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内阁给出这个态度之后,钱宁就知道大事不好,现在根本也指望不上刘瑾,闽人也保护不了自己,一旦陈瑀对自己报复,那基本自己就是九死一生。
钱宁十分的懊恼,当初为何就投靠了闽商这群废物,不过他逐渐意识到,在当下,无论依靠谁都不能自保,想要自保,必须得仰仗皇帝。
于是乎,钱宁以锦衣卫汇报工作之便,常出入内宫,从民间抓捕美女无数,供正德淫乐,一时间京畿附近风声鹤唳道路以目,正德民声也逐渐臭了起来。
这里面最委屈的就是朱厚照,因为每送来一人,钱宁都说这些人是自愿的,所以朱厚照也没什么顾虑。
自从折小楼死后,朱厚照再也提不起真感情,倒是愈加的怀念民间女子,当钱宁知晓之后,专投其所好,甚得朱厚照宠信,为此还赐给钱宁国姓,收为义子。
当然,这义子之事不是朱厚照提出来的,这小子才十几岁,哪有这个脸收三十来岁的人为子,这主意是钱宁想出来的,并且死皮赖脸的让朱厚照同意了。
当钱宁受宠之后,他发过誓,第一件事就是收拾陈瑀!
这些事陈瑀还不知道,或许他也能猜到,因为处在这个位置,招人记恨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他无时无刻不是处在四面楚歌的境地中,但他能做的只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回到陈钱之后,文征明早早的在岸边等候,陈瑀见他神色古怪,心中打起了嘀咕,莫不是出了什么事?
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陈瑀立刻让沈飞等人退下,岸边仅剩他和自己,这时候陈瑀才开口道:“先生怎么了?”
文征明神色懊恼,突然给陈瑀跪下了,这一举动差点把陈瑀吓坏了,连忙扶起文征明道:“先生这是给小子折寿啊,快起来!”
“老夫不配做这官!”文征明倔强的搁下了乌纱帽,“老夫胆小怕事,愧对百姓!”
陈瑀像是知道了什么,他呵呵笑道:“先生你不必自责,其实我第一次在陕边遇到这事的时候差点吓瘫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遇到困难就要解决,如果一味的逃避,那这样的人怕一辈子也不会有所作为,您说呢?”(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三章 消失的陈瑀(上)()
文征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陈瑀,然后道:“老夫活了大半辈子了,竟没尔廷玉看的明白,惭愧啊!”
浙江这边算得上是一次大捷,可福建那边就不一样了,虽说许多倭寇都被陈瑀这边绞杀了,但有一小部分倭寇没有到陈钱,而是直接南下,从浯屿岛登陆福建,大肆掠杀周边海民。
当听闻浙江这边的兄弟被大明绞杀之后,倭寇愤怒了,将所有怒气发泄在了福建沿海,此次的浩劫让时人为之侧目,也是自正统以来最为庞大的一次沿海倭灾。
当福建这边事发后,便有给事中弹劾陈瑀,言“浙江之海防过重,致福建沿海此灾,陈瑀之罪甚大矣。”
陈瑀听了这封奏折之后,恨不得将那给事中生生的踢死,这次他没有让方献夫代为反弹劾,而是亲自写了一封“驳海防事”到内阁。
陈瑀写的内容十分的新颖风趣,奏折立马引起了朱厚照的关注,他竟奇迹的出现在了朝野上,当朝读了陈瑀这篇文章,读到精彩句“狗畜食不到屎时,常怪人屎少之”,“尔妾室与人通奸是否也可言通奸人健硕,而尔不如他人,尔能力不行,当自我反省之?”之时,朱厚照哈哈大笑,拍案叫绝。
那些上奏弹劾陈瑀的给事中听了陈瑀这话,脸色臊红,怒目圆瞪,如果陈瑀要在朝堂上,他们估计立刻就能生生的撕了陈瑀。
有几个脆弱要脸一点的,当朝卸下乌沙对朱厚照道:“吾十载科举,今受得如此侮辱而朝不加罪矣,臣失望之极,乞求归田!”
朱厚照笑了,笑的很古怪,那些朝堂大臣都以为朱厚照玩疯了,这时候竟然还在傻笑,可片响之后,朱厚照脸色变了,那封陈瑀的折子被狠狠的拍打在龙椅上,安静的金銮殿上发出令人胆寒的响声。
“尔等还有脸说尔等是大明的进士?你们不要脸,朕都替你们臊的慌!”朱厚照脸色铁青,“我大明沿海三百五十八条人命被倭寇残害,你们非但不去思考,不去强军,竟有脸弹劾陈瑀?尔等这种官朕要了有什么用?想辞官就罢了?!”
