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毅质问道:“长江怎么会结冰,而且还长时间,肖明济你不是在危言耸听、造谣生事吧?”
肖明济马上跪下,惶恐地答道:“微臣怎敢危言耸听、造谣生事?这个事南京钦天监有明确的记录。从十年前开始,长江就已经开始结冰了,时间越来越长。去年,整个长江主流从冬月二十四,一直到腊月初三,整整冰封了十天。经过钦天监诸位博士的推测,因为今年冬天天气更冷,长江结冰的范围可能更广、时间更久、冰层更厚。”
杨毅皱着眉头问道:“长江河道冰封,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肖明济道:“长江河道冰封,对我们最大的影响就是漕运。如果有需要冬天来往运送的物资,最好提前做好准备,不要被长江结冰封河给影响了。只是短时间结几天冰的话,影响不大,微臣也不会特意来奏报给陛下了。怕的就是今年结冰封河时间超过十天,那对南京民众生活的影响就比较大了,因此微臣才紧急觐见陛下,请陛下定夺。”
这个确实比较重要,杨毅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又问道:“还有呢?”
肖明济答道:“还有就是气候寒冷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生活困难,微臣估计今年冬天的寒冷程度,并不比往年的北方好多少。因此,有很多准备不足的贫苦百姓,恐怕会被冻死,造成民间动荡。还请皇上做好准备,免得被有心人利用,煽动老百姓造反。”
听到这个,顿时引起了杨毅的高度重视。
现在他可是皇帝,有人造反那不就是要推翻他么?这怎么能行呢?因此,此事必须重视,积极应对,不能让肖明济所说的情况发生。
因此,杨毅马上道:“你将钦天监的往年天气变化记录和对今年冬天气温的推测整理出来,明天召开紧急朝会,你上朝给大家说一下。”
肖明济点了点头,站起来道:“是,微臣马上回钦天监开始整理。”
等肖明济离开后,杨毅开始用脑海中的ie浏览器查阅历史上长江有没有结过冰的事。结果,搜出来的资料吓了他一跳。
原来,明朝灭亡不光是李自成造反、满清入侵、吏治败坏、官员**、党争厉害等等原因,还有一个气候寒冷的因素在里面。
而李自成造反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明末正处于数千年以来最寒冷的一个小冰河期。寒冷的气候导致北方大旱、南方大涝,粮食减产,流民四起,李自成才能拉到那么多贫苦百姓一起造反。
ie浏览器搜出来的资料显示,明末清初冰河期的时间跨度说法不一,从几十年到几百年各有不同。但无论是哪个说法,1644年的崇祯十七年前后,都是处于这个小冰河期最寒冷的时候。
原来历史上的记录显示,这时候可不仅是长江结冰封河,连广东那等最南方、最暖和的省份也下起了暴雪。
因此,后世的网上还盛行一种说法,说其实明朝是灭亡在“小冰河期”的寒冷上的。
杨毅倒不完全赞成这个说法,因为同时处于小冰河时期的满清,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比明朝更加靠近北方,更加寒冷。为什么人家就没有因为严寒而灭亡,反而入主中原把明朝给灭了呢?
