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年温和的笑了:“小家伙,来——。”说着在院中一块很干净的方砖上撒下一把谷子,摆上一碗清水。
然后抱起鸽子,从它右腿下解下一个小竹管,打开一看,中年人骤然变色:“果然还是暴露了……!”
……
“大人,刚才关中传来消息。”青年跑来轻声禀报:“大秦朝廷雷厉风行,关中百姓惶惶不安之心已瓦解。”
“知道了。”中年男人转过身来:“立即传令我们的人,撤出秦地,继续蛰伏。”
“是!”
……
望着青年离开,王志华心头一震。他清楚这一次蛰伏在关中的眼线全面暴露,对于他们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他清楚,秦二世一旦出手,恐怕渗透在关中的眼线,将会一个不留。
……
文杰拱手,道:“禀报大人,这一次煽动流言满关中,虽然让秦国朝廷举步维艰,但是一旦秦国渡过这一劫难,必将会更为凝聚。”
“这一次眼线全部暴露,一旦遭受到秦国朝廷的清洗,必然会让我们成为一个睁眼瞎,请大人立即决断。”
“文杰,对于此事,你有何看法?”中年男人淡淡缓缓说道,神色之中有些复杂。
文杰默然良久,随之深深一躬,道:“禀报大人,在下以为此事就此作罢,我们立即撤出关中。”
“胡亥绝非简单之辈,这一次一定会清洗。咸阳城中传来消息,必然是清洗已经开始。是以,事不宜迟,望大人详查定夺。”
“文杰,你是说放弃一切?”中年人半闭的眼睛陡然睁开,锐利的目光从深邃的眼眶中射出,仿佛能穿透人的五脏六腑。
“嗯。”
点了点头,文杰没有丝毫的退步。他清楚此时不走,等到秦国封锁关隘之后,恐怕就有不了了。
文杰微微躬身,道:“大人,大秦帝国黑冰台臭名昭著,一旦出手,必然是雷霆一击。此刻若是不撤,恐怕将会再无机会。”
……
大秦帝国黑冰台,伴随着始皇帝一统六国的步伐,早已经名震天下。
那怕是他们新兴起来的组织,也是听闻过黑冰台犀利之名。文杰清楚一旦两者对上,他们必败无疑。
敌我之势明显,一旦对上必败。而败了之后,所有人就只有死路一条。
文杰不想死,更不想因为决策的原因,导致大部分眼线全军覆没。
“黑冰台!”中年人骤然慌乱起来,虽然只是一刹那,但是那一份慌乱与忌惮,真实的存在。
沉默了许久,中年人方才一摆手,断然下令,道:“传令所有人蛰伏,没有王上消息传来,不得暴露!”
本章完
第152章 尉缭自荐()
胡亥快马飞驰来到咸阳宫,黑六端来一鼎羊肉,三碟菜,一壶热酒:“陛下,该进食了!”
“朕知道了!”胡亥一摆手:“放在长案上,去通知三公九卿汇集咸阳宫正殿。”
“是!”黑六点头称是,然后转身离开了咸阳宫。
时间越来越紧,留给胡亥的时间不多了。他心里清楚,中原乱世将会再一次爆发。
他必须要在此之前,将大秦帝国的最紧要的事情解决掉。唯有如此,当战争再一次降临,大秦帝国才不会一如上一次般措手不及。
巍巍大秦,当大兴!
……
胡亥匆匆吃了一鼎肥羊肉和几样苦菜,感觉肚子有了几分饱。休息片刻,将一大爵热腾腾的米酒大口饮尽。
端起小铜碗,用清水漱了漱口。胡亥一摆手,道:“撤下饭具。”
“是!”
……
尉缭等人匆匆前来,见是胡亥站在门口,连忙恭敬的深深一躬,道:“臣等参见陛下。”
胡亥笑了笑,道:“诸卿不必多礼,都入座——!”
“是!”点头称是一声,三公九卿从容一一落座。
诸人皆已落座,尉缭捋了捋山羊胡子,轻轻一笑,道:“敢问陛下,仓促之间召集臣等前来,可是有要事发生?”
胡亥犀利的目光,从每一个人的脸上掠过,道:“根据可靠消息,这一次流言四起背后的主导者便是辽东王刘季!”
