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抢救大明朝-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捐献家产?他能有多少钱?”崇祯问。

    “田庄、房产、铺面不论,现钱有总有四五十万两银子吧。”

    崇祯咬着牙,“那么多!?朕一直当他是清官的”

    崇祯皇帝心里那个恨啊!这什么世道,怎么北京城里随便抓一个大官都比他这个皇帝有钱?他们都是贪官啊!都是贪官!

    “他是怎么贪到那么多钱的?”崇祯怒气冲冲地问。

    “这个这个臣就不知道了。”骆养性额头上汗都出来了。

    其实朝中这些勋贵大官在敌人兵临城下的时候还不肯捐钱,一个原因是舍不得,另一个原因就是没法解释自己怎么有那么多钱?

    大家都是两袖清风的好官,怎么可能个个都有万贯家财呢?他们才多少俸禄啊?就那点俸禄还拿不齐,怎么可能有钱呢?有那么多钱,不用说,必然是贪官了。

    以崇祯皇帝的小心眼,这些贪官早晚得给逮去北镇抚司!

    “那就去查!”崇祯咬着牙说,“让北镇抚司去查!”

    “陛下,”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大太监高宇顺连忙提醒道,“现在可不是秋后算账的时候啊,李贼的大兵还在城外!而且而且成国公现在是太子的人了!”

    崇祯听了这话,也是一口凉气倒吸进来啊!

    现在京师城内的武装分成三部分,一是京营,二是太子的克难营,三是净军。其中京营人数最多,有五千余人,克难营和净军都是三千上下。

    如果京营和克难营都被太子掌握,那么太子就有了八千多人的武装,而崇祯皇帝手中能掌握的就只有三千太监兵了

    “京营兵将会听太子的?”崇祯皇帝的问题都有点诛心了。

    骆养性和高宇顺互相看了看,都点点头。

    “会!”

    “怎么可能?”崇祯脸色大变,“他才掌兵多久?京营上下的官员都认不全呢!”

    “可是”骆养性听到崇祯的话都快急哭了,都当了十七年皇帝了,怎么就不开窍呢?

    他咬咬牙,道:“可是太子有钱!他有几百万!今儿一天,他就给上城的京营兵、京师壮勇、克难营的兵将放了至少五万两的赏!”

    京营兵和京师壮勇都是老油条了,什么忠君爱国的,对他们来说都是狗屁!只有银子才是大爷!

    现在朱慈烺手里攥着几百万,他就是大爷!

    而崇祯皇帝手里只有不到二十万,还不舍得给在朱慈烺抚军前,京营兵丁上城值守一日才得一百个铜钱(不是制钱,而是寻常的小钱),吃饭还得自己掏钱!有他那么抠门的皇上吗?

    而朱慈烺上台后马上给涨到一两银子!那可相当于5500文铜钱啊!等于一口气涨了54倍的工钱!他们能不热爱太子爷吗?要在多给点那就爹亲娘亲不如太子亲了!

    “五万两”崇祯一听朱慈烺花钱的手脚,心疼得连“太子篡权”的事儿都忘记了,“他怎么能这样花钱?等等他手里的几百万两都是国家的钱啊,怎么能由着他自己乱花?”

    那是在乱花吗?那是在花钱买命啊!

    花五万两活一天,多好的买卖!以太子搞钱的本事,一千天的买命钱都能从北京城里弄出来。李自成能在北京城外呆上三年?

    这一刻,骆养性和高宇顺都有一种赶紧让太子篡位的冲动了

    当然了,篡位是不可能的,朱慈烺是孝子啊,怎么能干这种事情?只能是崇祯皇帝哭着喊着要内禅!

    骆养性只好劝崇祯改主意了,连忙说道:“陛下,太子花钱的手脚是大了一些,但是李逆的几十万流寇就在城外啊!”

    高宇顺也道:“是啊,京师的军心民心可不能动摇啊!”

    崇祯眉头深皱,他心里面也矛盾。太子现在是北京城和他自己的救命稻草,的确不能丢了。可与此同时,又不能任由朱慈烺一步步的抢班夺权。要不然李自成一走,他这个皇帝没准就是太上皇了

    看到崇祯不发话,骆养性又说:“陛下,即便要收回太子手中的银子,也该由内阁票拟,陛下批红啊若是下达中旨,太子以抚军总督直隶军务之职,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的。”

    “说得也是”崇祯一想,又觉得不对,“可太子的抚军总督直隶军务也是由中旨所任命啊!”

