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楚军牵制住了,连连败北,已经无暇顾及北面的吴郡了,君上只需要派遣一万兵马驻守吴郡就可以了。”

    “另外,臣以为,吴郡民风剽悍,有尚武之风,可为兵源,可以另外招募数万兵卒。进可继续攻略越地,退可坐守吴郡,无后患之遗!且吴郡盛产稻米,只要有足够的民力,开发耕地,吴郡便可自给自足,不必朝廷供应粮草。”

    这必须要派一个心腹大将驻守啊。宋君偃明白了,干骜举荐熊子丹,一方面是因为熊子丹的能力的确可以,能独当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吴郡这个地方太重要了,盛产稻米,土地肥沃,人口也有四五十万,只要有野心的人随时都可以割据吴郡,立为一国!

    没办法,吴郡这个地方虽然不是什么穷乡僻壤,也没有多少易守难攻的地方,但是胜在不缺粮食,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啊!

    军队若是不依赖于中央的粮草,那很容易出问题的。没有了粮草的钳制,那些骄兵悍将还能听从君王的号令吗?

    所以,驻守吴郡的大将,必须是宋君偃信得过的人。而熊子丹,因为在子偃身边待过一段时间了,又有过大恩,所以是不大可能背叛宋君偃的,所以让熊子丹驻守吴郡,无疑是最好的,这比干骜自己驻守吴郡要好得多了。

    看来干骜也是有一定的政治头脑的。

    李敖变法,又根据宋君偃的要求,改革了一项军事。在中央,大都督又称之为上将军,统管全国军事;上将军之后,设立骠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其后是四镇将军,四征将军。

    当然了,这些都是荣誉称号,也是激励统兵大将的一种奖励手段。

    宋君偃力排众议,册封干骜为镇南将军,军功升一级,为右庶长,赐良田千顷,食邑姑苏两千户。

    册封熊子丹为镇东将军,军功升两级,为左庶长,赐宅邸一处,食邑陶邑八百户。

    册封简雍为护军中郎将,军功升一级,为左庶长,赐良田八百顷,食邑蒙城一千户。

    陷阵营大统领任嚣,屡立战功,军功升两级,为五大夫,赏财帛十车,食邑彭城五百户。

    ……

    论功行赏,子偃自然不会亏待手底下的将士了。对于这些将军们而言,一场战争的人头数绝不能少于敌方,若是死伤比敌方还多,即使战胜看,不仅不能封赏,还要被罚!

    军功制,就是这么赏罚分明的。

    值得一提的是,宋国已经废除了封地奖赏制度。立功的将军或者大臣,不能得到封地了,只能得到食邑(采邑),以一户人家计算。

    本来,如果奖励的是封地的话,那么封君太多了,也会造成极大的麻烦,祸患无穷。就跟已经灭亡的晋国,还有现在的楚国一般,成也封地,败也封地。

    三家分晋的惨痛教训历历在目,楚国的封君势力也是尾大不掉。

    封地可不同于食邑。食邑的话其所有者可以享受食邑的供奉,只有财政权,而没有管理权,但是封地的话就很麻烦了,就跟私人领地一般,封君拥有兵力、土地、人口,除了向国君缴纳一定的赋税,还有在战时响应征召之外,别的国君一概不能过问。

    这也就是,封君的子民不是我的子民一样。国君也管不到公卿大夫封地里的子民!

    当然了,现在宋国拥有封地的公卿大夫也有不少,不过都已经风声鹤唳了,有的家伙害怕被宋君偃秋后算账,抄家灭族了,都寻思着把封地让给国家呢。

    除了这些将军,宋君偃也没有亏待在朝堂上兢兢业业地给自己办事的大臣。李敖、苏贺、子干、张烈等人都被赏赐了不少的财帛,食邑都在千户以上。

    至于封侯和封君,子偃暂时还没有想那么多。来日方长啊,现在就把大家封赏的道路给堵死了,就跟日后的白起、郭子仪一般,封无可封了,难道把他们赐死了,或者把自己屁股底下的位置让给他们吗?