朱厚照眼光一寒,对刘瑾道:“着东厂给朕查,朕倒要看看这群饭桶到底是吃了什么豹子胆,让他们黑白都分不清楚了!”
朱厚照来的这一首彻底让朝臣懵了,他们根本就想不到朱厚照竟有一天会亲自上朝,这也就罢了,这小家伙天天在宫内淫乐,为何会对沿海之事如此的了如指掌?
不仅仅是百官,就连刘瑾也懵了,他自以为已经切断了朱厚照与外界的所有联络,可是千算万算也算不到朱厚照怎么会读到陈瑀这封奏折的!
更是令刘瑾想不到的是他朱厚照今天竟然会亲自上朝,这种不被控制的感觉,让刘瑾不自觉的胆寒万分。
那几个给事中无论是谁的人,刘瑾都不会给面子的,三日之后查出受福建沿海折姓千户的唆使诬告陈瑀,事情属实,流放三千里!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陈瑀究竟有多么大的能量,仅仅一封奏折,就生生的除掉了几个刁钻的给事中,这人的可怕程度让人不寒而栗。
当浙江大捷之后,朱厚照亲自命陈瑀以佥都御史身份提督闽浙两地海事军务,总览二地备倭事宜。
任命一出,全朝反对,无果,朱厚照已经又一次消失在朝堂视野中,从不上朝。
反正烂摊子给了陈瑀,朱厚照才懒得管后事呢。
陈瑀也被朱厚照这突然的任命吓的不轻,百般推脱,奈何朱厚照根本不理会。
奶奶的,那家伙是把自己往火坑里面推啊,浙江这边还好说,毕竟他陈瑀的人很多,所以行事起来也很方便,但是福建就不一样了,那可是闽人的地盘,让陈瑀提督两地,这里面将会触及到多少闽商集团的利益,届时怕真的被吃的骨头都不剩了!
不过话有说回来,既然陈瑀想饬海防,这不恰巧是一个机会么?浙江的海防上去了,但是福建沿海依旧羸弱,如果这个口子不给封上,届时倭寇以此为突破点,那浙江海防的建立还有什么意义?
陈瑀揉了揉头,现在也不想这破事了,他乘船从大衢回到内陆。
已经几个月没有回家了,为了两个州府的事,陈瑀今年过年都没有回家过,现在大衢和陈钱终于算是安定下来了,陈瑀也轻松了许多,所以抽了个空回到了钱塘。
刚回去陈大富便提着耳朵将陈瑀拉回了房中。
“爹,爹……这么多人看着呢,您能给孩儿点面子么?”陈瑀嫉妒抗议老爹这暴力行为,好歹现在我也是提督两省的海防军务大官,若是这事被传出去了,成什么样子?
陈大富松开了手,任就怒气未减。
这老爹怎么了?难不成更年期来了?我也没做什么事啊?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不是应该盛情款待之类的么?怎么照面就抽上了?
“爹,这怎么回事啊?孩儿可没做什么事啊!”陈瑀先表明立场,省的一会儿又被老爹抽。
“没事!”陈大富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
没事?闲着无事抽自己玩?陈瑀万分委屈,“爹……您太调皮了,下次不许了。”
“丑生啊,你告诉爹你今年多大了。”陈大富喝了一口茶问道。
多大?弘治十八年来到大明,那时候十八,现在正德二年,“应该是二十吧?”
“应该?”陈大富触不及防的拎起了陈瑀的耳朵,“都他娘的二十了,你到底要不要娶妻了?我要不要抱孙子了?!”
靠,原来是为了这事,“爹,你松开……你看我这天天像个孩子一样被你抽来抽去的谁愿意嫁给咱啊,自己都还没长大呢不是?”
陈大富一想也是个理,被看到了说不得也会被闲言碎语,于是松开了陈瑀,“以前我想着啊,找个门当户对的,但是经过倭寇袭扰的一段起伏,爹也不奢求这么多了,找个女人就行了……”
我日,老爹这思想转变的也太随意了吧?
