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高顺-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宫表情沉痛的说道:“董卓独霸朝廷,为害天下,君侯勇武,可携强盛边军南下,清君侧,重振我大汉雄伟。”

    对于陈宫左右而言他,让高顺摸不清这是陈宫的意见还是曹操的意见?于是糊弄道:“顺当初承诺过先帝,绝不干涉朝廷事务,岂能失信于天下?”这样虚伪的话,高顺说的次数多了,他自己都快相信这是真的了。

    陈宫继续劝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当朝皇帝有难,君侯岂能袖手旁观?即便君侯带兵南下,也不违背对先帝的承诺。”

    高顺反问道:“这是孟德的意思还是公台的意思?”

    “君侯出马平叛天下乃众望所归,又岂只是孟德与宫的意思?”

    高顺对陈宫的语气很不满意,不想继续在这个话题上与陈宫纠缠,转换话题道:“哈哈哈,公台高抬顺了,现在先说说孟德的事情吧!”

    陈宫沉静的说道:“孟德乃人中之龙,只是生不逢时,其欲平定董卓,解救陛下,还政朝廷,却有心无力,所以才派宫求救于君侯。”

    高顺严肃的说道:“关东诸侯各有心思,相互提防,自私自利,如何能成大事?顺之所以做壁上观,是因为众人皆不足与之谋。”

    高顺的话,否定了关东诸侯,连曹操也在被否定之列。

    陈宫非常生气高顺的评价,常言道,主辱臣死,这时候他必须维护曹操的利益,于是立即反驳道:“君侯,孟德一心为朝廷谋,欲除去董卓,还政朝廷,无奈实力所限,力有不逮,何来自私自利之说?君侯倒是实力强大,无奈只求自保,只知维护既有利益,对天下百姓的生死漠不关心,相比孟德言行,谁更自私?”

    高顺面对陈宫的指责,为了迷惑中原诸侯,必须低调,便装作痛心的说道:“单打独斗,别说孟德了,就是顺也不是董太师的对手;顺当年承诺先帝,守卫边郡,抵御蛮夷,绝不干涉朝廷事务;现在顺的边军正在凉州的羌胡人以及辽东的乌桓人苦战,另有几十万的鲜卑骑兵正在塞外牧马,顺一刻都不得放松,即便拼尽全力,仅是防守有余,而进攻不足,若是再集结兵力南下与太师决战,蛮夷必会趁机作乱,南下劫掠,危害边郡,屠戮百姓,顺会愧对先帝,非顺不愿带兵南下,实为不能也!”

    对于高顺的解释,陈宫当然不相信了,不过他也不好反驳,只是在生闷气。

    见陈宫不说话,高顺缓和口气问道:“公台莫要急,相信董太师之事,自有朝廷大臣去处理,现在还是说说孟德有何交代吧。”

    沉寂一阵,陈宫的情绪稳定后,缓缓的说道:“君侯,孟德也难啊,家人被本初扣押,所以表面上服从本初的调遣,无奈本初毫无进取之心,若是孟德因解救家人,与本初大战,必然是两败俱伤,又易被董卓所趁;若是救不出家人,只能继续委曲求全,两难啊。”

    高顺装作不懂的问道:“中原是何局势?若是中原地区的诸侯紧密的团结起来,何惧董卓?”

    陈宫详细解释一番中原各势力的情况,与高顺掌握的基本相似。

    总而言之,曹操对朝廷忠心耿耿,却报国无门,心情苦闷,家人被袁绍劫持,对外又无扩张的余地,向西和向北是董卓的势力范围,向南是袁绍,向东是刘宠的势力范围,目前曹操还不是董卓或者刘宠的对手,又不能对袁绍敌对,只能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陈宫建议曹操向西突破董卓的包围,挺进荆州,便可龙归大海,可是曹操不愿意与刘表为敌,扩大战火,危及百姓,至今主意未定;陈宫建议曹操联合公孙瓒,一起偷袭袁绍,解救家人,并平分汝南郡地盘,曹操因顾忌家人的安全,一直犹豫不决;陈宫又建议推举刘宠为皇帝,另立朝廷,号召天下诸侯,共同对抗董卓,又被曹操以朝廷尚在为由否决了。

    曹操的所作所为,让陈宫看不到希望,以至于与曹操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这次陈宫主动请示前来贺喜,主要是想面见高顺,并希望得到高顺的支持,令曹操摆脱困境;只要高顺平叛了董卓,袁绍很自然的便要接受朝廷的号令,只能乖乖的解除对曹操家人的质押。

