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万岁、陛下圣明……”众将拍马屁道。
随后耶律涅鲁古做出进攻计划道:“大名府位于运河和黄河之间,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再加上在大名府的周围有故城镇、马陵道、南乐镇等卫堡,我军想要攻克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不知诸位将军有何看法。”
王副将站出来说道:“禀陛下,末将以为我军不应与宋军守城部队硬拼,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我军以骑兵为主,可以派遣一支兵马绕过大名府直接南下,至于大名府只需派遣少量兵马围城,或者派汉军营进攻即可,我军主力应迅速占领黄河渡口,随时准备渡过黄河进攻大宋的都城汴梁。”
今天的第一更奉上,稍后还有一更,请大家多多支持。
(本章完)
第243章 夏军在行动()
在东辽军兵围大名府之后,李谅祚才率领十万夏军磨磨唧唧的从花塔子铺进入到大宋境内,一入宋境李谅祚和整个夏军就受到了空前的欢迎,这些生活在东辽军铁蹄影响下的大宋子民已经对宋军彻底失去了信息,他们将自己能够活下去的希望寄托在这支来自西北方的盟军身上,夏军入境之后秋毫无犯这给大宋百姓留了一个好印象。
李谅祚骑在黑风身上看着两旁夹道欢迎的大宋百姓,对李毅说道:“李爱卿你看到了吗?这就是朴实的百姓啊!在他们的眼中根本没有什么大宋、西夏和辽国,他们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安静的太平生活,朕真没有想到在大宋竟然还能够享受到如此待遇。”
在这一刻这些大宋百姓好像忘记了在很多年前还在咒骂眼前的这支军队,可是命运就是这么喜欢捉弄人,现在这些百姓却在为这支曾经也痛恨的军队摇旗呐喊,在万万百姓的欢迎下李谅祚率领夏军进入到了宋境,入宋之后的夏军行军更加的缓慢,每到一地李谅祚都要求当地的宋朝官员为军队提供粮草否则就不继续前行,早已经接到命令的宋朝官员根本不敢得罪夏军,只能小心的伺候着。
定州,夏军的临时驻地,此时整个定州已经被夏军接管了,虽说还有宋朝的定州刺史在处理政务,可是无论城防还是军营都已经被夏军控制了,至于原来的宋军则成了夏军的仆从军,虽然因为这事宋神宗也没少给李谅祚扯皮,可是始终也硬不过李谅祚,因为只要宋神宗敢有一丝丝的反对李谅祚就会拿出班师回朝吓唬他,对于这一招李谅祚屡试不爽,让宋神宗十分的头痛。
定州知州府此时这里已经成为了李谅祚的临时行辕,李毅拿着最新的军报来到李谅祚的面说道:“陛下这是最新传来的军报。”
李谅祚十分有限的说道:“你讲与朕听吧!”
“禀陛下,据探子回报,大宋朝廷已经从秦凤路与我大夏边界抽调西军东进,另外还从川蜀、两湖、江南各地抽调兵马北上勤王,目前各路兵马正在朝汴梁云集。”李毅向李谅祚汇报道。
李谅祚听完后向李毅问道:“有没有关于耶律涅鲁古的消息?”
李毅打开另一封军报说道:“禀陛下,据探子回报,大名府已经陷落,目前耶律涅鲁古的大军已经抵达濮阳。”
李谅祚皱了皱眉头说道:“大名府是如何被东辽军攻陷的?”
李毅对李谅祚说道:“耶律涅鲁古故技重施,水淹了大定府;陛下如今耶律涅鲁古的军队势如破竹,在这样下去恐怕宋朝就要亡国了呀!”
李谅祚笑道:“没那么简单,宋朝地域广阔想要在何处不能另立朝廷,再说了如今宋军援军也快要到了,耶律涅鲁古这黄河恐怕不好过啊!”
“陛下,那我们呢!”李毅向李谅祚继续问道。
李谅祚对李毅说道:“先不忙着与耶律涅鲁古交战,大军继续南下等到了真定府以后再说。”
十几天后,李谅祚率领十万夏军到达了真定府,可是这一次李谅祚和其麾下的夏军却被阻止入内,整个真定府紧闭城门如临大敌一样,李谅祚无奈只能在城外驻扎,跟随李谅祚出征的这些将领叫嚣着要攻城。
李毅来到李谅祚的大帐内说道:“陛下查清楚了,真定府的知府是一个叫做赵定的人,据消息称前一段时间好像宋帝派来了一位钦差。”
李谅祚点了点头说道:“明白了,这几日汴梁可有什么变化?”
