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郑鸿逵思前想后,不敢回北京,也不敢留在南京。

    因此郑鸿逵继续南逃,一直跑到了福建老家,找他大哥郑芝龙来了。他当然知道大哥郑芝龙现在不仅是海上霸主,还是福建王,既然南京北京那边都混不下去了,找自己的大哥在福建还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郑芝龙现在正需要郑鸿逵这样的人,因此两个人一见面,亲哥俩报到了一块,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么多年没见了,亲哥俩先痛哭了一番。

    然后郑芝龙大排筵宴,为三弟接风洗尘。

    酒席宴上,亲哥俩无话不谈。郑芝龙就把自己打算干一份轰轰烈烈的事业的愿望说出来了,郑鸿逵全力支持。

    有了郑鸿逵的支持,郑芝龙心里就更有底了。

    然后郑芝龙写了一封亲笔信,立即让人骑快马到南京国子监,去把儿子郑森接到福建来,免得这边他起事了,他儿子在那边掉了脑袋。

    郑森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他最大的功劳就是赶跑了荷兰红毛子收回了台湾,他还有一大功劳,就是与他老子决裂,不投降清朝,而是联合明末的大明残余势力,坚持抗清几十年。

    因此郑成功是地地道道的民族英雄,不过现在他还叫郑森,还是一个刚刚20岁的南京国子监的学生。他郑成功的名字是后来隆武帝朱聿键赐给他的名字。

    现在由于林毅的穿越,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这辈子估计没有这个机会隆武帝赐名了郑成功了。

    郑森出生在日本,你知道他的父亲郑芝龙被朝廷招安之后,在福建当了官,郑森才随他的母亲回到了福建南安老家。但是不久,郑芝龙又把他送到了南京国子监,让他师从钱谦益。

    现在大明朝名存实亡了,崇祯上吊了,郑芝龙要起事了,不得把儿子接回来。

    送信人走了之后,第二天郑芝龙和郑鸿逵、郑芝豹、郑芝莞等就进行了分工,郑家军人才济济,对福建的各级军政官员进行了梳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该杀的杀,该免的免,该换的换,为的就是排除异己。

    福建本来就是郑芝龙的天下,经过这一番梳理,福建的三司衙门、军政主官没有一个傻逼都猜到郑芝龙要干什么了,全都愿意为郑芝龙马首是瞻,表示上刀山下火海,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儿子郑森也从南京赶回来了,就是骑上快马,火急火燎的,800里加急的速度。

    郑森之所以这么慌张,是因为他老爹郑芝龙在信上说,家中老人病故。

    郑森回来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家中并没有老人过去,一切安好,只是他父亲想自立为王。

    郑森就想劝他爹收敛一些,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自立为王呢?大明朝并没有灭亡,崇祯虽然死了,但是还有太子,林毅这个太师,只不过暂时代替太子临时监国,将来这天下不还是他们朱家的吗?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他自立为王就等于向大明,大清,大西宣战,成为众矢之的,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现在郑芝龙做一个南安伯,福建总镇不是很好吗?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还是海上的霸王,要钱有钱,在福建这一亩三分地,他其实就是王,海外的天子,多逍遥自在,为什么要自己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呢?

    哪知道郑森把自己的想法一说,郑芝龙把眼贼眼珠子一瞪,啪的拍桌子,“你懂个屁!……”

    郑芝龙把儿子郑森狠狠的骂了一顿,认为这孩子太幼稚,上学上迂了,一个被加封的南安伯、福建总镇,跟自立为王,那能是一回事吗?而且自己的鸿鹄大志,他怎么能够晓得?但是现在还不是跟他们说这些的时候,他还年轻,还是一个未出校门的学生,跟着钱谦益,肯定只学了一些之乎者也,将来他一定会懂的,因此郑芝龙把儿子臭骂一顿,郑森果然不敢吱声了。

    找了个良辰吉日,郑芝龙就称王了,自封为南安王。

    这就等于独立了,这就等于与大明划清了界限。跟大西王张献忠的国中之国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地盘目前也是一个省福建省。

    但是别看他只有一个福建省,他比张献忠的实力一点儿也不差。因为福建一带的东南沿海,包括台湾海峡,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这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到时候时不可解的时候,东洋,南洋等,都有他的避难场所,因为他们经常到那里经商。

