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好意,”昀芷笑着说了一句,但随即又道:“不过吾不能要。并非是吾不愿要,而是吾不能要。”
“殿下为何不能要?”李咏琳马上问道。
“今年吾多半会与驸马去印度,至少会在印度待数年,如何能够照看李家的产业?”昀芷道。这么多产业摆在眼前,她也确实有些心动,但对她来说,去印度能亲自指挥将士征战更为要紧,她宁愿放弃得到这许多产业的机会。
“这,”李咏琳一时语塞,她完全没有想到会得到这样的答案。她很快变得手足无措。“这样一来,李家如何保住现下的产业?”
“为何不寻萧家帮助?你夫婿是萧家子弟,李家与萧家也数代交好,过去亦是商户,为何不寻萧家帮忙?”昀芷问道。
“这。”李咏琳苦笑一声,没有说话。正因为萧家过去也是商户,才不能寻求萧家帮忙。萧家做买卖也是行家里手,找萧家帮忙岂不是自家产业的内情很快就会被他们知晓?萧卓或许看在几代的交情上,也看在政治联盟的面子上不巧取豪夺,可萧家其他族人未必能克制住贪婪之心,不仅产业可能不保,自己身为萧家的儿媳妇也会里外不是人。所以绝对不能找萧家帮忙。
但这话没法与昀芷说,李咏琳只能勉强找了几个理由解释为何不能寻求萧家帮助。
昀芷没信李咏琳找的这几个蹩脚的理由,不过她也不在意,想了想又道:“李家这种情形确实十分特殊,纵使萧家与李家也难以相提并论。这,”她想了好一会儿,忽然想到什么,说道:“既然如此,为何不由李家主向官家上奏折,请求官家明示如何处置?”
“由家父向皇上上奏折?”
“李家主现下也是官家加封的男爵,自然可以向官家上书。而且此事前无先例,官家又一向在意工商之事,不会因此对李家主恼怒,必定会批答。”昀芷道。
“这,”李咏琳仍然十分犹豫。因为这样的事情向皇上上折子,不要说她,他们整个李家也没人能想得到。而且这事似乎也算是前无古人,即使昀芷这样说了,她也仍然担心皇上看到奏折后暴怒。
“可否请殿下在皇上面前帮李家询问?”她又说道。她还是觉得这样做比较保险。
昀芷并未生气,只是摇摇头道:“这可不成。这是李家的事情,不是吾之事。官家曾说过一句话,自助者天助之,何况此事即使官家对李家的做法不满,最多只是李家主被申饬一番,若是李家主连被申饬一番的风险都不愿冒,如何称得上自助?”
“这。”李咏琳又经过一番天人交战,最后下定决心:“我明白了,多谢殿下指点。”
“你既然感谢吾之指点,吾就再指点你一番。”昀芷见她愿意劝说李泰元上奏折,笑着又道:“既然李家已是勋贵,那奏折中须要称呼官家为陛下,而非皇上。现下官员与勋贵都称官家为陛下,少数时候称圣上、当今,皇上极少用。另外,……”昀芷说了许多上奏折约定俗成的规矩,最后说道:“不过虽然吾说了这许多,但或许仍然有未想到的,李家最好聘用一名师爷,专司写奏折及与官员勋贵文书往来、陪客等差事。”
“一定聘用一名师爷。殿下可有推荐的合适人选?”
