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抢救大明朝-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顿了顿,试探道:“千岁爷,这船归谁啊?”

    “当然归福建水师啊!”朱慈烺一笑,“给我也没有人能驾船啊。。。。。。不过这十条船造得了,得听本宫的调遣!”

    郑芝龙松了口气:“行,老臣回了泉州就安排!”

    朱慈烺点点头,似乎非常满意这个答复,“好!回头本宫就让人准备合同,咱们白纸黑字签合同!”

    说好了造船的事情,朱慈烺又把话题转到了和荷兰人谈判的问题上了。

    “老泰山,”朱慈烺看着郑芝龙,道,“咱们得放荷兰人进来。。。。。。不过也不能白白放行,咱们也得出去!郑家的商馆要能开到巴达维亚,开到锡兰,开到欧罗巴!郑家的商船,将要在南洋和西洋自由航行。

    这就是让荷兰人自由出入上海港、泉州港、宁波港、广州港的条件!”

    郑芝龙的眉头拧了起来,显然在苦苦盘算。

    开放荷兰人进入上海港、泉州港、宁波港、广州港贸易对郑芝龙当然是不利的。

    因为之前郑芝龙垄断了中荷贸易,荷兰人只能从他这里进货。

    同样的,郑家进入南洋、西洋则是有利的。。。。。。但是利弊相比,郑家恐怕还是会吃亏的。

    朱慈烺接着又道:“荷兰虽然可以自由出入咱们的港口,但是海上的通行税还是得照给。。。。。。这是给福建水师逮海盗的军费,必须得给!

    他们还得把台湾岛上的据点都让给郑家!以后郑家就是台湾岛的岛主了。”

    郑芝龙的眉头还是紧紧皱着,他每年通过垄断的中荷贸易,可是获利丰厚啊!

    如果允许荷兰人自由出入上海港、泉州港、宁波港、广州港。。。。。。

    朱慈烺看着郑芝龙,忽然笑了起来:“老泰山,本宫还有一单大买卖要给你做。”

    “大买卖?”郑芝龙问,“什么买卖?”

    “粮食!”朱慈烺道,“民以食为天嘛,东南人多地少,又种了太多的棉花和桑树,总是缺粮食的。。。。。。本宫就想从外面进一点,填补一下。”

    “万里运粮?”郑芝龙眉头皱着,“这不行吧?”

    安南、占城、水真腊、暹罗这些国家都盛产稻米,而且稻米价钱很便宜,但是万里运输的成本加上去,恐怕就没什么可以赚的了。

    “有万里?”朱慈烺道,“从盛产稻米的占城和水真腊到泉州最多就三四千里,到上海也就五千里,如果顺风航行,有个把月就到了。无非就是贸易线上加一截罢了。。。。。。本宫出一两五钱买一石占城米,这买卖有的赚吗?”

第474章 这门生意是殖民() 
郑芝龙眉头皱着,给朱慈烺算了笔账,“千岁爷,一艘大鸟船最多也就装个两三千石稻米。。。。。。安南、占城、水真腊的稻米再贱,运上船也得要四五钱银子一石吧?一船稻米的差价只有两三千两,如果扣掉水手的工钱和修补船只的开销,可就没多少了!”

    朱慈烺笑了起来:“老泰山,你的账算得不对!”

    怎么会不对?郑芝龙心说:我可会算账了!一年上几百万的账,我都不用数手指头的。。。。。。

    朱慈烺心想:算账你能算过我?我的数学可好了,高考数学差一点拿满分的学霸就是我这样的。。。。。。我过去算几百亿的账都不用数指头的!

    而且去安南、占城、水真腊买稻米的生意根本不是你这样做的,这门生意赚钱的地方不是卖米,而是殖民!

    据朱慈烺所知,殖民这事儿也是有赔有赚的。赔本殖民是为了占地盘——也可以看成是一笔长期的烧钱投资。

    而赚钱的殖民又分两种,一种就是为了赚钱,比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殖民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和中国、日本贸易的据点。

    而另一种则是财地双收,既要把钱赚了,还得把地盘给拿下。

    现在大明内忧外患一大堆,手头可不宽裕,不可能赔本烧钱搞殖民,否则会亏死的。可同时大明的人口也多,和没多少人的荷兰又不一样,不能光想着钱不要地盘。所以得走财地双收的路子!

