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次来到养心殿中的御书房,朱道临心中颇为感慨,看到诺大个宫殿里只有曹化淳、赵怀忠和一群太监宫女,放松下来的朱道临开始慢慢游走四处参观。
可他还没走出二十步,就被曹化淳拉回御书房里,指着打开木箱之后摆得一地都是的缝纫机,责令朱道临装起来。
当初为了买回缝纫机,朱道临没少下功夫,曾两次抽出时间向母亲请教,在母亲指导下用家中那台20岁的“蝴蝶牌”缝纫机好好练过手,后来为了爱妻小影和徐佛几个有些事干,又在虎山正院的东苑里分两次安装20台,弄得东苑都快成服装厂了。
因此,朱道临对缝纫机非常熟悉,听了曹化淳的要求,二话不说立即干活,十分钟不到就把一台缝纫机安装好。
曹化淳顾不上赞叹,询问边上几个手捧笔墨的老太监记下没有?得知都记下了才舒了口气,拉住朱道临的手严肃问道:“道临,你能不能展示一下怎么用?”
“行啊!”
朱道临想了想:“曹公公,麻烦您老取来一丈绸布,普通点儿的就行,然后把随同这批机器一起送来的大小剪刀、针线包、配件包和铜尺皮尺拿来,我缝制一条简单的裙子做个示范。”
边上的太监宫女不可置信地望着朱道临,曹化淳大为惊奇:“你一个大老爷们儿,也会缝制衣袍?”
“衣袍不敢说,做裙子、**什么的还能胜任……不信?让您老见识一下?”
朱道临解开官袍侧边的暗扣,拉开前襟露出里面红色的毛背心:“您老看看,然后用手摸摸,这叫毛背心,是用羊毛纺成的毛线编织而成,这件毛背心是我大老婆小影为我织的,我家里几个妻妾在我的教导之下,如今都会织毛衣,还能织出花样来。”
曹化淳反复揉摸朱道临身上的毛背心,脸上全是惊叹之色:“太柔软了,太舒服了!穿在身上一定很暖和吧?”
“那当然,自己婆娘织的,穿在身上哪有不暖和的道理。”朱道临自豪地回答。
边上的太监宫女们忍不住嗤嗤笑开了,觉得朱道临不再让人感到敬畏,是个面冷心热和蔼可亲的人。
朱道临推开曹化淳的手,边整理官袍边笑道:“要是您老喜欢,我回去之后让家里的婆娘为您老织两件,一件背心,一件长袖的,保准让您老满意。”
“不不!得先给圣上编织,记住了吗?”
曹化淳眉开眼笑地吩咐,然后命令太监宫女们把朱道临要的东西全拿来。
************
ps:谢谢昨天的芬芳大大的打赏,谢谢系我一生心大大的月票!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
第二九九章 随意的魅力()
五分钟不到,所有东西就凑齐了
朱道临自己搬来张椅子,放到缝纫机前,开始给缝纫机装上底线包,再把一个黑色的小线筒插入机头上方的线座上,边干边向围聚观摩的七八位太监宫女详细解说。
遇到疑问,朱道临立刻再来一次,不管对谁都语气平和,非常有耐心,令地位低下的针衣局太监和宫女们感动不已。
等大家都明白过来之后,朱道临站起来扫视一圈,拿起精致的皮尺,走到最边上那位年逾四十紫色平庸的老宫女面前,含笑吩咐战战兢兢的老宫女别紧张,然后蹲下来为老宫女量身,把所有人都看呆了。
量身完毕,朱道临收起皮尺,来到放置绸布的方桌旁。
目测片刻,再查看蓝色暗花绸布的经纬,朱道临拿起裁衣剪,麻利地裁剪起来,很快拿着大小五块绸料回到缝纫机前坐下,用其中一截小布条缝制出一条线,然后耐心地调整线包和机头线轴的松紧度,反复驱动踏板,车出一条条缝线反复检查。
待一切准备就绪,朱道临才抬起头来,询问大家是否看明白了?
看到近半人还不明白,朱道临再次从头进行讲解,对照实物从头干起,边干边详细说明每个部件的功能,解释上下两条线的松紧程度对缝制效果的影响,告诉大家如何调节,平时如何维护等等。敚Ф梢枷拢汉傺愿窦纯擅赓M無彈窗觀看
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朱道临再次询问大家是否明白?
