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国色江山-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辆老掉牙的货车分五次将10个满载集装箱运到小桥北面的荒地上,朱道临这回没有等到半夜,最后一辆破旧的货车和小吊车离开后,他就把10个集装“运走”,然后躺在路边柔软地草地上看星星。

    白露季节已过,再有两天就是农历八月初一,高原山区的夜晚逐渐变冷。

    朱道临身穿单衣躺在草地上,没有感到半点儿寒意,脑子里想的全是长江口的宝山卫聚集了多少灾民?淡水分舰队是否顺利返回宝山港接走5;000移民?应该在两周前抵达上元港的葡萄牙贸易船队,是否带来自己急需的两艘大货船?上元码头纵深处专用仓库里的货物,是否已经销售完毕?金川门聚集的灾民会不会越来越多?自己此次带回去的巨量粮食,能否对无良粮商和江南世家门阀形成冲击?

    子夜刚过,一阵突如其来的大雨从天而降,上元军港炮台北面靶场上一缕紫光一闪而逝。大雨中的朱道临忙不迭抹去满头满脸的雨水,抬头望天,暗自叫苦,只能悄悄绕过靶场边沿。来到山脚突兀的岩石下躲雨,湿漉漉的休闲运动短袖皱巴巴贴在身上,雨水顺着头顶的长发滑落到发梢,脚下的棕色休闲运动鞋沾满了烂泥和草梗。

    好在大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凌晨一点过后。天上再次出现若隐若现的星光,秋风阵阵吹来,耳畔全是草木摇曳的沙沙声。

    朱道临望着空旷靶场上的一滩滩积水,不得不打消在此卸货的念头,略微整理湿透的衣衫,扎紧两边裤腿,悄悄沿着山边钻入空荡荡的营房后方,冒着被炮台上值夜哨兵发现的危险,前冲几步奋力一跃爬上高高的围墙,迅速落到转眼仓库的院子里面。来到丙字仓大门侧边的砖柱下方取出一串钥匙。

    小心盖上石板之后,朱道临径直走向位于仓库正中央的乙字仓,打开门锁轻轻推开沉重的包铁实木大门,侧身进去细细查看,发现宽阔的仓库内部空荡荡一无所有,终于大大松了口气:

    葡萄牙贸易船队来了,扫清了他的所有库存,由此推断,此次贸易船队规模不小,按照合约卖给自己的两艘700吨三桅盖伦货船也应该到了!

    放下心来的朱道临管不了有谁怀疑天神下凡了。把700吨面粉和1;500吨陈年玉米调出来,空荡荡的仓库瞬间变成满当当的粮仓,除了刻意留下的两条过道已经无处堆放。

    朱道临只好出去关上大门,朝存放工具和材料的甲字仓。走出几步忽然停下,转头回到存放军火的丙字仓,把10个沉重的集装箱调到最里侧靠墙位置整齐地摞起来。

    10个集装箱里面的7;000支燧发枪、2;100支单发步枪、15;000把枪刺、12;000个配件包、5;000平方米的锁子甲、7台进行修理后至少能用20年的老式机床和诸多刀具,是朱道临最为看重的重要物资。

    只需等到冬季,两个型号的蒸汽机到来,两个骑兵营和需要重新组建的亲兵营正式成立。这座仓库里的绝大部分武器装备,连同历次带回的机器设备都要分发下去。

    朱道临锁上丙字仓大门,把钥匙放回原位,从仓库后方狭小的包铁小门离开院子,顺着山岗下满是积水的崎岖小道绕到宽阔的码头边沿,凭借一排低矮竹子和移栽树木的掩护,贴着高高院墙缓缓走向前方的水师码头。

    上元千户所的1;300名水师官兵已被编入淡水舰队,在外执行移民运送任务,6;000名水师新兵被抽调1;000人,加入淡水营驻扎淡水港,剩下的5;000新兵按照朱道临临走前的要求,已经前往城中南大营展开半年训练,留守的水师官兵只剩下200名以老带新的炮兵和7人教官组,剩下10艘80—150吨级帆桨巡逻快船大半调往龙潭营协防,只剩孤零零两艘巡逻快船系在码头上随波摇荡,连个哨兵的影子都没有,反而是南面的民用码头刚刚走过一小队巡逻护卫。

    此时的朱道临对上元水师的懒惰一点儿意见也没有,等远处的巡逻小队没了踪影,他立即将剩下的2;400吨陈年玉米调出,整齐堆放在前方湿漉漉的码头上,距离码头北面停泊的两艘巡逻船不到50米。

