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出有名,才能伐无道!
摇了摇头,范增望着三川郡一字一顿,道:“王上不就是想要理由么,老夫给你一个便是!”
“王上以诸侯伯王的名义,下令韩,河南国,殷国,西魏国组成联军伐秦。只要他们拒绝,自然是有了灭他们的理由。”
……
范增心里清楚,不管是四国中的那一国,都不可能率军伐秦。
如今的大秦帝国早已经今非昔比,根本不可能是包括西魏在内的任何一国可灭,而且刚刚死了一般的大军,就算是伐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于西楚而言,这便是最好的理由。
毕竟如今的西楚,是中原大地之上拳头最大最硬的一个。就算是有苦,也只能自己知。
“嗯。”
点了点头,项羽也觉得这个办法比较好。没有名义,那便自己造一个,这样一来,也足以堵住天下人的嘴。
更何况,他只要一个出兵的理由,而不是为了堵天下悠悠之口。
可以说,项羽只不过是为了堵住自己,让他觉得出兵是理所当然,是为了安慰自己。
“亚父所言极是,这诸侯伯王之名,也该是为我西楚做出贡献了。”
项羽骨子里虽是英雄,但是他毕竟为西楚霸王。一日为王,就必须为王名所累,为了西楚朝野上下而妥协。
此刻的项羽,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沙场宿将,也不再是满腔豪情的盖世英雄,而是西楚的王上,名震天下的西楚霸王。
“只是亚父,为何不先取河南国,反而是灭韩国?”
项羽心头有些疑惑,毕竟河南国立国不过数载,正是民心不归附的时候。而韩国虽弱小,却也是六国之一。
韩国在颍川郡根基牢固,并非河南国可比。攻城拔寨,不仅是军队上的争锋,同样也是国力,民众的争锋。
他相信亚父范增对于此心知肚明……
本章完
第321章 一个人也是灭一国的理由!()
范增浑浊的眼睛里,有一丝奇异的光芒。那是遇到同类的兴奋,同样也是遇到同类而散发出来的杀机。
在武信君项梁还活着的时候,范增就感觉到了张良的危险。当初张良一人入楚,能够说服张良立韩王,这便是他的能力最大的体现。
如今张良与刘季关系密切,范增自然是不放心。他清楚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够成为威胁,只有死人除外。
这一刻起,范增有了杀人太心。
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在范增的感觉下,他清楚张良此人是一个大敌,是当今天下除了大秦太尉尉缭之外,唯一对他有威胁的。
故而,灭韩只是为了杀张良!
范增清楚,他的好几次关乎西楚未来的谋划,全部被项伯打乱,而在项伯的身后站着的是张良。
这一点的清楚,张良这个名字就出现在了范增的眼帘。
……
深深看了一眼项羽,范增喟然一叹,道:“因为韩国司徒张良,王上此次伐韩,灭韩之后,务必诛杀张良,以绝后患。”
“张良么?”
项羽眼底有一丝波动,这个张良他也是认识。只不过两个人之间的交谈不多,仅仅在叔父项梁在世之时有过合作。
看到项羽如此神色,范增一下子便清楚,项羽对于张良并不清楚。
一念至此,范增幽幽一叹,道:“张良是故六国韩国贵族的后人,与韩国王室同姓。”
“韩国的先祖出于周天子王室,是姬姓的一支,后代在晋国任官,受封于韩原,取等地韩原的韩字为氏,从此称韩。”
“周定王十六年,智伯水灌晋阳城,三家灭智分晋国,从此韩国建立,成为后来的战国七雄之一。”
“张良的祖父韩开地,在韩昭候,宣惠王,襄哀王时为韩国丞相。其父韩平,是韩釐王,悼惠王时作丞相。”
“一家父祖两代,辅佐五世韩王作丞相,虽说是古来世卿世禄的遗留,但如此越代久任,却是少有。”
说到这里,范增饮了一口茶,继续道:“由此可见,张良一家与韩国的关系深厚。”
“但是张良能够与辽东王刘季相交,为其出谋划策,甚至于在函谷关相王之时为之奔走,可见其关系匪浅。”
“故而,灭韩必杀张良。不杀张良,其必上辽东三郡,到时候就是一个大麻烦!”
