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官人-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钱塘县没有高城深池,杭州城可是有的。要不然,正史上南宋就不会定都杭州了。

    这个牙人腹诽着,又带着几分羡慕,带着张正书他们来到了钱塘江入海口前面的滩涂。

    “小官人,你瞧见那处高地没,原先这里是一个脚店,只不过经营不善,垮了。那东家无奈,只能出售了。小官人,不是我说,你要建一个造船场,还不如建一处脚店哩。虽然此处不是市舶司附近,但如果价钱实惠,也能揽得不少客人的……”

    张正书倒是觉得好笑,这个牙人倒是好心,居然劝他做酒店生意。

    不过也是,不管是哪个朝代,吃喝住行都是稳赚的。

    但是,如果张正书只做吃喝住行,倒也不是不行。可他这么做,岂不是大材小用,杀鸡用牛刀了?

    “开脚店就不必了,我在汴京城都有一家。倒是你去问问,有哪家脚店也好,正店也罢,想学炒菜的,我可以免费教授。对了,忘了告诉你,在汴京城,这炒菜技术就是我传播出去的……”张正书淡淡地说道,他知道一项技术不会传播得很快,即便是公开了炒菜的秘密,可也只是在北方流传开去而已。至于长江以南,还没那么快传播过来。

    这个牙人倒是很惊讶,虽然他猜测张正书是一个富家子,却没想到居然是一个大商贾。

    要知道,能在汴梁城中开店的,都是非富即贵之人。这个富家子还懂得炒菜,就是商贾子无疑了。可他为何要传授炒菜技术呢,留着自己用,赚大钱不好吗?牙人暗中嘲笑张正书傻,要是他的话,是绝对不会把技术示人的,这可是能传儿传孙的吃饭技术啊!

    但是,他又怎么知道张正书的心思呢?

    炒菜技术并不是什么高科技,总是会被人窥知的。历史上到了南宋末年,炒菜已经通行全国了。

    可见,即便张正书没有推广炒菜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炒菜技术还是会被传播出去的。张正书这么做,不过是加速了这个过程罢了。后世证明,以中国人的吃货属性,炒菜技术的绝对不可或缺的。如果中国菜肴里少了炒菜,那做法起码会少了几十种之多!

    “做脚店生意,又怎么能赚大钱?我做生意,都是要赚大钱的。”

    张正书半真半假地说道,其实这也是他的实话。

    只不过嘛,还有个原则,那就是除却高科技产业,张正书是不会做的。要是做了这些个行业,虽然能赚钱,但于国何益呢?

第632章 另起炉灶() 
只有提升工业实力,提升大宋的科技水平,汉人才能保持对游牧民族的技术碾压。同时,通过提升科技水平,潜移默化改掉腐儒的偏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旦作坊经济成为大宋经济的主流,上层的代言人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农耕经济虽然稳定,可又怎么能和工业经济相提并论?

    满朝诸公又不傻,有钱还不懂得去赚。

    一旦朝廷有官员加入到作坊经济大潮之中,那他们的屁股自然就会歪向作坊东家那边的。只要有一,自然就有二。儒家嘛,向来是说一套,做一套的。等他们品尝到作坊经济的好处时,谁剥夺他们的利益,他们肯定就会奋起反击的。如此一来,新的利益集团就形成了。

    但现在,这个潮流还需要张正书去引导,所以他又怎么可能把精力放在没有“技术含量”的行业上面呢?

    即便是纺织业,张正书也要利用新的纺织机兴起纺织改革的潮流,更别说其他了。

    “原来小官人是大善贾,倒是小的看走眼了……”

    这个牙人虚伪地奉承着,其实心中更加鄙夷了:“还不是想造一艘花里胡哨的船耍威风?”

    张正书当然不会在意他的吹捧了,什么看走眼?张正书又不傻,会相信这种鬼话。他又没有特别低调穿着麻布衣裳出来,而且这身衣裳还是最贵的绸缎,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了。再加上身后还跟着几个“护卫”,怎么都不像普通人吧?再说了,敢一开口就要买下一个造船作坊的,怎么看都不像是来消遣戏弄的人吧?

