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狄晴嘻嘻一笑,脸色瞬间变得红彤彤一片,略显羞涩地道:“二哥,你又取笑我,不理你啦!哼!”
“不过说起那处荒宅,确实是一件惨案啊!”狄英感慨万千,他摇了摇头,似乎陷入了久远的回忆。
“二哥,究竟是怎么回事?”狄晴眨巴着眼睛,好奇地问道。
狄英叹了口气,让两人坐下,喝了口茶水,说道:“当时你被仙长带走,是以并不知晓发生之事,说起来怎一个惨字了得。”
李沧海微微皱眉,从他见到那些坟丘之时,他就能够猜的出来当时惨状。
就听狄英说道:“那宅子本是朝中一名大将军所有,那将军因帮助过圣上平定太平公主之乱,甚得圣上信任,后因戍边有功,更被加封侯爵,在洛阳城可谓是风头无两。可是,正当他春风得意之时,却忽然传出他通敌叛国之事,当时恰逢吐蕃侵袭瓜州,圣上震怒之余,便下令将其满门抄斩。”(。)
第三百七十七章 调阅案宗()
说到这里,狄英长长的叹了口气,顿了顿,接着说道:“可怜那将军一家老小,连同仆人在内六十余口,甚至都没有被带往法场,在那宅院之中就被斩首。当真是血流成河,凄惨无比啊!”
狄晴吃了一惊,她捂着嘴巴,似乎不敢相信般地道:“竟然连孩童也不放过吗?”
狄英一脸痛惜地点了点头,接着说道:“那将军被抄家灭族之后,谁也不敢前去收尸,几十具尸体就放在宅院之中,直到开始发臭,也无人敢靠近。后来,还是爷爷出面,才冒着大不韪之罪名,命人将尸体埋葬在了那院落之中。”
“原来如此。”李沧海摸着下巴,想了想,问道:“二哥,不知那将军姓甚名谁?”
狄英顿时变得犹豫起来,他谨慎地看了看左右,压低声音道:“自从他被抄家灭族之后,那将军之名就成了洛阳城一种忌讳,百姓生怕提及其名而被牵扯进去,是以久而久之,也就逐渐被人所遗忘。那将军名秦,单名一个复字。”
“秦复?”李沧海反复念叨了几下,在脑海中查找着相关信息,但十四年前,他尚且年幼,根本就没听过这个名字,更遑论寻找相关线索了。
“沧海,你为何突然提起这个?”狄英不明白为何李沧海要提起十多年前的旧事。
李沧海眉头紧锁,没有回答狄英的问题,而是好奇地问道:“通敌叛国这等事,又岂会不经审理便定下罪名呢?”
李沧海想不通。十多年前的李隆基那可是有名的贤君明主,缔造了‘开元盛世’。岂会动不动就抄家灭族?
“这个我却不甚清楚了。这在当时也算是轰动一时的大事,我记得此案是交由三法司连同洛阳府。共同审理,在确定其叛国罪名成立之后,圣上才下旨将其抄家灭族的。”狄英仔细地想了想说道。
李沧海摸了摸鼻子,陷入思考之中。
刑部尚书、御史大夫连同大理寺卿,也就是所谓的‘三司会审’。
一般性的案件都是由刑部、或者大理寺分别受理解决,能够用的上这么大排场的,都是非常重大,且较为复杂的案件。
这类案件往往牵连甚广,影响甚大。且犯案之人位高权重。是以要经过‘三司会审’以示公正,在三司得出结论之后,禀明皇帝,再有皇帝判决。
从狄英的描述中不难看出,秦复全部符合这些特征。
一是位高权重,二是通敌叛国。
历朝历代对于通敌叛国都是深恶痛绝,更何况十多年前大唐正直盛世,如此盛世却被吐蕃侵占了幽州,简直就是给了李隆基一个响亮的巴掌。也难怪他会震怒到要将秦复抄家灭族。
“沧海,你为何会突然对这起案件有了兴趣?”狄晴眨巴着眼睛,疑惑地问道。
李沧海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道:“因为我查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他顿了顿后。对着狄晴问道:“晴儿,你在洛阳府当过差,可知道所有案件的卷宗都放在何处?”
狄晴点了点头道:“这个自然知晓。”她眨巴着眼睛。恍然大悟地道:“你要去调阅有关秦复叛国案的卷宗?”
