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臣世家-第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石炭、蜂窝煤和节煤炉这三样居家生活的宝物大范围的推广,使得大宋朝、西夏国和大理国大大较少了对木材的需求,这样做当然会污染城市周边的环境和空气质量。

    可是,这三个国家一旦减少对林木的需求,不但会改善环境,还会减少水土的流失。

    这一点,对于大宋国和西夏国尤为重要,减少对林木的砍伐,会让西夏国本土的沙漠化进程减缓速度,同时,由于西夏国处在黄河上游的确,减少林木的砍伐,也会起到遏制水土流失的作用。如果这一政策能够持续百年的话,黄河终有河清的一天。

    随着宋夏交战的结束,边境互市开放,宋夏之间的经济交流也变得多了起来。

    固然宋国得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西夏国也从中得到了不少甜头。

    为了不使国中的士兵荒废,失去了战斗了,西夏国国主李乾顺接受了蔡道的建议,集中兵力进攻瓜州和沙州残余的甘州回鹘,也是被时人所称的黄头回鹘。

    彻底打通河西走廊,蔡道当然不是要借机恢复陆上丝绸之路,而是要将回鹘人彻底赶出去,省得这些人后来和西州回鹘合流。如果李乾顺有志向,和能力做到耶律大石做到的事情,他也会大力协助西夏国灭了整个西州回鹘的。

    毕竟,一个信奉佛教的党项王国,要比信奉其他宗教的国家做大宋的邻居要强得多。

    衣的方面,

    棉花制成的棉布,棉被,已经开始在大宋境内大范围的普及看来,这种新的材料已经彻底取代了麻。并且,随着江浙地区将大量耕地转中棉花、桑树和茶树,使得棉布大量涌入西夏国和大理国,甚至是大辽国。

    当然,随着南方桑树多了起来,丝绸的价格也降低了不少,而一些比较富足的百姓也开始消费丝绸制成的衣物。当然,其中大多数都是淑女牌内衣。

    这是蔡道给几位公主找的一个买卖。

    将后世的内衣全部用丝绸做出来,这些款式新奇的衣服,就很受汴梁城中大户人家小姐们的喜爱。

    有女式,就必然有男式,蔡家先开始也做这门独门的买卖,后来丝绸商人们见其中获利颇丰,他们不敢大淑女牌的主意,却敢大蔡家成衣店的主意。因此,山寨男子丝绸内衣就在市面上多了起来,其实,这一点正是蔡道希望看到的。

    对于丝绸,内需的扩大,会进一步让大宋境内沿海地区的经济发生巨大的改变。首先吃到添头的就是运河周边的江浙地区,接下来,便会是山东沿海地区、最后扩展到大宋境内的整个沿海地区,让丝绸变得越来越多。那么,海上丝绸之路便会变得更加兴旺发达。

    住的方面,新的制砖法,已经被蔡道手下的工匠发明了。不过,他并没有将其把在自己手中,而是,在汴梁城里培养了很多年轻的制砖师。等他们出师之后,蔡道便把他们赶出了汴梁城,让他们到各地州府县去闯荡。

    因为,随着百姓生活地逐步富足,这些人对于改善自己居住条件便有了极大的**。

    以后,砖瓦房会逐步取代稻草泥土房,或者以木头为主的房子。

    行,就更不用说了。马路的大范围修建,让百姓出行更加快捷便利,随着百姓在私人饲养马匹方面逐渐获利,战马缺乏的现状,暂时还是无法改变,可是那些只是用来运输的驽马还是很好养活的。因此,各地州府县城内,车马行的生意也渐渐地多了起来。

    不过,随着道路的畅通,大宋境内很多百姓离家还是只会选择同一个地方——洛阳城,这些人携家带口的纷纷涌入正在扩建中的洛阳城,正是为了新都城这个称号。

    人口方面,随着蔡道对于医师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女子成婚年龄的硬性界定,普通百姓有病也能够看得起医生了,而婴儿的出生率和存活率也在进步提高。

    何况,没有了与周边邻国无休止的战事,也没有地方上横行的强盗山贼,北方大地也没有了大范围的灾荒,百姓死亡了也进一步降低了下来。

    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出现人口大爆发,也就不难想象。

    军事方面,蔡道举荐两位三衙主官,曹虎和潘雄在天佑元年又开始对京城中的禁军进行了一次整训,沙汰了不少绍圣年间留任的禁军士兵。

    在蔡道潜伏起来的那几年,除了辽宋边境,其他各个方向上战事进展的非常顺利,这也让赵煦和章惇都有点志得意满的情绪。他们一向又瞧不起武人,因此,对于禁军的监督就放松了一些。