“这,你去问一问萧老爷,他应当就聘有师爷,可以推荐合适之人选。”昀芷道。虽然理论上她三姐嫁了萧卓的儿子后萧卓成为她的长辈,可宗室国法大于家法,就连昀蕴自己在公开场合对萧卓的正式称呼都不是公公,更不要说昀芷了。但毕竟又确实大一辈,所以就用萧老爷或萧先生称之。
“我一定去问一问。多谢殿下。”李咏琳又感谢道。
“不必总是谢来谢去的。”昀芷又与他说笑几句,忽然想起来什么,又笑道:“瞧吾,都忘了今日来找你的正经事了,还没与你说呢。”
“殿下有何事来找我?”李咏琳好奇的问道。她在刚一见到昀芷时也猜测她忽然来这里找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但没想出来,后来提到李家的产业如何处置就忘了,这时经她自己提起,又重新好奇的琢磨起来。
“吾是来恭贺咏琳姐姐被加封为乡君的。”昀芷站起来,又从随行的侍女手中拿过一件东西递给她。“这是吾送你的礼物。”
“我被加封为乡君?”李咏琳自己却一愣。
“怎么,李泰元还未与你说么?这也太不在意你了。”昀芷顿时对李泰元的称呼都不客气了,吩咐侍女:“去将李泰元叫来。”
李咏琳回过神来。忙阻拦。“殿下,家父或许只是尚未来得及说,求殿下不要呵斥家父。”
“罢了,你自己家事吾不多管,不过你记着,即使吾到了印度,也可为你撑腰,你若是遇到实在无法忍受之事,不论哪方面之事,都可写信给吾。吾一定会为你主持公道。”昀芷道。
第1533章 不同人的回答()
“《三国志》蜀书可看完了?”坐在乾清宫内,允熥扫视了自己的儿子们一圈,出言问道。
这是允熥教导自己儿子与亲王世子的时间。如果不发生意外,这些孩子将来都会被分封到海外,虽然有父母之邦做后盾,但也要学习如何治国理政。允熥有了空闲时候,就将年纪稍微大一点儿(十二岁)的孩子都叫来亲自教导一番。
而且今日还有两个编外人员:朱眩胫煅i。他们入宫来见允熥时正好赶上他教导儿子们,就要退下;可允熥既然一向表示把他们两个当做亲侄儿,岂能让他们就这么走了?也就留下两人各发了一本《三国志》坐在后面。
“看完了。”文垣等人与朱眩煅i齐声答应。
“《诸葛亮传》可从头到尾认真仔细看了一遍?”允熥又问道。
文垣、文圻、朱裪当然马上又答应一声,可有些几个虽然也答应了,但声音略微透出一股心虚来。至于朱眩词痹薀琢舾用嵌潦榈氖奔湟丫チ艘话耄碇逼车拿挥谐鲅裕硎咀约好挥卸镣辍吨罡鹆链贰
允熥看了他们一眼,继续说道:“既然都已经十分仔细看过《诸葛亮传》,那你们以为,三顾茅庐武侯出山后,所犯下的最大错误是什么?”
“爹,指的是内政、外交或是用兵打仗?”文垣问道。
“均算在内。”允熥解释道:“凡是武侯做下之事。”
听到这话,这些孩子都松了口气。诸葛亮可是非常著名的人,不仅是因为他本身就接近一个完人,中国历史上最接近完人的政治家,更是因为历朝历代的皇帝、文人吹捧,使得真真假假地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人人都知道些,他们也都能分辨出那件是真的,大概说上一件事就能将这个问题对付过去。
不过这样想的都是年纪还小的,年纪大些的才不会这样想,文垣等都开始认真琢磨起来,包括朱眩胫煅i。朱裪就不必说了,这么爱读书的人肯定会认真思索这个问题;朱眩淙黄饺绽锩挥惺雷拥难樱仓涝薀渍馐窃诳冀蹋遄琶纪废肓似鹄础
“爹,儿子以为是在入蜀后未能妥善安排荆州之事。‘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是武侯隆中对之时定下的策略,之后蜀汉也一直按照这个策略行事。”
“但儿子不知是武侯疏忽,亦或是也无好办法,在入蜀后并未妥善安排荆州之事。若蜀汉跨有荆益,则蜀汉强而东吴弱,且若是蜀汉依照隆中对之策灭亡魏国,东吴也不能幸存;何况荆州位置十分重要,又与扬州水路相连能攻能守,东吴必定觊觎荆州。这样一来,荆州两面受敌,若想守住十分困难,关羽虽然对先主忠诚,但其才能不足以面对荆州如此险恶之情形,何况关羽为人恃才傲物,并不适合驻守荆州。而一旦荆州丢失,则隆中对之策无法实行,蜀汉也无法一统天下。所以儿子以为武侯最大的失误是未能妥善安排荆州之事。”文垣首先说道。
