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三国志-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瑀失败的耻辱。孙策回来之后,于是准备再次讨伐陈登,率军到了丹徒,等待粮草。然而孙策本人非常爱好打猎,于是就带了一些部下出去游猎,因为孙策本人所骑的是精骏,所以他的部下就在游猎中被甩在了后面。

    当初原吴郡太守许贡向汉献帝上表:“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於外必作世患。”企图让孙策离开江东,但许贡的奏章却被孙策得到了,于是孙策请来了他,当面对质,责问许贡,许贡就推辞自己没有干,孙策怎么可能信,遂让武士将其绞杀。

    许贡死后,其门客潜藏在民间,寻机为他报仇。其中三人就在孙策游猎中出手,当时孙策问:“你们是什么人?”三人回答说:“我们是韩当的士兵,在这里射鹿。”孙策说:“韩当的士兵我全部认识,从没见过你们”。说完向其中一个射箭,那个人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余下二人非常恐慌当即弯弓搭箭,向孙策射来。孙策在仓猝间,不及躲避,面颊中箭。这时,后面的扈从骑兵寻找到孙策,将刺客都杀死了。

    据《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后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以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也不能动怒。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这个样子,怎么还能建功立业!”奋起虎威,推几怒吼,创口迸裂。当夜死去。

    在《九州春秋》上还有“闻曹公北征柳城,悉起江南之众,自号大司马,将北袭许,恃其勇,行不设备,故及於难”的记载,另外《傅子》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但曹操北征柳城是在官渡决战之后,该类记载明显不属实。

    【道士于吉】

    关于孙策的死因,还有一种说法,说他是因为杀死了道士于吉,受到诅咒而死。

    于吉在历史上可能是《太平经》的作者也就是张角太平道教义的创始者。

    在《江表传》和《搜神记》上都有关于于吉的记载,《江表传》中记载,于吉制作符水以治病,在江东名声大为流传,引起了孙策的不满,将其收押,之后孙策的母亲甚至亲自为其求情,孙策以为其妖妄而不应,后孙策麾下诸将亦为其求情,孙策遂以张津旧故为由将于吉处死。

    但其中记载张津已死与其的死亡时间并不符。

    《搜神记》中记载孙策准备渡江袭击许昌,和于吉同行,当时大旱,水路受堵,所以孙策就催促将士们早点过去,结果却发现大家都去找于吉,孙策因此被激怒,遂收押于吉,后要求于吉求雨,如果成功,孙策表示就会放了于吉,失败了就直接将其正法,结果大雨倾盆而至,将士们都认为孙策会放了于吉,孙策却反其道而行之,将于吉处死,其尸体被他人藏了起来,一夜过后,消失不见。

    此后,孙策每次一独坐,都感到于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恼火。调治箭伤刚有起色,引镜自照,又见于吉立在镜中,回头看,不见于吉,如是再三。孙策摔破镜子,奋力大吼,伤口崩裂而死。

    因为关于于吉的记载都过于玄幻,所以在后文关于孙策之死还是多以许贡门客刺杀为主。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孙策也有可能是被曹魏集团密谋除去的,郭嘉在官渡时就算到孙策会死,有可能就已经参与其中,当时的广陵太守陈登更是有足够刺杀孙策的动机。

    但是实际上刺杀并不可怕,那些大人物们基本上都被当过刺杀的目标,然而其中能成功的往往屈指可数,孙策这一次会身负重伤,最终丧命,刺客的袭击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孙策本身的防备没有做好。

    说句不好听的,孙策命丧黄泉,也是自作自受。

    ;

第018章 孙策之死 下() 
历史上孙策被刺杀身亡,一代豪杰英雄早逝,因此被众多人所惋惜,但实际上这方面早有人提醒过他,孙策自己也知道,但江山易改,本性难易,悲剧最终还是发生了。

    孙策在临死之前,没有选择张昭等推荐的三弟孙翊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反而是让在徐州失败的孙权继承了自己江东的大业,再将孙权托付给张昭后,孙策遗憾离世。

    【重蹈覆辙】

    历史上孙策的孙坚在南下讨伐刘表时去世,和《三国演义》中所记载的不同,孙坚不是因为刘表夺取玉玺暗中偷袭而死,而是主动出击,包围了刘表的大本营襄阳,在大占上风的情况下轻率、大意而被黄祖军所射杀。

