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官人-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联的解体,不是没有道理的。

    天大地大,肚子最大。当一个国家的百姓,连吃饱饭这么个基本要求都是奢望,那么这个国家还怎么维持?即便勉强维持,那也是离心离德的。

    换句话说,苏联是偏工业轻农业的反面例子;而中国的宋明清三朝,都是偏农业而轻工业的反面例子。

    农业和工业,就好比一个人的两条腿,缺了哪一条都会跛脚,想跑都跑不快。

    就好比后世很多人对米国的印象是:超级大国,工业发达,技术先进。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米国的农业也是一样的发达,甚至米国出口最多的产品,是农产品!可见,农业和工业,必须要同步发展才行!

    张正书就是出于这个理念,提前叫人过来布局了。

    这不,连苏熙、曾瑾菡都蒙在了鼓里。

    “郎君,怎么你一个劲地往郊外走啊?我们好像离明州城,越来越远了罢?”曾瑾菡有点害怕地说道,毕竟人生地不熟啊!

    张正书却神秘地说道:“我带你去看一个好东西!”

    “什么好东西?”曾瑾菡虽然有点好奇,但还是有点害怕。

    “之前你不是问,我怎么赚了那么多钱,还是不够用吗?”张正书笑道,“现在就叫你看看,什么才是大手笔!”

    曾瑾菡瞧了瞧吊在后面的史陌和刘忠,小声地说道:“难道郎君你,做了什么有违国法之事?”

    “啊呸,你夫君我是那种人吗?放心吧,这可是正儿八经的事!”张正书嘿嘿一笑道,“你这小妮子,想来是昨晚家法没伺候够啊,竟敢怀疑起你夫君来了?”

    曾瑾菡却嘻嘻笑了起来:“昨晚不知道是谁丢盔弃甲先呢?”

    说到这个,张正书也是无奈啊。这个身体的孱弱,真的太出乎意料了。虽然说,只有累坏的牛,没有耕坏的地。可这都没开始犁地呢,牛就差点受不住了。张正书一度怀疑,曾瑾菡这个小妮子是不是特异的体质,比如是什么名器之类的。奈何系统却给了他当头一棒:“就是你小子弱,要想在床榻上称王称霸,你还是想着多升级,提升体质为好!”

    气得张正书一怒之下,把系统关了。然而,却改变不了体质孱弱的事实。

    丢人呐!

第663章 这不可能!() 
好在,这只是夫妻间的闺房秘事,不然的话,宣扬出去张正书怕是没脸见人了。

    男人就不能说不行,哪怕真的不行,也要打肿脸充胖子说“可以”。就比如赵煦吧,明明不太行,却愣是要祸害别人。虽说,从古代的角度看,这天底下的美女,只要皇帝看上了那肯定就是皇帝的。可你都好色得肾亏了,还不知道收敛,怪不得正史上因为好色而亡了。

    赵煦死不死,对张正书来说不过是换个人当皇帝而已。可要是因此让赵佶登基为帝了,那就是坑惨张正书了。

    “好在,赵煦比我还不堪……”

    张正书嘟哝了一句,决定不再和曾瑾菡纠结这方面的事情。从某个角度来说,男人在这件事上,天生就是吃亏的。

    “好东西呢,就是这个了……”

    根据系统提供的地图,张正书知道他买下的地就在左近了。

    于是,张正书仔细辨认了一下,知道此刻明州城郊外十里地种植的水稻,正是他让人去找来的占城稻,而且还是两季稻。

    “啊?就这个啊?”曾瑾菡有点大失所望。

    张正书指着那一泓浑水,却歪歪斜斜长着的碧绿水稻苗,一脸自信地说道:“就这么一亩地,一年出产六石大米,那是轻而易举的事!”

    曾瑾菡不知道这个数字的意义,可史陌却是农家子出身,在后面听了这话,失声质疑道:“小官人,你该不会是说错了罢!我记得在关中,一亩上好的麦田,也不过出产两石麦子。水稻的话,我见过张家庄的水稻,好似也只能一亩三石啊?”

    农民,永远对粮食的产量和价格是敏感的。

    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波动,那都是关乎一年生计的大事。

    史陌虽然不做农民有段时间了,可这个习惯还是改不了。有时候,史陌都感慨,如果关中的粮食能运到汴梁城来卖,那么他可能都不用离乡背井了。不同的城市,粮食的价格是不一样的。汴梁城的粮食价格,冠绝天下。这都是因为汴梁城的人口太多,开封府的人口太多,仅凭一府之地,根本养不活那么多人口。

    而宋太祖选择都城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选择了水系发达的开封作为都城。

    后来,宋太祖觉得汴梁城作为都城来说,实在太危险了。

    大宋没有幽云十六州的庇护,北面之上,几无天险。就靠这黄河,能挡住辽国的铁骑。

    但是,一旦黄河封冻,辽国铁骑就要越过黄河,长驱南下,兵锋直指汴梁城了。

    在古代,一旦都城被破,那就等于一国亡了。宋太祖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后来历史也怎么了他的猜测是对的。金兵就是沿用着这个思路,在冬天进攻大宋,居然到了开封府外一百多里才被宋人发现,最后直接导致了靖康耻。

    为什么宋太祖没把京都迁往洛阳呢?