    骆养性和高宇顺一听这话,汗毛都竖起来了。

    “陛下不可啊!”高宇顺马上进言道,“京师防务可不能没有太子。而且,即便太子肯交出京师防务,谁又能接手?现在总戎朱纯臣,提督吴襄都是太子的人了”

    “吴襄”崇祯皇帝猛一拍案几,“朕怎么把他给忘记了?”

    骆养性和高宇顺都愣愣地看着崇祯,这位皇爷想干什么?

    崇祯道:“骆养性,你且去盯住太子和朱纯臣,搞清楚他们今晚在做什么?”

    “臣遵旨。”

    “高伴伴,”崇祯又说,“去宣魏藻德、李邦华和王家彦。”

    魏藻德是中极殿大学士,也就是所谓的内阁首辅。

    而李邦华则是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头头,掌纠劾百司之责。

    王家彦则是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也就是代表廷臣参与京营军务和京师布防的官员。

    在阜成门交战的时候,他也登上了城楼,协助朱慈烺一起守城。不过并没有和朱慈烺过多交往,因为他对这位太子爷的行为,还是不大认可的。特别是十六岁的太子以中旨抚军实在有点太过儿戏。

    崇祯是在十七日深夜下旨招他们俩入宫的,而等他们三人到乾清门外,候旨召见时,已经是十八日凌晨,快到上朝的时候了。

    一夜未眠的崇祯,正在准备上早朝。听到太监来报,就立即宣三人去东暖阁召对。

第46章 太子是需要教育的!(求收藏,求推荐)() 
魏藻德、李邦华、王家彦三人,很快就依次进入了东暖阁,向崇祯皇帝叩头行礼。

    崇祯问道:“王家彦,城上守御如何?流贼有何动静?”

    王家彦今年五十多岁,福建莆田人,生了一张颧骨隆起的福建面孔,留着三缕花白的须髯。他在如今的廷臣中,算得上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办事也极为忠谨。

    听到崇祯发问,就如实上奏道:“陛下,阜成门战后,人心有所凝聚,太子殿下又出一两银子一日的高价募兵,有许多壮士应募,今日可以上城的壮勇估计将会超过两万人。不过太子殿下在昨日傍晚传下令旨,将外城七门的守军撤除大半,都集中到了内城九门。现在外城七门的防御如同虚设,每门仅一百人看守。”

    “什么?太子为何要放弃外臣七门?你是协理戎政,为何不加阻止?”

    王家彦说:“陛下!太子殿下已经下了弃城南迁的决心,收拢外城兵力,是为了吸引逆贼主力入外城,以方便突围。”

    王家彦说不下去,伏在地下暗自流泪。而年过七旬,须发皆白的李邦华则一脸欣慰,他在二月份时就主张太子到南都监国,崇祯还以太子年幼无知为名拒绝了他的建议。可现在看来,太子果然是中兴之主啊!

    “陛下,”李邦华道,“太子昨晚在成国府汇集京师勋贵,向他们募钱募兵,又得到了许多银子,据说有数百万,还从各家勋贵那里得到了一千多名精壮家丁。这些家丁现在都编入了克难营,再加上从京师壮勇和京营中选拔的精锐,克难营的人数很快就能有万余了。有那么多壮士护送,陛下一定能安然南幸的”

    “又得到了数百万?”崇祯有点恼火,“朕让他们出钱,个个都一毛不拔,太子让他们出钱,转眼就几百万了,这是为何?”

    为何?

    因为贪官的钱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捐的。而太子爷昨天上午用令旨放跑了二百多个花了钱的贪官!这说明贪官们的钱没白花啊!

    而昨天下午,太子爷又在阜成门上炮打李自成,还亲手宰了投降李自成的杜勋这可是既能办事儿,又能宰人啊!这样的抚军太子当然能募集到银子和壮士了!

    这个话,当然是不能和崇祯皇帝明言的。

    首辅魏藻德只好含糊其辞地说:“陛下,太子颇有手段,在如今的局面下,也是国家之福啊!”

