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橇饺说囊娲Χ喽啵毓睾头胗略蚋芯跛腔鼓昵幔剐杵床话选
李强兴奋的问道:“陛下,你想去哪来呢?”
高顺笑道:“贵霜帝国,那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非常适宜居住,我们必须要把那里战领,此后便是汉人的地盘了。”贵霜帝国就是后世的印度,高顺估计,待他到达那里的时候,贵霜帝国也过了顶峰时刻,便于他的征服。
根据从海路前来贸易的商人介绍,贵霜帝国有五百多万的子民,几十万的军队,高顺对此并未重视,准备把那些人全部纳为奴隶,帮助他建设庞大的帝国。
这次升级之后,系统赠送了印度洋的航海图等,帆船也增加至一千五百吨的级别,特别适合航海,所以,高顺准备沿海路征服全世界,在全世界都留下汉人文明,推广汉人文化。
秦关道:“陛下,我无所求,希望帮助您镇守贵霜帝国便可。”
李强笑道:“哈哈,你不跟随陛下,可能会吃亏的。”
冯勇道:“陛下去哪来,勇就跟随陛下去那里。”
高顺笑道:“好,你们尽快安排后事,一年后我们出发!”
“是,陛下!”
随后,高顺安排朝廷高官的职位,李强、马贵等人皆辞去职务,在家养老。
高顺也逐渐减少对朝廷的干涉,完全由太子处理朝政。
十二位皇子也都做出了相应的安排,除去册封的朝鲜王等四位国王,另有六位皇子留在国内,成为太子的帮手;仅有两位刚满十五岁的皇子愿意跟随高顺外闯。
让高顺遗憾的是,即便年龄最小的贵嫔甄姬也满五十岁了,已不能跟随他外出征伐了;而高顺虽说已满六十岁,但是头发乌黑,面无皱纹,显得非常年轻,这让众人称奇。
而李强与高顺类似,年龄比高顺还大,也是不显老;其次是马贵,看上去仅有四十多岁的年纪;而秦关和冯勇则有些老了。
至于周飞、房良、赵雄等人更显老,已全部退休,让儿孙辈配合太子的工作,他们不愿意影响到太子的工作,只愿意默默的保护着后辈前行。
高顺更感觉他应尽快离开,否则真被当成老妖怪了。
第605章离开前的准备(中)()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已非常成熟,高顺将之推向了市场,把技术交给了李强、马贵、赵雄、周飞等几大新崛起的家族。
而且高顺大幅度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使得很多高级工匠**出去,建立了新的家族;特别是钢铁行业,比历史先进了几百年。
高顺也利用这几年的时间,修筑了大量的驰道,形成了遍及天下的交通网。
高顺只留下了玻璃制造业为皇室所有。
高顺留在国内的六个儿子,除去太子外,其他五人被册封为王,分布于不同的州,每人占据一郡,最多可有一万人的护卫,用于自保,也是为了保证皇权不落他人之手。
小的船只已商业化,一千吨和一千五百吨级的战船制造技术却掌握在皇室手中,至印度洋的航海图也掌握在皇室之中;不过至印度洋沿岸的海图却公布于社会了。
高顺希望,等他在印度站稳脚跟之后,定会派人返回联系。
武举选拔已经正常了,每年都能为朝廷输入一批年轻的武将。
文科科举考试,已进行了几次,不过阻力很大,只能靠太子此后慢慢推广了;不过高顺却借机除去了王朗一家,灭三族。
中华六年十月初一,高顺正式把帝王让给了太子,太子登基,正式接管朝廷。
新皇帝选用了他认为合格的重臣,高顺没有干涉。
这时,关羽、文丑、颜良、张飞等武将皆已退下,他们的儿子已上位;不过他们忠心有余,但是能力和水平皆不能与父辈相比。
相对而言,后辈中出类拔萃的还是高顺的几位儿子,李强、马贵等人的孩子,已成为挑大梁的主角。
高顺看好的诸葛亮,仅仅担任了户部尚书。
贾诩的儿子贾穆担任了兵部尚书。
毌丘俭却异军突起,成为尚书令。
沮授的儿子沮鹄担任了御史台的御史大夫。
典韦、关羽、张飞、褚燕、许褚等人的儿子要么在南军任职,要么在禁卫军或者羽林军任职。
李强等人的儿子有的在京任职,有的在外领军。
儿孙自有儿孙福,高顺不可能一直照看下去,没有对朝廷做出任何干涉之事。