说到这里,胡亥冷冷一笑,道:“朕给黑冰台半月时间,凡是潜伏在大秦帝国之中的辽东眼线,必须要清除!”
“是!”顿弱对胡亥深深一躬:“若做不到,老臣提头来见!”
胡亥深深看了一眼顿弱,摇了摇头,道:“典客,朕要你的人头何用,辽东探子深入秦地,对于大秦帝国而言将会没有秘密可言。”
“这一次黑冰台任务繁重,朕将大秦帝国的安危交给爱卿,希望爱卿别让朕失望才是!”
顿弱拱手,道:“臣请陛下,对黑冰台给于先斩后奏之权柄。”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狠辣,将帝案上的天问交给顿弱:“天问所指,自朕之下,凡违抗者皆杀无赦——”
这一刻,顿弱眼睛湿润了。作为大秦帝国的老臣子,他自然清楚这柄始皇配剑的巨大权力,也分明感到胡亥对于黑冰台的信任。
自朕之下,凡违抗者皆杀无赦!
这代表只要接过天问,他顿弱将会一跃而起,成为大秦帝国最有权势的人。心中念头滚动,他恭敬地接过青铜古剑抱来怀中。
然后向胡亥双手一拱,退后三步,重新入座。
这一件事揭过,子婴拱手,道:“臣请陛下,对辽东的探子进行斩杀,以儆效尤。”
胡亥笑着摆摆手:“对于辽东探子清除的事有黑冰台与典客,对于大秦帝国而言,此事不急。”
“今日朕召集诸卿而来,只有一件事,那便是专议北地各郡救灾,安抚民心一事。”
子婴眉头一皱,道:“救灾一事头绪太多,一时难以就绪,还是先揪出辽东探子要紧。”
胡亥默然良久,幽幽一叹,道:“北方三郡尽数受到天灾降临,事关大秦帝国安稳,百万百姓生死。”
“大秦帝国之中的老秦人,才是帝国的根基。只有朝廷果断出手,做事迅速,救灾治民。如此一来,大秦帝国才能凝聚民心。”
胡亥喟然一叹,道:“诸位爱卿有何想法,尽管道来。”
随着胡亥这一开口,尉缭等人都是一怔。他们清楚秦帝这样说,意味着势在必行。
他们都是老谋深算,经历过世事沉浮的老枭,自然清楚胡亥所言,才是重中之重。
尉缭沉吟片刻,随及沉声,道:“陛下,臣之本意,立即议此事。然后派遣三公重臣代表朝廷前去赈灾,安抚民心。”
胡亥深深看了一眼尉缭,默然良久,道:“敢问国尉,如此行为却是为何?”
尉缭,道:“一则,北地各郡之中灾情确实严重,赈灾一事关系到了近百万老秦人生死。二则,朝廷正在艰难时刻,收获民心有益无害。”
“三则,赈灾一事是大秦朝廷重新树立在庶民中威望的最佳时机,这样的机会不可错过。”
……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尉缭所想与他近乎一致。顿了一下,随及大笑一声,道。
“国尉所言甚是,如今大秦帝国内忧外患。此际朝野上下必须要坚定同心,先行解决国内隐患。如此,才能率军决战中原!”
说着,胡亥深深吐出一口气,道:“赈灾一事,必须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只是国尉觉得由谁代表朝廷合适?”
尉缭大笑:“如此之际,当由三公九卿中选择”说着扳起手指,道,“先说第一个。陛下觉得左相如何?”
胡亥大是惊讶:“左相?王叔么?若是王叔亲至第一线自是极好,只是左相开府理政治民。”
“大秦帝国目下运转,缺了左相绝对不可行。左相虽为三公九卿之首,却不是最佳的选择。”
尉缭轻轻一笑,道:“典客,廷尉随便一人,都足以代表朝廷,代表陛下!”
胡亥沉吟了片刻,道:“典客需要执掌黑冰台揪出这件事背后的黑手,故而不可轻离咸阳。”
“至于廷尉事关秦法建设,此乃大秦帝国当下所有事情的重中之重。”
听到胡亥话中的拒绝,尉缭悠悠一笑,道:“陛下,既然典客,左相等人不可前往。若是老臣前去如何?”