    而孙策作为孙坚的长子,可以说和孙坚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在孙策讨伐丹杨之时,他亲临战斗前线,勇往直前,当时孙策麾下主要谋士张纮就劝谏说:“主将是筹谋划策的角色,三军命运全依托于他,不可轻率行动,亲身与区区小寇对阵相斗。希望您能珍重上天授予您的才干,符合天下的愿望,不要让全国上下为您的安危而担心受吓。”

    而孙策经常轻骑出游猎,这也不是没有人劝他,当时的会稽功曹虞翻对孙策说过:“您汇集乌合之众,统领分散的人们,最后都使得他们对您效尽力,就算是汉高祖也比不上您。至于容易出府,微服出行,侍卫来不足戒严门路,官兵们通常为这事烦恼。做君主假使不庄重就无法展威风,因而说龙形成鱼的样子,被叫豫且的渔夫捉住,白蛇专断出游,被刘邦杀了,期盼您稍微注意。”

    孙策说:“你说的对,但是偶然思考事情,闲坐着内心很不宁静,有碍于想出有新意的计谋,因而要出行。”

    但怎么说呢,孙策尽管自己也知道,但人的本性是很难改的,就像司机醉驾一样,知道不能喝酒最后还是喝了,孙策也知道要保注意自身的安危,要少打猎,最后还是出去游猎了,而玩起来就控制不住,把自己的护卫们都甩远了,最后给了刺客可乘之机。

    所以说郭嘉认为孙策威胁不大,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托孤】

    孙策遇刺之后,自知命不久矣,于是开始准备身后之事。当时孙策孩子还很年幼,而江东大业也是刚刚起步,只有一位成年的领袖才能镇得住,所以孙策只能从自己的两个年长的亲弟弟之中选择一个继承人。

    孙策的二弟是孙权,三弟是孙翊。可能因为孙权上次率军讨伐陈登失利,所以不少重臣都不是很认可孙权,其中以张昭为首,他们希望孙策将兵权交给和孙策相似的孙翊,但出乎意料的孙策最终却选择了让二弟孙权来继承他的位置。

    之后孙策请张昭等人过来,对他们说道说:“中原正在大乱之中,凭我们吴、越的兵众,三江的险固,足以观其虎斗成败。您们要好好帮助我弟!”又招呼孙权,将印绶交予他,对他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到夜间孙策便死去,时年仅二十六岁。

    据《吴历》记载,当时孙策将孙权托付给了张昭,甚至嘱托张昭说:“如果孙权不能胜任,请先生取代他的位置。如果无论如何都不能担当克敌制胜保卫江东的重任,先生您可以慢点向西返回家乡,无须心中有所挂碍。”

    【孙权和孙策】

    孙权是孙策二弟,字仲谋,孙权出道之后,孙策一直对其照顾有佳。

    据《江表传》记载,孙权生来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被他父亲认为是贵人之相。孙坚去世之后,孙策在江东发展,孙权追随其后。他性格旷达开朗、多决断,崇尚侠义,喜蓄养门客,与父兄齐名。孙权常参与商议计谋,孙策感到特别惊奇,甚至自认为不如他。每当宴请宾客时,孙策常常回头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会是你的手下。”

    在孙策平定江东诸郡时,孙权时年十五岁,孙策器重他,任命他为阳羡县县长。孙权曾被郡里察举为孝廉,州里推荐为茂才,代理奉义校尉。

    当时汉朝廷考虑到孙策远在江东,还能够尽臣子的职责交纳贡物,于是派遣使者刘琬赐给他爵位、官服。刘琬对人说:“我看孙家兄弟们虽说个个才华出众、深明事理,但都富贵不终、寿命不永,只有老二孙权孝廉,体态相貌奇伟,不同于凡人,有大贵之相,寿命又最长,你们可以待以后看我的话得到应验。”

    建安四年,孙权跟随孙策征讨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败逃后,又进军沙羡讨伐黄祖。当时孙策一度分兵让孙权讨伐徐州广陵郡,但在优势兵力下不敌当时的广陵太守陈登。

