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朱说道:“改任兵部右侍郎傅友文为户部左侍郎,”老朱的下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瞠目结舌,因为他说“今皇孙朱允炆,年已十七(虚岁),朕特派其暂代侍郎之职。”所有人才发现今天的真正爆点在这里!

    但当所有人都以为事情到此为止的时候,老朱又道:“皇孙允熥,年已十六,特派其暂代兵部右侍郎之职。”所有人等到老朱不说话了,才确定,老朱圈定了允炆和允熥为储君候选人,这是要根据二人的表现来最后确定了。

    老朱之所以选择户部和兵部让他俩历练,也是仔细考虑过的。户部事多,又不涉及太机密的东西,正好适合允炆;而选兵部历练允熥是因为允熥的母亲是常遇春的女儿,看他会不会做事公正,或有倾向,毕竟,老朱已经下定决心要除掉蓝玉。同时兵部的事也不少,看他处理问题如何。“就看最后的这一次了。”朱元璋想着。

    下了朝,所有官员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再一次没有心情工作了,其实很多人在早朝的后半段就如同梦游。并且这回的事比上回还大得多,这可是选储君那!

    文武百官都议论纷纷,文官大多数都是支持允炆的,武将多数都是支持允熥的,感觉很像是三国演义里赤壁之战前,文要降,武要战,各执一词。不过在这个年代,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左右不了储君的人选。

    旨意很快传到了文华殿。允炆这边,吕妃顿时觉得允炆优势很大:因朱标长子朱雄英早逝,所以允炆一直以长孙的身份与东宫官员打交道,东宫官员与允炆关系也好,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助。

    而允熥前几年一直不喜读书,没有文官可以帮助他。并且吕妃也看出来了,这些年开国功臣越杀越少,允熥要是寻求常府的帮助,工作是容易开展了,但恐怕也会被朱元璋彻底排除出候选人名单。

    但有一点,吕妃没考虑进去,那就是现在的允熥是穿越者啊!所以允熥自己感到非常高兴。作为一个混过军事论坛,被各路军迷,特别是古代军迷普及过军事知识的人,觉得兵部简直是太顺手了,自己有很多军事方面的改革观点正愁没有合适的时机献上去,真是瞌睡了给送枕头啊。

    另外,终于可以出宫了,天天就宫里这么小块地方早看腻了,自己早就想知道这时的普通老百姓到底是过的什么日子了。所以允熥激动的一宿没睡,第二天要不是王进和王喜冒着生命危险叫醒他,恐怕他就要上班第一天旷工了。

第13章 初到兵部() 
八月十七日,允炆和允熥分别来到户部和兵部,第一天本就不可能给他们什么实际工作,何况户部尚书赵勉和兵部尚书沈溍还没想好给让他们干什么,所以也就是各处看看。

    允炆看了看,与各位堂官交谈几句,到该下班的时间就下班了,然后直至与黄子澄约定的地方。

    在朱标还在世时,因黄子澄学问甚好,文采飞扬,允炆就与他交好,以至于允炆的很多观点都深受黄子澄影响。但这几个月因为朱标的死,允炆的病,以及黄子澄调官为太常寺卿等,二人已有日子没见面了。他俩一见面,就很激动的互相问好,就差说一句‘我想死你啦!’

    不过这一对好基友并没有花多长时间来寒暄,因为允炆必须在宫门落锁之前赶回去,时间并不充裕。

    黄子澄道:“殿下,现在殿下被派到户部处理事物,真是天赐良机啊,户部事物虽然杂乱,但户部之官员都是温文尔雅的文人,殿下与他们甚好沟通;并且现在臣的好友姚善正好在户部任主事,足可帮助殿下。”

    “那三殿下在兵部,所打交道的以武将为主,若是宽了,则陛下肯定不满,若是严了,则事情不好办;特别是先太子妃是开平王之女,常家门生故旧军中甚多,三殿下更是左右为难。”

    俩人又说了一会儿话,交流了一下在生活中的问题和文学上的新感悟,时间就已经快到宫门落锁的时间了,黄子澄怕允炆不能及时赶回,说道:“现在殿下已经出来做事,见面的机会甚多,不急在今天。”