    干完最后一件事情,朱道临毫不留恋地转身走近幽暗的院墙下,顺着隐蔽的山道返回自己的家,边走边推测,明天一早上千码头工人看到如此多的玉米会怎么想?运送各种货物来来往往的船夫、商人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大批粮食运抵上元港的消息传播出去?整个金陵城里城外囤积了多少粮食?如果以每袋1两5钱银子的价格,向所有民众敞开销售玉米,将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

    一直走到自家大院门口,朱道临仍在沉思之中,晚上睡不踏实的顾大爷已经来到门背,没等朱道临敲门就把门打开:“老朽觉得脚步声熟悉,果然是东家回来了!”

    朱道临微微点头:“麻烦你老了,进屋休息吧,我自己进去就行。”

    顾大爷连声答应,关上门凝望朱道临不紧不慢登上台阶进入中院大门,情不自禁幽幽一叹:“遇到这样仁义的东家,我这辈子不白活了!”

    **************

    PS:谢谢77白熊、silence_song大大的月票!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

第二六一章 图穷而匕首现() 
金陵城中的紫竹园如今已是天下皆知的金陵胜景之一,这座占地十四亩的秀美之地,不但拥有技术高超德名远播的道教上清派医馆,还有声名赫赫天下皆知的庞大制鞋作坊。请大家搜索(品%看最全!的小说

    然而,最有名气、最为天下所瞩目的并非医馆和制鞋工坊,而是坐落在风景如画戒备森严的西跨院里的《江南时报》报社。

    数月前还被天下士林所不齿的斯文败类阮大钺,如今已是声名远扬地位超然的《江南时报》社长兼主编,以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打造出影响深远震动四方的《江南时报》,一举扭转自己多年的负面影响,获得越来越多的赞誉,数年前他的两本大作《燕子笺》、《春灯谜》也刊行天下,连续印制两次共50;000册仍然供不应求,成为十里秦淮和大江南北无数窈窕淑女名门闺秀心目中的江南第一才子。

    午时刚过,从紫阳观匆匆返回的阮大钺满脸兴奋地进入西厢房,向纷纷站起的五十余名编辑大声宣布:

    “各位挚友,先把明日版面放一放,集中精神编排一期《特刊》,头版头条本人亲自操刀,其余文章拜托诸位齐心协力立即撰写,中心议题两个:第一,皇上钦命的宝山卫指挥使、昭毅将军朱道临大人为解万民之苦,从海外运回5;000吨玉米和面粉,自明日起,在上元码头和紫阳观南面三岔路口百货商行,向所有为粮价飞涨而饥寒交迫的民众低价发售,玉米每100斤售价仅8钱银子……”跪求百独一下潶*眼*歌

    话音未落,满堂惊呼一片,紧接着便是一片喝彩和赞颂。

    阮大钺再次击掌恳请安静:“诸位听我说完再议!第二个中心议题是,佛郎机贸易船队两次为我大明送来200余门急需的火炮,支持我大明军队抗击伪清,平定内乱,并运回价值300万两银子的各种货物。”

    “虎山庄园天工商行根据30税1的国策,主动向皇上缴纳10万两税银,相比之下,我大明东南沿海每天都有难以计数的货船进进出出,每年上缴内库的税银仅为区区5万两银子,内中原委触目惊心啊!”

    “好了,就这两个议题,诸位放手写,天黑前交稿,今晚全员加班,印刷25;000份,明天一早面世,加班费每人1两银子!”

    满堂轰然叫好,大多数编辑立刻伏案疾书,几名阅历丰富的中年骨干含笑上前,围住口干舌燥却满面春风的阮大钺,七手八脚搀扶他坐下,递茶递水低声询问,就海贸长期存在的痼疾进行探讨,商议揭示真相的深度和广度。

    “先生,5;000吨是多少石啊?”后排一位年轻采编大声询问。

    坐在他前面的中年编辑连忙说道:“没看到贴在前面黑板上的换算表吗?按照公制计算,1吨就是1000公斤,等于2;000市斤,约等于我大明16石,5;000吨就是5;000个16石,共80;000石左右,虽是杂粮,可便宜啊!比如今一涨再涨的米糠贵不了多少,省着点也够全城80万人吃上半个月。”

    年轻的采编眼都大了:“如此一来,市面上每石4两8钱银子的米价,岂不要下跌吗?”