允熥点点头,没有说话,只是又看向其他人。这时朱眩档溃骸笆甯福抖晕俏浜钍卤毓住N浜钍侨牛宦勰谡饨弧⒂帽蛘潭际掷骱Γ舱蛉绱耍惨蛳戎魍泄轮魃詈瘢晕浜钍卤毓祝卸饕陨现谭6家鬃远降肌U庋焕矗淙蛔源勇碲战滞ぶ芎笤傥奘杪┲Γ缸排乱嗖桓矣胛浜罱徽剑晌浜钜蛱β抵率股硖逅鸷募兀杲鑫迨乃昙绒埃薹绦ㄗ艉笾鳎欢疑砗笾乱参茨馨才磐椎保浜畈呸安痪帽狈ソ旒茨谮В貉印⒀钜窍群蟊簧保尤我彩滞回#鸷κ窈汗ΑK灾抖晕俏浜钍卤毓住!敝煅|这番话对诸葛亮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了他事必躬亲五十多岁就早死不能继续辅佐后主,以及身后事安排的不妥当导致蜀汉国力削弱,与一般人的视觉不同。不过他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着重批评这两点很正常。
“爹,儿子以为,是街亭之战任用马谡。“文圻说道:“《三国志•马谡传》中写道: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指明马谡不可大用,而且当时马谡素无战绩,蜀汉众将皆不认为应当以马谡为将,但武侯却又派其驻守街亭;二来,一出岐山是蜀汉仅有击败魏国、据有雍凉之时机,却因马谡失街亭而不得不退兵,此后魏国对于防守关中日渐重视,以蜀汉之贫弱,再无机会。所以儿子以为街亭之战任用马谡为武侯最大的失误。”
“叔父,侄儿以为是冤杀常房之子。据《魏氏春秋》所载:常房听说牂牁太守朱褒将有异志,逮捕他的主簿,审问后将其处死。朱褒闻迅大怒,率军杀了常房,并诬其谋反。武侯当时留守成都,听信了朱褒的话,将常房的几个儿子悉数处死,还将常房的四弟流放到偏远的越隽郡。”
“侄儿知晓此事当时的前因后果。当时蜀汉先主刚刚在夷陵战败不足半年,南中诸郡要么公开反叛,要么不听号令,实质仍处于反叛中。蜀汉朝廷也无兵力平叛。这时益州从事常房忽然杀了牂牁太守朱褒的主簿,武侯若是追究牂牁太守朱褒,则他必定会造反。武侯确实只能忍下此事,承认朱褒所做不错。”
“但又何必诛杀常房诸子?既然本来常房就是被冤杀,即使不得不安抚朱褒,也不能杀了常房诸子。常房虽然处死主簿作为有些不妥,毕竟出于对蜀汉忠心,如此冤杀了他的诸子,岂不是会让将士寒心?而且常房是益州人,先主、武侯所重用之大臣大多是先主旧部或荆州人,益州士族本就对蜀汉心存疑虑,好不容易有一个愿意为蜀汉尽忠之人还落得如此处境,益州士族岂不会对蜀汉离心?后来蜀汉在三国中最早覆灭,多半就有益州士族离心之缘故。所以侄儿认为武侯冤杀常房之子是一大失误。”朱裪说道。
允熥微微颔首,但仍然没有发言,只是继续四处看过去。这时其他孩子先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文垠一直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等到辽王世子发言完毕,只剩下文垠一人没有说话,他才说道:“爹,儿子认为,应当是承认孙权为皇帝。魏国太和三年,蜀汉建兴七年,孙权称帝,年号黄龙,派使者出使蜀汉。蜀汉朝堂闻之骇然,有人随即提议讨伐东吴,至少将孙权之使者逐出成都。但武侯却并未这样做。不仅如此,武侯还上表后主,请后主承认东吴孙权为皇帝,两帝并尊。”
“儿子认为此事极为不妥。所谓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天底下只有一个皇帝,岂能两帝并尊?何况蜀汉自称为两汉正统延续,却做出两帝并尊之事,这样一来,蜀汉完全失去了正统,也不会再有心向两汉之人支持蜀汉,所以儿子认为武侯不应当承认孙权为帝。”
听到文垠的这番话,允熥眼前一亮,但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又扫视一遍,见确实每个人都发言过了这才说道:“既然都已经说过了自己的想法,那吾就来点评一番。自然,人无完人,吾所说也未必毫无错误,若是觉得吾所言有不妥当之处,可以指出。”
“文垣所说不错,以关羽之能,面对魏吴两大强敌,手下的兵马也不如吕蒙或曹仁,确实守不住荆州。但父亲以为,当时蜀汉也无更合适之人驻守荆州。首先,荆州士族出身之人不能留。荆州士族本就枝繁叶茂树大根深,若是再以一荆州人驻守,就算名义上荆州仍然属于蜀汉,但先主未必指挥得动;何况他们对蜀汉未必忠心,所以绝对不成。”
“益州人也不成。当时先主刚刚平定益州,又实行比刘焉刘璋父子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