这就说明,所谓的小冰河期就跟其他的天灾**一样,主要看的还是当政者应对灾变的能力。
因此,搜索查阅完这些关于明末小冰河期的历史资料后,杨毅就知道了,南京钦天监根据历史记录推测出来的结果是非常符合事实的。
看来,中国人不是没有聪明人,只是没有伯乐而已。这钦天监的人还是很能干的,竟然就凭历史记录和今年的气温变化进行对比,就得出了今年冬天比往年更加寒冷的结论。
随后,杨毅下旨,让司礼监的太监去挨个通知相关部署主官,明天一大早召开紧急朝会。
崇祯十七年十月十四日,大明南京朝廷召开紧急朝会,讨论如何应对冬天的严寒。
钦天监监正肖明济将他们对南方气候的历史记录数据和对今年冬天气候的推测说完后,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气候变得越来越冷,这是大家都能够亲身感受得到的。对于现在朝堂上的这些人来说,再冷的天气,也无法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只不过可能户外活动少一些、衣服穿得多一些罢了。
但是,气候严寒对老百姓,特别是本来就很贫苦的那群人的影响,却是每个人都一清二楚的,这个问题确实值得非常重视。
不管钦天监的推理正不正确,这个情况都得做好预防工作。不要等老百姓真的冻得过不下去,开始造反了才去处理,就已经晚了。
于是,大家纷纷慷慨发言,提出自己的应对之策。
漕运部门要加快物资运送速度,将南京过冬需要的物资赶快从各地调运到南京来。而需要南京从长江水路运往各地的物资,也要加紧运送。不要等长江真的结冰封河了,大家就抓瞎了。
然后应对严寒方面,朝廷通过发公文给各省、各州府,让大家发布告,做好应对寒冬的准备。大明新闻报也要刊登相关文章,提醒广大老百姓做好应对严寒的准备。
从现在开始,全国所有的纺织厂生产的中低档衣物、布匹严禁出口,全部由政-府采购囤积起来,准备在冬天出现重大灾情的时候应急之用。
粮食方面,因为刑部还在查办粮价暴涨案,现在粮食价格已经回落到正常价格,普通老百姓倒是能轻松承受了。
但是,大家认为各地方州府也必须要检查粮仓,备足粮食,以免发生紧急情况却拿不出粮食来赈灾。
如此种种,各位大臣将各种情况都考虑进去,形成了最后的决议,签署公文通过驿站发送到江南各省、州府去了。
【明洋天水-作品,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71章 大明粮油总公司()
十月十六日,最新一期的《大明新闻报》开始大张旗鼓的报道钦天监的预测,让江南各省百姓做好抵抗严寒的准备。虽然这个报道有可能引起老百姓的恐慌,但做好准备总比捂着盖子最后酿成大祸要强。
大明中央报社挂靠在礼部名下,其发行的《大明新闻报》也被所有人自动的看成了朝廷的官方报纸。因此,这份新鲜的报纸受到所有人的信任,大家都将这份报纸上的消息当做了解皇上和朝廷决策的主要来源。
《大明新闻报》自发行以来,销量持续高涨,现在每一期的发行量,已经突破五十万份。江南各省所有识字的人群,包括识字但没有功名的商人、地主、工人等,都纷纷购买《大明新闻报》,了解天下大事。
报纸上说今年冬天会比往年更严寒,大家深信不疑。且不说这些年一年比一年寒冷的温度,大家都亲身感受得到。就凭大明新闻报是朝廷发行的报纸这一点,上面所说的事情,大家都深信不疑。
这就是第一份官方报纸的公信力,可以毫无阻碍的获得天下所有人的信任。
于是,自从新一期的《大明新闻报》发行下去后,江南各省官方和民间都开始了做抵抗寒冬的准备。储备粮食、衣物,转运物资,只要冬天用得到的东西,大家就早早的开始准备了。
这一番动作下来,确实令江南各省老百姓受益匪浅。即使崇祯十七年冬天长江封河、各省下了数天的大暴雪,受灾不轻,但人民百姓的损失并没有比往年高。这就是由朝廷主导的预防灾害措施取得的效果。
十月二十一日,例行朝会上,刑部尚书张慎言向皇上和各位朝廷重臣通报江南各省粮价暴涨案的最终结果。
从五月二十日专案组成立开始,经过五个月的查办,江南各省所有牵连到对各类粮油进行囤积居奇、非正常涨价出售的商人全部被逮捕审判。给这些商人提供便利、保护,甚至直接参与进去的违法官员,该处罚的处罚、该革职的革职、该判刑的判刑。
此次查案,专案组一共逮捕查封江南各省违法商户八百二十余家。革职查办钱谦益、阮大铖等正七品以上违法官员五十余位,刘良佐、黄道权等高级将领二十多名,福王朱由崧等皇亲国戚、勋臣子弟十几人。
