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到五月底,谢太后终于得到了准确的消息,明军的确即将与蒙军在山东展开厮杀,而且吴邵刚的的确确是要御驾亲征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谢太后突然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见一见吴邵刚。

    传递这个请求是很简单的,府邸外面有专门守卫的军士。

    谢太后相信,吴邵刚是一定会见她的。

    吴邵刚的确接到了谢太后的请求。

    知晓此事的人很少,仅有李庭芝郝经刘秉忠张文谦和许衡等人。

    李庭芝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不见,其实当初李庭芝就已经暗下决心,要让谢太后等人彻底的消失,可惜这个目的没有能够达到,谢太后等人居住在京城,李庭芝也时时刻刻都是注意的,没有人前去打听消息,或者说谢太后等人会不会朝着外面传递消息,不过这么长时间过去,谢太后等人倒是什么动静都没有,而且知晓谢太后等人就在京城的人也不多。

    郝经刘秉忠张文谦和许衡等人,也是李庭芝的意见的,认为如此关键时刻,皇上大可不必召见谢太后。

    不过吴邵刚还是决定要见一见谢太后,他隐隐的知道了谢太后会有什么要求。

    吴邵刚很明确的认为谢太后等人留在京城,这明显不合适,想想李显不过四岁的年纪,难不成要一直呆在京城,被完全限制自由吗,吴邵刚觉得,自己怕是都活不过李显了,毕竟人家的年纪太小了。

    让大宋皇室之人离开京城,安置到其他地方去,这才是正道,再说大明朝廷既然已经赦免了大宋皇室,那就没有必要将人家扣押在京城了,至于说大宋皇室还存在的影响,吴邵刚倒是无所谓,若是强悍的大明朝廷在这方面都畏惧了,那也太丢人了。

    这方面,吴邵刚的想法,与李庭芝等人总是有些不一样。

    李庭芝倒是认为,既然不能够斩杀大宋皇室之人,那就将他们之中主要之人全部都留在京城,这样便于监控,大宋皇室之人有着天大的本事,在京城也是无法施展的,那些还在忠于大宋皇室想着兴风作浪之人也没有丝毫的机会。

    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大宋皇室之人一旦出现有造反等等的想法,则朝廷可以名正言顺的动手,予以斩杀。

    可皇上就是不愿意大宋皇室之人留在京城。

    经过一番商讨之后,李庭芝等人提出了建议的地方。

    谢太后终于了皇宫。

    皇宫之内的安静,出乎谢太后的预料,周遭几乎什么太监,来来往往的人也是急匆匆的,没有谁会在这里驻足,且皇宫之内守卫的宿卫人数也不是很多。

    一切,谢太后只能够是在内心感慨,吴邵刚这个皇上真的与众不同。

    到文德殿,谢太后抬起头,脸色显得肃穆。

    辇之上的吴邵刚,谢太后刚要准备行礼的时候,声音传来了。

    “谢太后年岁大了,见到朕就不用行礼了,赐座。”

    谢太后倒也没有客气,坐下之后,紧跟着开口了。

    “老身求见皇上,本是不应该的,皇上之安排仁德,怕是外界还不敢相信,不过这些日子,老身想了很多,李显和老身等人留在京城,总是不合适。。。”

    吴邵刚微微一笑,谢太后果然是想着离开京城了。

    衣食无忧之后,自由就是最大的期望了。

    “谢太后的意思,朕明白了,朕刚刚已经想过,谢太后与李显等人留在京城,的确不合适,李显不过四岁的年纪,若总是被固定在府邸里面,也太过于的沉闷,其他的事宜,谢太后不用多说了,朕同意你们离开京城,只是往什么地方去,不知道谢太后想过没有。”

    “老身不敢,一切都听从皇上的安排。”

    “那好,你们就到潼川去,潼川的条件不错,到了潼川之后,李显亦可以读书,只是有些规矩,谢太后也是知晓的,朕不想多说。”

    谢太后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但随即恢复了正常。

    “老身谢谢皇上之恩德,皇上之提醒,老身是明白的,老身会告诫身边之人,不要抛头露面,不要泄漏自身之身份。。。”

    吴邵刚满意的点头。

    其实这年月,真正认识谢太后与李显的人很少,老百姓更是不可能知道,谢太后与李显等人到了潼川之后,隐姓埋名,好好的过日子,还是不错的,若是李显等人将来有些什么想法了,也逃不出朝廷的掌心,毕竟潼川是吴邵刚最开始经营的地方,根基是异常稳固的。

