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三国志-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诸葛亮则取了黄承彦之女黄月英,当时黄承彦是蔡讽的女婿,蔡讽的小女就是荆州牧刘表的后妻蔡氏,其子就是当时荆州的一方郡守蔡瑁。

    此后诸葛亮还积极和当时的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徐庶、石韬、孟建等人联络,并且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老前辈所认可,所以在诸葛亮出山之前,他就已经为自己出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顾茅庐】

    在徐庶投靠刘备之后,他得到了刘备的器重,并且为刘备郑重推荐了诸葛亮,当时刘备正驻军新野县,徐庶过来后就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人,是‘卧龙’啊!将军想不想见见他?”刘备说:“你陪他一道来吧!”徐庶说:“此人只能拜访他,不可随便召他来。将军您应该屈尊去看望他才好。”(注1)

    据《襄阳记》记载,当时刘备寻求天下英才,随去拜访了司马德操(即司马徽),司马徽就对刘备说:“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伏龙、凤雏。”

    刘备就问了他们都是谁,司马徽就回答:“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看到别人都这么推荐诸葛亮,刘备就亲自去隆中拜访他,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这在后世也被称为“三顾茅庐”。

    但在《魏略》和《九州春秋》上却记载为是诸葛亮主动拜访刘备。认为当时刘备驻扎在樊城,而曹操已经平定黄河以北的地区,诸葛亮知道荆州很快就是曹操的下一个目标,而刘表反应迟钝,不懂军事。诸葛亮就往北走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的年轻,所以就把他当做普通的诸生对待。聚会完毕后,所有的宾客都离开,而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而刘备也不问他有什么要说的话。

    当时刘备喜欢用羽毛编织饰物,正好有人送归了刘备牦牛尾,刘备就亲自做了。诸葛亮于是就说:“我以为将军有远大的志向,结果就是结毦而已啊”。刘备一听就知道诸葛亮不是普通人,于是就把羽毛扔在一边说到:“是什么话啊!我只是为了忘记忧愁罢了。”

    然后诸葛亮就问刘备:“刘表比得上曹操吗?”这个答案太明显了,刘备说到:“不及。”诸葛亮又问:“您觉得自己呢?”刘备只能说到:“亦不如。”诸葛亮继续问“您和刘表都不如曹操,现在将军的部属只有数千人却在这里等待敌人,是不是有什么好的计策啊。”

    而刘备那时哪有什么好办法,于是他说到:“我现在也很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办?”诸葛亮就说:“现在荆州人口并不少,但著籍的人不多,您可以向刘表建议让那些游户著籍,就可以增加人口了。”刘备由此得知诸葛亮有策略,就待他以上宾之礼的。

    但在后来诸葛亮的《出师表》明确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的话语,所以《魏略》和《九州春秋》上的记载可能有误。

    ;

第036章 隆中对() 
在荆州,徐庶为刘备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为其推荐了诸葛亮,而为了请出诸葛亮,刘备不惜屈尊三顾茅庐,而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则是日后蜀汉集团的基本战略方针,乃至是国策。

    【隆中对】

    建安十二年(207)(注1)刘备隆中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本人。当时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对诸葛亮说道:“汉室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室遭难出奔。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然而缺乏智谋,才识浅短,没有办法,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请您告诉我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深厚起来。

    看到刘备如此器重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就不高兴了,刘备解释给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般。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什么反对的话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三分天下】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先是详细的分析了一下当时的具体形势,直接说明当时的曹操已经无法与其争锋,而孙权深根蒂固,也不是刘备夺取的对象,反而是刘备需要尽量拉拢的一个外援。而刘备需要夺取的目标则是荆州和益州,占据这两个大州之后,外联孙权,内需政治,抗衡曹操,最终择机北上,夺取天下。

    首先,刘备的第一步是夺取荆州和益州。荆州四通八达,自古都是用兵之地,还有长江天险,是刘备需要控制的战略要地。而益州地理险要,物产丰富,易守难攻,更是可以作为大本营的地方,荆州当时面临着北面曹操,东面孙权两大强敌的进攻,已经开始有心无力,刘表这位守成之主也出现了明显的颓势,荆州的失守当时来看已经是必然的,而益州刘璋本领一般,不是一位出色的领袖,其部下多次叛乱,从其手中夺取益州看起来也不是一件难事。

    刘备夺取二州之后,第二步就是等待。因为北方曹操集团的强大,所以打败曹操恢复汉室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需要稳固自己的地盘,增强自己的力量,刘备必须在消化掉二州之后才能有实力北上,但单单凭借南方二州的力量依然不是当时曹魏集团的对手,所以刘备必须等待一个时机,一个足够天下大变的时机。

    最后一步就是北伐,诸葛亮在这里不仅强调了同时从荆州和益州北上,遥相呼应,两路大军同时北上,还明说了北伐的前提是北方必须出现动乱,有足够的可乘之机,言外之意就是没有足够的时机就不要动手。

    另外在“隆中对”有一个从始到终都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外联孙权,因为在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之后,长江天险是刘备和孙权共有,刘备可以借助长江对抗曹操,但对付水军更胜一筹的孙权就是笑话了,更为重要的是孙权在刘备的东侧,刘备在南方想要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就必须处理好和孙权的关系,刘备和孙权联合可以抗曹,但让孙权倒向了曹操那边就是曹孙联合灭刘了。

    在“隆中对”中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概念也初步被提了出来,诸葛亮的规划里是刘备集团占据荆州和益州,孙权占据江东,北方则是曹操,孙刘联合以长江天险抵御曹操,后刘备从荆州、益州两路发兵趁北方变乱而夺取天下,复兴汉室。