    他完全可以带领他的商船,军舰到海外寻求政治庇佑。

    因此,他比张献忠的天府之国四川之地更有把握。

    但是郑芝龙跟张献忠不同的是,他现在并没有建立政权,当然也谈不上什么文武百官,朝臣制度等等。

    他称王了,之所以没有称帝,他认为还不到火候,福建之地太小了,首先得开疆拓土,他心胸很大,至少要扫平东南沿海一带,然后再登基称帝。

    接着要拿下整个江南,如果真能像范文程说的那样,与大清华长江而治,到那时拥有半个中国,在举行大典君临天下,那样才水到渠成,有帝王之风。

    因此,郑芝龙称王只是第一步,然后加封三弟郑鸿逵为左路军兵马大元帅,加封五弟郑芝豹为右路军兵马大元帅各自统兵五万,包括水师在内,左路军向东,右路军向西,开疆拓土。

    现在整个福建都在郑芝龙手里了,包括私家水师和福建的官军在内,他们的兵马超过十万,大小舰船上千艘,实力相当雄厚。

    但是郑芝龙并不满足,因为这实力要称雄海上,称霸福建绝对没问题,但是他想要与大明、大顺和大清分庭抗礼,甚至一统天下,这点人马就显得远远不够用。

    因此10万人马派出之后,郑芝龙和郑芝莞,带着郑兴郑明等,在福建招兵买马,打造战船,铸枪造炮,或者从东洋和南洋各地购买枪炮子弹,他们当然有条件,有战船,另外他们有的是钱。

    因此很快,左路人马和右路人马拿下了广东和浙江,这两路人马之所以所向披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旧明军不堪一击,更重要的是这两路大军都是精英。

    左路军的统帅郑鸿逵武艺高强,带兵有方,他的先锋官是施琅,右路统帅郑芝豹也是智勇双全之辈,他的先锋官叫刘国轩。

    其他的人不说单就施琅和刘国轩,听听这两个名字就知道他们俩有多厉害,谁人能敌?

    因此短短的几个月,福建的郑家军就横扫了三个省,东南沿海一带,全都成了他们郑家的天下……

    锦州城。洪承畴现在真的是江郎才尽了,想突破重围已经不可能了,因为眼前林毅给他摆的阵势跟当年宁锦大战时皇太极给他摆的简直是一般无二,那时他里无粮草外无救兵,被困了数个月之后,成了鞑子的俘虏,本想为国心忠落得一世英名,怎耐孝庄太后太温柔了,温柔得自己竟然抵不住,最后成了“贰臣”。

    换主子对来说也不是像别人想的那么简单,像摊煎饼一样一反一正,反正自如,他曾经内心非常苦恼和纠结,后来他一咬牙既来之则安之,为鞑子当奴才也不错,照样能够位极人臣,锦衣玉食,反正现在陛下崇祯已经不在了,他这才挂帅就是想好好为新主子效力,以证明自己没有被皇太极看错。

    可是天不如人愿,运筹帷幄之事黄了,固若金汤的宁锦防线现在岌岌可危,眼前被困锦州城,如虎锁铁笼,这样还能撑多久?范公的以汉制汉不可谓不高明,但是这么久了,大西军和福建的郑芝龙好像动静都不大,姓林的仍然在城外歌舞升平,明军什么时候会退兵?看来等不到他退兵的那一天,我们全都成为城中枯骨了?

    锦州的战况,难道皇上和孝庄太后不知情?因何迟迟无有援兵?义州城的兵将都瞎了不成?

    洪承畴想着想直想骂娘,其实他冤枉了他的新主子和义州的兵将。

    锦州的情况早就传到了大清京师,朝野震动,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长于短叹。

    此前孝庄皇太后和多尔滚太相信洪承畴了,相信他能够化险为夷,另外还有义州可与锦州互为犄角,他们跟洪承畴当初的想法是一样的,只要能在锦州挡住大明铁蹄,为范公的“以汉制汉”大计赢得时机,林毅必然退兵。

    可是范文程走了几个月,大西军的确杀出了四川,但是对大明威胁似乎并不大,另外福建的郑芝龙动静也不大,只是占据了东南沿海,离长江还远着呢。林毅似乎都没有感觉到,也就是说,现在的张献忠和郑芝龙对大明的威胁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大。