    太后离开,吴邵刚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他能够保证谢太后善终,但不敢保证李显也能够善终,谢太后年纪大了,经历了这么多的波折,也不可能活太长的时间,可李显就说不清楚了,若是将来李显依仗自身曾经是大宋皇上的身份,有什么异动,朝中的诸位大人是不会放过李显的。

    如何对待大宋皇室之人,吴邵刚是比照的赵匡胤,赵匡胤当年黄袍加身,成大宋的皇上,对于后周的皇室,也是优待的,没有加害,纵观大宋几百年的延续,后周皇室早就被遗忘的干干净净,也没有什么造反的举动了。

    斩杀大宋皇室之人,这样的事情吴邵刚是不会做的,他是穿越之人,内心有着基本的底线,有些原则是不能够违背的,何况现在他是皇上。

    李庭芝郝经刘秉忠张文谦许衡姚枢等人文德殿,吴邵刚语气严肃的开口。

    “诸位爱卿,朕意已决,大宋皇室之人,悉数迁往潼川,具体到哪个府州县李丞相顶多,可有一点诸位记住,不可加害大宋皇室之人,哪怕他们有什么异动,诸位爱卿担心大宋皇室之人造反,这大可不必,朕料定他们没有那样的本事,更没有那等的能力,若是他们造反,予以适当的惩戒即可。”

    “不要说大宋皇室之人,就算是忽必烈等人,朕都是能够容忍的,若是没有这等的气度,朕怎么可能与诸位爱卿一道成就大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明朝廷要统一天下,就要有非凡的气度,当年的宋太祖赵匡胤能够做到这一点,朕难道做不到吗。”

    “朕最后提醒诸位爱卿,要敬重历史,更是要敬畏历史。”

    六月初一,大宋皇室之人开始了搬迁,从开封府城到潼川所辖泸州府城,千余里地,恐怕谢太后等人需要数月才可能抵达。

    这个时候,吴邵刚已经开始为山东之战做准备,来不及关心大宋皇室之人搬迁的事宜,这一切具体的事宜,都是李庭芝出面来安排的。

    谢太后等人离开京城之后,李庭芝专门禀报了此事,吴邵刚没有放在心上,他很清楚,这一辈子恐怕都见不着谢太后以及大宋皇室之人了。请:

第五百章 终极一战 1() 
六月初四,一切准备事宜都到位了,翌日一大早,吴邵刚就会领着大军前往沂州而去。.M

    也就在这个时候,枢密院辖下的情报署送来的情报:大元朝廷皇上忽必烈御驾亲征,将指挥在山东的作战。

    这个消息,犹如一声惊雷,在李庭芝等人之中引了不小的反响。

    这个时候,李庭芝等人才感觉到,原来皇上御驾亲征,的确是有道理的,山东之战太过于了,若是不能够小心的应对,怕是不一定能够取得作战的最终胜利,由此李庭芝等人也得出了结论,山东之战对于大元朝廷和忽必烈来说,是生死攸关之战,这一战蒙军若是失败了,那就难以在中原立足,恐怕要被迫撤离。

    李庭芝等人内心的想法很是复杂,他们感觉到高兴,同样感觉到忐忑。

    吴邵刚的想法却不一样,他先想到的是蒙军部署在山东济南府一带的兵力,恐怕不止二十万人,数目应该是更多,要知道忽必烈自从继承蒙古大汗之职位后,就没有领兵作战,这样的情形已经持续了近十五年的时间,现如今忽必烈御驾亲征,按照正常的预计,其所统领的兵力至少有三十万人以上,且其中的蒙古铁骑兵力不少,战斗力也是不一般的。

    姚枢与史天泽等人的情报,大元朝廷所能够调动的蒙军,总兵力尚在四十万到四十五人之间,这里面蒙古铁骑的总兵力接近二十五万人,蒙军驻扎的情况很明晰,近一万的蒙古铁骑,以及四万的新附军驻扎在漠北草原一带,预防漠北草原出现巨变,其余兵力分别驻扎在燕京河北山东以及大名府一带,而蒙古铁骑的主力,则多半驻扎在燕京一带。