    而财地双收,还是财在前,地在后的!关键就在于要首先找到一个可以“引流”的产业——哪怕少赚一点,或者不赚什么钱,也要把一定数量的人口从本土吸引去殖民地。

    殖民地的人口上去了,才能进一步发展产业和城市,这样就能占领土地,并且取得丰厚的回报了。

    而同占城和水真腊的稻米贸易虽然没有什么丰厚的利润,但是却可以做出很大的规模——这个时代湄公河三角洲的开发程度还很地,有大片的土地可以开垦,但同时也不是没有一点基础,有一座名为普利安哥的港口城市,就发展的非常不错。这座城市就是日后的西贡和胡志明市,现在还是水真腊王国的领土,不过却在二十多年前被赐予了一位嫁给水真腊国王的广南(安南的一个割据政权)阮主的女儿,因此就成了躲避郑阮之争的安南难民的乐土。

    而安南难民在民族血统、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字上都和大明汉人相近,而且现在没有正式的安南国,只有大明的安南都统司!

    也就是说,安南现在不真正的独立国家,而是依附明朝的一个土司政权——这事儿得从安南后黎朝的中衰和篡夺说起。安南的后黎朝在十六世纪初进入了所谓“中衰时代”,宗室自相残杀,权臣趁机崛起。其中一个叫莫登庸的权臣最后一手遮天,玩起了禅让篡国的把戏。

    但是这次篡位没篡利索,后黎朝的另外两个权臣家族郑氏、阮氏不服莫氏篡位——他们自己也想篡啊!让莫登庸抢了先,所以就只好当黎朝的中兴忠臣,找了个黎朝远亲立为皇帝,和莫登庸对着干。而且他们还派人去北京向嘉靖皇帝求援,明朝是安南名义上的宗主啊!不能不管藩属国内的篡位事件吧?

    所以嘉靖皇帝就派大军去讨伐莫登庸,莫登庸一看不对,郑阮两家的兵马他都摆不平,再加一明朝不就死定了?所以他就向明朝纳土归顺,要当明朝的忠臣。嘉靖皇帝一看安南莫名其妙回归了,当然就不打莫登庸了,封他当了安南都统使。

    安南国就这样没有了!

    可惜当了安南都统使的莫主还是打不过黎朝余孽,在1592时丢了国都升龙,余部逃往明朝。

    复兴的黎朝随后又向大明称臣,请求恢复安南国号。但是却没有得到明朝的同意,只是把安南都统使的名号转给后黎朝。

    可是安南国内的乱子并没有因为后黎中兴而结束,反而变得更加混乱。

    因为后黎朝本身没有实力,是靠郑、阮二主的支持才中兴的。中兴之后,自然该郑阮二主来篡位了。可是大位只有一个,给谁来篡呢?所以两家就打起来了。与此同时,跑到明朝避难的莫氏又没凉透,在1600年一度复辟夺下了升龙。之后虽然没有守住,但却逃到了安南北方的高平州割据。

    另外,还有一个在莫朝垮台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武氏(武德恭)在1599年起兵作乱,自称隆平王,也在安南国北方割据了一块地盘。

    所以小小的安南国都统司境内现在存在四个政权,对内打成了一锅粥,对外都得认大明朝这个“好爸爸”。

    可就是这样一个安南,却还有余力欺负南边的占城国和水真腊——也不是郑阮莫武一块儿去欺负,仅仅是一个广南阮主就把占城和水真腊给压制了,这两个国家有多弱小,就可想而知了。

    而立志当一个大殖民者的朱慈烺现在也很弱,安南国的四个“小主”都不一定能消灭掉。

    可他又需要从海外输入粮食,同时获取耕地,以缓解国内的人地矛盾。所以就只能找上占城、水真腊这两个最弱的弱者欺负了。。。。。。而且还不敢气势汹汹的派出大兵去灭国——因为大兵都要用来对付鞑子和李自成。所以就只能连哄带骗的去占占城国和水真腊的便宜。

    朱慈烺看郑芝龙不明白,只好耐着性子解释道:“老泰山,从安南、占城、水真腊购买稻米到泉州和上海贩卖的确赚不了多少,扣了成本兴许还不赚钱。但是你要知道,咱们如果出半两银子从安南、占城、水真腊买米,而大量购买,就一定会有人去那里开垦种植。

    且不论安南如何,占城和水真腊两国都有大量荒地沃土可以开垦。而且这两国的国力都衰弱不堪,连一国四分的安南都能随便欺负他们,何况我大明天朝?