    而在诸葛亮为刘备提出“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不过是个年仅二十六岁的小伙子,而刘备也不是是一个年近五十尚寄人篱下、一事无成的落魄者。

    然后的历史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刘备成就了帝王大业,诸葛亮则被认为是千古名相。

    【三国时代“四大对”】

    “隆中对”是继“冀州对”、“江都对”、“榻上对”之后的最后“一对”。他出现的最晚,历史影响也最大。

    “冀州对”是北方袁绍集团的战略方针,“江都对”是孙策集团的战略指导,“榻上对”则是“江都对”的继承和发展,而“隆中对”则是刘备集团未来的战略规划。

    注1:在《三国志》中我并没有看到刘备去见诸葛亮时间的明确记载,这里的时间是根据后来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话语的推算而得。

第037章 选择() 
建安十二年(207)的时候,作为一个满怀雄图霸业的未来王者刘备最终选择了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小青年诸葛亮,而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却也选择了寄人篱下的落魄诸侯刘备,但这并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必然的选择。

    【刘备选择诸葛亮】

    刘备前半生基本在流浪中度过,他先后投靠过多位诸侯,也做过徐州的主人,但从始至终刘备都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的谋士支持,而同时期其他诸侯如曹操有荀彧、袁绍有沮授,就连孙策也有张昭,而陪伴刘备的多是简雍、孙乾等人,由于能力所限,对于刘备无法提供大的帮助,所以刘备来到荆州之后,求贤若渴,不断的招揽优秀的人才。

    到此时为止仍然要明确一点刘备三顾茅庐是因为刘备对于诸葛亮的期望高,并不是已经认可了诸葛亮,如果在后续的接触中诸葛亮没能表现出相应能力的话,那么刘备后面会怎么做也不用说了。

    但诸葛亮并没有让刘备失望,一见面就解决了刘备的问题,还为刘备集团规划出了一个长远的战略方针和具体的实施过程,刘备一看诸葛亮果然真的这么厉害,自然对其大加器重起来,年龄的问题在诸葛亮的能力面前也就已经不是问题了,“如鱼得水”这就是当时刘备形容他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

    刘备在急缺人才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不世出的天才,他当然非常关注了,然后一谈又发现其人名不虚传,那么刘备只要不傻都知道怎么做。

    【诸葛亮选择刘备】

    诸葛亮在没有出仕之前,他的选择看起来不少,北方是当时最强的诸侯曹操,东边是孙权,荆州有刘表,西边有刘璋,其他的中小诸侯更是不计其数,但实际上在这其中符合诸葛亮心意的却基本没有。

    首先是曹操,作为当时的明主,曹操绝对算得上知人善用的,但当时曹操太强了。曹操历史上的虚弱期只有刚刚发展起来的那几年,而挟天子而令诸侯,迁都许昌后曹操就已经是一个大诸侯了,那时投靠他的人才已经一箩筐,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连袁氏都已经消灭,北方四州都平定了,人才、地盘曹操基本已经都不缺了,而诸葛亮也没有北方的关系网,他去投靠曹操很难得到重用的。

    更为关键的是曹操要诸葛亮也没用,当时曹操大势已成,实际上是一统天下在即,曹操之外的诸侯就算联合起来都未必是曹操的对手,所以当时诸葛亮对于曹操也并没有多大的用处,曹操更不可能倚重一个二十多岁,没有证明过自己的小伙子,所以曹操第一个被诸葛亮排除了。

    其次是刘表,历史上诸葛亮要投靠刘表是有先天优势的,因为他在荆州有着很深的关系网,诸葛亮可能也考虑过刘表,但诸葛亮在荆州待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对于刘表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大心里慢慢的就很清楚了,刘表是不可能成大事的,所以诸葛亮也不会选择他。

    此外一个比较好的人选就是孙权了,孙权在当时也是一位明主,但诸葛亮并没有选择他,后来张昭将诸葛亮推荐给孙权,诸葛亮未从,反而说到:“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也就是诸葛亮认为孙权并不能让自己尽情的施展才华,所以他没有选择孙权。

    而除了曹操、刘表和孙权之外,就刘璋算一个大诸侯了。但刘璋更不靠谱,刘焉死后为刘璋留下了三个重要大臣,分别是张鲁、赵韪和庞羲,然而这三人不是叛变就是叛变未遂,刘璋的暗弱天下皆知,诸葛亮根本就不可能看的上他。

    其他的那些诸侯,像韩遂、公孙康等人,实力弱小,还没有明主之相,诸葛亮和他们也没有关系渠道,所以诸葛亮连考虑都没有必要。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呢?

    首先是刘备当时非常的有声望,是一只公认的潜力股。我们来回忆一下刘备当时是什么样的一个评价。

    首先是袁绍和陈登的,袁绍说:“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刘备曾经作为公孙瓒麾下,担任青州平原相,和冀州直接交界,还推荐袁绍的长子袁谭为茂才,所以刘备在成为徐州牧之前和袁绍是有过交集的,可以看出来袁绍对于刘备的认可。

    而陈登虽然名声不显,但实际上也是非常厉害的一位人物,文武双全,曾经为吕布出谋划策大胜过袁术的七路北伐军,还以少量兵力击退过孙权,甚至引得孙策准备直接讨伐。而他作为刘备的一个老部下对于刘备的评价也是极高,直接说到:“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而在当时最强的曹操集团内部,刘备的评价更高了。曹操之前对刘备有过两次评价,第一次是和刘备喝酒的时候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第二次曹操面对袁绍强大的压力强行出兵讨伐刘备,也说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

    除了曹操之外,程昱甚至直接建议除去刘备,“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就是程昱说的。

    而在曹操准备北伐乌恒之时,众谋士将领争论,认为“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也将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