胡亥摇了摇头,道:“新军乃大秦帝国立足基础,国尉身负重任,不可前去。”
闻言,尉缭大笑一声,道:“陛下,如今新军早已经征集完毕,训练也上了规模,有老臣无老臣,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说到这里,尉缭肃然拱手,道:“当下大秦朝野上下,老臣当为最合适的人选,陛下不必担心。”
“国尉?这……”胡亥一时间感到困惑,望着一脸坚定的尉缭,刹那之间,他心潮奔涌。
默然有顷,胡亥断然,道:“好,既然国尉如此认为,朕当准之!”
本章完
第153章 作秀与民心()
胡亥默然良久,他清楚北上救灾第一线。尉缭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尉缭最擅长的兵法,是战略。
而这一次北上救灾,需要的敏锐无双的政治天赋。这一次北上,不仅是因为近乎百万庶民生死存亡。
在最实质上,这一次北上北地各郡。其实也是一种政治上的作秀。
心头滚动,胡亥一拍帝案:“既然如此,国尉立即筹备,半日之后立即北上北地各郡,统筹指挥救灾事宜。”
“臣下遵命!”尉缭眼底一喜,恭声应命。
胡亥沉声,道:“此事关系大秦帝国的生死存亡,朝野臣民的任何风浪,朕一身承当。”
“左相府,黑冰台,国尉放手整治以及救灾便是。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诸卿莫要忘了这句话。”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臣等死不敢相忘。”
……
“陛下意欲亲自北上?”刹那之间,左相子婴有些明悟。胡亥刚才一系列举动,都在为他北上铺垫。
“嗯。”
点了点头,胡亥没有丝毫隐瞒。那怕是被点破心思,他依旧从容淡定:“北上赈灾,是一个扭转朕名声的机会!”
“陛下,不可!”匍匐在地,大礼三叩。左相子婴身为皇族血脉,又是帝国左相,与胡亥并非天地之别。
按照传统惯例,根本不必这种异乎寻常的礼节。这种庄重的礼节一旦出来,必将会成为焦点。
“左相,快快请起。”胡亥沉吟片刻,幽幽一叹:“你与朕叔侄一场,不必执此大礼。”
“虽为叔侄,但陛下贵为大秦二世皇帝,君臣有别,老臣不敢逾越。”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左相请入座,左相如此大礼,必然是有事,有事就说!”
子婴坐在长案前虽显沉默,却也教人觉得有一股风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他思谋片刻,对胡亥一拱手慨然,道。
“北地各郡遭受天灾,庶民为食必然疯狂。陛下作为大秦帝国的二世皇帝,一旦北上必将会成为众矢之的。”
“此去北地郡,必然是凶险万分。有道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陛下身负大秦帝国复兴之责,老臣以为当坐镇咸阳,统筹全局。”
话音落点,子婴站起身来,对胡亥深深一躬,随及入座。
胡亥默然良久,笑道:“有国尉在,更有铁鹰锐士相随,朝廷开仓放粮以救民,朕相信老秦人不会向朕出手!”
顿了一下,胡亥,道:“国尉,此事你觉得如何。”
闻言,尉缭接过话头感慨一番,一字一顿,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老秦人愿为大秦帝国赴死,愿为陛下尽忠。”
“老秦人只会长剑对外,绝对不会拔剑陛下!”
有了尉缭的话,一时间子婴不知如何反驳。沉默了片刻,道:“今时不同往日,北地各郡并非全部都是忠君爱国的老秦人。”
“这一次流言蜚语四起,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老臣觉得陛下还是坐镇咸阳,统筹兼顾一切,最为妥当!”
“此事朕意已决!”胡亥拍案而起,断然,道:“由左相理政,坐镇咸阳。朕与国尉立即北上,统筹救灾一事。”
“是!”见事不可为,举殿大臣齐呼一声,陆续退出咸阳宫正殿。
……
胡亥诏书颁布,大秦帝国举国救灾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北地各郡的国人庶民们大相庆贺了。
连日来冰雹肆虐,麦浪滚滚的田野一片破败。原本可以大丰收的田地,却是让国人一年辛苦劳作成为泡影。
总管府务的家老督促着三十多个仆役不停地清运院落、门庭与车马场上的冰雹与积水,各地郡县仓促而来的马车一辆又一辆。
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可以说是络绎不绝,行色匆匆,带着无尽的苍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