李毅向李谅祚说道:“宋帝从江淮地区征调的兵马已经到了,这一次宋帝以老将王韶为帅,率领二十万江淮军在黄河南岸布防,另外西军也经到达洛阳不日将抵达前线。”
李谅祚笑了笑说道:“原来如此,怪不得不让我们入城了呢!原来是觉得自己有把握了想要将我们一脚给踢开。”
李毅向李谅祚问道:“陛下,要不我们打两仗,这段时间弟兄们的手可都痒了。”
“先不急,等着吧!到时候有他们求咱们的时候,告诉兄弟们加紧操练攻城战,很快我们就有仗打了。”李谅祚对李毅说道。
李毅立刻接下圣旨道:“是,末将领命。”
再说宋军,黄河南岸宋军在濮阳南岸安营扎寨,俗话说的好,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王韶可是百战名将尤其是在于西夏的战争中可以说是屡立战功,此次王韶布置的黄河防线可以说是密不透风,王韶将整个宋军分扎了三座大营,成品字形布防;两座大营在前一座大营在后,三营之间互为犄角之势,可以互相支援。
另外王韶还从汴梁的武库当中调来了大量的床弩和弩箭,在黄河岸边一字排开准备专门对付东辽军的登陆部队,面对着严阵以待的宋军这一次耶律涅鲁古心里有些打鼓了,毕竟对面可是有二十万宋军啊!而且中间还隔着黄河天堑想要过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这个时期黄河十分不稳定,在整个北宋时期黄河数次改道,给宋朝百姓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当然这与堤坝建造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
“陛下,据可靠消息,后面还有大批的宋军在向这里赶来,估计加起来有五六十万,我军必须要速战速决,请陛下早日决断。”王副将对耶律涅鲁古说道。
耶律涅鲁古说道:“渡河进攻可不是一件小事,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全军覆没;再说对面那个王韶也不是省油的灯,朕可不想在阴沟了翻了船。”
王副将对耶律涅鲁古继续说道:“陛下,据探子回报,夏军已经入宋了,目前十万夏军正驻扎在真定府,您看我们是不是要派兵回援。”
耶律涅鲁古笑了笑说道:“不用,你没有看出来吗?这一次是夏军故意在放水,要不然以夏军的进军速度早就断了我们后退的道路了,还用等到现在。”
“末将不解,请陛下明示。”王副将向耶律涅鲁古问道。
耶律涅鲁古回答道:“宋夏联盟虽说是联盟,可是是面和心不和,对于李谅祚来说大宋太过于强大,李谅祚希望能够借我们的手削弱大宋的力量。”
王副将一听很不高兴的说道:“陛下,如此我们不就成了夏军手中的枪了吗?”
“你说的不错,我们现在就是夏军手中的枪,而且我们还要很乐意做这把枪,只有等我们磨得足够锋利了才能够杀个回马枪。”说完这句话耶律涅鲁古的眼里闪过一道精光。
今天第二更奉上,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
(本章完)
第244章 宋廷的反应()
十余日后,宋军各路兵马基本上已经到齐了,在宋军在黄河南岸集结了六十万大军,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李谅祚和耶律涅鲁古的预计,而且后续还有兵马不断的向这里赶来,整个黄河防线被宋军防守的密不透风,别说是几万东辽军了,就是一只鸟也飞不过去啊!虽然防守的如此严密,但是依旧防不住大宋朝廷人心惶惶,黄河以南的大宋百姓也开始举家迁移。
黄河南岸宋军大营内,老帅王韶正在召开军事会议,想要指挥这六十万宋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防止东辽军渡河,王韶可以说费劲了心机,王韶坐在帅位上对众将说道:“诸位将军如今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东辽军虽说比我们要少,可是敌军多为骑兵,所以在野战当中我们并不占任何优势;唯一的办法就是趁着敌军还未渡过黄河之际将其全部消灭。”
一位老将站出来说道:“大帅言之有理,可是如此我军就要打水战,这样一来还要从南方调水师前来。”
坐在角落里的一员小将听完后撇了撇嘴,口中嘀咕了一句,王韶虽然没有听清楚这个小将说了些什么,但是火眼金睛的王韶一眼就看出来,这位年轻的小将有不同的看法,于是王韶向这位小将问道:“坐在角落的那个小家伙,你跟本帅说说,刚才看你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是不是肚子里憋着什么坏主意呢!”