    这也就导致原来不少留任的禁军士兵和军官迅速懈怠堕落,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禁军中的老油条,都懂得如何敷衍上官,再加上其他人的不重视。这些人大部分可都是低级军官。

    在讨论任何处置他们的时候,有不少副枢密使都不同意曹虎和潘雄把事情搞得这么大。因为,大战在即,如果贸然处置这些低级军官,不但会引起士兵们的不安,而且,还会让禁军刚刚形成的战斗力被大幅度的削弱,得不偿失。

    可蔡道还是力排众议,同意了曹虎和潘雄的整训方案,他要的禁军士兵不是要他们和辽国铁骑进行野战,仅仅只需要他们能够守住边境上的城池即可。

    不过,蔡道也给曹虎布置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在三十万的常备禁军中,挑选出其中的精锐,专门进行把手要隘的训练,多选出一些精于射术的弓箭手。

    如今的汴梁城中,常备禁军士兵足有三十万之巨,而屯田兵更是达到了七十万人。而且,这一百万禁军的平均年龄都不超过三十岁。

第610 天下大治3() 
    因此,曹虎和潘雄即便出重手沙汰了禁军当中一万多低级军官,可这些被沙汰的人以及他们的部下的士兵都没有敢闹出了一点动静。

    首先,在汴梁城中,谁不知道,曹虎与潘雄和三司使蔡道之间的关系。

    其次,这些人又何尝不知道,曹虎和潘雄只不过是整训的具体负责人罢了,整件事根本就是蔡道自己的主意。

    最后,世人都知道,表面上大度的蔡道,其实是个小心眼,得罪他的人从来就没有过好的下场。

    汴梁城的禁军如此,边军的情况反倒好一些。

    张耒所在的河东路,他并不负责军事,不过,有府州折家帮衬着,他也省心了不少。何况,整个河东路有太原府这座坚城横在河东路的前线,即便辽国军队真得打过来,没有两三年的时间,他们是打不下整个河东路的。

    河东路在民生方面仅次于京畿地区和西北地区。

    在郑侠和范祖禹治下,虽然损失了很多精壮的劳力,可同时也让很多地主就此而破产。这也就导致张耒手中握着大量的公田。因此,当年绍圣整军的时候,有很多被裁撤的禁军老兵被安置到了河东路。

    连年的丰收,加上地广人稀,使得如今居住在河东路的百姓反而比西北地区的更加富足一些。

    何况,河东路一旦遇到战事,那些被裁撤的禁军老兵们就会立刻拿上钢枪和弓弩,去迎击那些敢于进犯河东路的辽国大军。

    新的保甲制在河北两路治下已经初见成效了。

    张叔夜和宗泽不愧是文武全才的大能,何况,他们两个手底下有郭恕勇和郭恕敢两个经过蔡道调教,经历过南征之战,善于防守的武将帮衬着他们。

    因此,宋辽边境上的城市如今都在暗中重新修缮了一番,短期内是不虞被辽军攻破的。而各个乡村中,议案有了保甲户,一旦发生战事,他们便会立即率领村中的百姓就近躲藏起来,躲藏的地点可以是河北境内的山中、西部的太行山中,或者沿海地区,甚至有些没山的地方,保甲们也提前挖好了地道。

    ……

    先帝赵煦是在元符二年驾崩的。

    而在第二年,新皇帝便改元天佑。

    取其中保佑年幼新皇的意思。

    为了让他能够平平安安的长大,平平安安的亲政,太皇太后朱氏和孟太后一致决定,暂时不敢给小皇帝改名字,还是继续叫他原来的那个名字——赵伴。等到他十五岁的时候,再取一个新的名字也不迟。

    大宋天佑二年,寿昌七年正月十三日,大辽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代昏君耶律洪基驾崩,终年七十岁。在他临死后,留下的并不是一个强盛的大辽国,而是一个超级大烂摊子。继承皇位的正是他的亲孙子,当年被这位昏君冤杀的皇后萧观音和太子的孙子和儿子——耶律延禧。

