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殷说道:“陛下,这真的是滁州城内的百姓仰慕天颜在此等候的。”

    “臣还听有些衙门的警察说,上次当今陛下还当皇太孙从滁州经过时没有停留没能的慕天颜,这一次一定要看一看真龙天子。”

    “滁州城内还有传言,若是能够的慕天颜,得以聆听圣音,百病都可以治好。”

    “所以确实是当地的百姓自愿等候,并非是知州组织。不过这句话是知州让警察教给他们的。”

    允熥罕见的脸有些发红。闹了半天,还是他闹笑话了。这个时代的百姓都十分迷信,认为皇帝头上长着龙角的还大有人在呢!稍微高级点儿的,认为皇帝都是天上的神仙托生,紫薇大帝转世,虽然在凡间没有法力,但冥冥之中自有神仙保护。

    允熥深刻地检讨了一下自己,不要把古代的百姓同现代的普通百姓等同,他们还是很不一样的。

    允熥掀开车帘,一个侍卫侧挡在他前面。他大声说了几句话,又让侍卫复述,然后放下车帘继续向前行进。跪在马车正好停的地方附近的百姓高兴极了,他们见到了皇帝既有威严的相貌,听到了皇帝抑扬顿挫的声音,觉得这一次真是值了,以后到死都可以和自己的孙子、重孙子吹嘘了。

    等允熥的马车彻底离开了这里,周围护卫的卫所士兵也离开了,百姓们站起来,纷纷靠近自己认识的刚才跪在马车附近的人,问皇帝是个什么样子。

    “当今陛下岂是凡人!那是紫薇大帝转世,相貌岂会和常人一样?皇上的龙颜……”有人大声说道。

    ……

    ……

    又过了一小会儿马车来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梅殷说道:“陛下,这就是臣在这里的家。”

    允熥下了马车边走边打量,装饰不算豪华,只是有一些皇家专用的饰物。不过宁国大长公主还活着,也不算是逾越。

    他正打量着,宁国大长公主从二门急匆匆走出来,对允熥道:“臣见过陛下。”说着就要弯下腰行礼。

    允熥一把抓住她的手说道:“大姑,你怎么也要向我行礼?我是晚辈,该给大姑行礼才对。见过大姑。”

    宁国公主是马皇后的亲女儿,身份贵重,又是长辈,允熥可不敢让她行礼。

    宁国公主本人也喜欢朱元璋生前一家人和和睦睦、没什么规矩的日子,只是允熥即位后梅殷多次和她说时候已经不同了,让她对陛下尊敬些,她刚才才摆出要行礼的样子。她见允熥不是假客气,是真的不让她行礼,也就罢了。

    “陛下从京城一路赶过来十分辛苦吧,快,进屋休息休息,姑姑给陛下做饭。”宁国公主说道。

    “姑姑,那侄儿就不客气了,记得一定要做梅菜扣肉。”允熥笑道。

    “知道了。”宁国公主答道。

    ==============================

    感谢书友这尼玛竟然的打赏。8)

第613章 滁州牧场() 
允熥伸出筷子,夹起一块肉放到嘴里,咽下后对宁国公主笑道:“大姑,这么多年手艺也没荒废了,还是这么好吃。”

    宁国公主也吃了口菜,笑道:“小时候跟着你奶奶学得。后来虽然你爷爷当了皇帝,但一开始仍在打仗,你奶奶崇尚简谱,仍然有时亲自下厨,我跟着打下手。一直到洪武八年平定西北、巴蜀之地,你爷爷又定下了宫廷之制,才不让你奶奶下厨了。可我小时候的习惯已经形成,后来成婚了也改不掉了。”

    “这很好,若是所有的宗室都能和大姑一样,我大明的江山足以万世不易。”允熥说。

    “顺昌年初被侄儿任命为府军前卫指挥同知,侄儿是让他历练历练,等过几年就升任他为指挥使。所以他现在很忙不得闲,侄儿就没把他带过来。”

    “侄儿本打算将景福带过来,不过就在昨日景福忽然生了病,就没带来。”允熥说道。顺昌和景福是他们二人的儿子。

    “景福怎么了?”宁国公主有些惊慌地问道。

    “没什么,前一天晚上喝花酒,半夜耍风着凉了。”允熥笑道。

    宁国公主先是松了一口气,然后横眉道:“小兔崽子,竟然敢喝花酒,看我回去了不教训他。”

    又道:“不是去年清查了一遍秦淮河畔么,景福怎么还能去?”

