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官人-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海了去了。想要找他买卖商铺,就要做好被宰水鱼的心理准备。

    “不知道林伯父手中,可有一处超过半亩地的商铺?小侄不才,想要盘下来……”张正书倒也开门见山,一下就说明了来意。

    林百间“哦”了一声,端起茶杯轻轻地抿了一口茶,半晌没有出声。

    张正书也沉得住气,毕竟在汴梁城这寸土寸金的地方,买卖商铺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林百间很显然在权衡利弊,要不要出售这样的商铺给张正书。然而,张正书失望的是,林百间并不打算要卖商铺:“不知道小员外要做甚么生意,非得用到这般大的地方?”

    张正书犹豫了一下,才半真半假地说道:“小侄想要卖一些时蔬,林伯父你也是知道的,小侄在李家村管着千亩田地,如今都种上了大棚蔬菜。如今蔬菜有所收成,数百斤时蔬,除了送了百斤至脚店之中,尚有许多滞留。万一坏了,小侄可就要亏本了……”

第257章 炒地皮的商贾() 
“这有何难?”

    林百间笑道,“别的不说,你伯父在新门、东青门、霸子头三处菜市,都有店铺。若是贤侄需要卖菜,伯父以市面上的时蔬价收购你的时蔬,贤侄意下如何?”

    张正书当即应承了下来:“多谢林伯父仗义相助!”要知道,这时蔬可耽搁不了太久,即便是张正书命人每隔半个时辰洒一次水,但这时蔬也保鲜不了多久的。早市已经错过了,那晚市要是卖不完,就只能拿去喂家禽牲畜了。

    好在时值深秋,时蔬开始减少,但是汴梁城百姓对蔬菜的需求却没有减少,将将还是能卖出去的。但张正书知道,想要赚大钱,自然是产销一条龙,垄断才能赚大钱啊!所以,当务之急是卖菜,但建立一个超市也是迫在眉睫的事。

    “但小侄还是想找一个汴梁城中的商铺,起码要在半亩地以上。”张正书笑道,要是林百间都没有的话,那么他还真的不知道该从哪里找起了。或许找个牙人,还能拿到这样的商铺。但需要的时日,恐怕不是三五天之事。

    “贤侄为何这般执着?伯父不是为你找到销路了么,不管你有数百斤时蔬,还是有数千斤时蔬。只要你拿得出,伯父肯定二话不说收下的……”林百间有这个魄力,因为他知道在深秋以后,时蔬是越来越少的。就算是有,那价格也高得吓人。所以时蔬最赚钱的不是在隆冬大雪之日,而是在这样的深秋,时蔬的价格开始高涨,而产量也没有衰减,正好打一个时间差。

    这个道理不止是林百间懂,张正书也懂。

    但张正书着眼的是隆冬大雪之时,那才是真正展现他手段的时候。可连一个专属卖菜的商铺都找不到,那就别提什么垄断了,只能是供货而已。做一个供货商从来不是张正书的手段,他要做的是引领风潮。

    其实大棚蔬菜的技术并不算很高级,想学还是很简单的。但如果有人照做的话,那么张正书就会涨经验了。这才是张正书的目的,赚钱倒是其次的。当然,搂草打兔子,顺手赚点钱也不错。要知道,张正书为了给那些佃户改签契约,可是许诺下了不菲的一笔工钱。要是入不敷出的话,岂不是被个别有心之人当成笑话了?

    “林伯父,我还想卖其他东西的,比如南北各类小玩意,比如香水,比如针线之类,比如各种粮食……反正就是应有尽有。”张正书说道,“要布置得下这般多的货物,这商铺岂能小了?汴京城中谁不知道林伯父你的商铺是最多的,小侄也是别无办法,才求上门来的……”

    “这岂不是杂货铺了?”林百间也是哑然失笑,到底是年轻人,一个杂货铺哪里需要这么大的商铺。要知道,他的大商铺要不是卖米,就是卖布,都是大宗货物的交易。若是给张正书做其他生意,那才是亏了!