小将战出来说道:“禀大帅,坏主意没有,馊主意到是有一个。”
小将话音刚落,引起大伙一阵哈哈大笑,王韶于是就向小将继续问道:“那你有什么馊主意就说出了吧!也让本帅和诸位将军听听。”
“是。”小将领命道;“禀大帅、诸位将军,末将以为要想阻止东辽军过黄河调用水师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江南水师北上最少也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有这个时间东辽军早就打过来的;所以末将以为此战不用动用水师。”
“那你有主意说说看?”王韶向小将问道。
小将回答道:“末将以为要阻止东辽军渡过黄河最好的方式就是弓箭,末将请命将所有的弓箭手编为一军,另外在黄河岸边摆上投石器,只要东辽军敢发动进攻,我军就可以用投石器先行反击,然后弓弩部队迅速支援,阻止东辽军登陆;另外末将请命在黄河岸边每隔三五里建一座瞭望塔,白天旗帜传令,夜晚灯火通明,以此来监视东辽军的动静……”
小将回答完,王韶拍手叫好道:“好、好、好……说的好,诸位将军,你们以为这位小将的计划如何?”
连王韶都拍手叫好了,下面的这些将领敢说不好吗?于是在场的说有将领都拍手叫好,在王韶的示意下众人停止了鼓掌,王韶向小将问道:“小将军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
小将回答道:“末将种师道,洛阳人士。”
王韶立刻惊呼道:“原来你是种世衡的公子啊!怪不得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能,想当年我与你父亲在西北一同领军,可是物是人非没想到你父亲他……”
众人一听种师道是种世衡之子,眼中充满了敬畏,由此可见种世衡在宋军中的声望之高,种师道对王韶说道:“末将年幼之时也经常听父亲谈起伯父,今日能够聆听伯父的教诲是侄儿的荣幸。”
王韶听到种师道的话十分的高兴,王韶当着众将的面对种师道说道:“贤侄啊!你就不要走了在本帅的帐下担任副将。”
“侄儿多谢伯父,可是侄儿想奔赴前线,不想在军营内待着。”种师道对王韶说道。
王韶哈哈大笑道:“贤侄你就放心吧!跟在本帅的身边,一定有机会让你上战场。”
于此同时大宋东京汴梁紫宸殿内,一场朝会正在进行,如今东辽军已经饮马黄河了,虽说有六十万宋军已经在黄河南岸布防了,可是这并没有让这些吃的肥头大耳的朝廷大员放心,大宋的军队什么样,这些当官的最清楚了,没有人这六十万大军可以阻挡住东辽军南下,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坐在龙椅上的宋神宗赵顼和昌王赵颢,这两位一个是皇帝,一个是亲王,而且都年轻气盛。
吕公著站出来对宋神宗说道:“禀陛下,微臣知道有些话陛下不想听,可是身为臣子,微臣有些话必须要说,陛下推行变法以来却有成效,可是北伐之举却太过于仓促,如今东辽军已经深入我大宋境内,虽说在黄河南岸有我大宋六十万大军,可是如今我军军备废弛恐怕不是东辽军的对手啊!”
昌王听到这话后,立刻反驳道:“吕大人此言诧异,我军有六十万大军,而东辽军加起来也不过五六万人,我大宋以十倍之数还灭不了他们,再说了在真定府还有我们盟友的十万夏军呢!”
昌王的话音刚落,另一位官员范纯仁就站出来说道:“陛下,古人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如今东辽军的骑兵距离汴梁只有一道黄河天堑,微臣建议陛下南狩应天府(及大宋的南京应天府)。”
宋神宗虽然表现的很硬气,但是却是也很心虚,毕竟当初三十大军几乎被人家给全歼了,现如今虽说有六十万大军,可是这也是拼凑起来的,战力到底如何宋神宗自己心里也没底,但是宋神宗依旧表现的十分强劲的说道:“朕是不会走的,朕就是死也要死在这里。”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