    明军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充,总兵力已经接近五十万人,但后来招募进来的军士,战斗力明显是不行的,也就说能够开拔到山东作战的大军,还是在三十万人左右。

    总兵力方面,明军第一次在数量上面越了蒙军,但吴邵刚是不相信这等情况的。

    吴邵刚有自身的分析,而且他认为这种分析,应该是正确的。

    所谓蒙古铁骑二十五万人左右,这个数字勉强可信,但这里面有夸大的部分,真正有战斗力的蒙古铁骑,应该不足二十五万人,顶多就是二十万人,毕竟这些年蒙军与明军反复作战,其蒙古铁骑的损失也是不小的,而且蒙古铁骑数量的增加,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骁勇的蒙古铁骑,是需要多年作战才能够锤炼出来的。

    除开二十万左右的蒙古铁骑,其余基本就是新附军了,姚枢与史天泽认为蒙军之中的新附军,数目不过二十万人,这个数字吴邵刚无论如何都是不会相信的。

    吴邵刚认为,蒙军的总兵力应该接近六十万人,其中蒙古铁骑二十万人左右,新附军四十万人左右,只不过现如今的新附军,战斗力恐怕一般,远不能够与蒙古铁骑比拟的。

    之前得到的情报,山东境内蒙古铁骑的总人数在十万人左右,但那个时候统帅是蒙古亲王合丹,这一次蒙军的统帅是忽必烈,那蒙古铁骑就不可能留下那么多的兵力在大都了。

    也就是说,驻扎在山东的蒙军,蒙古铁骑的力量得到了加强。

    按照吴邵刚的预计,山东的蒙古铁骑,总兵力应该在十五万人左右。

    至于说新附军的总兵力,不会少于二十万人,虽说新附军的战斗力一般,可用来对付明军最开始的猛烈进攻,为蒙古铁骑争取到总攻的时间,还是可以的。

    如此的分析下来,山东的蒙军总兵力,应该在三十五万人左右。

    吴邵刚指挥的山东作战的明军,只有三十万人。

    如此的比较下来,明军的总人数是少于蒙军的。

    忽必烈御驾亲征,对于蒙军士气方面的鼓动是巨大的,至少蒙古铁骑是得到了鼓励的,他们作战会更加的骁勇,更加的不要命。

    开拔在即,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由不得吴邵刚不重视,战略部署已经完成,不可能做出的改变,至于说兵力上面的悬殊,也不是暂时休战的理由,忽必烈已经虎视眈眈,亮出了獠牙,吴邵刚怎么可能退缩。

    近一个晚上的思索,吴邵刚做出了决定,出兵山东,与蒙军在山东决战。

    这是一个令李庭芝等人震动的决定,就在大军即将出的时候,李庭芝上了奏折,恳求增加山东的明军数量,最好是达到四十万左右,如此才能够保证军队数量方面的优势。

    但李庭芝的这个奏折,吴邵刚没有同意。

    在吴邵刚明军最大的对手,就是预测的十五万蒙古铁骑,至于说新附军,不仅是战斗力一般,更是明军需要争取的对象,若是作战的过程之中,投降的新附军数量不断增加,则蒙军的力量自然被削弱了。

    这一战的意义,吴邵刚也彻底明白了,用终极一战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若是蒙军取得了胜利,则大明朝廷将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甚至可能被迫撤离开封府城,回到四川一带去,而明军对南方的控制,也会大幅度的削弱,若是明军取得了胜利,则忽必烈就要考虑是不是迅回到漠北草原去了。

    六月初五,二十万明军从开封府城外出。

    李庭芝率领满朝的文武大臣,到城外相送,而京城的百姓,也目睹了这一幕。

    当李庭芝等人跪下的时候,周遭的商贾和百姓也跪下了,他们同样知道皇上御驾亲征的,眼前稳定富足的生活是不是能够维系下去,就是不是能够打败蒙军了。

    马背上的吴邵刚,一切,很是感慨,也感受到了责任。

    吴邵刚此番御驾亲征,李庭芝等人建议设置御辇,但被吴邵刚果断的拒绝了,他没有那么娇贵,再说乘坐御辇,不仅仅是与将士之间隔开了,更是耽误行军的时间。

    吴邵刚依旧是骑着战马,随着大军一同行军,只不过他身为的亲卫,换成了宿卫,而负责宿卫一切事宜的,依旧是袁世春。

    二十万大军分前军和中军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