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5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认为难以辩驳的依据。宋麟不由得停止了说话,握紧拳头看着陈瑛。

    许多人都如同宋麟一般想,所以渐渐的场内竟然悄无声音,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已经站到中间的陈瑛。

    陈瑛颇为享受这种注目,扫视了一圈后才咳嗽两声,问宋麟道:“宋学士,学生请问,《论语》中一共有多少个‘女’字?”

    宋麟有些莫名,但还是在心中默念了一遍《论语》,答道:“《论语》中一共有十九个‘女’字。”

    “不知这其中通‘汝’字的一共有几个?”

    “陛下,一共有十八个‘女’字通‘汝’字。”

    话音刚落,宋麟就反应过来,很惊讶的说道:“莫非孔子的本意,这剩下的一个‘女’字也通‘汝’字?这句话的本意是……”

    “是‘惟汝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陈瑛大声说道:“《论语》中一共十九个‘女’字,其中十八个经过历代大师鉴别,都必定是通假字。那这仅存的一个‘女’字,如何说它不是通假字?”

    “更何况,若这个字是通假字,也不是说不通。此言出自《论语》第十七阳货篇,若是‘女’通‘汝’,此句意为:(阳货)你这个小子和小人一般难以相处。”

    “若这个字确为通假字,那孔子就从未说过对女子不屑的言论,即使女子仍旧要听从男子,也不必像理学派所说的卑下。”

    “这。”顿时,现场响起一阵抽气声,随即许多人与身旁的人议论起来。

    陈瑛提出的观点太新颖了!或许在很久以前也有人怀疑过这个‘女’字是否是通假字,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董仲舒对论语的解释成为正统的解释,虽然后世也不断有人对他的解释进行质疑,但从未有人怀疑过这句话,因为这句话的含义太清楚了,甚至不读书的农民都能听明白。也因此理学派即使用这句话作为自己辩驳的根本,也没有仔细分析过‘女’字是否可能是通假字的问题,从而现在被陈瑛一举驳倒。

    若是平时,这句话被重新解释对理学派算不上太大的打击,但现在这句话是理学派同其他学派辩论的重要依据,若是原来的解释被推翻,理学派就会马上陷入危机之中。

    “你这只不过是一家之言,虽然其余十八个‘女’字都是汝字,也并不能据此以为这个‘女’字也通汝字。”宋麟反应过来,大声反驳道。

    “孔子在《礼记》中庸篇言到:‘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此言中的夫妇,并非指夫妻,而是男女百姓之意,自古以来的儒者均如此以为,学生也无其它见解。但由此可知,可见孔子以‘妇’字称呼‘女’子,而非‘女’字。所以如何能认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其意为女子?”陈瑛没有又大声说道。

    这番话彻底压倒了理学派,让在场的理学派诸人说不出话来。他们现在要想驳倒陈瑛的话,就得证明《礼记》中庸篇中的夫妇二字是夫妻之意,但这句话中的夫妇如果解释为夫妻是怎么都讲不通的。

    并且《礼记》中还有专门表示妻子之意的词,就是‘妻’这个字。他们更加没有辩驳的余地。

    陈瑛说过这些话,见在场的理学派诸人都哑口无言,有些人还露出颓丧之意,有些得意的掸了掸身上的尘土,躬身行礼道:“诸位同僚,学生还还有事,就先走一步了。”随即离开了此处。

    坐在派出所屋顶的两个警察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离去的陈瑛。他们猜到了陈瑛必有惊人之语,但没想到效果这样好。他们虽然听不大懂陈瑛说了什么,但见在场主人的反应就能明白。

    但他们很快兴奋起来,因为终于有一件可以和旁人吹牛的事情了。‘在陈中书说了这一番道理后,在场的许多官员恼羞成怒,要围殴陈中书,幸得我冒死相救,陈中书对我感谢道……’其中一人在自己的脑海中构思起了这件事要如何对旁人说。

    不过正是在这许多普通人歪曲的口耳相传下,这番话迅速传播开来,不仅当朝的官员知道了,就连京城内外的百姓都知道了,那些居于乡下的秀才也就知道了。理学派迅速陷入了重重危机之中。