社会上对高顺身体硬朗却突然辞去帝位之事风言风语颇多,不过不知是谁放出了与之针锋相对的信息,声言高顺功超三皇,德盖五帝,已得道成仙,再过百年,身体照样硬朗。
道家大本营在高顺的支持下已在龙虎山建立了庞大的基业,听到此语后,立即把高顺列为道教文昌帝君,加以供奉祭祀,主察武举和文举,主管功名利禄之神。
天下释然,怪不得高顺年过六十,却不显老。
士家大族皆不信,但是却无法解释。
百姓们却信以为真,否则高顺也不会从边郡寒门做到皇帝,且首开科举之事,令天下寒门有了晋身之机。
现在的情况已与历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即便高顺前世是学文的,熟知历史,也不能完全把握;他只是尽最大可能的避免了五胡乱华,至于其它之事,已完全超出他的掌控。
历史自会按照既定的发展趋势进行下去,他已无力干预,也无法干预。
临行前,高顺又秘密招来荀家的荀彧和荀攸、钟繇、陈群和陈宫等人进行了一次会谈。
参加会谈的还有戏志才、郭嘉、田丰、沮授等人,以及朝中尚书级别的人。
程立和贾诩已在不久前去世了。
高顺首先说道:“我前知不如诸位,但是我后知几千年,所以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乱世。”
众人大惊,这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陈群问道:“太上皇不是这个世界之人?”
高顺解释道:“一个世界,或许是不同的时代,我也说不清楚,只是在我的印象中,有关于我身后的历史,只是现在,已被我改变的面目全非。”
“那太上皇身后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的呢?”陈群问道。
“我身后的历史非常可怕,汉庭之后,天下陷入四分五裂,混战不休,经过几十年的战争,最终形成三个国家,一个是魏,一个是益州,一个是江东,三个国家又混战了几十年,到天下再次统一的时候,人口从汉末的五千多万衰减至几百万,以人肉为军粮,其状惨不忍睹,所以顺才在未至弱冠之年,便发奋图强,力求结束乱世。”
荀攸不解的问道:“既然如此,太上皇的终生的目标为什么一直都放在蛮夷身上呢?”
高顺反问道:“哈哈,诸位都是智者,当天下仅剩下几百万汉人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状况呢?”
郭嘉反应最快,抢先说道:“异族入侵!”
高顺点点头,说道:“奉孝所言不错,在中原地区实力衰弱的时候,匈奴人、鲜卑人、氐人等相继进入中原,由于他们繁衍能力极快,所以在人数上很快便超过了汉人,他们建立了众多的国家,又在中原大地上相互征伐,且他们本身不擅长生产,粮食更是缺乏,而汉人,便成为他们的粮食,号称两只羊,汉人几乎被杀的断了种,这是我痛恨异族的原因,必将他们赶尽杀绝,不是我弑杀,而是防患于未然,不得不如此,为了汉人的安宁,我宁愿背上此恶名。”
钟繇问道:“难道汉人就没有反抗的吗?”
高顺道:“这就是我今天招诸位来的原因,也是告诉诸位,我为什么要打压士族的原因。”
这关系到众人的切身利益,皆静静的看着高顺,希望得知详细的信息。
高顺看着陈群道:“这事,首先要从长文身上说起。”
“与群有关?”陈群惊讶的问道。
高顺说道:“不错,在我的记忆中,大士族袁家和杨家因争霸失败,被其他诸侯灭族,中原士族以颍川郡的陈家和荀家为首,在汉人朝廷中维护士人利益,长文提出了九品中正的选拔人才制度,家庭出身成为评判人的标准,导致官员皆被士族垄断,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而士族之人,不经锻炼,便为高官,且不论是否有才,便为高官,如此以来,朝廷比献帝之末还要混乱,如此形势下如何抵挡异族入侵?以至于长文也因之成为此后两千年历史上的罪人之一。”
钟繇又问道:“那这场异族战乱是如何平息了的呢?”