    “果然,这些黑中介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张正书心中也有点冷笑,虽然知道这些牙人也是为了混饭吃,但这种手段确实不太光鲜。其实,像林百间这样跟你实话实说的“牙人”,真的不多了。而且,林百间也算是坏了牙人的规矩,但这规矩坏得确实好,最起码把价格摆在了明处,你要就给钱,童叟无欺。

    张正书更适应像后世的正规中介那样,或者像林百间这种亲自下场的卖方,满意了大家就直接谈价格。

    像这样牙人之间不透明的交易,张正书实在有点适应不来。

    不过,怎么样都好,反正买下这块地就不错了。

    对于这块地,张正书还是很满意的。这里地处钱塘江出海口,虽然没有太过近海,但是河道还算深,能容得下大船下水。关键就是能容得下大船下水,没有这一条,是建不起造船作坊的。不同于其他海船,张正书要造的海船有大有小,最大的可能比寻常的海船大得多,要是位置不够,船怎么下水?

    “这块地多少钱?”

    张正书装作无所谓的样子,其实已经在压价了。

    要知道他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干嘛要任凭别人宰割?做生意都不诚信,怪不得这些牙人不受待见了。

    “这就得去找找我那同行了,小官人你们且在这里等着,小的去去就回……”

    这个牙人告罪一声,就匆匆离去了。

    曾瑾菡等那牙人离去后,才小声地问道:“郎君,他是不是和同行私底下串通去了?”

    张正书也不好判断,只是说道:“暂且相信他们的职业道德,要是价格实在离谱,我们就直接绕过他们,和这块地的主人交易。”

    其实,在宋朝的交易里,牙人可以找上另外一个牙人,促成交易后两人都能得到佣金。也可以直接找上买家、卖家,促成交易。反正他们不用本钱,全凭一张嘴说东说西。但是,张正书也不想坏了行业规矩,有牙人还是不错的,起码宋朝对牙人的管理还算严格,一旦发现牙人弄虚作假,可以告官,他们可就有得赔了。要知道,牙人不单单是中介,还是双方交易的担保人。在交易之前,牙人需要对买卖土地的合法权和所有权进行确认,万一出了错,他们可是要担责的。

    在交易过程中,牙人需要监督契约的签订,交割给官府,完成土地上的税赋和免役钱的转移。当然了,牙人也需要拿到牙钱,也就是佣金。

    这个佣金的比例还是不少的,土地交易是大头,需要给的牙钱比寻常交易多了一倍,占到交易金额的百分之十左右!这个钱不给还不行,要是不给,土地交易就不合法。

    也就是林百间能钻了空子,他养着一大帮牙人,所以交易都不用给牙钱,还有的赚。

    张正书摇了摇头,真的是什么人都有啊!

    百分之十的佣金,这可比后世的售楼小姐佣金高得多了。

    据张正书所知,后世的售楼小姐的佣金,能有个百分之零点四五都算不错了,而宋朝的牙人一上来就是百分之十!

    这样的暴利,怪不得人人都想“下海”当中介了,只凭一张嘴,就能赚这么多钱,何乐而不为?

    但是,这样的暴利,显然是畸形的,会让牙人越来越肆无忌惮。幸好宋朝的《刑统》管得还算严格,毕竟“牙人”是“下九流”嘛,是要严加看管的。所以,在宋朝这个时候,牙人还真的就没啥劣迹。就算是有劣迹的,都被官府收拾了,而且终身不能再碰“牙行”这个职业。

    但牙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买卖人口他们都敢做。像牙婆、拉皮条的,都是属于这一类。前些日子张正书碰着的那些游手,就算帮凶。他们逼良为娼,只为赚黑心钱,真的是“无罪都该杀”!

    正思索间,先前那牙人就匆匆回来了,他身后还带着两人。一个也是牙人,另一个则是这块地的东家。

    “这位小官人,是想买我的这块地?”

    这个东家显然是有点惊讶,张正书这么年轻,就出来做买卖了?