    可以说孙策对于自己的二弟孙权一直是非常看好的,对他也是一直支持颇多。相比而言,现在并没有资料表明孙策对于自己三弟孙翊有多少支持,虽然孙翊性格骁悍果烈,酷似孙策,但也只有吴郡太守朱治举荐其为孝廉,张昭等大臣希望孙策将兵权交给孙翊时,还遭到了孙策的拒绝。

    而对于孙权,孙策不仅在其年仅十五岁时就让其担任一方长官,后续还直接让其统军作战,给其增加战功的机会,当时实际上徐州广陵的守卫力量并不强,据《先贤行状》记载孙权讨伐陈登时,其兵力是陈登的十倍之多。

    由于孙策从一开始就更看好自己的二弟孙权,所以尽管孙权在匡琦城弄的灰头土脸,孙策也依然没有改弦易张,将自己的兵权交给了孙权,并且给孙权留下了自己的托孤大臣张昭。

    尽管当时孙权没有被众人多认可,但后世已经证明了,孙策当初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所以霸王,一路走好。

    ;

第019章 “帝”还是“王”() 
孙权称帝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为孙策立庙于建业朱雀桥南,其子孙绍被封为上虞侯。而孙策、孙权的父亲孙坚则被追谥为武烈皇帝。

    但对于孙吴而言,孙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奠基者。

    【父子对比】

    虽然人们现在常说孙家三代人经营江东,但实际上孙坚在成名后很少呆在扬州,孙家在扬州的几乎全部是孙策打下的。

    孙坚的确管理过地方,也当过州郡级别的大佬,黄巾之乱后他被任命为长沙太守,在荆州扫平了区星等人的叛乱,反董之时孙坚也被袁术推举为豫州刺史,在第一线和董卓对抗,但一方面孙坚实际上并没有怎么经营地盘,当时他主要还是作为武将,以军事为主,长沙太守期间他效命于朝廷,讨伐董卓时他归附于袁术,均可以说不是独立自主的一个诸侯,也就是说在孙坚时期孙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自己的势力。

    另一方面,孙坚只在扬州当过县丞之类的小官,他成为州郡太守和州刺史后均不在扬州,后期他本人也基本不在扬州,可以说孙坚经营过荆州,或者是豫州,但说孙坚经营过扬州是很勉强的。

    相比之下,孙策是真正脱离袁术成为了一方诸侯,并且打下了吴郡、会稽、丹阳、庐江和豫章,控制了原扬州六郡中的五郡,可以说孙家在扬州的基业是孙策一手打下的,不可否认孙坚残留的旧部对于孙策的帮助不小,但毕竟孙坚已经去世很久了,孙策才是当时做主的男人。是孙策重新聚集了自己父亲孙坚的旧部,是孙策留下江东基业,是孙策成为了江东之主。

    从这些方面来说,孙策都比孙坚更有资格被追谥为“帝”(注1)。孙坚只为孙家留下了基础,是孙策打下了基业。

    孙策作为东吴集团的实际创立者没有没有被被追谥为“帝”是很不公平的。

    【法理和实际】

    因为当时朝廷的大义还存在,所以孙权上位依然要经过许昌朝廷的手续,而孙权也并未继承孙策爵位而仅领取兵符,当时所领的讨虏将军、会稽太守为军职与行政职,均须经过曹操同意,而非领取世袭的爵位,孙策的爵位仍由孙策之子继承,所以有些人就以此为由认为孙权非孙策的继承人,而仅是朝廷指定接替孙策的官员。

    但这明显是非常荒谬的。首先当时朝廷的权力只是在只在名义上的,法理上的,实际上当时江东已经不归许昌朝廷管了,孙权控制江东是因为曹操派孙权去的吗,不是的,是因为孙策将江东托付给了孙权,江东集团承认孙策的遗命而不是朝廷的任命,当时如果孙策让孙翊领兵权那么会稽太守就会是孙翊的,许昌只是迫于形势走程序而已,曹操并没有指定孙权接替孙策,他只是顺水推舟罢了。

    再说了如果孙权不是孙策的继承人,就算他成为了讨虏将军、会稽太守也没有什么用,这样他最多只能控制会稽一郡之地,包括吴郡、豫章、庐江、丹阳、庐陵诸郡的官员没有任何义务和理由会听孙权的调遣,大家都是太守凭什么我要听你的啊,你孙权管好你的会稽就行了。而他们最终为什么会服从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