得到满意的答复后,朱道临开始缝制裙子。
由于丝绸太滑,缝制裙带的时候非常困难,朱道临又叫人拿来米汤和铁熨斗,把米浆均匀涂在长条绸布上,折叠起来再用熨斗定型,看得一旁的东厂提督曹化淳曹大太监啧啧称叹,看得针衣局的太监工匠和宫女们频频点头。
时值正午,一条式样新颖的百褶长裙在朱道临手里诞生了。
朱道临剪掉最后一个线头,抖开长裙检查好一会儿,才满意地把裙子送到不知所措的老宫女手里:
“我平时太忙,没时间摆弄缝纫机,除了裙子和简单的**裤,别的我都没做过……这种裙子的剪裁式样和缝制方法,是我母亲手把手教会我的,你和我母亲年纪相差不大,送给你,别嫌弃。”
老宫女顿时双眼发红,蓄满眼眶的泪珠顺着出现皱纹的眼角无声滑下,她猛然低下头向朱道临深深鞠躬,抱着裙子转身跑了出去,把满堂太监宫女感动得热泪盈眶。
饶是铁石心肠的曹化淳,也禁不住黯然抹泪,他默默打量回到缝纫机旁开始收拾的朱道临,清楚地看到低下头的朱道临眼珠子也红了。
步履匆匆的崇祯皇帝回到御书房,与朱道临热烈讨论缝纫机使用与维修的满堂太监宫女连忙跪下请安。
朱道临同样不能幸免,在年轻皇帝的含笑注视下,乖乖地跪下磕头。
“挺热闹的嘛,朕还在半路就有人禀报说,朱爱卿不但会用精巧的机器缝制漂亮的百褶裙子,还耐心地把操纵机器的技法和维护之法传授给所有人,一次说不清楚再来一次,没有半点儿不耐烦,实在难以想象爱卿竟有这样的耐性,朕很钦佩啊!别跪着了,平身。”
崇祯皇帝看起来心情很好,竟然难得地和朱道临开起了玩笑。
朱道临顺势站起来,看看脸色微红、神采奕奕的崇祯皇帝,又转向一旁笑眯眯的王承恩。
王承恩却把脸转向一旁,低声吩咐跪着的一群太监宫女都起来,把缝纫机和其他零碎全拿走。
等在门口的御膳房总管太监很快垂头入内,几个小公公跟在他身后,端来几个朱色食盒和一张紫檀木小方桌,曹化纯和赵怀忠连忙搬来两个黄色绣花锦垫,小心摆在窗下空旷处。
朱道临见状连忙告辞:“臣不敢打扰皇上用膳,请皇上允许臣暂且告退。”
正在脱下衮服换上便装的崇祯皇帝瘪瘪嘴:“怎么?爱卿看不上朕的饭菜吗?”
朱道临无奈地解释道:“雷霆雨露均是君恩,寻常大臣哪怕获得皇上赏赐一杯清水,也足以感激流涕啊!何况微臣这样的一介武夫?”
崇祯皇帝再次笑了,紧了紧腰间玉带,抖了抖袖子,向两名内侍太监微微点头,几步走到小方桌前跪坐下来:
“别以为朕不知道你朱道临的喜好,你能请别人一餐吃下百两银子的山珍海味,也能在军营里和卑微的士卒肩并肩捧个大碗蹲着吃,而且经常这么干,从没叫过苦,所以啊,你要不嫌弃朕的饭菜简陋,就别再虚情假意了,陪朕一起用膳。”
“求之不得呢!这么大的荣耀恐怕能传到孙子那一辈了。”朱道临说完毫不客气走过去,在阵阵低笑声中盘腿坐在锦垫上,接过小公公双手送上的半碗汤随口说了声谢谢,把小公公吓得愣在当场。
又渴又饿的朱道临一口喝完半碗紫菜肉丝汤,再次把碗递给发愣的小公公:
“麻烦你再给我添一碗汤,味道不错,要是用点虾仁和两小节骨头熬成高汤,然后放下紫菜和打散的鸡蛋用旺火,烧开之后立即端下,再撒上些葱花香菜,那会更香甜。”
边上的王承恩和曹化淳终于忍不住了,捂住嘴巴转过身去,笑得肩膀直抽抽,对面的崇祯皇帝连连摇头,实在没想到这朱道临竟然如此放得开,半点客气也没有。
崇祯皇帝的中餐菜式确实简单,一小碟肉丝炒蒜苗,一小碟醋溜大白菜,唯一肉多点儿的是半碗清炖羊肉。
朱道临喝完第二碗汤开始吃饭,看到小太监小心翼翼地拿起银筷子,摆上两个空小蝶,要为自己把每种菜夹一点放在小碟上,干脆把碗递过去,要求小太监直接把菜放到自己碗里,也不管有多少双眼睛在惊愕地盯着,三口两口扒完一碗米饭,终于放下碗低声致谢,说自己吃饱了。
崇祯皇帝苦笑着摇了摇头,将手中还没喝完的小半碗汤灌下去,赌气似的端起饭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ps:谢谢我是浪子回头大大的,谢谢书虫公子大大的!小火求订阅、、和支持!)