    张正书点了点头,拱了拱手说道:“这位员外有礼了,我自汴梁城来,想在杭州盘下一个造船作坊。但听闻杭州的造船作坊都是能下蛋的金鸡,不肯转让。那我就只能另起炉灶,买地来建造船作坊了。”张正书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也不怕他不卖地,或者提高地价来卖。

第633章 不祥之地() 
“小官人果然是做大生意的!”这个东家佩服啊,造船耗费极大,不是一般的商贾,根本撑不起来。就拿一千料大船来说吧,建造一千料大船,起码要用掉上好整木百十根,其他木料也不少,还有生漆、帆布、铜铁……林林总总算下来,一艘船的造价都在数百贯。即便能卖到上千贯钱,除去成本,工匠工钱,所赚其实并不多。可能半年几月下来,造一艘船才能赚个四五百贯左右。

    要是对比起其他行业,半年赚四五百贯也还过得去。

    可造船又费时又费力,赚得还不多,投资还大,一般人还真的不敢这么玩。

    再说了,这个东家审视着自己这块地,也就两三亩左右,虽则带了个院子,可怎么也造不了多少条船吧?

    “难道是富家子,自己想造一艘花里胡哨的船,学那隋炀帝出行?”

    这个东家的心思,和牙人是一模一样的。

    “员外谬赞了,我就是普通商贾。给个实价罢,这块地我是很中意的。”张正书淡淡地说道。

    “三亩两分地,小官人,这杭州城的地价是一亩十五贯钱,再加上我这上面有房屋,也折价一并卖了,小官人给钱六十贯罢!”这个东家倒也实诚,给的价格还算公道。

    但是,张正书并不算了解杭州的地价,偏头看向了曾瑾菡。

    “员外,你这价格不对罢?”

    曾瑾菡倒也聪慧,明白了张正书的意思:“这十五贯钱,乃是肥田的价格。你这沿江入海之地,岂能以这价格卖出?以我瞧,给你中地的价格就不错了,一亩十贯,算上房子,给你四十五贯罢!”

    这东家有点踌躇了,他知道曾瑾菡说得是对的。

    本来嘛,这做生意的就是这样,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这东家是习惯性地开价了,曾瑾菡的还价虽然不符合他的心理预期,但是却符合市场行情的。杭州一地,多种桑树养蚕,这好的地方都拿来种桑树了。再加上丝绸价贵,所以杭州的地价也不便宜,一亩上好肥田,确实要十五贯钱以上,甚至地段好的,还要三十贯以上。

    但是,瘦田的价格却不高,因为产桑叶不多,种桑树不划算,只能种水稻。所以,瘦田的价格在六贯钱左右。

    不肥不瘦的田地,能卖出十贯钱,已经算高价了。这种田地的地位很尴尬,种桑树嘛产量不算高;种田嘛,又有点浪费,划不来。所以,这种田地反而是没人要的。曾瑾菡对曾家的生意,对杭州的了解不少,一下就说中了要点,那东家只能说道:“小娘子果然是杭州人,我交了小官人这朋友,四十五贯就四十五贯罢……”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验证过地契,我们就签字画押,送交官府厘定,钱契两讫后,我请员外吃酒!”

    “吃酒就不必了,小官人要是赶时间,那就快些办事罢!”

    张正书听着这东家的话,怎么感觉他比自己还要着急?

    也许是察觉到了张正书的疑问,这东家也有点扭扭捏捏。但是,旁边的牙人却多嘴了:“小官人,你是不知情啊,这块地邪门了,不管是做甚么生意,到最后都是亏本的。而且不是亏小的本,而是亏大本。就拿这位员外来说罢,他先后开了米市、花圃、脚店,都是亏得血本无归……”

    “就你多嘴!”

    这位东家脸上也羞赧难耐,忍不住斥道。任凭谁被说中了心事,也是要恼羞成怒的。这位东家,也不例外。

    “哦,还有这事?”

    张正书也觉得奇怪了,要知道杭州本地的粮食不够吃,大多数是要从别的地方运粮食过来,才能维持得了城中几十万百姓的用度。所以说,在杭州城开一个米市,那绝对是有赚不亏的,可怪异的是,这个东家亏本了,还是亏大发了那种。

    再说花圃,宋人爱花,看着满街的宋朝百姓戴花,就知道宋人对花的喜爱是刻进骨子里的那种了。所以,不管是在宋朝哪个大城市开一个花圃,也是大概率能赚钱的。从这个角度说,这位员外的选择没有错。但怪异的是,他还是亏了。

    亏得最多的,自然还是要属脚店。

    什么是脚店?就是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