    “大姑,清查也不代表将所有的青楼楚馆都关张了事。这一行当也不是没有前代禁止过,但屡禁不绝,侄儿也只能允许存在,5时不时让警察去查一查,并且不许在职的文武官员去。景福还是白身,自然可以去。”允熥说。

    “那给景福派个差事吧,省的他在家没人管他恣意妄为。景福媳妇也是,不管管他。”宁国公主说道。

    “这到不急。我看虽然景福风流些,但还好读书,不如让他去考科举。先让他在国子监读书。”允熥说。

    “这也行,送他去国子监读书也好,别在家浪荡就行。”宁国公主说道。梅殷也附和。允熥笑着答应了。

    ……

    ……

    第二天一早允熥在梅殷的陪伴下,先去了太仆寺衙门查看马匹的账册和聆听汇报,略坐了坐,和太仆寺的官员说了几句话,前往马场去视察。

    有一句俗话叫做,人一过万无边无际。其实不仅是人,什么动物或者植物一过万都是无边无际。

    允熥曾经带领三十万大军平叛,出行和回来时也曾检阅军队,但那都是以卫所为单位轮番被他检阅,他并没有见到过几十万人堆在一起。

    所以今日,当允熥站在一个二三丈高的土坡上,看着总数超过十万,似乎从土坡下一直延伸到天边的牛马群,微微有些出神。

    “陛下,现在滁州的太仆寺一共饲养有八万余匹马,三万余头牛,总计将近十二万头牛马,除了一些刚出生小马小牛和生了病的牛马,其余的都在这里了。”梅殷说道。

    允熥看了一会儿,忽然问道:“这些牛马吃的牧草,都是人工种植的吧?”

    梅殷一愣,没想到允熥竟然会首先问这个问题,但马上答道:“确实如此。先帝当年将这里的百姓迁移到了他处,辟为养马的牧场。”

    “但面积还是太小了,搁在草原上只能供应数千匹马吃草,要想养活数万甚至十万牛马,只能人工种植牧草。”

    “牧场不可以再扩大一些么?”允熥问道。

    “陛下,这片牧场周围所有可以种植牧草适合养马的地方都已经被辟为牧场了,已经扩无可扩。现在滁州城西面几乎没有耕地,农户都是在种植牧草从太仆寺挣钱。”梅殷道。

    “这片牧场养育的马牛数不必增加了。你也知道济州岛开了牧场,并且养育了四万余匹马。以后朝廷增加的马匹都在岛屿上养育,大陆上的牧场都不必扩大规模了。”允熥道。

    梅殷自然知道济州岛的牧场越来越大,并且凭借天然生长的牧草就可以养活规模越来越大的马群,只是秋天需要提前备好草料而已。所以说道:“是,陛下。”

    “现在这里,有好马么?那种非常威武雄壮、看起来就让人喜欢的马?”允熥从土坡上走下来,轻轻拉起自己的白马的缰绳,问道。白马似乎是听懂了他的话,狠狠地打了一个响鼻。允熥笑了笑,轻轻抚摸着白马的脖子。白马又轻轻打了一个响鼻,似乎是原谅了他的行为。

    梅殷以为自己明白了允熥的心思,心想果然是年轻人,喜欢好马,轻声吩咐了属官几句。不一会儿,几个看起来衣着很破旧,但极有精气神的人牵着几匹马走了过来。

    梅殷指着这几匹马对允熥说道:“陛下,这几匹马是现在滁州牧场最好的马。本来还有几匹好马,不过十天前魏国公经过滁州时,拿着陛下的手诏从滁州牧场调走了一千匹马,顺手将三匹好马带走了。”

    允熥看了看面前的七匹马,有红有黑,但都高大威猛,比一般的蒙古马要高大的多。允熥指着其中两匹毛色不纯的马说道:“这两匹就不必了,其余的五匹马朕带走。”

    顿了顿,又问道:“徐晖祖带走的三匹马可是毛色纯的?”