    可是眼前,宁远已经丢了,锦州城危在旦夕,粮草估计早就断了,如果再不发救兵,锦州也必然被大明夺走。

    宁锦防线决不能失,因此孝庄皇太后跟多尔衮商议之后,立即派出了援兵。

    多尔衮在床上爬了一个多月,现在已经能够下地了。

    他们俩派出了尼堪和博洛两名鞑子的亲王,带着蒙古鞑子后满清鞑子一共又凑了4万人马,浩浩荡荡离开了京师,来解锦州之围。

    考虑到他们救援兵马不多,面对强大的林毅,为了更有把握,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又下了一道旨意,让义州的兵马立即出兵锦州,协助大清的援军来解锦州之围。

    林毅在得到大清援兵来的消息之后,正在歌舞升平的他,立即撤了酒宴和歌舞,命令各营做好战斗准备,围困住锦州之敌,不准有一个漏网,然后他亲自带着女兵营和卫队营,向大清援兵开来的方向,迎了过去……

第347章 女营迎敌,卫队营后撤() 
林毅这次点了两营兵马,亲自迎敌。

    围城打援林毅早就做到了心中有数,10万围困锦州的兵将不动,清军来了援兵,他准备用他的女营和卫队营打退这些援兵。

    但是这两营人马加起来委实不多,两营加在一块也不过两千余人,甚至不及别的一个营人马的一半。

    但是兵在精而不在多,林毅的卫队营兵种齐全,除了没有红衣大炮这种重武器之外,各种装备都是一流的,战斗力超强。

    另外这几百女营兵,经过一个多月的勤学苦练,对自生燧发枪都熟练掌握了,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林毅当然不能养着他们,只是听歌看舞,他的军中不养闲人!

    女营将士现在也大都是一马三武器,战刀弓箭和火枪,特别是新装备的这一批火枪,令他们的战斗力得到一个飞跃。

    就是刚刚加入女营不久的100名朝鲜美女,现在也学会了马上火枪,也就是说,林毅的女营现在哪个拉出来都能战斗,当然也包括才艺俱佳的邢畹芳。

    玩弄管弦乐器,吹拉弹唱,歌舞升平,取悦林毅及其指定的客人,只能是他们的第二职业。

    这是林毅自从创建女营以来就定下来的格调。

    在锦州北部的大凌河畔,林毅的人马跟前来支援的清军摆开了战场。

    两千余人对阵4万多人,众寡之悬殊想而易见。

    而且这是野外的战场,双方谁都没有修筑防御阵地。沟壑、堡磊、营防都没有,就像是两支军队偶遇,骑兵对阵骑兵。

    双方相距几百米,两军的大营如刀砍斧剁。清军有好几个方阵,而林毅这边只有两个方阵。

    阳光下,刀枪林立,旗帜飘扬,兵甲森森。

    清军的两名统帅正是尼堪和博洛。

    爱新觉罗·尼堪,跟满达海、岳乐一样,都是努尔哈赤的正宗的亲孙子。他是褚英的第三子,此人继承了父亲的优点,骁勇善战,很会用兵。

    褚英作为努尔哈赤的长子,曾一度被立为太子,在努尔哈赤的众多儿子当中被立为继承人是相当了不起的。

    因为努尔哈赤的儿子个个优秀,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以及后面的蒙古尔泰,皇太极,巴布泰,得格类,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这些名字哪个都是叱咤风云。

    想在努尔哈赤的这16个儿子当中脱颖而出,可以说比中500万彩票都难。

    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赫赫的战功缺一不可。文治武功少了哪样都不会被努尔哈赤看中,立为自己的汗位继承人。

    褚英作为长子就在16子中脱颖而出,具备了被努尔哈赤看中的潜质。

    现在褚英的儿子尼堪就继承了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在征伐蒙古和征伐朝鲜的战争中表现出色,屡立奇功,被封为贝子。

    如果没有林毅的穿越,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山海关大战李自成大败,多尔衮入主中原之后,尼堪跟着多铎,先打败了李自成,后打败了张献忠,可以说屡败反清势力,攻城略地,杀伐决断,功勋赫赫,被顺治帝加封为亲王,成为清初理政三王之一。

    后来在桂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