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人执宋-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家的残酷,体现在一个‘绝’字上。

    夺权之争的结束,意味着血流成河的开始,虽然你的竞争者死了,但是竞争者的子孙还活着,或者说竞争者的直系亲属还活着,只要他们活着,那就是一个后患。

    而这个后患意味着残存的政治异己势力还在,一种潜在的复仇力量还在。

    问题倒不是担心这些年少和年幼的子孙长大后会揭竿而起替他们父辈报仇,而是,谁也不敢保证,将来不会有心怀叵测之人利用他们的仇恨、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兴风作浪。

    而中国人自古就讲求‘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所以,为了以后的安宁,解决掉这些后患是每一个当权者必须要去做的事。

    屠杀,便不可避免了。

    李唐王朝的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之后,屠杀了太子和齐王的十个儿子,以及近这些儿子的百名亲信。

    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国君主冯弘,夺权之后把大哥的子侄妻儿一百多人全部屠戮。

    南朝齐明帝萧鸾,上位之后,杀兄弟,杀侄子,皇族百余口惨遭灭门,就这样,他还在病危之际对太子萧宝卷嘱咐道:“作事不可在人后!”意思是说,看谁有异心,一定要先下手为强,下手要狠,要快!

    萧宝卷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即位不久就把即位辅政大臣全部杀死,一帮子兄弟更是杀的七七八八,关于萧鸾屠兄,清朝史学家赵翼评价道:“齐高、武子孙,则皆明帝一人所杀,其惨毒自古所未有也。”

    其实这些在皇家历史上,这些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血缘的屠杀每时每刻都有在上演,那些明着的,暗着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无数次。

    最是无情帝王家,这个位置决定了掌握了‘绝’才能当上帝王。。。。

    。。。。。。

    虽然姜胤也很绝情,杀人对他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当那些虽贵为皇亲国戚,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妇女儿童的人,他着实是下不去手,这些人不过是遭了无妄之灾,但他们的身份地位,决定着姜胤不可能让他们留在大宋。

    杀也杀不了,留也留不得,还好姜胤有一手奇石,直接把这些人全部扔到北美洲去了。

    太和殿重现装修的三天时间里,姜胤一共把大宋皇家赵姓的子侄叔父,一共二百九十八人全部送往了北美。

    一时间汴京城的王府全部都空了。

    汴京城流传着各种亲王被杀的桥段,姜胤也懒的去阻止了,舆论报道一下也好,毕竟乱世当用重典,他刚刚登基,基础不稳,皇族全部屠戮的消息一放出去,估计也不会有哪个杂毛敢忤逆他的意思。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姜胤脑海中奇石捉人的效率太高了,很多皇亲国戚家中的下属都没发觉,自己家的老爷就被捉走了。

    汴京城内,人人自危,那些原本有些想要伸手的的势力,一下全都像是碰到开水的鱼,全都躲藏了起来。

    。。。

    就这样,时间顺利的来到了三天后的大朝会。

    一大早,天还刚蒙蒙亮,居住在汴京城外的文武百官就开始出发前往皇宫,出发之前,他们的心情是忐忑的,因为当今的皇帝陛下在前些阵子突然换人了。

    皇帝突然换人,这件事不算是史无前例,至少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干过一次,当时他率领大军出去平叛,结果平叛是假,兵变是真,陈桥兵变,这位老兄在被士兵们披上杏黄旗之后,被拥戴为‘点检做天子’,然后就把周朝推翻了,自己建了了大宋。

    而这一次的新皇帝更狠,大宋皇帝赵光义去平叛他,结果不但没平叛,自己还被杀了,二十万大军一夜间易主,新皇帝就带着这二十万大军重新杀回了大宋。

    万幸的是这个新皇帝似乎也是一个纪律严明的主,没有下令烧杀抢掠,而是安安静静的进驻到了皇城。

    虽然这位皇帝陛下并没有对官员阶级进行打击,但是他对皇族确是非常心狠手辣,身在皇城,短短三日内,只要身处汴京的皇族无一幸免,全都失踪了,这些失踪皇族,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他们现在在哪。

    新皇帝很残暴,这是文武百官对姜胤的第一印象。

    第二印象便是杀伐果决。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在这种时候,杀掉全部的皇族,确实是新皇帝稳定政权最快速的办法。