    中年编辑嘿嘿一笑:“这是肯定的,那些无良商人和他们背后的江南世家门阀自以为得计,这回恐怕要伤筋动骨了,他们疯狂囤积粮食,哄抬粮价,仅是金陵城里城外,半个月来至少囤积百万石粮食,可他们不但没有降低粮价,反而节节上涨,上次朱将军狠狠敲打他们一次,强行征粮赈济灾民,没多久他们立即卷土重来,聚集数千家丁押运,并拉上近百名辞官归隐的儒林名流坐镇船上,请出兵部、户部和礼部高官保驾护航,以为朱将军再也拿他们没办法,哪里料到一心为民威武睿智的朱将军再次挺身而出,和他们光明正大地打起了商战,这下好了,看那些只会刮刮鼓噪的东林党人如何应对?哈哈,痛快啊!”

    紫阳观后殿药师殿外香烟缭绕的平台上,朱道临陪着师傅玄青、二师伯玄玑并肩漫步,详细将台湾淡水的地形地貌、河流植被、矿产资源、珍稀树种、四季气候和移民情况娓娓道来,把自己逾制命名的月亮山、南山、台北县、芦洲镇、温泉镇、淡水镇的详细情况逐一回报,听得玄青和玄玑心怀大慰。

    “能不能在你说的淡水镇和台北县之间的小河湾,划块地方建一座道观,最好就在你说的那个台北正北面的清潭和小山上。”玄青含笑询问。

    朱道临也笑了:“看来我医卜门确实是一脉相传啊!玉瑛师兄也看上那片地方了,山上山下有五棵数百年的大樟树,如同华盖一般巍然挺立郁郁葱葱,淡水的文武官员也喜欢那地方,听玉瑛师兄提出修建道观和医馆的请求,二话不说都同意了,估计明年开春10万移民到达之后,可以开始建设,如果按照地形分别修建山上的上院和山岗下的东西下院,规模不比紫阳观小,到时候我再找天枢阁的上清派道友,求回几座大型神像送过去。”

    玄青和玄玑非常高兴,玄青嘉勉爱徒朱道临几句,转而谈起在建的紫阳药厂和紫阳医学院:

    “药厂和学院修建进度令人满意,估计年底之前能全部竣工,由于增加一座用钢筋水泥浇筑二十四根柱樑的药物提取作坊,药厂的工期估计要比青龙潭边的学院慢一些,你那顾大管家的水泥厂未能投产,全靠原来两座小土窑,产量实在有限,而且各大工坊都在排队等着要,武馆由于赶工修建住宅楼和图书馆要得最多,为师也不好倚老卖老。”

    朱道临计算淡水港和宝山港的水泥需要量,最后告诉师傅:“下月底,1;000吨水泥应该差不多了?”

    玄青嘿嘿一笑:“够了,足够了!要是不够,估计到时候你那顾大管家的水泥厂也能建成投产了,哈哈!”

    玄玑随即向朱道临通报武馆的情况,最后非常欣慰地笑道:“孩子们很懂事,很刻苦,文科教习在化学和自然两科的研究上,也取得不少成绩,这两科现在已经开课了,几位教习边讲课边研究,非常勤奋,值得你付给他们每月20两银子。”

    “半月前吴公公送来9名为人和蔼博览群书的太监,年龄最大过50岁了,最小才26岁,如今正在参研我们的九年制教材,叶先生也经常过来和他们谈心,与其他文武教习相处不错,你就放心在外忙你的,下去会越来越好的。”

    “辛苦师伯了!要是没有你老坐镇,我还真不放心。”朱道临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换来两位前辈一阵自豪地轻笑。

    玄青想了想问道:“你这次弄回来的4;600吨玉米和面粉若是全卖了,虽然能狠狠算计那些无良商人一把,打压高得吓人的粮价,但是龙潭和宝山卫那边就紧张了。”

    朱道临轻松回答:“有了严家送去的5万石粮食,龙潭那边还能撑半个月,宝山卫那边也不用发愁,昨天魏国公和隆平侯家用水师运输船送去3万石,还能支持20天左右,这段时间够我转折腾挪的了。”

    “我想把十天内到达的3;000吨上好新米、1;000吨面粉和500吨上等海盐再投进去,放入我们上元港和三岔口新建的座百货商行公开发售,严家要是愿意,把利润最高的面粉给他们经营。”

    “这次严家很够义气,彻底得罪了江南世家门阀,被大多数商人孤立,就连仪凤门内的粮食加工厂修建工程都顾不上,所以必须给严家多些实惠,树立一个典型,让江南所有的商人看看,跟随我们绝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