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抢救大明朝-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办?”李自成问。

    “皇爷,征粮吧!”牛金星道,“咱们少征一点,征个一百万石就足够了。”

    李自成叹了口气,“襄京、陨阳那边给将士们分了土地,关中现在又要开征。。。。。。这样下去额们和朱家,和鞑子还有什么不一样?”

    “这。。。。。。。”牛金星心说:可不是吗?您和朱慈烺、多尔衮本来就是一路货啊!

    李自成看见牛金星不答话,又是一声叹息:“额本以为大顺是为穷苦百姓而立之国,和明朝,和东虏是不一样的。没想到现在还是要做和明朝、东虏一样的事情。。。。。。早知如此,在北京时就该做了,也不至于有今天啊!”

    “皇爷说的是,”牛金星送了口气,“好在现在也不迟啊!”

第371章 已经迟了() 
李自成的觉醒还是迟了!

    在崇祯十六年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关,夺取西安,横扫陕西,直到次年正月称帝东征,席卷山西的这段时间当中,他曾经捏着一手的好牌。

    如果他在那个时候能够觉醒,意识到“得民心”的意思是你得先把“民”的身家性命牢牢掌握住了,然后才能考虑怎么得到“民”的心。那大事儿就成了!

    要不然你咋知道自己就得了民心?靠自己一个人在宫里瞎琢磨吗?这不和崇祯皇帝一样吗?

    可惜李自成那个时候自我感觉太好,压根就没意识到自己没有真正得到“民心”,只是那些被贪官士绅还有那个自以为英明的昏君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的贫苦百姓,对他这个义军首领抱有好感,寄托了希望而已。

    那不是得民心,不过是民心对他有期待,离“得”还远着呢!

    如果李自成能利用民心的期待,通过没收士绅和贪官的土地,重新分配(不必平均分配),建立起一个均田授田的体制,把陕西、山西、河南西部和湖广北部的人口土地控制起来,同时也给追随者们分配到足够的利益。

    大顺天朝也就成了。。。。。。

    可那时的李自成就知道拷饷吃大户,还急匆匆的进北京去二次登极,结果入了北京就开始一路下滑,败仗连连,到了永昌二年(崇祯十八年)初才有点回过味儿来,却还不是全醒!只是在襄京、陨阳搞“土改试点”,这还不迟吗?

    就在李自成和牛金星觉得“还不迟”的时候,在陕北的榆林镇,大难却已经临头了!

    榆林镇也称延绥镇,是所谓的陕西三边之一,另外两边就是宁夏镇和甘肃镇,现在都在吴三桂手中。而对于榆林镇,吴三桂却暂时没有染指的兴趣——这是因为榆林镇的地盘实在有点烂,吴三桂看不上眼。

    因为这个镇的占地,主要不是成面成片的,而是以点和线分布的。东起黄河边上的清水营,西至宁夏后卫的花马池,弯弯曲曲绵延一千二百余里,沿着延安府的北部边缘构成了一道边境防线。而为了守卫这道防线,大明朝廷还耗费巨资修建了长达一千七百余里的延绥边墙,还修筑了绵延一千二百余里的墩台防御体系。在延绥边墙的沿线,还修筑布署了三十六个营堡。常年屯兵数万,以防备蒙古骑兵寇边南下。

    这么一个弯曲狭窄的边镇,当然是没有什么油水的,除非把临近的延安一并拿下。而千沟万壑的延安府也比不了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也不如能通西域,通雪域的甘肃,一心想给自己找块好地盘的吴三桂,自然看不上榆林镇了。

    而李自成虽然很清楚榆林镇的重要性,但是他的大顺政权直到不久之前还在执行“三年不征”的承诺,财政全靠吃大户和拷掠。自然没有太大的余力支援榆林镇的守军,而且现在榆林的守军大多都是收编来的明朝边军。而这些边军又在崇祯十六年时抗拒了李自成的招降,当时榆林道都任和卸任总兵王世钦、侯世禄、侯拱极、尤世威等人据守榆林城,抵抗李过、刘芳亮的七万大军先后十三日。城破之后,尤世威等诸将都被处决,而榆林镇各处的守军,才陆续归顺了大顺。

    对于这样的榆林军,李自成当然是不相信的,收编他们不过是需要有人守着榆林边墙,免得河套草原上早就衰落的蒙古部落去李自成的老家天保府延安府)撒野罢了。

    至于军饷补给,当然是不可能多给的,要多给李自成也没有啊!他这皇帝当得都亏了,还能指望什么?

