是善于布下计谋圈套的人。
尤其有张辽和荀攸中陆逊埋伏的先例在前,于禁更觉得谨慎一些为好,这没什么不妥当的。
曹丕惊讶道:“于将军,你也赞同吗?”
于禁道:“世子,小心驶得万年船,这没什么不好的。”
“好吧!”
曹丕无奈的应下。
司马懿和于禁都赞同,曹丕也没什么反对的。
于禁正色道:“世子、军师,本将马上去调遣士兵。只是这一战,我们是否亲自南下。”
“不!”
司马懿毫不犹豫的回答。
面对楚国,饶是司马懿采取极为稳妥的计策,司马懿也不觉是万全之策。
如果亲自南下吴国,便深入险境。
只要他们三个人在广陵县,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征募士兵,组建军队。
纵然军队在吴国兵败,也不会影响大局。
一旦三人南下,如果再一次重演张辽和荀攸的情况,后果将非常严重,这是司马懿无法接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