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元前328年这一年,有三位国君上位,一个是宋王偃,一个是中山王姬厝,还有一个则是楚王熊槐。

    其中姬厝是最年轻的一个,他十六岁便继承了君位。

    那么中山国是怎么插手灭燕之战的呢?

    在燕国内乱的时候,中山国相邦司马赒看到这是扩张中山疆土的有利机会,便向中山王厝献策,请求出兵攻伐燕国。

    这显然与姬厝的意见不谋而合的,中山王厝同意了他的要求,派遣相邦司马赒“率三军之众,以征不义之邦”,平燕内乱,讨伐燕国新君子之。

    在檄文中,姬厝指斥燕王哙对子之的禅让是“不分大义,不告诸侯,而臣主易位,绝其召公之业,断其先王之祀”,“愿从士大夫,以靖燕疆”。

    这次攻伐燕国,中山国大获全胜,并且占领了燕国大片的疆土。

    史载其“辟启封疆,方数百里,列城数十,克敌大邦”。使中山国北部疆域克敌大邦(燕下都),即从中人城向北扩展到了燕下都。

    中山王厝大喜,封伐燕功臣司马赒为仲父,并封赐他有“死罪三世无不赦”的特权,此战大捷,惊动了朝野,周天子也派遣了使者到中山国祝贺。

    曾经的中山国十分强大,其国力仅次于秦、齐、楚、燕、韩、赵、魏这战国七雄,被称之为“战国第八雄”!

    呃,好吧,历史总是扑朔迷离,又颇具争议,这个“战国第八雄”的称号有人说是中山国,也有人说是宋国,众说纷纭。

    宋国与中山国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度!

    中山国所占的地利,虽不比秦国“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野”,但倚太行之屏障,扼冀晋之咽喉,凭滹沱河(史称“小黄河”)之天堑,战守迁之便利优于赵国之邯郸而不亚于燕国之幽蓟。

    而且,这一带兼有太行山川和华北平原之利,发展农牧业生产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中山人“仰机利而食”,商业活动已相当普遍。

    交通和商贸带来活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制陶业、木制业、丝麻业等均为中山国的重要经济部门,手工业以“多美物”著称,酿酒业已有相当发展。铜器冶铸和铁器冶铸工艺进步,技术水平很高。

    不过宋王偃倒是挺佩服中山国的,一个区区小国,承受燕赵等四面包围的强大政治军事压力,边境战争不断,负担巨大的军费开支,在短短几十年之中,经济社会得到如此发展,技术获得如此进步,令人难以想像。

    这足以说明,即使是小国,只要坚韧自立,励精图治,是能够富国强兵、由弱变强的。

    “报——”

    就在宋王偃与干骜商议一些军机大事的时候,一个小校急冲冲地跑了过来。

    “大王、将军,前方发现齐人的部队!”

    “齐军?有多少兵马?”

    “看不清楚!观其声势,还有旌旗的数量,其兵力应该在十万左右!”

    宋王偃闻言,哑然失笑地道:“这是齐国的援军。看来齐人还是不甘心放弃到手的地盘啊!”

第466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 
易水河。

    现在齐军与宋赵联军正隔着一条易水河,还有漫无边际的长城在那里对峙。

    齐王田辟疆不甘心放弃到手的城池土地,故而又往燕地增援了十万兵马,现在与宋赵联军对峙的齐军已经达到二十万。由于燕地的黔首不断起义,反抗齐人统治,故而牵制了齐人的一部分兵力。

    宋赵联军在易水一线的兵力亦有十五万,再加上齐军的十五万,这一场易水之战的规模已经达到三十万之巨!

    而中山国的军队呢?

    中山国因为赵军的大举进攻,被迫撤出燕地,退到中人城一带严防死守。

    宋王偃决心打赢这一场易水之战,故而又从国内征调五万兵力,届时整个易水两岸,齐、宋、赵三国参战的兵力将超过三十五万!

    这已经是世所罕见的大战了!

    ……

    “宋王!”