    所以李自成的设立的榆林卫从开张到现在,一直就穷得叮当响,只有驻守在榆林城内的三两千大顺嫡系供应好点。驻守三十六营堡,看着一千七百里边墙的“边军”,真是过得比给崇祯皇帝当兵时还不如。

    那时候饷也没几个,但是却有边关互市的油水可以吃——因为蒙古人的土默特汗国早衰弱了,所以榆林边墙这些年来都比较太平。也没什么蒙古强盗南来,倒是双方的互市挺热闹,榆林镇也没什么土地,就指着互市吃饭了。

    可是李自成在关中吃了陕商的大户,直接把榆林互市吃没了!弄得一帮靠互市吃饭的边军都活不下去,自行散了大半。捱到永昌二年的时候,榆林三十六营堡的驻军,不算榆林城的三千大顺嫡系,满打满算也就只剩下的三四千。

    这些人以哨为单位,分散出去,驻守营堡城寨,组成了一个个孤立的据点,散在绵延一千七百里的边墙沿线,假装榆林边防还是存在的。

    奉命驻守威远堡的哨总陈伯良从碉楼上走了下来,朝和自己的一哨人马住在一处的部总高炜苦笑道:“又捱了一天!太平无事。。。。。。看来吴三桂和蒙古人都看不上咱们榆林啊!只是这淡出鸟来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高炜早先是明军的一个千总,被大顺朝收编后封了掌旅,后来部下逃散太多,就降至当了部总,管着三个哨。

    陈伯良从城楼上下来的时候,高炜正在城楼下的营房外吃馍,干巴巴的馍泡着没有什么羊味儿的羊汤,将就着就是一顿。

    听见陈伯良的抱怨,高炜哼哼了一声:“活着就好。。。。。。有房子住,有田种,有娘们睡,你还有甚不满意的?额们威远堡啥都没有,没人看得上,正好太太平平的。。。。。。”

    他的话刚说到这里,啪的一声铳响就划破了边墙外草原的宁静。草原上的蒙古人可没火铳!这一定是高炜、陈伯良放出去的夜不收在开火。

    高炜马上站了起来,和陈伯良一起凝神细听。

    渐渐的就听见了如雷的马蹄声!

    两人都变了颜色,威远堡的太平无事就到今天为止了。

    就不知道来的是吴三桂的兵马还是草原上的蒙古人了?

    威远堡上空马上响起了集合的号角声,刚刚吃完晚饭的士兵们纷纷从各自家中出来,带着弓箭、长枪、刀盾向威远堡北门走去——他们都是世代居住在威远堡的军户,妻子儿女也都在这里。威远堡城外的土地就是他们现在主要的收入来源。

    保住威远堡,就是保住他们的家园!

    高炜和陈伯良已经上了城楼,此时天色已黑,他们只看见远处的火把汇成了一条滚动的火龙。敌人队形整齐,一看就知道不是草原上的蒙古人。

    而且数量极多,由火把组成的长龙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流动,同样望不到边际。

    很快,又有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火龙出现在他们的视野当中!

    “是,是吴三桂?”陈伯良用怀疑的口吻发问。

    “不可能。。。。。。”高炜摇摇头,“怕是有几万人。。。。。。吴三桂派那么多兵过来做什么?”

    现在吴三桂还打着大明宁夏、甘肃总兵官的旗号,威远堡这里的守军根本不会抗拒,派个几百人过来就足够了。

    几万人。。。。。。

    “是东虏!”高炜面色苍白,“咱们完了。。。。。。点烽火,擂战鼓,全城备战。凡是能拿起武器的,都要参战!如果威远堡被东虏打破,咱们一个都活不了!”

第372章 李跑跑() 
出现在威远堡长城外的是阿济格率领的清军!他们是一个月前从大同城下撤退的。不过并没有返回北京去制造小鞑子,而是在大同府长城以北的草原上休整了十几天,在和多尔衮调集来的土默特左右两旗的蒙古兵会师后,一同西进到了榆林镇边墙外的河套草原上的。

    他们的人数不少,八旗加上汉军加上土默特的游牧蒙古(不属于八旗蒙古),总兵力有四五万之众。沿途的补给,都由土默特左右两旗提供——土默特的骑兵是驱赶着牛羊来和阿济格汇合的!