李沧海眯了下眼睛,深深地道:“我有一种直觉。从这桩案子上说不定能够查出麟主真正的身份。”
狄晴兴奋不已,她似乎一些迫不及待。摩拳擦掌地道:“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去查阅卷宗去吧!”
李沧海看着狄晴,笑着道:“晴儿,翻阅卷宗可不是件轻松的事,你确定要去吗?”
狄晴白了他一眼,哼道:“你能做到,我也能做到,不就是查阅卷宗嘛,对本女侠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李沧海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咱们这就出发。”
两人对着狄英告别之后,狄晴便匆忙的拉着他,一蹦一跳的往外面走去。
洛阳府,李沧海在表明身份之后,新上任的府尹忙不跌的对两人行礼,然后恭敬的带着两人去到了收藏卷宗的阁楼。
李沧海发现成为大理寺卿之后,方便了许多,放在以前他一个九品县令即便是磨破了嘴皮,恐怕也不可能让他去调阅卷宗。而如今他贵为大理寺卿,却是只要动动嘴便可以做到,这顿时让他感慨不已,难怪世人都如此喜欢权势。
“大人,此处就是存放案宗之处,里面存放着自大唐开国以来的历年卷宗。”洛阳府尹对着李沧海恭敬地行了一礼后,想了想道:“只是,这里卷宗甚多,查找起来只怕颇为困难,是否让下官多找些人手,帮助大人共同查找?”
“不必了,我们两人就够了,有劳府尹大人了。”李沧海对着洛阳府尹微微点头道。
洛阳府尹忙躬身,连连道:“不敢,不敢。既然如此,那下官就不打扰大人了。”
洛阳府尹对着两人行了一礼之后,便离开了阁楼。
“晴儿,咱们进去吧!”李沧海看了看阁楼,随即推开木门,和狄晴两人走了进去。
李沧海还是第一次来到存放卷宗的阁楼,虽然在破解‘武皇宝藏’之时,他曾从这里找到过有关狄仁杰留下的相关线索,但那也是梁修取出,他当时不过是个普通百姓,是无权进入这里的。
而此时来到这里,他才发现,这里存放的卷宗,多的简直超出他的想象。
五层高的阁楼,自上而下,排放的密密麻麻,简直浩如烟海,其规模堪比前世的那些图书馆。
“沧海,这么多卷宗,要从何找起啊?”狄晴也是头一次来到这里,看着一排排的木架,每个木架上都放满了卷宗,她的脸蛋顿时皱成了一团。
李沧海走到阁楼中间,发现中间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笔墨纸砚,还有一摞记录簿。
他翻了下桌上铺着的宣纸,竟从里面抽出一张阁楼布局图,上面记录着各个楼层所存放的年代卷宗。
从上而下,依次是隋末唐初,贞观年间,神龙年间、开元年间、天宝年间。
也就是说,最上一层所保存的卷宗,乃是隋末至贞观末年,接着是贞观末年至神龙末年,如此类推。(。)
第三百七十八章 纰漏()
那么最底层保存的卷宗,则是天宝十二年至开元末年。
而他们所要查的卷宗,属于十四年前。
开元共二十九年,十四年前也就是开元二十八年,相关卷宗悉数存放于第二层阁楼。
李沧海颇为欣喜,他原以为这些卷宗会被人胡乱放置,不想竟被放的如此井然有序,这让他感到轻松许多。
放下图纸,李沧海便带着狄晴上到了二层阁楼。
尽管知道了开元二十八年的卷宗放在二层,但那一排排的木架上堆放的卷宗,依旧让人头晕目眩。
看着堆积如山的卷宗,狄晴一阵眼花缭乱,她眨巴着眼睛,突然拍了下脑袋,哎呀一声叫道:“沧海,我忽然想起薛姐姐要教我弹琴,我就先走了。”
李沧海顿时翻了个白眼,他看着狄晴,笑骂道:“你这丫头,当初是你说要来查阅卷宗的,怎生如今却又要打退堂鼓了?”
“哼,我才没有打退堂鼓呢!薛姐姐真的要教我弹琴嘛!”狄晴两根指头不停的对点着,嘟着嘴小声嘀咕道:“再者说,我也不知道居然有这么多卷宗,这要找到何年何月?我才不要待在这里!”