    官员们对于皇家的斗争看的很透彻,姜胤杀掉皇族是天经地义,只不过这事肯定有违仁君的做法,史官也一定会写进史书中。

    总之皇族的矛盾已经被姜胤肃清了,接下来,就到了官员阶级,没有人知道,这个姜胤对待官员阶级的真正态度,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屠杀官员。

    毕竟现在朝中的官员,都是赵光义的班底,他们都算是赵光义的心腹,这样的臣子用起来,肯定是不放心,也不会委以重任的。

    但是这位天子究竟要换掉谁,又要重用谁,这倒是很难说。

    总之文官集团内的大洗牌恐怕是要开始了。

    那些小官们跃跃欲试,只要能争取让新皇帝欣赏自己,那定是前途无量,大官人却是战战兢兢,生怕姜胤会拿他们其中的哪一个开刀。

    毕竟谁都不想当被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于是就在这种忐忑中,文武百官不断的地朝皇城汇聚,那些较为熟识的官员相互之间还会打打招呼。

    总之皇城门口的道路上,那是一片忙碌的情形。

    家里有些钱的官员,就骑马,没钱的就骑牛,还有更穷的,就只能步行,但是这些人中也不缺乏大官,大官那自然要有大官的派头,人家都是乘马车前往皇宫。

    到太阳初生的时候,皇城的道路上就已经见不到什么官员了,大多数官员都已经抵达了大庆殿外的皇家广场。

    而此时在铺满汉白玉的广场上,已经围聚了众多的官员,这些官员的服色各异,有紫色的,有绯色的,有绿色的,还有蓝色的,他们的官服颜色决定着他们的官职地位。。。。。

    。。。。。。

第九十一章 登基大朝会(上)() 
辰时的太阳已经升了起来,汉白玉石砖的广场上众多参加大朝会的官员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

    “则平,三日前陛下给吾等发的《文字改良刍议》和《文字拼音注解》册子你可看了。”

    广场上,一身紫金服侍的老臣凑近赵普问道。

    “嗯。”留着山羊胡子的赵普点点头,“此物本官回去通读了三日,日日手不释卷,这陛下恐怕不是凡人,《文字改良刍议》简化繁体之文字,并且提出的阿拉伯数字及加减乘除计算之法,都乃当世奇闻。

    而那《文字拼音注解》,一旦在我大宋全国性推广,所有适龄儿童无不可学文字,通宵读音,实乃大道之举措。”

    听完赵普的话,那名老臣也是点头道“吾与则平所见略同啊,这两样东西,一旦全国推广,足可使天下人受礼仪教化,尊孔孟之道,而且又大大提升了各个机关的计算统筹之速度,吾辈不敢想象这种东西将可使推广之人怎样名垂千古。。。”

    。。。

    而令一旁的武将曹彬,米信和杨业也是凑到了一起。

    “陛下发的《军队改革刍议》和《军衔军制划分》,你们可回去看了?”曹彬朝米信杨业问道,如今他们三个,也算是大宋朝堂上深受姜胤信任的三位最大的武官。

    “我看了,写的条条框框有点多,不管我没什么意见,如果陛下真想实施那个军队改良刍议的话。”米信文凭不高,他能当上大将,完全是因为他替太祖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打仗他在行,但是搞这些制度的东西,他就很不在乎。

    “吾观此《军队改革刍议》和《军衔军制划分》,已能从其中看出陛下想要逆转我大宋重文轻武的决心。”杨业眼神泛光道。

    “哦?愿闻其详。”曹彬也是眼前一亮,他看完姜胤发给他们的《军队改革刍议》和《军衔军制划分》两本册子之后,第一感觉也是姜胤想要抑制大宋重文轻武的势头。

    “在这《军队改革刍议》中,陛下所言,当今天下,因太祖杯酒释兵权后,为防藩王自立,群雄割据,所建的殿前三司制度太过轻视武将。

    因此造成前线将军经常临时调换,导致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仅凭城坚之利而守,而实行《军队改革刍议》后,军中将士由中央统一调迁,成立各大军区,军区首长又从各个地方逐层选拔,必须经过层层洗礼,才可为一方首长,完美的解决了军中,兵将不识的问题。