    宋王偃刚刚驾临联军大营,便看见一个英武不凡的中年男人正带着一群将领在那里等候。这个中年男人穿着赵将的衣甲,昂藏八尺,阔额,胡须如钢针,看上去端的是相貌堂堂。

    宋王偃笑着道:“若是寡人所料不差的话,阁下便是赵国的上将军楼缓吧?楼缓将军,请!”

    “请!”楼缓随之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让宋王偃先行一步。

    宋王偃亦是毫不客气,当即拔脚往中军大帐进去,然后坐到主位上,紧随其后的楼缓、干骜、子昂、乐池等宋赵联军的将领都各自坐下。

    楼缓向着宋王偃垂手道:“大王,我听闻齐人又往燕地增援了十万兵力,再加上原有的十五万齐军,现在整个燕地足足有二十五万的齐国大军。吾王已经传诏,命我赵军奉大王你为联军的主将,不知道当前之形势,我联军应当何去何从?”

    “怎么,难道赵王有意退兵吗?”宋王偃含笑道。

    “大王此话何意?”

    “寡人听闻赵王正在带兵进攻中山国,已经相继攻下了苦无、宜安、井陉等九城池,不知道是也不是?”

    “是的。”楼缓颔首道,“吾王诚意之至也!吾王现在亲率大军攻打中山国,实在是为了减轻在我们燕地的宋赵联军的压力,还请大王切勿多想。”

    宋王偃说道:“赵王有诚意,寡人亦有诚意。根据寡人得到的最新战报,现在于我宋赵联军在易水一线对垒的齐军有十五万之众!寡人谨慎起见,已经传诏国内,再征召五万锐士入燕作战了。”

    “如此,那就太好了!”

    楼缓不由得拍手叫好,又道:“只是……宋王,现在齐人骤然增兵,只怕是意欲同我宋赵联军决一死战!而今齐人据易水工事以及石头长城而守之,我们若是进攻的话,必将损失惨重,胜负难料啊!”

    “不知道大王可有破敌之策?”

    宋王偃白了楼缓一眼道:“寡人是人,不是神。现如今寡人初临前线,连战场上什么形势都没搞清楚,如何有什么破敌之策?”

    而且这也不是寡人擅长的啊!宋王偃在心里腹诽着。

    他可是一国之君,略懂兵法,文韬武略都还可以,但是统兵作战的事情实在不是他擅长的。若是非要让他这个宋王上去领兵打仗,那还要手底下的这些大将干嘛?

    “正是,正是。”楼缓干笑了两声。

    楼缓听闻宋王偃的军事才能颇为出众,据说当年的获水之战、商丘之战,还有反击楚军的拒马河之战都是他指挥的。

    现在看来言过其实了。

    这三战的规模都极大,宋王偃只打其中的一仗都能够跻身名将的行列了。

    不过,宋王偃还是询问道:“楼缓将军,你们已经跟齐军在这易水两岸对垒了一个多月,不知道敌军那边是什么情形?是否有破绽?”

    “并无破绽。”楼缓摇摇头道,“宋王有所不知。在这对峙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先后派出了几支部队试探性地强渡易水河,但都是全军覆没的下场。齐军在对岸建造的工事实在是太牢固了,他们还有石头长城可以依托,再加上齐军兵多将广,在兵力上与我联军不相上下,故而现在战事已经僵持不下了。”

    “齐人可缺粮否?”

    “应该不缺。在战前我已经派出骑卒切断了齐人的陆路的粮道,现在从饶安到大河(黄河)北面更是为我联军所有,我已经派了重兵驻扎,齐人想要往燕地运输粮食或者是增派援军,就必须要经过我们的占领区,但那是很不现实的。”

    “现在齐人是通过海路运输粮草军需的。所以我想,齐军并不缺粮,就算有缺粮的情况,以齐人的军纪,完全可以就食于燕地。”

    宋王偃微微颔首,在与诸将商议了一些军机之后,又起身,带上一队宿卫和宋国的将领便一起去易水河岸上巡视。

    易水大河,烟波浩渺。

    两岸都是枯黄的树干,还有些许杂草丛生。

    看到这一条易水河,宋王偃便想起了后来的“荆轲刺秦”的故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宋王偃感慨了这么一句。

    身边的干骜不由得赞叹地道:“大王真是妙语连珠。大王,请问这是一首诗歌吗?可有下半段?”