    现在我天朝上国国内缺粮,借他们的沃土开垦种植,那也是他们的荣幸啊!而且我们也不白种他们的田,我们可以保护他们免遭安南阮家的吞并,对他们的王公而言,也是一件美事儿吧?”

    郑芝龙还是不明白,这事儿对水真腊和占城的王也许是好事儿,可是对郑家又有什么好处呢?

    朱慈烺接着又说:“水真腊和占城的稻米,是需要通过港口和商埠转运的。而这转运港口和商埠,当然可以弄成咱们的地盘了。。。。。。这样咱们在水真腊和占城就有了可以持久存在的据点。水真腊和占城又在商船往来中华和南洋的贸易路线上。一旦有了咱们的据点,那么咱们的商船要去南洋,去暹罗就方便多了。你们郑家在海上的地盘,也能相应扩张一下。

    而且水真腊和占城也有不少可以卖上钱的特产,比如象牙、犀角、乌木、沉香﹑黄蜡,还能种植甘蔗,生产蔗糖。只要咱们在那里有了据点,这些都可以成为咱们的生财之物。”

    好像是这么回事儿。。。。。。郑芝龙听着有点晕乎,明明是买卖稻米的生意,怎么就占了人家的地盘建立港口商埠,还要把人家的特产都占为己有了?这听着像是鞑子和西夷干的事情啊!我大明天朝应该是堂堂上国,怎么也干这种坑蒙拐骗欺负人的勾当了?

第475章 上海滩(狂求月票)() 
朱慈烺和郑芝龙商量着怎么坑蒙拐骗的搞殖民侵略的时候,以范。迪门和布鲁斯。范。迪门为首的荷兰殖民者使团,已经回到了正在建设当中的上海商埠。

    和上一次匆匆而过不同,这一次范。迪门哥俩有的是时间,可以好好的考察一番。

    而他们二人考察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位于上海商埠北面的吴淞所炮台和宝山所炮台!

    这是两座正在修建的棱堡式炮台,分别位于吴淞江入海口的两侧——明朝的宝山所位于黄浦江以东,在后世的外高桥保税区一带。和宝山所隔江而对的就是吴淞江所,两处本就是海防要冲,建有老旧的炮台。

    不过朱慈烺看不上破烂的老式炮台,就让人推倒重来,修建两座真正管用的棱堡炮台。也不是用沙袋堆砌的简易棱堡,而是用长江石和红砖为主要材料,修建而成的砖石棱堡。两座棱堡的规模都不是很大,都只有六座突出的实心铳台。每座棱堡各有三座铳台面对长江和吴淞江,都修建的非常坚固。每座面江的铳台上还预留了四处可以安放三十六磅巨炮的炮位!

    如果两座棱堡炮台都装备完毕,将会拥有二十四门三十六磅青铜加农炮。足以对任何试图从水路而来,侵犯上海商埠的敌人造成致命的打击。

    看完了还在慢慢施工,估计没个一两年完不了的两座炮台,荷兰人又沿着被称为“外滩长街”的一条青石大路,进入了上海商埠参观。

    上海商埠分成浦东、浦西两个镇,浦西镇位于吴淞江的一处拐弯处——这里并不是后世上海市最中心的区域,而是在江湾、五角场、杨树浦一带。东面是吴淞江(这个时代黄浦江的下游和通往苏州的苏州河算在一起,称为吴淞江)的一个湾道,西面则是一道长达二十五里的笔直的砖石城墙,将上海商埠和苏州府嘉定县分隔开来。城墙之内的面积也不小,大约有五十平方公里,原先有一半是属于吴淞所的军田,余下的有半数是上海县管辖的官田,其余都是民田。

    军田和官田都划拨给了一个名叫上海通商局的衙门,民田则由王之心出面高价收购,归在了一家名为黄埔商行名下——黄埔商行的大股东当然就是朱慈烺本人了。

    现在浦西镇绝大部分的地方都还是农田——有五十来个平方公里呢,都是上等的水田啊,一下子开发不了,当然得继续种田了。

    而第一批得到开发的“黄金地段”,当然是黄埔商行名下土地了。这地方可是将来上海市的黄金地段啊!

    商埠第一期的规划是朱慈烺亲自做的,预备在黄埔商行的土地上修建四横四纵八条大街,一座大型客货码头。

    大型客货码头当然沿着吴淞江修建了,码头修得很长,一共有十六个泊位,可以同时停靠十六艘这个时代最大的帆船。因为十六个泊位,所以码头名字就叫“十六铺”码头。

    而四条“横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