    允炆又与他依依惜别,才向皇宫返回,正好在东华门与允熥相遇了。两个人对视了一眼,似乎都不惊讶对方在这个时间点回来。从今天,或者说从昨天老朱下了那道让他们出来工作的旨意开始,他俩已经是直接的竞争对手,所以见面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互相打了招呼;虽然之后一路同行,但却几乎什么话都没有说。

    明明昨天还是在一起亲切讨论的兄弟,今天,就已经互不理睬;明明之前还是曾经在父亲的丧礼上抱头痛哭的兄弟,今天,就已经形同陌路。权力,真是最邪恶的东西。回到文华殿东暖阁后,突然散发出文青气息的允熥如此想着。然后他马上给了自己一巴掌,混蛋,今天的画风怎么变成这样了,sb了吧。

    言归正传。今天允熥在兵部呆了一整天,也是一直到宫门快要落锁才回来。除了先和尚书、侍郎见面寒暄一下,然后每一个司都浏览了一遍,并代表大明皇室,亲切慰问了为大明江山繁荣富强、大明百姓富裕安康而兢兢业业的工作着的各级官吏以外,就是研究齐泰(现在还叫齐德,为了方便,统一叫齐泰)这个人了。

    齐泰与黄子澄,方孝儒被认为是导致建文帝被朱棣干掉的三大罪魁祸首,基本上是无能的代名词。允熥在现代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看到燕王靖难这一段,为了确定这三个人到底废不废物,还特意查看了《明史》。

    在看完《明史》的齐泰传,黄子澄传,方孝儒传以后,允熥觉得把黄子澄和方孝孺当做废物也就算了,但觉得其实齐泰还是有些本事的。起码看人比较准,曾坚决反对让李景隆当主帅打朱棣(相反黄子澄却一力主张任李景隆为主帅),要是当时允炆采纳了齐泰的意见,没准朱棣在建文二年就蹦跶不了了。

    同时,齐泰可确确实实是朱元璋看中的人,还特意给他改了名字,可见对他很重视,而老朱的眼光可不差,不可能就正好看走眼了齐泰吧。

    本着对老朱眼光的信任,允熥决定与齐泰套近乎,争取将他收入账下(你哪来的“帐”),说不定自己王霸之气一散发就镇的他纳头便拜呢!

    不过事实证明允熥并没有什么王霸之气,也镇不住任何人。齐泰只是非常有礼貌地和他说话,对他的提问也解答的非常仔细,但既不热情,也不疏远,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允熥一看就知道现在收服他是没戏了,正好齐泰现在是职方司的主事,有的是资料地图可以看,为了化解尴尬,允熥要了份资料看起来。

    这是一份关于海边上备倭军的日常操练等的资料。现在才明代初年,就有倭寇了?允熥疑惑的想着,这他还真不知道。现在东瀛的局势不是还算稳定嘛,离什么‘战国时代’还有一百年呢吧?对于海上,允熥自然也是有想法的,先于远西白人一百年开启大航海时代,那代表着多大的利益,允熥可是非常清楚。不过现在不适合提,还得再等等。

    哎!这不是有了一个和齐泰说话的正当的理由了吗?允熥拿着资料,对齐泰说:“齐大人,我看咱们大明的军制还有专门的备倭军,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现在的倭寇很多?”

    齐泰正在处理巴蜀、雲南(含貴州省)二省军队要求调派军粮的文件。这二年川滇一带叛乱不少,调兵甚多,军粮的调拨压力可不小,从哪个粮仓调粮食要仔细考虑。

    听到了允熥的话,齐泰停下手头的工作,解释道:“回禀殿下,自元末大乱以来,本来作海贸生意的商人,很多都改行当了海盗,并且东瀛国家,地小民穷,元末大乱之时,无人顾及沿海百姓,使得海盗劫掠百姓十分容易,东瀛四面环海,百姓多通水性,见状,纷纷来当海盗荼毒我大明海边之民。不过自我大明一统天下以来,积极备倭,又数次晓喻东瀛国王使其约束百姓,所以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倭寇了,备倭军也裁剪了不少,剩下的不过是用来有备无患。”

    允熥一听就明白了,大乱的时候海商很难从内地拿到货物,即使拿到价格也高,再对外销售挣不到几个钱。一般的小海商承受不起,只能抢了。

    不过他最惊喜的是齐泰的观点,他竟然从成本的角度(抢劫成本)考虑为什么有倭寇,而不是像一些读书读傻了的人一样从什么民族性格上考虑。后世的允熥作为一名经济学相关专业毕业的人,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事情之所以发生都是可以从经济的角度解释的,绝大多数的事情的起因都是因为利益,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而不是什么民族性格。