对于张良,范增心头是颇为忌惮的。他心里清楚,相比于自己张良还年轻,一旦自己故去,张良就是西楚最大的威胁。
年龄!
正是因为年龄,才是范增忌惮张良,而不忌惮尉缭的最大原因。
如今尉缭年龄与他相仿,两个人就算是死亡,十有八九也不会错开很远。但是张良不同,如今的张良正值青春年华。
时间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范增不介意与张良对阵,因为他不惧。但是他心里清楚,时间之下张良才是最大的胜利者。
“亚父,区区一个张良,真的值得如此对待么?”在这个时候,项羽眼底的疑惑再也掩饰不住。
深深看了一眼项羽,范增幽幽一叹,道:“王上,你了解秦始皇么?”
不等项羽回答,范增一字一顿,道:“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范增清楚,项羽与嬴政有仇,根本不可能公平评判。故而,他直接开口为之代劳,亲自解释。
“在秦始皇波澜壮阔的一生中,经历过四次刺杀。第一次在秦王政二十年,即有名的荆轲刺秦事件。”
“荆轲刺秦王,由濒临灭亡的燕国太子姬丹主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荆轲刺秦王,荆轲死!”
“第二次遇刺,是荆轲刺秦王的续篇,他发生在天下一统之后,刺客是荆轲好友高渐离。”
“荆轲死后,高渐离为完成荆轲未竟之业,抚筑入秦宫,以失去双目为代价接近始皇帝,以重铅入筑杀始皇。”
“高渐离死!”
看着听的认真的项羽,范增嘴角微微上扬:“第三次是张良在博浪沙刺杀始皇帝,这一次刺杀完全出自张良的苦心谋划,是六国贵族亡国之恨淤积不散的宣泄。”
“始皇帝最后一次遇刺,是在三十一年。微服出咸阳郊外,在兰池遇到刺客,刺客死!”
说到这里,范增长叹一声,道:“王上,可是看出了什么?”
闻言,项羽眼底掠过一抹凝重:“四次行刺,四次失败,有三次刺客身死,唯独张良一个人全身而退。”
说到这里,项羽再也不可能对这个人有丝毫的轻视了。始皇帝的威风八面,雷霆手段他自然知道。
能够避开大秦帝国巅峰之时的通缉,这样的人物,手段通天。
一念至此,项羽,道:“亚父,向韩国,殷国,河南国,西魏国递交国书,令四国组成联军伐秦。”
“同时拟诏:韩国,殷国,河南国,西魏国不听号令,与大秦为友,对抗西楚,当起兵伐之!”
“先行递交第一道,等到四国拒绝之后,向天下颁布诏书,给我军进攻韩国占据大义之名。”
……
“诺。”
点了点头,范增对于项羽这一次的决断感觉到了满意。只有这样的,没有了英雄主义,才能与胡亥,刘季争锋。
如今西楚全面占据优势,正是将优势彻底转化成实力的时候。范增一清二楚,若是错过,将会后悔终生。
对于项羽的成长,范增心中极为欢喜。在一定的程度上,在他的心里,项羽就是他的子侄。
这也是他明知道项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依旧不离不弃,为之出谋划策的原因。
以他如今的声名鹊起,只要是前往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被大礼相待。就算是前往大秦也是如此,更别说其他了。
本章完
第322章 上官竭的洞悉()
范增就不由自主地有几分喜欢,连项羽的短处也觉得不再那么过分。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容易感情用事。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一个看似成功完美的人,不过是他身上的优点掩盖了他身上的缺点。
故而,才让他看起来完美!