第83章 楚国的儿子() 
宋齐之间的战事似乎还没有结束,在伐越的宋军回归之后,宋国似乎又要北上伐取阳亢之地,这不,五万宋军已经整装待发了,就在山阳一带集结,整日操练兵马,使得阳亢之地的数千齐军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怕的要死。

    正如李敖所说的那样,齐国已经没多少可战之兵了,唯一有一战之力的,就是驻守齐魏边关的三万精锐,但是这股兵马是不能轻易动得了的。

    齐魏有世仇,强大的中原霸主国魏国之所以衰落,大都是因为桂陵、马陵之败,损兵折将,魏国自此之后是一天不如一天,山河日下了。

    现在齐国因为连番的大战元气大伤了,若是连防备魏国的兵马都调走了,谁知道卑鄙的宋国人会不会媾和魏国,一起伐齐?

    田因齐已经失去耐心了,他初登大位的时候也是踌躇满志,一心想要强大齐国,礼贤下士,招揽了包括邹忌、田忌、孙膑在内的一大批贤才,最终击溃了魏国的强军魏武卒,使齐国成为了东方的霸主国。

    二十多年的时间,很长很长,田因齐也经历了很多,他跟魏惠王的彭城相王,使齐国从一个诸侯国,成为了跟周天子比肩的王国。

    能做到这一点,田因齐已经很满足了,但是,他实在不能看着自己的多年心血毁于一旦啊!他已经是迟暮之年的老人了,不知道还能有多少的光阴让齐国继续强盛下去。

    宋国崛起得太突然了,让齐王是多么的措手不及,他很后悔当初打着“拨乱反正”的旗号伐宋。齐国在自己的手里真正的富强起来了,难道还要看着她在自己的手里衰落下去吗?

    田因齐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诸位,刚刚王亥过来觐见寡人,说割地赔粮的事情他做不了主。齐王诚邀寡人于阳关一会,各带五千人马,在十月十四那一日会于阳关!你们都说说,这齐王打的是什么主意?”

    在这个战国乱世,大朝会是很少的,除非是接见一些重要的使者,或者是有大事要召集群臣共同商议。这些都是特殊的时候,各国的朝会时间都各不相同,有的五日一朝,有的十日一朝,有的半个月才一次大朝会。

    每个君王都有着心腹的大臣,即国家重臣,有事的时候就会召集这几个国家重臣商议事情。李敖、张烈、子干、苏贺,就是宋国的四巨头之一,原本的巨头还有子烈(戴烈)的,只不过戴烈犯了大错,被贬为庶人,目前还在军中当一个大头兵呢。

    不过宋国五巨头的位置还是没有空缺的,这不,子偃商议关于齐国的事情,也把新任的大都督匡章给召集到沙丘宫来了。这说明了他对于匡章的信任,无以复加的信任。

    李敖作揖道:“君上,臣以为,不出意外的话,齐王邀你阳关一会,除了想见见君上你的英姿之外,应该还是要磋商割地停战的事情,不过,在会盟上,齐王只怕会做出一些让我们宋国难堪的事情!”

    “哦,这话怎么说?”

    “我们宋国让齐国连番损兵折将,元气大伤,一个偌大的霸主国都被我们逼到了不得不割地求和的地步了,齐王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恶气?”

    闻言,宋君偃点了点头,又问旁边的匡章道:“匡章,你对于这件事情是怎么看待的?”

    匡章本是齐人,原来还是伐宋齐军的统兵大将,子偃这个时候出言询问他的意见,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匡章一礼道:“臣同意相国大人的说法。齐国不能再战了,但是宋国一个二流国家想要逼迫原来是霸主国的齐国,使齐王低头的话,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以为,齐王会答应我们开出的条件,齐国的君臣都不傻,反而聪明绝顶,一味地跟我们宋国死磕是很不明智的!齐王知道这一点,所以一定会答应我们开出的条件的。”

    “齐国真的会割让包括阳关在内的阳亢之地,还有赔偿五十万石的米粟吗?”宋君偃有些懵懂地道。

    匡章摇了摇头道:“赔偿五十万石米粟对于齐国而言,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割让六百多里的阳亢之地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以现在阳亢之地的齐军是不能阻挡我们宋军之兵锋的。”

    “但是,想要让齐国把阳关都拱手相让,显然是不可能的!阳关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易守难攻,俯瞰东南。齐宋两国无论谁据有了阳关,都进可伐其攻城掠地,退可固守待援。”