高顺道:“这场战争持续了几百年,汉人南渡,依靠长江天险堵住异族的南侵,且异族之间矛盾重重,征战不休,实力也是大大衰弱,在汉人忍无可忍的时候,出现了一位汉人英雄,提出了一个口号,“杀胡令”,这才挽救了汉人的命运。”
第606章离开前的准备(下)()
陈群此时已是大汗淋漓,九品中正制,他在西域的时候思索良久,连陈宫他都没有告诉,若不是历史上真有此事,高顺定不会得知。
戏志才问道:“陛下,那此后两千年的历史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高顺想了一下后说道:“有两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一直贯穿我们社会两千年的历史,第一是对抗北方蛮夷,北方蛮夷永远不可能被剿灭完,每几百年就强盛一次,整个中原,曾有几次被北方的蛮夷统治,每次蛮夷的强盛,都是汉人的一场灾难,一直到一千七百年以后,工匠发明了克制骑兵的利器,才彻底消除蛮夷的危害;所以我在家训中要求,我高顺的子孙后代宁愿战死,也绝不能与蛮夷妥协,否则将被驱逐出家族;对于敢与异族勾结的汉人,人人得而诛之。”
众人静静的听着高顺的话,让他们出乎意料,他们认为北方的蛮夷已被剿灭完了,难道以后还会强盛起来?
这个问题,高顺此前曾给戏志才等人解释过,所以,戏志才便给大家介绍一遍,若是不持续的打击,蛮夷还会迅速崛起。
高顺继续道:“第二个重点是对未知问题的探索,催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在后世叫做科学技术;在后世,百家齐放,各司其职,共同发展繁荣,人类社会得到很大的发展;比如法家制定法律,让人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了哪些事情会有哪些惩罚等,比如现在诸人看不起的工匠,却细分成了成千上百个分支,每个分支皆有重要的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所写的数学,以及此前古人写的九章算术等,仅仅是数学的皮毛,需要多少代人不断努力,不断提高,比如医匠,也会细分为几十、上百个门类,发展永无止境,他们才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唯一力量。”
荀彧不满的反问道:“这是陛下打击儒学的原因吗?”
高顺笑道:“哈哈,你们一出口就高高在上,你们有没有想到被儒学压制的诸子百家呢?认为读几本书就了不起?我告诉你们,社会发展,儒学最终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你们的目光太狭隘了,看问题太肤浅了,出发点也是自私自利,留你们只会阻碍社会的进步,要你们何用?”
荀彧不满的辩解道:“儒学的责任是教化万民。”
“哈哈,万民需要教化,但是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吃饱饭,穿的暖,有地种,有房住;你们一面喊口号教化万民,一面侵占百姓的耕地,奴役百姓,表面假仁假义,满口仁义道德,做的却是男盗女娼,令人不齿;没有了儒学,百姓照样能生活的很好,而失去了百姓,你们什么都不是。”
高顺的话虽然令荀彧等人不满,但是他们也开始反思。
钟繇问道:“陛下,那儒学该如何发展呢?”
高顺道:“在未来,儒学根据社会发展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一直保持为一门**的学科,指导百姓的思想道德,达到教化百姓的目的,这也是我让儒学从高高的独尊地位,回归正常状态的目的,而没有灭除儒学。此后,儒学要想发展,首先要抛弃门户之见;其次,避免自私自利行为,单靠儒学,人类社会是无法进步的;最后,要站在汉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视野不要过于狭窄;如此,儒学方能发展成为一有高度的学科,成为指导人们思想道德行为的典范。”
荀彧反驳道:“既然如此,陛下就不应该打压儒学。”
高顺笑道:“哈哈,那时候的儒学可不是你们现在口中的儒学,这是经过与异族的几百年的搏杀,幸存下来的汉人做出的调整,那时候已无九品中正制了,也没有大的士族政治了;可见你们这一代儒学给我们汉人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众人非常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