经过三法司联合审判,崇祯皇帝签署命令,所有违法犯罪的官员、商人、将领、皇亲国戚,被判斩立决五十多人,终身监禁一百多人,十年以上监禁或发配充军者三百多人,十年以下短期监禁四百多人。至于其他被警告、处分、降职、剥夺爵位、罚款的官员、勋贵和商人,更是不计其数。
此次重案,可谓崇祯十七年的明朝第一大案。五十多颗人头落地后,杨毅和南京朝廷重新竖立了中央朝廷的权威。江南各大城市粮价回落,恢复到普通老百姓能够接受的水平线上了。再也没有人敢顶风作案,胡乱给粮食涨价了。
杨毅对以刑部为首的三法司的工作很满意,在朝会上对张慎言等专案组成员大加赞赏,并赏赐了专案组成员数量不等的黄金珠宝,以资鼓励。
粮价暴涨案查完后,杨毅觉得粮价完全由商户们自由控制不大好。
于是,杨毅下旨户部和工部联合成立“大明粮油总公司”,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粮油连锁店,统一收购价、批发价、零售价,进行平价销售。
粮油总公司的后盾,就是国家粮仓。如此,以后就没人敢囤积居奇了,因为你囤积再多的粮食,也比不上国家粮仓。
如果粮油产品非正常涨价,粮油总公司就从粮仓调出库存的粮食,以平价出售,囤积居奇的商户就要亏大本了。
而且,此举也将让种植粮食的农民大大受益。平时,农民们种出来的粮食,除了上交赋税和田租外,就只能拿到城里去出售给那些粮商,换取铜钱购买其他日常生活用品。
但是,粮商们的收购价时常变动,基本上都是农民吃亏,价格被压得死死的。现在有了一个价格相对公平合理,并且长期收购粮食的国有公司,那对稳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大有裨益。
当然,此种与普通商户形成竞争关系,看似要“与民争利”的国有连锁公司,遭到了一些有着商贾背景的东林党大臣的抵制。但是,杨毅却说服了乔承诏,由这位已经成为东林党领袖之一的户部尚书去劝说其他大臣,让大家支持皇上的这个决策。
因为,根据此次江南粮价暴涨案的查办结果来看,有些商人确实太唯利是图、没有一点下限了。
皇上成立大明粮油总公司、稳定粮油市场价格的举措,即是在稳定普通老百姓的民心,也在保护天下所有的商人的身家安全。有粮油总公司在市场上进行调节,他们才不会轻易违法乱纪,最后深陷牢狱。
从稳定民心的国家大义出发点来进行说服,皇上此举就让那些大臣无法再进行抵制了。再加上,皇上又提出要扶持工商业的想法,最终就获得了这些有商贾背景的东林党大臣的支持。
取得了朝廷大多数重臣的一致意见后,户部尚书乔承诏就在《大明新闻报》上发文,扶持工商业发展,鼓励大家经商。现有的商户,要继续守法经营,不要受粮价暴涨案的影响。那毕竟只是少部分违法乱纪的官员和商人受到该有的惩罚罢了,却不会影响到朝廷对工商业的扶持政策。
为了配合户部扶持工商业的动作,刑部、兵部也采取了措施,让各大城市取消入城税、过关税等影响行商走南闯北的许多税种。
户部扶持工商业发展的公文通过《大明新闻报》传遍天下后,获得了遍布江南各省官场的东林党成员和无数商户的支持。许多因为粮价暴涨案,害怕朝廷打压工商业的商户终于可以继续大着胆子经营,甚至扩大规模了。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正版首发,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72章 东亚第一海盗()
为了广开财源,杨毅还通过《大明新闻报》下达圣旨,明令放开大明海禁。任何人,只要你有那个能力,就可以展开海外贸易。只不过,国家会在沿海各个城市设立海关,收取进出口税罢了。
事实上,明朝末年的沿海已经没有什么海禁了。有能力的商人都在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高档商品出口到外国,赚取了大量的利润。而欧洲各国生产的商品,却鲜有能被中国人看上的。
所以,明朝的海外贸易每年都会产生大额的贸易顺差,将外国人的许多银子赚回到中国来,让江浙沿海商人越加富有。
然而,再多的利润,这些贸易却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只能自己悄悄发财,不能拿出去到处炫耀。因为,海禁毕竟是明朝实行了几百年的国策,这些进出口贸易事实上都是走私,是被大明朝廷明令禁止的。
但是,现在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