这一刻的范增就是这样子,项羽终究是西楚的王,称呼他为亚父。
范增心里清楚,项羽终究是西楚的中流砥柱。倘若是西楚现在失去了项羽,将会在短时间内分崩离析。
别说是大秦与辽东,就算是周边各国,也会瞬间发动,将西楚一口吞并。对于这一点,范增心知肚明。
西楚霸王项羽,优点与缺点同样明显。这一点,从他一开始入项氏为家臣之时,就知道的一清二楚。
而世事难料,当今中原便是项羽的天下。
他功高盖世,用兵如神,杀得天下人为之折腰,这样的项羽千古无二。纵观整个中原千年历史,只有这么一个。
同样这也是项羽,只能是项羽的原因!
心中念头闪烁,片刻之间,范增对项羽那种因一直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父子情分一丝君臣之谊,一时间更加坚定了。
蓦然之间,他觉得项羽一定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像是一种发生在骨子里的信任。
“亚父,出兵一事还有诸多预备,我告辞了。”项羽站了起来,他清楚他离开之后,彭城之中只能交给亚父范增坐镇。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范增年岁已高,再加上西楚大势所趋,倒也是不必要范增亲自跟随着项羽上战场。
毕竟在这个时候,有亚父范增坐镇彭城,西楚才能稳如泰山。
范增正在斟茶,闻言,随及站了起来:“王上……礼数未尽,请,饮这一杯茶,再走。”
范增对于项羽,师徒如父子,又有君臣之谊,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无比复杂的。此际项羽要走,一时间,范增神色有些变化。
“好。”项羽接过茶盅,呷了一口滚烫的茶水,放下杯子道,“亚父珍重,我走了……。”
闻言,范增久久沉默,再也没有接口,只是默默送到门口,脸庞依然隐没在灯影里:“王上……”
“项虽一丁,大楚必兴。”大袖一挥,项羽的身影渐渐隐在朦胧的范增的视野之中,直到与天地融为一色。
那一点灯光,却在门庭下闪烁了很久很久。须发皆白的老者,久久伫立就像是老父亲送儿子出行一样。
三天之后,彭城传来的国书便出现在了西魏,河南,韩,殷四国国王的案头。从这一刻开始,也意味着中原天下再一次风起云涌。
全天下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函谷关外的几国之上,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纸国书,再一次挑起了天下风云。
河南国,洛阳。
这一座洛阳王城,虽然早已经没落,但它毕竟是八百年大周的荣耀所在,河南王申阳的王城也非同凡响。
“丞相,项王意图联合殷,西魏,韩国,殷四国之力灭秦,对于此,你有何看法?”
申阳虽然是一个武将,河南国也颇有些武夫当国的趋势。但是他不是一个傻子,自然清楚如何做对他更为有利。
以四国之力,根本不足以灭秦。甚至于与秦军真正意义上一战,都做不到。
念头闪烁,几乎就在一瞬间,申阳就清楚了项羽的打算。一直国书,以诸侯伯王之名,便要四国与秦以死相搏。
而且在这个时候,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破局的能力。
上官竭神色一下子变得难看,他清楚西楚霸王项羽咄咄逼人,秦帝胡亥剑指三川郡,此刻的河南国颇有些前门拒虎,后门迎狼的烂局。
“王上,项王这一纸国书,只是在试探我国,试探王上。”
“眼下大秦与西楚一战不可避免,故而,这一场战争一旦爆发必然会波及深远。”
上官竭,道:“这虽然是一种无奈,但是这一场战争爆发,觉对不会大秦亦或者西楚的任何地方。”
“只能是河南国与殷国之中,二选一。不过以老臣的观察,三川郡作为战场的可能性很大。”
……
上官竭说的不错,三川郡确实最适合开战的地方。因为河南国只有五万乌合之众,根本不足以挡下大秦与西楚。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了真正的名士,能够一言兴邦,一言灭国的存在。而且就算有,如此人物也不可能待在河南国。
河南国土地不足,人口不多,根本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