李沧海无奈地摇了摇头,道:“我就知道你没这个耐性,罢了,这里我自己寻找便是。”
狄晴眯着眼睛,嘻嘻一笑,道:“沧海,你对我真好!既然你对我这么好,那我就帮你去调查唐傲!”
李沧海点了点头,狄晴毕竟行走过江湖。唐傲之事还真得交给她才行。
“凡事当心,查到任何线索。且不可轻举妄动!”李沧海叮嘱道。
“知道啦!”狄晴应了一声,忙蹦蹦跳跳的离开了阁楼。生怕跑的慢了,似乎会被李沧海再给捉回去一样。
看着狄晴离去的背影,李沧海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深吸了口气,李沧海整理了下心情,将注意力再次放到了眼前一排排的木架上。
这阁楼之中保存着三四十年的卷宗,然而这些书架却不是按照正常的方形顺序排列,而是以中心为原点,呈放射性的圆形,一圈圈往外扩散。
每排木架有十二空格。放着一年十二个月的卷宗。
李沧海随手拿起一排书架上的卷宗,发现大多数皆是民间纠纷,事无巨细,凡是告上官府之案件,无论大小皆有记录。
这也让他对大唐刑狱之严谨,感到由衷地敬佩。
顺着排列找去,李沧海很快便找到了开元二十八年的书架。
这些书架虽然以圆形排列,但好在有迹可循,以最中间的为开元末年。按照顺时针方向一圈圈的向外延伸,开元二十八年的架子正好位于楼梯出口的左手边。
这架子上每个格子都堆放着厚厚的卷宗,粗略算起来,约有近千份卷宗。
单靠他一人。挨个的翻阅,显然不太可能。
李沧海站在架子前,仔细回想了一下狄英所说。
狄英并没有说明具体的月份。但他说过,秦家被灭门之后。尸体很快发臭,这说明当时天气炎热。乃是盛夏时节。
而一年之中天气最热的月份,乃是夏至过后的伏天,也就是农历六月。
想到这里,李沧海毫不犹豫地看向,写着‘未’字的那扇格子。
这些格子以十二地支为顺序排列,而十二地支之中,寅为正月,卯为二月,依次类推,六月也就是未。
李沧海将那些卷宗全部抱了下来,然后坐在地上,开始一张张地翻阅。
丙申日,西市杀猪匠丢失银钱三两五钱,经查证乃被其长子所盗,销于赌坊。
丙辰日,吐蕃客商丧命洛河,经查证乃是其仆从贪其钱财,以铁器致其死亡,伤口位于后脑,凶器为。
丁丑日,丁亥日。
李沧海仔细地翻看着卷宗,不放过任何一个字眼。
突然,他的眼光定在手中拿着的一份卷宗。
乙酉日,于洛阳府开堂,会同大理寺卿、吏部尚书、御史大夫,共审怀化大将军秦复通敌叛国一案。历三天,举人证、物证若干,证据确凿。复伏法认罪,对其所犯,供认不讳,予以结案。
看完之后,李沧海顿时皱起了眉头。
怀化大将军通敌叛国,是何等大事?洛阳府的案件归纳,竟然只有区区几十个字,简直太草率了些。
而最让他不解的是,他翻遍了所有的卷宗,也没有找到结案陈词。
但凡审案,必有结案陈词。
一是为了记录案件之经过,二是为了保留案底。
这也就是为何每个衙门都会配备师爷,师爷的主要责任,便是将整个案件记录下来,从案发到审理直到结案,都要详细记录。
结案之时,这份陈词必须经过师爷、审理者的签字,方才真正算是结案。
可以说,结案陈词是对一桩案件,最好的展现。
李沧海想不通,就连王家阿婆丢了一只狗,这种小小的案件都会清晰记录的洛阳府,为何会在这等重案上出现如此明显的纰漏?
即便是没有结案陈词,有关案件的记录也不应该如此草率才是。
区区几十个字,甚至连为证之人与物证为何都没有记录,这种完全不符合逻辑的事情,用脚趾头也能想出,这其中恐怕另有隐情。
“三司会审,若无确凿证据,断不可能轻易结案。若是秦复并没有被冤枉,为何洛阳府不敢将审案过程记录在册?还是说,这其中真的另有隐情?”李沧海眉头紧锁,自言自语地道。
洛阳府的案宗,让李沧海觉得有些疑惑。
既然秦复已经认罪伏法,为何不将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