    高顺听出了他的话内之音,现在曹操还是一心向汉,对朝廷忠心耿耿,并没有反叛之心。

    不过高顺还是对陈宫的三条建议持赞成态度,若是曹操采取其中的任意一条,中原局势必然大变,陈宫果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只是高顺不明白,为何曹操如此优柔寡断呢?这可不像是历史上记载的枭雄啊!可能是时势造英雄,因为他高顺的到来,局势已发生了绝然不同的变化,已不再有枭雄产生的土壤。

    既然如此,能帮助一下曹操,必然能挑起中原地区更大的战乱,或者给董卓带来更大的麻烦,这是高顺最乐意看到的事情,于是,问道:“孟德欲得到何种支持?”

    陈宫心情失落的说道:“既然君侯无意南下,又何必支持孟德?即便有所支持,也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第433章公孙家族() 
陈宫不是没有本事,只是性格过于强势,曹操能力不下于他,相处不好也在情理之中。

    曹操家族和夏侯家族人才济济,现有的地盘和实力,自保有余,进攻不足,这不是个人水平高便能解决好的;曹操选择交好公孙瓒,而不是结盟公孙瓒,已显示出其眼光远超陈宫。

    高顺没有提供曹操额外的援助,承诺正常贸易可以继续进行,让陈宫非常失望。

    随后,高顺召见了公孙瓒的代表,柳毅,其实他是公孙康的人,并不忠于公孙瓒,也可以说是公孙康派来的使者。

    公孙瓒现在过的非常憋屈,没有公孙家族的支持,他无法在豫州立足,有了家族庞大的支援,他又受到牵制,公孙度和公孙康也是野心勃勃之人,非常强势,已把淮阳郡经营的固若金汤,即便在沛国和梁国,公孙瓒一系的人也受到排挤。

    特别是从辽东招募来的强兵健将,只忠诚于公孙度,这对公孙瓒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只是双方都明白合则两利的道理,尽量克制,没有造成决裂。

    双方的冲突的关键点之一便是如何对待高顺势力。

    公孙度了解高顺势力的强大,且豫州与青州接壤,若是不能交好高顺势力,他们很难立足于豫州;若是青州大军前来,他们公孙家族在豫州的统治瞬间便会崩溃。

    公孙瓒却是对高顺势力有着很大的仇恨,当初可是高顺势力将他驱逐出富庶的冀州,以公孙瓒刚强无谋的性格,岂能向高顺势力低头?

    此次柳毅前来,是受公孙度和公孙康之命,先来试探高顺态度的。

    刘毅把姿态放的很低,见到高顺立即行礼,双方坐定后,他立即说道:“毅受我家主人所托,前来感谢君侯的支持,否则,公孙家族无法在豫州立足。”

    “同为边郡之人,相互支持是理所应当的,希望你家主人毋须客气。说说,伯珪有何交代?”

    伯珪是朝廷任命的豫州牧公孙瓒的表字。

    刘毅知道高顺误会了,立即解释道:“君侯,我家主人乃淮阳郡公孙太守,非州牧伯珪。”

    对此高顺并不在意,现在他还没有南下中原的打算,便笑道:“哈哈哈,那公孙太守有何交代呢?”

    公孙太守指的是公孙康,公孙度的长子。

    既然高顺主动提起,刘毅省去了一番口舌,立即起身对高顺一礼,并回答道:“我家主人欲投奔君侯,望君侯收留。”

    这让高顺很感意外,若是公孙度来谈的话,则另当别论,派一位门下吏前来试探,让高顺感觉公孙家族既没有诚意,又显得过于狡猾,于是高顺推辞道:“哈哈,公孙太守高看我了,我曾承诺先帝,绝不干涉朝廷事务,绝不干涉中原事务,皆为朝廷办事,何来投奔之说?”

    刘毅知道这是高顺的推脱之言,便再次行礼,并坚持道:“君侯,董卓为害朝廷,人神共愤,州牧伯珪竟然与其结为联盟,对抗天下,此乃取死之道也!我家主人不愿意跟随其违背大势,欲择明君;而君侯文才武略,世之楷模,是最合理的选择,望君侯不弃!”