    大宋朝中都以为蔡道会在这个时刻开始战端,进攻大辽国。

    可是,他却出人预料地派出了自己的伯父蔡京为正使,亲弟弟蔡杉为副使,前去辽国吊唁致哀。

    所有人都看不懂蔡道此举的目的。

    辽国新任皇帝耶律延禧大喜过望,赏赐不少辽国的特产给这伯侄二人。

    天佑三年,终于还是没有能够经受住丧子之痛的折磨,太皇太后朱氏终于还是于二月三十日属疾崩。

    不过,太皇太后在临终之前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决定——将她的爱女十公主柔惠帝姬下嫁给蔡道。

    所有人都以为太皇太后此举是为了拉拢蔡道父子兄弟,毕竟,蔡家如今在赵宋朝中羽翼已丰。可是,只有太皇太后自己才清楚,她是真心实意的想招蔡道作他的女婿。

    不过,当时,赵煦对蔡道非常不满,他不便留在京中,何况,那个时候这小子已经有了道侣。太皇太后暂时就熄了这个心思,如今她的儿子早早就过世,朝中需要蔡道替孟太后母子坐稳这个江山。

    将幼女下嫁给蔡道,当然有拉拢他的意思,但更为主要的是,太皇太后希望自己的幼女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这也是当初,她将曹凤儿指给蔡道为妾的根本原因。

    道侣毕竟不是正妻,威胁不到柔惠帝姬的身份。

    更何况,太皇太后也非常清楚自己那个女儿的小心思,她可是打小从内心身处就崇拜喜欢蔡道,而不是她的皇帝哥哥。

    这一年,柔惠帝姬也刚好满十六岁,即便太皇太后没有在今年驾崩,也准备在开春的时候,将女儿下嫁给蔡道的。

    只不过因为这件事而将婚事提前罢了。

    在太皇太后的病榻前,蔡道被逼着表了态,孟太后对此也是乐见其成的。

    唯一不高兴的人居然是小皇帝赵伴。

    他在事后向母亲抱怨道:“母后,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是不是病得有些糊涂了?朝中有那么多的年轻俊彦,可她老人家为什么要把十姑姑嫁给三司使呢?那家伙已经有了两个老婆了,他的长子已经能够打酱油了。”

    孟太后并没有直接回答赵伴的问题,而是蹲下身子,将小皇帝的头扳到了自己的面前,母子俩脸冲着脸,直视了彼此十秒钟。

    她这才回答道:“皇儿,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想将你十姑姑下嫁给三司使,并不是昨天、今天才决定。这个决定,她老人家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告诉哀家了。何况,你小小年纪,真得以为那些所谓的年轻俊彦入得了你十姑姑的眼中吗?”

    见儿子不吭声,孟皇后有些严厉地说道:“知子莫如父母,哀家知道你心里喜欢十姑姑。可是,你趁早将这点小心思忘记。你不要忘了,十公主可是你的血亲啊!更何况,你十姑姑可是打小就非常喜欢三司使的,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将十公主嫁过去,也是随了她的爱女的心意而已。记住了吗?”

    “皇儿记住了!”小赵伴点点头,有些委屈地回答道。

    孟太后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递给儿子一份圣旨。

第611 新的变化() 
    孟太后说道:“好了,你看看这道诏书,要是没有什么意见的话,哀家就发出去。”

    为了培养儿子从小的决断能力,这几年不论是蔡道、亦或是六位丞相,还是孟皇后和太皇太后,都会把一些重要的圣旨和奏章都拿给赵伴看。

    赵伴接过来一看,他的小脸上立刻变了颜色,上面写的却是由他和孟太后一起,赐予了三个人新的爵位和官职。

    遗旨的内容,进封简王为周王,太傅,进封申王赵泌为蔡王,太保,而蔡道两个儿子都已经预订了爵位,却一直没有加封,因此,这一次,授其两个儿子兴化侯和莆田侯,三司使如故,太师,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历史上,第一个得此殊荣的大臣正是萧何,不过之后得到这种殊荣的大臣,不是皇室至亲,就是权盛一时的大奸臣。

    蔡道得知这道遗旨的内容后,也极为震惊,连忙推却道:“太后,陛下,得此殊荣,实是臣的殊荣,可是,微臣年不过而立,德薄功轻,比章楶,蔡玄等大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