    允熥又随便问了两个问题,齐泰一一作答。允熥又没话了,只能又找了一份资料看。就这样,允熥一直在兵部,具体来说是职方司,待到快到宫门落锁的时间,齐泰也要下班的时候,才启程往回赶,正好在东华门遇到了允炆。

    晚上回去,允熥开始想老朱把自己派到兵部是为什么,昨天净忙着兴奋了,没考虑这个问题。今天冷静下来,注意到:为什么把允炆派到了户部,而把我派到了兵部呢?

    不过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大多数人都看透了老朱的想法。允熥当然也想到了。看来老朱对于蓝玉等人非常忌惮啊。允熥这样想着。

    常遇春都死了二十多年了,允熥的亲妈常妃也死了快十年了,之后允熥一直没有见过常茂(已死),常升或蓝玉,但朱元璋竟然还在怕允熥偏向他们。可见常家当年在军中的势力有多大。而徐达地位还在常遇春之上,又到洪武十七年才死,徐家更应该是深不可测,是不是因为这样,徐达的女儿才不能嫁给老大老二和老三?

    允熥发现自己又跑题了,连忙正回来,但发现也没什么可以想的了,又看会儿书睡觉了。

第14章 允炆和蔼,允熥发威() 
第二天流程还差不多,允熥是继续骚扰齐泰,允炆是下班与好基友私会。第三天,八月十九日,他俩终于都有差事了。

    户部尚书赵勉不知道朱元璋到底要考验允炆什么,本着不让允炆出京的原则,决定把允炆派到巴蜀司管上林苑和京城附近各个钞关(相当于现在高速收费站)的工作人员的工资统计、发放工作。允炆自己第一次独自工作,什么都好奇,也不挑工作。黄子澄觉得这个工作不好,但是既然已经分配了,也只能这样,他可没有能影响户部尚书的能力。

    兵部尚书沈溍就好多了,允熥的母亲娘家军方背景太明显了。所以沈溍比较轻松的就决定把允熥派到司马部(武选司)负责世袭的官员的袭职工作,只不过特意等到允炆的工作分配下来了才给允熥分配工作。

    当年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有很多人立下了大大小小的功劳。功劳大的,授予了公、候、伯三等爵位;这些公侯伯的爵位的世袭不由兵部负责,由吏部总部(文选司)负责,不过现在吏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没多少工作,因为超过60%的有爵位的人已经被朱元璋附赠的天堂飞机票,全家送去天国报道了,等明年蓝玉案一发,估计吏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会更清闲。

    功劳小的授予了世袭指挥使等官位,有的是实职,比如著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是祖上被任命为登州卫指挥佥事;有的是虚职,这就很多了不举例子了。

    这种立功小的反而大多数都能活到自然死亡。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早期的功臣也老死的不少,战死的也有,所以来办理袭职的人很多,并且不管是实职还是虚职,都需要考核。所以现在司马部(武选司)很忙,也适合考验允熥,因为允熥的姥爷(常遇春)和舅姥爷(蓝玉)和舅舅们的旧部很多。

    允熥来干活的第一天就被这个比菜市场还乱的的地方给惊呆了。现在文武官员的地位还一样,武将们也不怕文官,特别是袭职的,量他文官也不敢弄虚作假,自认为凭借本事能过考核的人才不怕呢!所以说话声音特别大。

    虽然大家看到允熥进来不自觉的就放低了音量,但是一会儿就又音量回来了。下午允熥来到场地看考核,妈蛋,这不就是耍杂技的、卖艺的嘛,武将袭职考核就考这个!百户、千户考这个也就算了,那个榆林卫的实职指挥佥事,这是正四品官吧,相当于现代副师级别的军官,也就考这个?太儿戏了吧。

    允熥又了解到武举考的也是这个,顿时崩溃了,怪不得靖难的时候,考核还严格,结果中原的卫所兵打不过数量远少于他们的朱棣的边军,不光是主帅的差距,更是广大中高层军官的差距啊。

    晚上回到文华殿冬暖阁,允熥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