    高顺暂时不想插手豫州事务,怕引起董卓和诸位诸侯的惊恐而停止战争,走向联合,这样的话反而不利于他的长远规划,便建议道:“哈哈,此事毋须再议,我绝不会干涉中原事务的;若想自保,公孙太守何不投靠徐州?徐州富庶、稳定,且陶刺史乃忠厚长者,岂能亏待公孙太守?要知道,即便豫州牧伯珪,也是在徐州的支持下才有今日局面。”

    柳毅摇摇头,说道:“君侯,陶刺史人品很好,只是已老态龙钟,已无进取之心,徐州能自保已是万幸,支持州牧伯珪,也是自保之策,互惠互利罢了。”

    看来公孙康把周围势力已研究透彻,既然如此,高顺便不急了,即便不立即接纳公孙康,相信他也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于是高顺转移话题道:“公孙太守还有何要事?”

    既然高顺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柳毅不敢坚持,忙顺着话题说道:“君侯,我家主人希望得到君侯的大力支持。”

    “说说看,需要哪些支持?”

    柳毅没想到高顺说话会如此直接,心中大喜,忙说道:“君侯,与青州的粮食贸易让淮阳郡粮价稳定,百姓能安居乐业,若想自保,必须有更强大的骑兵,不管是州牧伯珪,还是汝南郡的袁本初,皆有强大的骑兵,现在公孙太守手下仅有两千骑兵,处境非常艰难,望君侯批准,从辽东郡输入一些战马。”

    高顺心想,这可能才是公孙度和公孙康的真正目的,公孙度已向高顺申请过了,高顺怕中原地区的骑兵过多,将增加他将来统一中原的难度,故此,严格控制流入中原地区战马的数量,公孙家族也不例外。

    既然公孙度与公孙瓒有矛盾,他便可以好好利用,减少将来进军豫州的难度。

    经过一番思量,高顺决定道:“那好吧,公孙太守可以再从辽东购进三千匹上等战马。”

    柳毅大喜,忙起身致谢道:“谢谢君侯的支持,公孙太守随时接受君侯的调遣。”

    “哈哈,无妨!公孙太守还有何事?”

    高顺心想,有了五千骑兵,暂时便有一些自保之力了,虽然还是不能与公孙瓒抗衡,不过公孙瓒也不敢与之爆发大的战争,否则将是两败俱伤,被其他势力占便宜。

    公孙康的骑兵成员以边郡人为主,他们弓马闵熟,战斗力远超袁绍的骑兵,更何况里边还掺杂有凶残的乌桓人,战斗力更强,袁绍即便出动上万骑兵,也不是公孙康五千骑兵的对手。

    有了这些自保力量,相信公孙康必会坚守淮阳郡,等待高顺势力南下豫州,绝不会再投靠其他势力了,算是在豫州预埋一颗可随时启动的暗棋。

    刘毅主要的任务已完成,接下来便是一些小事,比如,公孙康希望派家族嫡系人员前往历山大学学习等;高顺估计这是公孙康变相的派来人质,便一一应允。

    为了交好公孙势力,且给公孙康坚定信心,高顺特地赠送五匹优级战马,用于自保,关键时候,能救他们一命。

    高顺对公孙康的印象不坏,对公孙瓒却没有好印象;从传回来的消息看,公孙康的治军能力还是不错的,地方管理的也很好,百姓能安居乐业,很多读书人得到很好的利用,被安排到合理岗位,官场还算清明廉洁;而公孙瓒却不喜欢读书人,很多市井钻营之人被安排到重要岗位,与当地的地主豪强离心离德,长此以往,必败无疑。

第434章狡诈的昌豨() 
对成廉和昌豨派来的人,高顺放在最后接见;对于两人的心思,高顺猜出了十之八九,两人肯定是为了留条后路而来的。

    济阴郡太守成廉的使者是董昭。

    董昭,字公仁,济阴郡定陶县(今山东定陶)人,年轻时被举为孝廉,现在为成廉手下参军。

    董家为济阴郡望族;高顺不能慢待,好吃好喝好招待,在等待的这段时间,让人陪他去周边游玩一番,并州的富庶和繁华,令董昭大开眼界,堪比此前的洛阳,远超他来时沿途看到的内容。

    此前,董昭受士族身份的影响,对高顺并不看好;这次到并州来,一改他对边郡的印象,不由暗自佩服高顺的才能,靠一己之力抵御蛮夷,收复故土,并把并州发展的如此富庶,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对比中原地区的诸侯,只知道争夺地盘,导致战乱丛生,何时顾忌到百姓的感受?他们士族的利益也遭受很大损害。

    成廉之所以派董昭前来交好高顺,是希望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