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三国志-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对、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后人辑有《曹操集》,收录了曹操流传下来的大部分诗歌。曹操后世比较出名的有《蒿里行》、《薤露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能冲破传统文人偏见的束缚,接受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运用乐府古题抒写现实的生活和感情,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开文人拟古乐府进行诗歌创作的端绪。

    曹操不仅在诗歌上成就很高,同时他也是一代书法家,西晋家张华在《博物志》中称:“汉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不过曹操传世的书法作品较少。

    除了诗歌和书法之外,曹操还有撰写了《兵书接要》和《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最强的诸侯,他在军事、政治方面都有所成就,相对而言,曹操在军事方面成就更高,在政治方面曹操因为长期统军在外,所以并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在很长时间内曹魏集团的内政事物曹操都交给了荀彧处理。

    除此之外,在文化方面曹操也不落于人后,他本人是公认的三国时期大诗人之一,并且在文化发展方面曹操也是做出相当的贡献。

    在三国时代,曹操可以说是少有的文武全才。

    ps:曹操文化方面的材料大多是我在上整理的,这里说明一下。

第056章 曹操糟糕的外交() 
曹操在历史上文武双全,而他也不是没有短板的,其中外交的短板就是非常明显,而历史上曹操的外交有多糟糕呢?比大多数人想的都要糟糕的多。

    【糟糕的外交】

    曹操的一生中和他有过关联的诸侯是比较多的,其中相对重要的有袁绍、袁术、吕布、陶谦、刘备、刘表、张绣、孙权、刘璋、马超、韩遂、张鲁等诸侯。

    在建安之前,袁绍和刘表实际上都是曹操的盟友,尤其是袁绍,前期对于曹操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但最终曹操却是相继和两人结怨。

    袁绍和曹操的关系本来很好的,后来曹操抢在袁绍之前迎天子,迁都许昌,袁绍错过后希望曹操能把天子迁到曹操的原大本营鄄城,离自己近一点,结果曹操却生硬的拒绝了袁绍的要求,并且一度借助天子的名义下诏书批评袁绍,把袁绍气了个半死,两人的关系也由此从好变坏,后来曹操在宛城吃了鳖,袁绍作为报复很是嘲讽了曹操一番。

    而且曹操控制朝廷后先准备任自己大将军而让袁绍担任太尉,结果激起了袁绍的愤怒,为了安抚袁绍曹操不仅不得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袁绍,还让袁绍监管北方四州,为袁绍统一北方开了绿灯。

    至于刘表,实际上刘表和曹操的关系一般,他俩能成为盟友主要是袁绍的缘故,所以曹操再和袁绍的关系恶化后就把刘表也视为了敌人。由于许昌和荆州的南阳郡距离过于接近,所以曹操对于南阳是志在必得,然后曹操简单粗暴的就讨伐南阳去了,就这样和刘表结怨。

    当时,南阳郡被刘表交给张绣守卫,作为荆州北方的门户,而张绣和他的主要谋士贾诩都是亲曹派,相反张绣的叔叔张济却是死在了讨伐南阳郡的路上,如果当时曹操派人出使宛城的话谈谈的话,很可能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轻易招降张绣,控制南阳,曹操没有这么做,而是亲自率军讨伐张绣。

    结果却是张绣也投降了,然后曹操抢寡妇又把其逼反,曹操在宛城下弄了一个灰头土脸,张绣和刘表再次联合,后面曹操在南阳耗了一年多的时间,也没得到什么。最后袁绍都知道派人去拉拢张绣,如果不是贾诩的话,张绣在曹操和袁绍官渡对峙之时,给许昌来一下子,曹操未必受的了。

    袁术、陶谦、吕布等人都是曹操前期的主要对手。

    袁术和曹操的关系一直就很差,袁术称帝后,曹操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和他搞好关系。

    在曹嵩死前,陶谦和曹操实际上结怨并不大,但在曹嵩死后,曹操为父报仇,大举血洗徐州,没有资料显示曹操和陶谦进行了交涉。

    趁着曹操讨伐徐州之际,吕布在张邈、陈宫等人的邀请下进入兖州,给曹操制造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曹操好不容易才将其赶出兖州。

        后来,在陈登父子的诱导下吕布和袁术反目成仇,吕布开始主动向曹操靠拢,但曹操是怎么对待吕布的呢?不给徐州牧,让和吕布有仇的刘备担任豫州牧,在沛城看着吕布,派陈登等人做内应,所以后来吕布与袁术又和好了。

    曹操在一段时间内面临着四面皆敌的局面和其“出色”的对外交涉水平是密不可分的。

    刘备和孙权则是曹操后期的主要敌人。

    曹操对于刘备可以说是很不错的,但刘备有自己的野望,所以这没什么好说的。

    而孙权,实际上曹操是能避免的。在曹操南下荆州的初始,曹操几乎成功的控制了荆州,但曹操在刘备和孙权交通之际无动于衷,想着孙权和公孙康一样把刘备的人头送给自己,结果就看着诸葛亮把孙权拉倒了刘备一边,拉倒了自己的敌对面。如果曹操同样派出使者去孙权哪里,就算不能让孙权直接投降,但也能让孙权和刘备的联盟产生很多的变数。

    后期孙权曾经转而向曹操靠拢,但实际上和曹操方面的关系不大,曹操在死前也没能怎么利用这个机会。

    至于刘璋、张鲁、马超、韩遂等诸侯,马、韩是曹操努力过的,但刘、张曹操实际上可以做的更好。

    建安四年(199),曹操派钟繇为侍中、代理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钟繇成功的说服了马腾、韩遂等关西诸侯,使他们归顺朝廷,但依然保持了独立性。