    “有两匹是毛色纯的,一匹是杂色的,不过都是千里马。”梅殷答道。

    “徐晖祖这是从朕手里抢钱啊!”允熥低声嘀咕了一句。

    ……

    ……

    允熥命人将马匹牵好。梅殷敢推荐给允熥的马都是极为驯服的,倒也不闹。允熥的白马哼了一声,表示不屑。

    允熥之后一边巡查马厩和为马屁半夜备下的草料,一边对梅殷和太仆寺的少卿说道:“一定要重视马匹的配种,年纪大了的马一定要马上阉割,不得再让它们有配种的机会;役使马匹时要使用年纪差不多的马,不要让老马和年轻的马搭配,更不要公母马搭配。……”他叮嘱了许多关于科学繁育的事,最后说道:“凡事多听养马人的话,不要外行领导内行。”

    梅殷和少卿应诺。

    允熥又召见了牧场最为出色的几个养马人,当面夸赞了一番,赏赐了从九品的官衔。

    一直到天已经黑了,吃了两顿烤乳牛的允熥才离开了牧场。。

    a

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 
第三天允熥再次接见了滁州知州,勉励了他一番,并且以他为向导去了当地的州学慰问当地生员。生员们的表现就比当地的普通百姓强多了,虽然依然很激动。前日当地百姓的表现有些类似于后世的人民看动物园里的珍惜野生动物,而不是大人物。

    下午允熥把主管当地道路修筑的人叫来,进行他来到滁州的第二件事情:视察有轨马车使用情况和推广柏油路。

    有轨马车允熥从洪武三十一年开始推广,建业二年从京城到徐州的这一条线路完全修好,正式投入运营。

    工程队一段一段修的时候自然没有人敢动,但整段修好后就人来偷铁皮。但这些人将铁皮偷回去后发现薄铁皮的用处很小,连针都没法磨,只有专业的铁匠才可以回收再利用,而官府又对此查得很严,渐渐地就没人偷了。幸亏当年允熥没有使用全铁的轨道,要不然就凭借现在的实际情况,一夜之间铁轨可以被偷没了。以这个年代宗族势力之强,只要偷铁轨的人尾巴处理的够好,官府根本毫无办法。

    允熥看了看有轨马车账册,木头朽坏的速度似乎快了一些,铁皮更换的速度也快了一些。

    ‘回去后让锦衣卫来查查是不是有贪墨之事,贪墨的规模大小。’允熥放下账册,心想。

    他心中这样想着,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和主事之人说道:“柏油路铺设的如何了?”

    柏油路就是使用沥青铺设的道路。去年二月允熥想起了沥青,又听说山枺蛳乜赡艽嬖诹で啵庸げ颗沙龉僭比ダ蛳乜闪で嘁云搪贰�

    不过利用沥青也不像允熥想象的这么简单。若是要达到允熥心目中柏油路的标准,必须在它几百度高温时铺设,所以只能开采出来后马上利用,否则很快就会凝固无法达到允熥的标准——大明虽然有高温加热的技术,但用在沥青上得不偿失。当然,即使是凝固了以后的沥青铺在路上也比土路要强,只是铺设成本大大提高。

    允熥不由得感叹果然人类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才开始利用沥青铺路是有道理的,工艺的进步不是那么容易的。

    因此允熥在京城中就不推广柏油路了,主干道仍旧使用石头铺路,小道则推广三合土路。允熥虽然不知道怎么铺设三合土路,但专业的事情自然有专业的人来干,工部和内官监的工匠经过半年多的研究,研究出了一种下雨天不会轻易被雨水浸湿的土路。允熥马上下令推广。同时趁着修路的机会,允熥下令改善了京城内的排水设施,主要是在道路两侧挖了排水沟,清理了城内的河道。

    在城外,允熥仍然推行柏油路,但考虑到成本,依旧只在河道不通的地方改修柏油路。从京城到徐州这一段自然要修柏油路,并且修路的总负责衙门现在就在滁州,所以此时他询问柏油路铺设的如何了。

    主事说道:“陛下,因为之前已经铺设过了有轨马车,线路可以顺着有轨马车的线路,所以多段同时开工。只是沥青运转不易,成本高昂,工匠又容易被烫伤,所以进度不快。”

    “烫伤的工匠厚加抚恤。修路不必考虑成本,加快进度,一定要在今年内完成贯通。”允熥说道。

    主事心下苦笑,但面上不敢显露说道:“是,陛下。”

    允熥挥挥手,让他下去了。

    ……

    ……

    “来,允熥尝尝这道菜,这是姑姑到了滁州以后新学会的一道菜。”宁国公主将一个乘着菜的盘子放到桌子上,说道。

    “那侄儿就尝尝。”允熥夹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