    更加学上加霜的是,又有人张贴大字报,列出了朱熹生前被人弹劾的几大罪状: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家妇不夫而孕。从私德上攻击理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朱熹。

    这下子,理学派更加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地。原本在孔子时代,私德并不与公德完全相提并论,但到了后世这二者就相提并论了,私德不好也会被人认为公德不好。朱熹本人如此,他的学说如何能被认为是正确的?虽然理学派的人翻故纸堆,找出当年的记载,试图证明朱熹只是纳了两个尼姑为小妾,儿媳妇怀孕不是他干的。但这事都过去好几百年了,想要完全证明也十分不易;何况即使仅仅纳尼姑为妾也是丑闻,理学派因此在短时间内,几乎就要被全面打到。

    可就在此时,尚未参加殿试的会元周述,忽然张贴大字报说道:“《论语》卫灵公篇有云: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虽然朱熹自身私德颇为可疑,但也不能一次认为他的文辞都是错误的,理学还有许多有道理之处。”

    在他说出这番话后,许多和他持有一样观点的人纷纷出言,反对彻底将理学派打倒的做法。

    但这反而使得真正的理学派更加难堪。因为理学派本身就是主张公私合一的,这番话等于进一步否定了理学派的根基。

    最后允适时出手,表示理学派虽然有许多谬误,但也有一些可取之处,让周礼派吸纳了理学派的部分观点。不过并非所有周礼派的人都愿意如此,所以周礼派发生了分裂,其中一支形成了新的学派,后世被称为明礼派的雏形。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事情到此,理学派的人大多转投其他学派,剩下的人也只能苟延残喘;又过了许多年,仅存的人都死光后,真正的理学派灭绝,除非再发生一次类似于蒙古灭宋的重大政治变动,否则理学派不会再兴起了。

第919章 初议改封孔氏() 
    “这么说,理学派已经一蹶不振了?”允问面前的陈瑛道。

    “陛下,臣探听得宋麟宋学士已经打算辞官归隐了,其余数位理学派的大儒也沉寂下来,即使不辞官,也不会再说什么。”

    “许多年轻并且在仕途上想要更进一步的人纷纷转头其它学派,宋麟等人想要在招纳学生也很不容易,理学派应是难以再兴了。”陈瑛道。

    允吐了一口气。这件事做完,他总算了了一件心事。

    “不过,这个叫做周述的人,到底是真的如此想的,还是有意为之?”允忽然想到了在理学派快要完蛋的时候,站出来引用孔子的话保全一部分理学有益的观点的会元周述。

    当时即使周述不站出来,他也会指使其它的人引用孔子的这句话保全理学派的一些东西,所以周述到底是看穿了自己的想法,还是真的和自己想的一样?

    陈瑛当然不敢接话,只听允继续说道:“现在朕也不敢断定,只能让人去查一查了。另外金善等人都是江西人,解缙更是周述的同乡,过去他们都有所交往,应当会知道一些他的过往。”

    将此事思量已定,允抬起头对陈瑛笑道:“陈爱卿辛苦了。”

    “臣下为陛下做事,乃是理所当然,有何辛苦可言?”陈瑛马上低头说道。

    “即便如此,有功岂能不赏?陈瑛听赏。”

    待他跪下后,允继续说道:“朕口谕,授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瑛中顺大夫阶,升授中宪大夫,赏赐黄金百两,上用绸缎十匹。”他指使陈瑛参加儒学辩论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可以公开赏赐。

    “臣谢陛下隆恩。”陈瑛磕头道。但隐隐有些失望。最近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出缺,他本以为自己能够顶上去的,却不想陛下并未提此事,可见是不打算提拔自己了。

    不过他马上想到自己被任命为正四品的左佥都御史才两年,资历太浅,之前还有通燕的嫌疑,贸然升上去确实容易引起非议,就释然了。陈瑛虽然是一个对升官非常热枕的人,但很会适应环境。现在的大形势是稳定,不仅大臣们在经过洪武朝的统治后暂时向往稳定,皇帝出于对帖木儿战争的考虑也趋向于稳定,所以皇帝现在不提拔他也可以理解。