””>;=””>;:
第三〇〇章 左右为难()
御书房里。⊙,
崇祯皇帝看到放下碗筷的朱道临再次端起个空碗细细打量,似乎在默默评价小瓷碗的工艺和质地,如此有失仪态的举动,把边上的王承恩和曹化淳急得够呛。
前后也就是一刻钟,崇祯皇帝也吃饱了,他舒服地吐出漱口水,然后接过小太监递上的热布巾,慢条斯理地擦了擦嘴和手。
朱道临非常适宜地放下空碗,向皇帝拱拱手低声问道:“此次随同贡品一同送来一套珐琅彩餐具,不知皇上看过没有?”
崇祯皇帝望向朱道临:“礼单上看到了,但还没时间欣赏,怎么?这套珐琅彩餐具很贵重吗?”
朱道临郑重回答:“确实挺贵重的,是臣花去16;888两银子向海外天枢阁最有名的瓷器厂定制的,全天下仅此一套,哪怕是有钱也买不到。”
崇祯皇帝吓了一大跳:“竟然如此昂贵?”
朱道临点点头:“对普通人来说确实昂贵,对臣来说却不是银子的问题,而是一片心意,虽然没人告诉臣,为何四年前皇上忽然下旨停办传承两百多年的四大官窑,但臣心里知道,这是皇上体恤治下臣民,是皇上向天下人表明精砺图治奋发图强的决心!”
“可身为臣子,臣却不能眼睁睁看着满朝文武仍在享受奢侈的生活,却让皇上一个人受罪。这话说得有点儿溜须拍马,也有点儿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意思,可臣不在意别人怎么看,有什么说什么心里才会舒服。”
王承恩和曹化淳几个听了朱道临的大实话非常感动,齐齐望向同样深受感动的崇祯皇帝。
良久,崇祯皇帝叹了口气,扔下手中变冷的布巾,定定看着朱道临的眼睛:
“今天朝会上的气氛有点儿不太正常,朕再次抛出原来被六部大臣驳回的两个更换地方官员的提案,没想到竟然没人反对。都通过了。”
“此后,连续两个时辰的朝会解决了拖延推诿两个月的诸多难题,就连催缴地方欠税的诏令也获得顺利颁布,户部尚书和两个侍郎以及四个给事中无一人再反对。这让朕联想到很多东西。”
“散朝前一刻,兵部给事中突然上呈奏折,对你朱道临赞不绝口,请求朕把你朱道临和装备齐全的江南新军调到宣大前线,朝堂里响起一片附和声。最后连首辅大人也说此乃善策,除了江南新军别处再也无兵可调,朕明知是善策,却又拿不定主意,所以想问问你,是否愿意担此大任?”
朱道临心里叫苦不迭,心想该来的还是来了,但他脸上一如既往地平静:
“臣不是不愿意,而是觉得不可行。首先,新军需要等到十一月初才能练成。在没有足够的训练之前,拉上战场还比上寻常常年征战的边军有用,原因是新军装备的不是大刀长矛,而是新式的火枪火炮,没有足够的训练无法熟练使用。”
“朕也知道,三个月前,吴景贤已经把你编写的《火枪兵操典》、《炮兵操典》、《水师操典》、《军令军规》和新军训练大纲送到朕手里,朕看过之后深受启发,知道组建和训练新式火器军队非常不容易,所以朕一直没提起此事。但心里对你一直寄予厚望啊!”
面对直来直去率性耿直的朱道临,崇祯皇帝也坦然说出心里话。
朱道临很清楚,不但新军教官中有不少东厂密探,就连他麾下几大工坊里也有忠于皇帝的锦衣卫密探和东厂密探。没有密探的地方只剩下自己直辖的技术研究院和如今的瀛洲岛,但朱道临对此毫不在意,似乎从来不知道一样,继续说出自己的第二个理由。
“其次,一旦把臣和江南新军调到北面,就必须先把军械物资和粮食补给做备好。多的不说。以半年计算,近万官兵携带的战甲、火药和铁弹至少25万斤,以每辆新式马车运载2;000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