    宋君偃皱着眉头道:“阳关是战略要地,怎可让给齐国?阳关进可攻,退可守,对于我们宋国来说是防御齐国的一道极为重要的屏障,少了这条屏障,不知道要死伤多少我宋国将士的性命才能弥补回来啊。”

    李敖这时说道:“君上,大都督说得对。我们必须让步,阳关齐国是不会放手的,阳亢之地多平原、丘陵,无多少险要之地,无论齐宋两国的军队都可以纵横捭阖。简而言之,就是谁据有了阳关,就据有了阳亢六百多里之地!齐国和我们宋国现在都需要时间,齐国要休养生息,宋国要变法改革,不如各退一步,把阳关让给齐国,我们宋国坐拥阳亢之地也能迅速发展起来的。”

    “至于齐国的威胁,我想,在齐国没有恢复国力,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是不会轻易自阳关而下侵犯我们宋国的。”

    宋君偃闻言点了点头,又向着对面的张烈问道:“国师,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

    张烈颔首道:“相国言之有理。阳关可以让给齐国,但是齐国必须要拿出马陵或者卢城来换,还有,必须要规定驻守阳关的齐军不得超过两万。”

    “善!”

    张烈又道:“齐王是有意和谈的。可是他拉不下脸,到时候阳关的弥兵之盟,齐人可能会刁难君上。所以臣建议君上在去会盟的时候,把陷阵营带上,连同四千虎贲军,这样也不怕齐人耍什么花招了!”

    “善!”

    子偃跟宋国朝廷的五大重臣商量过了,和谈的底线大概是这样的。

    其一,齐国必须割让阳亢之地六百多里,包括亢父、平陆、阳晋在内的十七座城池尽归宋国所有,合约一经签订,阳亢之地的齐军就必须要立即撤回齐国。

    其二,齐国以米粟五十万石换回两万降卒。

    其三,宋国可以放弃阳关,但是齐国必须拿马陵或者卢城交换,齐国在阳关的驻军不得超过两万。

    就在宋君偃跟李敖、张烈他们商议关于变法的一些事情的时候,一个宫婢快步走了进来,在他们的席间跪道:“君上,大喜啊。贞姬夫人生了!母子平安!”

    “哦,生了?!”子偃也颇为惊喜,问道,“是公子还是姬女?”

    “是一个小公子!”

    “好!好!”

    宋君偃笑眯眯地起身,准备去贞姬所在的宫殿那里去,今天是贞姬生孩子的日子,可是子偃挺忙的,又不能在屋外待着了,所以听到生子的消息那是一个高兴啊。

    李敖等人也赶紧起身作揖道:“恭喜君上!贺喜君上!喜得贵子!”

    “哈哈哈哈,同喜同喜!”子偃不加掩饰地欢愉之色在脸上,他的子嗣可不少,七个儿子,三个女儿,最大的都已经十岁了。

    在宋君偃的记忆深处,其实他还有一个庶长子的,只是出身卑贱,是他跟一个戎狄女子的孩子。那一年子偃才十四岁。

    跟戎狄女子所生的孩子自然为贵族所不容,更何况这个戎狄女子还是一个下贱的奴婢,所以在他的儿子刚刚生出来的时候,这个戎狄女子就被驱逐了出去,连带着还没满月的孩子都不能被容忍,也被带走了。

    这在自诩礼仪之邦的宋国来说,混血的孩子,尤其是混血的贵族孩子是不能被大家接受的。

    宋国跟秦国不一样,据说现在的秦君赢驷身上也有戎狄女子的血统。本来当时的戴氏也想留着这个孩子的,可是那个戎狄女子趁侍女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把孩子抱走了。

    子偃现在还依稀记得那个孩子的名字,戴昂,现在应该十二岁了,叫做子昂了吧。

    不管怎么说,都是他戴偃的血脉子嗣。而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则是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而已。

    这个孩子是戴偃的灵魂跟原本的宋君偃的灵魂融合之后,这才有的,理论上来说,这还是现代的戴偃的第一个孩子。

    而且,现在宋国的形势一片大好,这孩子这个时候出生,无疑能更得到宋国上下的青睐。

    李敖忽而道:“君上,不知道你打算给小公子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哈哈哈哈,这个……寡人倒还没想过。不过,这孩子刚刚有的那一会儿,我宋国的对外战争是捷报频传,可谓是连战连捷啊,不如寡人就赋予他‘胜’之名吧,子胜!”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