    崇祯点了点头,“只是太子毕竟年幼,行事过于激进总归不妥,而且如今京师有兵有饷,南幸之事,应该缓议,免得人心惶惶。”

    李邦华闻言一愣,连忙摇头说道:“不可啊!陛下,京师虽然有兵有饷,但是通州、天津、大沽一带颇为空虚。一旦闯逆分兵占据京东各城,切断天津的生路,京师就会变成一座孤城,到时候想走都不成了。”

    “不是还有几万关宁大兵吗?”崇祯沉声道,“现在有几百万军饷,还怕不能激励关宁军死战吗?只要打退了逆贼,北京就能安然无恙了。”

    “陛下圣明,臣也不主张放弃京师。”首辅魏藻德是个没主张的,马上表态附和崇祯皇帝。

    兵部右侍郎王家彦也不主张放弃北京,当下就道:“现在的确不是放弃京师的时机,据臣所知,流贼有数万骑兵,往来如风,侵攻如雷。若京营、克难营将士努力守城,也许还能坚持到关宁大兵来救。若弃城而走,必然在半途遭遇流贼骑兵追袭,届时就怕护驾兵将一哄而散,陛下和百官都沦为流贼的俘虏!”

    李邦华只是摇头:“若有二三重臣率兵坚守,牵制流贼大兵,再分兵几路突围以迷惑流贼,并以精兵护驾往天津而去,宫驾必可无恙。”

    崇祯嗯咳了一声:“朕意已决,绝不会放弃祖宗基业!另外,吴襄欲献女与太子为才人,你们以为如何?”

    什么?吴襄想当国丈?

    魏藻德、李邦华、王家彦三人都是一愣。

    这事儿不合祖制,但是现在大明江山风雨飘摇,就指着吴三桂那点兵马救命呢!人家的爸爸要当国丈就当吧

    “李邦华!”崇祯沉声道,“你是左都御史,你说吧。”

    李邦华摇摇头:“陛下,此事的确不合祖制”

    “难道不应该弹劾吴襄献女邀宠吗?”崇祯问。

    “这”李邦华愣了又愣,都不知道该怎么当御史了。

    崇祯皇帝道:“你是左都御史,有纠察百官之责!如今大敌压境,更应该整肃纲纪。只有肃纲纪,才能奋人心。只有奋人心,才能胜强敌。

    吴三桂以大兵入援,自当有其功赏。封侯爵,封国公都是可以的。还可以给饷百万!但是皇太子婚姻一事,乃涉及国本,不可有违祖制!”

    李邦华听崇祯皇帝这么一说,也只得口称遵旨。

    崇祯这才满意地点点头,“时候不早了,朕也该准备上朝了,你们也去午门候着吧今日早朝之时,朕希望看到有臣子可以挺身而出,肃纲纪、奋人心!”

    三个大臣一起出了乾清门后,年纪最长的四朝老臣李邦华就问三十九岁的内阁首辅魏藻德道:“师令,你最知道圣上的心思,你说,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魏藻德左右看了看,没有旁人,这才苦笑一声:“不是明摆着吗?这是在给东宫出难题啊!”

    兵部右侍郎王家彦问:“圣上莫不会要动国本吧?”

    “不会,”魏藻德摇摇头,“眼下不会不过东宫擅权太过,也该收敛一二。”

    “的确是有些过了!”王家彦点点头,“可是东宫肯收敛吗?”

    魏藻德叹了口气,道:“肯不肯收敛在东宫这边但是肯不肯南幸,让不让东宫纳才人,却在圣上!现在圣上就以这两件事敲打东宫。若东宫退让,那么一切就都好说了。”

    李邦华问:“东宫不退呢?”

    魏藻德摇摇头,道:“不至于东宫是孝子,认个错,再把手头的几百万交出来,不就皆大欢喜了?”

    “什么?纳才人的中旨还没下来?”

    “是啊,臣刚才回家问了,的确没下来。”

    “不会啊,父皇已经答应了。”

    “许是廷臣反对?”

    “下中旨啊,廷臣反对也能下达啊!”

    “也许圣上觉得中旨不妥?”

    “这个”

    朱慈烺在十八日凌晨的时候,已经回到了内校场旁的嘉乐殿。

    虽然又是一天一夜没合眼,不过他的精神还处于亢奋之中,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吴襄的女儿于是就把吴襄找了问了问。一问才知道,崇祯皇帝好像放了他的鸽子,居然没有下达纳妃的中旨。

    没有下旨,吴襄当然不能把女儿送到嘉乐殿来陪王伴驾了。

    “千岁爷,要不让人把宁妃叫来?”朱慈烺的伴读太监黄大宝这时满脸堆笑着提议。

    “不必了。”朱慈烺摇摇头,“黄伴伴,让你找的人都来了吗?”

    “回禀千岁爷,奴婢已经照着您的吩咐把他们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