    后来曹操对他们采取拉拢政策,马腾在张既的劝说下入朝为官,韩遂则说等几年,马超曾经明确的不愿意调任徐州刺史,后不了了之。

    然而曹操派遣钟繇、夏侯渊率领军队出河东,试图经过马超等凉州军阀的领地进攻汉中张鲁,被马超、韩遂等人认为是曹操的假道灭虢之计,遂反。

    由于张鲁的出身问题,曹操虽然曾经迫于形势任命其为汉宁太守,但实际上一直对其采取排斥政策,多次准备进军讨伐,但张鲁在曹操打败马、韩后,对于朝廷却反而是归心似箭,曹操在那时如果派出一使者很可能就不需要再动刀兵了。

    刘璋在曹操讨伐荆州时曾经三度派出使者去见曹操,主动依附,第一次去曹操只是加封刘璋为振威将军,第二次曹操任命刘璋的使者张肃为广汉太守,第三次刘璋派张松出使,曹操没有任何表示,因此刘璋对于曹操失望之极,后来转而联和刘备。

    在曹操的外交史上,敌人基本不能变成朋友,朋友基本都能变成敌人,当然曹操的目标是争霸天下,那么其他诸侯都最终会是其敌人,但这个时机很重要,把握好这个时间点,完全可以事半功倍。

    曹操在历史上虽然非常优秀,但并不能掩盖他表现出来的外交水平渣一般的史实。

    当然曹操之所以对于外交方面不上心,也是因为曹操集团的实力强大,曹操对于自己的军事水平非常自信,所以他不屑于通过外交这种软手段,更喜欢直接付诸于武力,但这样的结果却会往往使得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从而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波折,甚至会使得事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所以曹操虽然表现出来的外交能力不行,但未必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尽力,或者说他压根不在意。

    历史上曹操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却最终没能一统天下,忽略了外交因素是其一大原因。

第057章 魏武帝曹操() 
曹操三国时代的代表性人物,纵横东汉末年,参与了很多的大事件。然而人无完人,曹操虽然是三国时代的霸主,但其中手中扎染的无辜之人的鲜血也是很多的。

    【代表性的人物】

    在三国时代里,曹操是最具代表性的大人物之一,他参与了东汉末年几乎所有的大事件,这点基本没有其他人能做到。

    其中包括黄巾大起义、十常侍之乱、董卓入京,关东诸侯伐董、迎天子迁都许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襄樊大战等等,可以说曹操一直在三国时代的漩涡之中,这点就连刘备、孙权和袁绍都没能做到。

    【屠夫】

    曹操在后世风评不好,很大一点就是因为其屠戮过多,这一点别人差不多是偶尔,但曹操和董卓却基本是常态,董卓杀百姓、杀士卒、杀士族、杀官吏,曹操也干了。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三屠徐州,初平四年(193),曹操父亲曹嵩为徐州士兵所害,曹操为父复仇,大举入侵徐州,所过之地,血流成河,据记载“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次年(194),曹操再次入侵徐州,“所过多所残戮”。

    《资治通鉴》也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遇操至,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攻取应、睢陵、夏丘,皆暑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及建安三年(198)曹操讨伐吕布时,他屠彭城,并且“决泗、沂水以灌城”。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更是在战胜之后坑杀袁绍军队七万余人,“余众伪降,尽坑之”,裴松之曾经说过:“诸书皆云公坑绍众八万,或云七万。”

    建安十年(205)高干降而复叛,曹操亲自率军讨伐壶关,高干求援不在,当时曹操下令:“城陷之后,尽坑敌军。”结果连月不下。后曹操在曹仁的劝谏下,才放弃这个命令,最终攻克壶关。

    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出兵讨伐汉中,“氐王窦茂众万余人,恃险不服,五月,公攻屠之”。

    除此之外,死在曹操手里的士族也不少,除了前文已经说过的孔融、许攸、边让、荀彧、杨修等人之外,还有娄圭、崔琰等。

        娄圭是司隶京兆人,年青时与曹操有交情,曾经随曹操平定冀州,南征刘表,击破马超,立有功劳,在关中之战时连曹操都曾经感叹他的计谋。后来曹操和他的儿子们一起出去游玩,娄圭当时也一起随行。因言语不当,被曹操认为有意诽谤,遭杀害。

    崔琰,字季珪,是清河东武城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的从兄,曹操帐下谋士。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曹操在征讨并州时,曾经留下崔琰在邺城辅佐曹丕,崔琰后将巨鹿人杨训推荐给了曹操。

    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作魏王,杨训上表称赞曹操的功绩,夸述曹操的盛德。当时有人讥笑杨训虚伪地迎合权势,认为崔琰荐人不当。崔琰从杨训那里取来表文的草稿一看,写信给杨训说:“读表文,是事情做得好罢了!时间啊时间,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也一定会发生变化的!”

    崔琰的本意是讽刺那些批评者好谴责呵斥而不寻求合于情理。有人却报告说崔琰这封信是傲世不满怨恨咒骂,曹操发怒说:“谚语说‘不过生了个女儿耳’。‘耳’不是个好词。‘会有变的时候’,意思很不恭顺。”从此罚崔琰为徒隶,派人去看他,崔琰言谈表情一点也没有屈服的意思。曹操的令文说:“崔琰虽然受刑,却与宾客来往,门庭若市,接待宾客时胡须卷曲,双目直视,好像有所怨忿。”于是赐令崔琰死。

    相对于董卓而言,曹操并没有他那么残暴,但曹操手中沾染的鲜血和性命,董卓恐怕也是无法企及的。

    【曹操的性格】

    历史上曹操的性格是比较复杂和矛盾的,但给人们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他的多疑和狡猾。

    这些我们可以从一些典故里就可以看出来。

    据《世说新语………容止》记载魏王曹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