    要知道汴梁城最为赚钱的生意是卖粮食,整个汴梁城中百万人,一天消耗的粮食那是个天文数字!虽然米市中卖米的商铺很多,但总的来说还是很赚钱的。宋朝漕粮的运输,每年都在五百万石以上。

    宋朝这时,沿运各地均设分司,置漕臣。各地漕臣负责本地漕粮的集运,听候漕运物质的调用。赵煦前些年都下诏了:“诏淮、浙、江、湖六路上供米,计其远近分三限,自季冬至明年八月。在漕运业务上,亦属‘发运使司’节制”……

    宋朝基层漕运单位称为“纲”,各有自己的船队、人员。在这个时候,宋朝全国已有漕运单位两百多个。而且江南纲、荆湖纲的漕运当差押运者,有七成隶属三班使臣,为漕运人员;三成隶属大将、殿侍,为兵卒。可见漕粮对宋朝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其他地方的粮食供给,估计汴梁城一个月都支撑不下去!没办法,一百万张口实在有些恐怖,一天吃掉的粮食几可堆积成山!

    林百间是脑子进水了才会把这么重要的商铺给张正书做“杂货铺”,他不用赚钱了?在钱银面前,亲戚都没情面讲,更何况是一个口头上的“伯父”、“贤侄”?只不过,到底还是要给张正书一些面子的,毕竟林百间知道这个小官人的赚钱本事不低,说不定会有什么出人意表的事情发生呢!

    “贤侄啊,不是你伯父不帮你,但超过半亩地以上的商铺,那都是伯父的米行、布行……要不这样,伯父在距离汴梁城东水门外半里地处,有一个塌房,里面也是用来堆放杂货的,占地足足有一亩半。这个塌房毗邻汴河,来往运送货物也很是方便。若是贤侄不嫌弃,伯父可以便宜算给你……”

    林百间笑里藏刀的招数,汴梁城中很多人都试过了。林百间要是说便宜,那肯定是要砍多你五成没商量的。当然,他也不急着出售商铺,反正汴梁城中寸土寸金,只要商铺捂得紧,那肯定会升值的。这可以理解成宋朝时的炒地皮了,林百间对于地皮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的人。当然,他还不够张正书玩,要知道张正书的前一世,正是国人对房子疯狂投资的时候,那房价上涨的速度,几乎可以追得上火箭了。见识过抢房子“大场面”的张正书,对于林百间的“小打小闹”,还真的不是很感兴趣。

    但是,张正书还是挺佩服林百间的眼光的,要知道,在北宋这时候不屯钱只屯商铺的行为,是一种很“冒险”的行为。别看林百间手头上似乎没多少闲钱,但如果算上“不动产”,其实他也是汴梁城数得着的富贾!说不定,排名还会很前,甚至和“大桶张家”不相上下。

    这个时代的人也知道屯商铺来抵挡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这让张正书很是吃惊。但想到宋朝的商业繁荣,出现这样的兆头似乎也不算什么。要是给张正书玩的话,他可能就直接盖房子来卖了。毕竟房子要比商铺赚钱多了,商铺不是必需品,可汴梁城的房子却是很稀缺的。哪怕宋朝有官廨,公廨,也就是宋朝版本的“廉租房”,但也挡不住中国人对于房子的疯狂啊!

第258章 大宗货物() 
只是张正书要改变宋朝,又怎么会掉进“实业误国,炒房兴邦”的怪圈之中?做实业,才是张正书要做的事!

    “京郊么?”

    张正书想了想,觉得这个事情可以有啊!汴梁城中的商铺,和汴梁城外的商铺,那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是,客流量却不见得会少到哪里去。更何况,这东水门附近是汴梁城粮仓所在,广济仓、广盈仓、富国仓。万盈仓、永丰仓都在左近。汴河河运之利就不用说了,要是靠河很近的话,还能私自建一个码头来卸货。张正书的打算是通南北之货,河运是绕不开的,那么建立这样一个超市,也算是因地制宜了吧?

    “能去瞧瞧么?”张正书提出了要求。

    林百间不料张正书真的要做这个“杂货铺”,一时间也愣住了,良久才说道:“当然可以……贤侄啊,不是伯父多嘴,你这‘杂货铺’,怕是无法赚钱罢?要不这样,伯父有些路子,能找到一些‘盐引’,你贩盐也比做‘杂货铺’好啊!”