又听陈大富继续叨叨道:“可现在不一样了,你官位越来越高,眼界也越来越高,到时候别娶了个公主什么的回来,你说那时候你老爹在家还有地位么?所以你就随便找一个得了,爹也不要求人家什么门当户对之类的。”
“爹!”陈瑀深深的感动道,“想不到你思想觉悟这么高!”
“高你大爷的毛!”陈大富又一次来了怒气,“你这臭小子,身旁这么多女人,那李知府家的小姐你看不上就算了,这房小姐也算是你前期了,我瞧那屁股应该能生养,不若你再娶了算了。”
等等,什么叫算是我前妻?这话说的,还有什么屁股大能生养……爹,你这是给自己挑媳妇呢还是挑儿媳妇呢!
算了,陈瑀不想和老爹争吵,毕竟自己还是个孩子……
本想回来歇息歇息的,被老爹弄的兴致全无,恩,有段时间没看到房小梅了,也不知道她在做什么,老爹说的极对,这小娘皮的屁股确实挺大的……
“得找个机会再摸一把。”陈瑀自言自语的道。
“什么再摸一把?”陈瑀耳后传来了房小梅的声音。
“贞观政要!”陈瑀大言不惭的道,“感觉好久没有看书了,脑子快秀了……”
房小梅用异样的眼神看着陈瑀,“我好像听到蛮腰之类的……”
“粗俗!”陈瑀气呼呼的摆了衣袖,“读书人怎可如此下作!”
“咯咯。”房小梅笑了笑。二人话还没说完,突然就听到有人高声喊道,“走水了,走水了!”
陈瑀朝内院看去,果真看到了浓浓的黑烟,那房小梅眉毛紧皱,“不可能,陈家家丁下人绝不会如此大意的,一定是有人故意的!”
陈瑀点了点头,这方向不是厨房,而是内院,想要让这里失火还能这么大的火势,绝对不是个意外。
“走,我们去看看!”陈瑀道。
房小梅点了点头,随着陈瑀快速的朝内院走去。
内院里已经乱成了一团,几个提水桶的家丁看到陈瑀后也顾不得打招呼,飞身就将水扑入了火中。
可是火势太大,这些水好像根本没有一丝作用。
陈府人很多,陈瑀调出了所有的家丁婢子参与了救火,这时陈瑀也看到了陈管家,陈管家见陈瑀在此,急忙道:“少爷,您快些离开,伤到哪里就不妙了,这里我们自信救火便可。”
陈瑀点了点头,便随着房小梅走进了前院,甫一到前院,就有几个黑衣人来到二人身前,二话没说,一个劈手便将陈瑀和房小梅打昏了过去。
到凌晨十分,陈府的火势终于被止住了,后院已经被火烧的不成样子,为此陈大富不停的骂骂咧咧。
但陈管家这时候发现了一丝不对,他问陈大富道:“老爷,您见着少爷了么?”
“见了,昨晚抽他呢!”提起陈瑀,陈大富就气不打一处来。
“是呀,老奴也是昨晚见着的,那时火大,便支开了少爷,可这一夜过去了,少爷和少夫人却都未尝露面……”
这时候,陈大富也察觉了一丝异样,整个人不自觉的紧张起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六章 刘瑾的新政策()
正德二年四月,朝廷下发了一道政令,政令绝不是什么让人开心的好事,在原有田役基础上,加征收百之九,同时减征杂办、岁办百之九。
这条政令先在江浙湖广等地试行三个月,后续看效果推广。但是陈瑀知道,着不过是朝廷敛财的幌子,不出三月,一定以卓有成效而推广全国。
看上去一加一减,好像没有什么变动一般,但是田赋是实实在在的交粮食,那是真金白银,只要是课赋农桑的百姓都知道,在这里面增加百分之九意味着什么。虽说杂税少了一点,但这不是重点,毕竟岁办和杂办不是赋役的大头。
这里面打的什么算盘,就算没有内厂提供情报,陈瑀也知道,朝廷没钱了!
只是这税赋征收额度提高了,就一定能弄到钱?只不过更加增加了流民逃亡的数量罢了!
这种昏招怕只有刘瑾能想的出来,一个正常的执政者是干不出这样的事!
从内厂那边知道,原来是工部捉襟见肘,问户部要钱,户部拿不出钱,但是豹房的工程也不能停,于是刘瑾就接受了他妹夫的建议,以表面看上去零增收的方法,增加收入。
只是这看上去很可笑,不知道是把天下人当成了傻子,还是把自己当成了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