    宋王偃含笑道:“此诗歌名为《易水歌》,寡人一时兴起而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宋王偃又唱诵了一次完整的《易水歌》,还厚颜无耻地在众将面前装13。

    剽窃可耻!

    不过,现在荆轲还没出生呢!这算不得剽窃。宋王偃心里自我安慰地道。

    《战国策·燕策三》载,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往刺秦王,丹在易水(今河北易县境)边为他饯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后人称为《易水歌》。

    “妙哉,妙哉!”干骜一个劲儿地恭维道,“大王,以臣之愚见,只此一首《易水歌》大王便足以跻身大诗人的行列,为天下唱也!”

    宋王偃摆了摆手道:“不足道也。在漓江之围前,寡人还曾经给越王无疆作过一首诗歌呢!”

    宋王偃飘了。

    “愿闻其详!”诸将都兴致勃勃地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干骜以及众将又是一脸崇拜地鼓掌道:“好诗啊好诗!大王不仅勇武过人,竟然连文采都如此了得!这天底下还有大王你不会的事情吗?”

    “哈哈哈哈!”宋王偃故作谦虚地笑着道,“低调,低调。”

第467章 慷慨悲歌之士() 
宋王偃随即又肃容道:“寡人素闻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而今战事遭遇挫折,易水对岸的齐军的工事如此完备,恐怕强渡易水河,正面进攻的话,我军未必能胜。”

    “姬职,你有没有办法号召燕地的黔首对齐人群起而攻之?”

    姬职是一直跟随在宋王偃的身边的,闻言,不由得站出来说道:“父王,儿臣是燕国的公子,虽然过去在燕地没什么声望,但是诚此国破家亡之际,我相信各地的黎民百姓肯定能听从我的号召!只是……”

    “只是什么?”

    “虽说我燕国多慷慨悲歌之士,游侠众多,更不乏血气方刚的爱国之士,可是他们如同一盘散沙,根本拧不成一股绳对抗齐人。恐怕父王你想利用他们对付易水对岸的齐军,是于事无补的。”

    宋王偃微微颔首道:“欲成大事,必得民心。姬职,你这便偷偷过易水,到燕地去号召你们燕国的臣民去吧。”

    “诺!”姬职还是点了点头。

    易水的河岸线很长,即便是十五万的齐军都守备不足,几个人偷渡易水的话,目标不大。就算姬职真的被逮住了,也可以蒙混过关的。

    “对了。姬职,你知道你们燕国还有什么能联络得上的军队吗?”宋王偃又问道。

    听到这话,姬职寻思了一下,说道:“有一个。”

    “谁?”

    “儿臣听说将军秦开孤军守着我们燕国的下都武阳城。”

    “秦开?”宋王偃愣住了。

    在原来的历史上,秦开可是燕国的名将,倍受身边的这位姬职,即日后的燕昭王的器重的。

    秦开早年在东胡做人质,很受东胡人的信任,通晓民情风俗。

    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秦开奉命率军攻袭东胡,打败东胡各族并将他们向北驱逐,开拓大片北方领土,修筑了起于河北北部、止于辽东东部之长城以守护北方领土,并建立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以治理这一地区。

    后来,秦开又率军追击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又曾渡过辽水进攻箕子朝鲜,直达满番汗(今鸭绿江)为界,据有辽宁全境。

    史载:昔箕子之后朝鲜侯,自称为王,后子孙稍骄虐,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两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朝鲜遂弱。

    秦开的孙子是秦舞阳,参与了荆轲刺秦王的行动。

    “他有多少兵力?”

    “应该还有两三万人。我听闻秦开将军不服齐人,故而依靠着坚固的武阳城,抵挡了齐军的进攻长达半年之久!现在齐人都奈何他不得!”

    宋王偃点了点头道:“好!你此行便去武阳城找秦开,一定要说服他。”

    姬职闻言,不由得哭丧着脸道:“父王,这可使不得。儿臣素闻这个秦开油盐不进,软硬不吃,之前太子平和子之还有齐人都曾经想要招抚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