    允又勉励他几句,让他退下了。但在他退下的过程中,却一直盯着他的后背。

    与陈瑛自己分析不同的是,允之所以这次没有提拔他,还有其他原因。

    允现在已经看透了陈瑛的本质,是一个对权力十分热枕、并且没有坚定信念的人,他若得势,一定会为巩固自己的权势而在政治斗争中采用残酷的手段,广泛株连。

    而允自己则尽力不在政治斗争中过多牵连,虽然对犯错的本人允会十分严厉的处置,但不会非要制造出一堆同党来。所以对于陈瑛他既要用,也要压制,更加不能让他蹿升的太快。

    ‘等你坐满六年任期后,朕再升你为正三品的官。’允想着。

    考虑过陈瑛之事,允抬起头问黄路:“山东孔家的孔公鉴可到了宫中?”

    “陛下,衍圣公已经入了宫,正在外面候着呢。”黄路答道。

    “让他进来。”允吩咐道。

    不多时,孔公鉴走了进来,与他行礼完毕后,允又与他寒暄一阵,说道:“朕有件事,要交给昭文来办。”

    孔公鉴心里打鼓。他们孔家虽然世代承袭衍圣公至今已经四百多年,但都是虚职,只管着曲阜一个县,历代也都是将他们家当做招牌,如今大明的皇帝要让他做什么?

    可无论让他做什么,他也不敢不应,只能说道:“但请陛下吩咐。”

    “近日京城的儒学大师互相辩论,朕也多看了几遍《论语》,见到其中有‘子曰:有教无类’之话语,感慨颇多啊。”

    “今我大明刚刚平定安南,当地仍旧有些不宁;但安南百姓又与其它蛮夷不同,十分心向儒学。孔子既然有有教无类之语,朕欲让昭文带领族人迁居安南,教化安南百姓,如何?”

    “陛下,臣自当遵从祖上的遗志和陛下的旨意,但我孔氏时代庐墓俱在曲阜,吾不忍使得祖上无人祭祀,是以不敢奉诏。至正十九年元世祖命思鲁公回曲阜承袭世爵,但思鲁公因庐墓在衢州而宁愿舍弃世爵守护庐墓,臣亦如此。”过了一会儿,孔公鉴说道。

    “这个简单,你孔氏一族留下几户人家侍奉先祖,曲阜知县仍旧由你家世袭,不就可以两全其美?”允又道。

    孔公鉴心里打突,勉强镇定下来辩解几句,中心含义就是不愿意去。

    但随着允说话的语气越来越不善,孔公鉴心里也越来越害怕。‘是不是将衍圣公的世爵让给弟弟,让他去安南教化当地人?我留在曲阜世袭知县?’他在心里想着。

    当他越来越害怕,要将心中所想说出来的时候,忽然允展颜笑道:“朕也知晓你们孔家人世代孝顺,不愿远离先祖庐墓。”

    “既然如此,衢州还有一个孔氏南宗,朕决意加封其现今家主孔希路为世袭五经博士,去安南教化百姓。”

    “陛下英明。”孔公鉴松了口气,马上跪下说道。

    “不过你们北宗也不能让南宗专美于前。朕听闻你还有一个弟弟,熟读经典?”允又道。

    “是,陛下,臣有一弟名曰孔公常,精擅经典。臣等二人为先父仅有的子嗣。”孔公鉴答道。

    “既然如此,就派他到安南辅佐孔希路。”允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孔公鉴犹豫了一下,躬身答应。允又和他说了几句话,让他退下。

    待他退下后,黄路想着王喜出宫前的吩咐,大着胆子问道:“官家,为何不将衍圣公封到安南?刚才奴才看得出他已经不敢再与陛下争辩了。”

    允果然如同王喜所说的那样没有生气,反而解释道:“一者,孔公鉴现在并无过错,朕贸然改封,恐怕会引起动荡,而朕现在最不愿意的就是动荡。”

    “二者,朕将来还有更加合适的地方,加封衍圣公。”

第920章 三藩之事() 
    第二日上朝的时候,允又让侍者宣读圣旨,加封颜回五十九世孙希惠、曾子六十世孙质粹、子路后裔仲吕、孟子后裔希文、闵损后裔闵绍、端木赐后裔端木坦、冉求后裔冉如璋为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让七家分别派人到英藩、宋藩、岷藩、洛藩、蒲藩、永藩和苏藩‘教化’当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