    宋朝对盐的管制比较松动,哪怕是私人,只要向官府交费就可一获得“盐引”,在指定地点采购、售卖食盐。当然,在繁华地段是绝对禁止售卖食盐的,因为那是官盐的买卖所在。宋朝的物价从开国到元符这些年,已经不知道疯长了多少倍,但是盐价却是比较稳定的,在三十八文到四十五文一斤来回徘徊。

    虽然盐价稳定,可架不住量大啊!是个人你就需要吃盐,别看量小,可日积月累起来,那就多了。怪不得林百间说,贩盐是一个好买卖,这确实是一个很赚钱的行业。要不然,西夏也不会凭着一个青盐就能紧紧咬住和大宋的贸易逆差。

    在西北,因为走私猖獗,西夏的私盐价格又比官盐低,所以西北两路不知道多少人参与了这一场私盐的狂欢,甚至不管是商,还是民,甚至是兵、将门、匪,都形成了一个默契的圈子,是一个外人突不破的圈子。

    不然你以为,为什么大宋在尚有余力的时候,为何不把西夏往死里打?就是因为隐隐有利益的纠葛,让每次西夏都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大宋的军队就泄气了。真的是大宋没能力打掉西夏吗?不见得是,但青盐在里面的功劳,是毋庸置疑的。

    也就是赵煦这个愣头青,硬是再挑起了和西夏的争端,一下就把西夏的虚弱暴露出来了。这一次,赵煦不管什么潜、规则,不管什么私盐之利,总算是打破了宋夏之间的僵局。

    然而就是因为这样,青盐之利进入了大宋商贾的眼中,他们才发现原来在“苦哈哈”的西北荒芜之地,居然还有这么一个藏着巨大利润的产业。林百间的消息自然是灵通的,所以他也提议张正书做私盐,而且是合法的“私盐”。

    只不过,张正书并没有这个打算。

    私盐之利不少,但是于国无利,张正书并不打算在这一个方面投入精力。

    “先看看那塌房再说吧!”张正书没有回绝,而是打算看过那“仓库”再说。所谓的塌房,其实就是仓库而已。林百间在汴梁城有那么多间商铺,他的仓库也是不少的。但可以说东水门的这一个仓库是位置最差的。倒不是说没有河运之利,而是因为太靠近官仓,路过的漕运之船太多,导致船运之利大大下降,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如今有人要接手,林百间还是挺乐意的。张正书出了林家,吩咐在外间相候的来财跟着林家的人,把菜运到新门、东青门、霸子头三处菜市去售卖,而他自己则跟着林百间去东水门。

    林百间领着他到了东水门外,看着东水门郊市还算繁华,是个不错的地段,张正书点了点头,心道:“人多就好,起码客流量不会少……”再仔细看,这东水门的郊市倒也奇特,居然很多都是卖花的小贩,整个郊市就好像一条花街一样,不时有花农向顾客推销花苗。宋人喜欢花,不仅戴华,还会用鲜花装点门院,鲜花的销量一直很不错。

    除了卖花的小贩之外,就是一些小吃食了,还有酒肆茶舍脚店,卖鞋的、租轿子的……繁华的郊市真的出乎张正书这个后世人的意料。林百间的这个仓库,就隐藏在郊市下方不远处,在一片柳树林的后方。

    说是毗邻汴河,其实还差着一点路程的。当然,总的来说还算是有河运之利的。

    林百间让仆人去打开塌房的门,一股烟尘扑面而来,张正书皱了皱眉,退后了两步,捂住了口鼻。

    “贤侄,不好意思了,这塌房甚少使用,不知道积尘几何了……”林百间有点尴尬地说道,其实这就是他买下的地皮而已。至于什么仓库,他是不看重的。可惜这也是他少有的败笔之一,这个仓库买下来之前,林百间想着这个仓库转手会卖挺多钱的。然而他却估算错误了,虽然东水门的郊市不输其他城门处,然而因为接近官仓所在,漕运船只络绎不绝,即便是有着汴河之利,也无法停船。这样的地势条件,这个仓库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这些年来,不是没有人问价这个仓库。但是林百间做生意的原则是,不赚到一半以上的钱银,他是不会出售的。所以,这个仓库一直丢空在这,完完全全是浪费了。其实别的不说,把这个仓库一改,都能建成一个大大的园子,比住在汴梁城里面宽敞多了。

    可惜,林百间没有炒房子的概念,他只想卖商铺。

    张正书前前后后打量了一番这个仓库,发现这个仓库确实挺符合他的要求的。关键是,汴梁城的城门虽然关得很晚,但也是会关城门的。所以,在晚上肯定不会有漕运船过来的。这样一来,张正书想要铺货也会方便不少。

    而且,张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