    同时实行这个制度之后,各地每年还会进行入伍征兆,军人的福利待遇极高,这显然是鼓励全民重武的表现。”

    听着杨业分析了一大堆之后,曹彬眯着眼睛,情不自禁地拍手道:“杨偏将不愧在北汉有无敌之称号,这番分析有理有据,连本将都自叹不如。”

    “曹帅过奖,这也只是鄙人的浅见,陛下恐怕有更宏大之想法。”

    听到这话,曹彬点点头:“陛下着实不是普通人啊!像那铁牛流马,还有赠与吾等的摩托车,这哪一样放到天下都要值个数万金,而陛下赠与我们,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杨业刚想点头称是,就听到大庆殿门口有一太监高喊道:“陛下有旨,宣文武百官觐见。。。。”

    “陛下有旨,宣文武百官觐见。。。。”

    “陛下有旨,宣文武百官觐见。。。。”

    经过三声传话,广场上原本聚在一起低声交流的百官立马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手中抱起玉板,列好了队列。

    这是一个四人的队列,分为文官集团和武官集团两大集团,集团下各两列,文官集团最前面的两个人分别是赵普和薛居正,武官集团最前面的二人则是曹彬和米信。

    在这四个人的带领下,上百号的官员们就跟随着他们沿着汉白玉阶梯一步一步朝大殿走,最后鱼贯而入。

    赵普有些狐疑的看着大殿内的景象,大庆殿的议政厅似乎变得跟以往有些不太一样,但是具体哪里不一样,他又有些说不上来。

    当他还在观察的时候,在大殿上的一名年轻的小太监吊着嗓子喊道:“陛下驾到~”

    赵普刚想跪伏下去,结果周围的所有东西就刷的一下全都亮了起来,如同万盏蜡烛同时被点亮一般,赵普被惊的连跪地都忘记跪了。

    而其他官员的状态也跟他差不多,纷纷惊恐地看着周围一片明亮的光芒。

    虽说大庆殿作为议政厅,采光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毕竟这是一栋古代建筑,加上古人又不会利用镜子,所以室内看起来还是很昏暗。

    而现在,周围那些光亮把一切都照的灯火通明,墙壁上的雕龙画金,大红漆柱上的缠绕金龙,都金光闪闪,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了文武百官的面前。

    而最光明的地方,不亚于高台上的龙椅处。

    在那里,六道强光直射其上,仿佛是全场瞩目的焦点,把人的目光不自觉的就吸引到了上面。

    姜胤这时候便在四名女婢的服侍下盛大登场。

    换上了新宋国国主的登基典礼服,金黄色的龙袍在关照下倒映出金色的光芒,让他整个人都充满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息,头上戴着的平天冕垂下来的九颗旒子遮住了他的眼睛,让他更多了几分高深与神秘。

    缓步朝大殿龙椅走着,这个时候《秦王破阵乐》也如期而至的响起。

    宏大的乐声从一开始就震惊住了所有人,箜篌声,古筝声,古琴声,琵琶声等等这些乐器逐一奏响。

    可谓是真正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文武百官哪里见过这个阵势,他们一个个盯着高台上万众瞩目的姜胤,嘴巴张的老大。

    姜胤对新宫殿和自己出场的方式很满意,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无死角环绕全身立体声的扩音器效果也非常不错。

    当《秦王破阵乐》刚响起的时候,就像是有一整支乐队在你耳畔演奏的感觉,那音质,那效果,姜胤突然觉得,花了三十万买的高品质扩音器真是超值。。。。。。

第九十二章 登基大朝会(下)() 
大庆殿的面积不到新沧州城皇城太和殿的三分之二。

    但是这里的臣子却比太和殿的三倍还多。

    不大的大庆殿,此刻差不多挤满了近三百号人,如同后世军训一般,排成四列,站的整整齐齐,姜胤一眼就看到文官为首的是赵普和薛居正,武官则是曹彬和米信。

    随着姜胤踏道龙椅上,《秦王破阵乐》的最后一个音符也戛然而止,随后姜胤便端坐在龙椅上,满意的看着台下众人目瞪口呆的表情。

    而赵普此刻也是刚刚反应过来,只见他向前一扑,跪服在地上口中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