    这种草原式的打法对清军来说并不算什么,早在天聪六年,当时还是后金大汗的皇太极就曾经发动过一场十万人参加的草原远征,率领后金——蒙古诸部联军追杀林丹汗一直追到了归化成(呼和浩特)!

    和十几年前的那场远征相比,这次阿济格指挥的远征,实在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从没有塞外作战经验的大顺军来说,阿济格对榆林的攻击,却是大大出乎了预料。以至于威远堡遭到清军攻打的消息传到李自成的潼关行宫时,大顺军的高层,全都陷入了震惊。

    “怎,怎会如此?”刚刚视察完平安无事的前线,返回行宫的李自成大惊道,“不是说鞑虏在大同府败了吗?怎会又去了榆林?大军师,你给额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宋献策也慌了神,连数手指头都忘了,“皇,皇爷。。。。。。咱们又上了王永吉、姜瓖的当了!”

    “对对!”李自成真是火大了,脸色铁青,咬着牙齿,“额又上了他们的当。。。。。。他们分明是勾结鞑子的奸贼!”

    “对!一定是王永吉和姜瓖勾结鞑子,把额们给卖了!”刘宗敏也嚷嚷了起来,“额们可不能饶了他们!”

    “不能饶了他们!”

    “不能饶。。。。。。”

    行宫大殿之上,一片喊打喊杀,一群大顺军的将军个个咬牙切齿,恨不能杀去大同府结果了王永吉和姜瓖。

    不过他们这回真是冤枉坏人了,王永吉和姜瓖虽然虚报了斩首数目——这对明军来说不算什么——但除此之外啥也没干。

    而且第一次大同之围的确可以判定为明军获胜——围了一个冬天,没有伤着大同城半分,最后清军丢下好几万奴隶,灰溜溜的撤退,怎么不是失败?

    “莫说这些没用的了!”李自成看着部下瞎咋呼,也有点烦了,一挥手道,“说点有用的吧!”

    “皇爷,”罗虎第一个发言,“榆林的军报上说威远堡还没丢。。。。。。咱们马上派兵去救,或许还来得及!”

    威远堡的确没有丢,这场威远堡之战一直持续了八天七夜,直到大顺永昌二年四月初五才城破。。。。。。守城军民三千余人,全部被屠,无一幸免!

    而大顺在榆林卫的大据点榆林城的陷落则要拖到永昌二年的七月。因为清军是在攻破威远堡后,才转用兵力围观榆林城的。而榆林城的守军比威远堡多太多了,城池也更加坚固,所以清军围攻了三十多天,才打破了榆林城。。。。。。榆林城内的军民,也和威远堡的军民一样,被屠杀一空!

    “来不及了。。。。。。”刘芳亮摇摇头,“榆林镇边墙的守军太少了,拢共就三四千,鞑虏一定可以寻到破墙而入的地方。”

    他说的也没错!威远堡和榆林城虽然坚持了不少时间,但是负责攻打的不过是阿济格手下的汉军。阿济格率领的主力,在威远堡附近的怀远堡突破了榆林边墙。然后沿着边墙突破榆林城以南的银州关险要,留下一部看守榆林城后,先头部队现在已经占领了李自成的老家天保县(米脂)。

    但是威远堡和榆林城的抵抗,还是迟滞了阿济格的步伐——因为带兵打来的是阿济格,不是多铎。后者用兵大胆而果决,而阿济格则偏谨慎。在拿下威远堡,并转用兵力围困榆林城之前,他不敢大举南下,因此就给了李自成调整布署的时间。

    “那就撤军回防长安!”田见秀建议道,“皇爷,丞相这些日子在长安府的乡间征了三十万石粮食,都送到了长安城内。。。。。。而且这些日子长安城内的百姓跑了不少,咱们只要回军防守,再把咱们自己的家眷送去襄京,也许就能凭着长安坚城把清军熬退了。”

    明朝的西安府城的城墙也是异常坚固的——明朝初年的时候朱元璋就喜欢修墙,那时候国家也有钱粮,也能动员民伕,所以能修的地方都给修了。西安又是秦王府的所在,一度还是大明都城的候选,所以城墙修得非常坚固。后来隆庆年间又加固了一次,用青砖包了夯土。到孙传庭当了秦督再次加固,已经到了固若金汤的地步,城防绝不在大同府之下。

    如果阿济格几个月都拿不下大同,那么他一样拿李自成的长安没办法。

    况且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