    这就涉及到大宋内部的倾轧了,宋太宗,也就是那时候的晋王赵光义反对。以至于赵光义的爪牙,起居郎李符、都虞候李怀忠先后跳出来反对。但是,赵匡胤还是一意孤行。结果呢,见赵匡胤还是不听话,好了,这时候赵光义亲自跳出来了,说了一句:“江山在德不在险。”

    嗯,就是这么一句话,让北宋亡了,宋朝只剩半壁江山。

    为什么赵匡胤要迁都,赵光义却拼命反对呢?

    因为那时候宋太祖意识到了,在开封这里他兄弟晋王赵光义的势力太大,大到什么地步呢?甚至连他这个皇帝的命令都不好使了。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领军打仗的能人,可论起阴谋诡计,政治把戏,显然他不是他兄弟赵光义的对手。所以,赵匡胤想了个法子,想要另起炉灶,重开棋盘——那就是迁都了。

    赵光义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极力压下了迁都的事。其实,赵匡胤也是在试探而已。但后来,赵光义的势力膨胀得太大了,赵匡胤想传位给自己儿子,都怕赵光义有一日取而代之。再加上那时候还有割据势力没有平定,所以迁都一事暂且搁下了。

    再后来,赵匡胤想很下心来迁都的时候,赵光义却提前发动了。

    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二十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斧声烛影的典故,就是从此而出,留下千古之谜。赵匡胤为何突然去世?赵光义凭什么坐上皇位?一切都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赵光义脱不了干系。

    和朱元璋一样,北宋的亡,和开国皇帝有莫大的关系。

    一,是赵光义虽然精于阴谋诡计,却疏于战阵,打仗的本事稀松平常得很,本来很有希望拿下的幽云十六州,最后竟然功败垂成。二,是赵光义已经自己说出口不能迁都的,所以也没办法收回这句话,最后也只能徒负呼呼了。

    缺少了北方屏障,没有天险做保护,汴梁城其实就是北方异族铁骑眼里的一块肉。

    但不管怎么说,因为都城在汴梁,所以开封府的经济、文化水平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农业嘛,那就马马虎虎了。要是没有外来的粮食运到汴梁城,汴梁城半年都撑不下去。这大概也是宋太祖想要迁都的原因了,粮食价格太高,粮食运输不容易。一旦被敌人切断了粮道,那就只能饿肚子等死了。

    虽然,开封府的田地,经过黄河不断的泛滥带起淤泥淤积得很肥沃了,田地出产都挺多的。比如那水稻,在开封府种,居然也能达到一亩地三石粮的标准。但是,架不住那人口实在太多啊。粮食入不敷出,自然是要从外地运粮食进来的。

    所以,史陌觉得张正书是在开玩笑。

    再肥沃的土地,能凭空变出一倍的粮食来?

    别的事,再匪夷所思史陌都愿意相信,唯独粮食的事,史陌是万万不肯相信的,甚至觉得这小官人是得失心疯了,满嘴胡话。

第664章 两季稻() 
张正书当然明白史陌说的是真话,因为史陌并不知道有两季稻的存在。

    两季稻,是划时代的农作物,就和杂交水稻一样,都是能养活无数人的神奇作物。后世某些论坛上叫嚣着,土豆番薯才是改变中国农业的农作物,举例产量多少多少。张正书只能说他们真的无知,以后世番薯、土豆的产量,来衡量明末清初那时候的番薯、土豆的产量。要知道,后世的番薯土豆,那都是经过千百年优选优育的,才能打这么多斤;但是番薯土豆刚刚传入中国那会,绝对没有这么高的产量。一亩地,能产个三四百斤那是顶天了。

    番薯土豆最有用的地方,是它们不挑土地,无需那么辛勤打理,即便是山地,也能有所出产。最关键的是,它们抗旱。

    说实话,番薯土豆的营养价值并不高,多纤维素而少淀粉,把它们当做主粮,身体是没多少力气的。所以,番薯土豆只能做辅粮,做不了主粮。这也是为什么清朝时贫民大多面有菜色,吃多了番薯土豆呗。

    当然了,有和没有,差别太大了。

    张正书肯定是希望手中有番薯土豆的,可惜的是,宋朝这会还没人到过美洲去。自然,什么番薯、土豆、玉米、辣椒、西红柿都没有了。

    不过,两季稻的意义更大。

    张正书对史陌点了点头,说道:“史大哥的话没错,寻常的水稻,自然是只能一亩地产两三石。但是,我这水稻不一样啊!”

    “能有甚么不一样,难道是神种不成?”

    史陌的话音刚落,曾瑾菡就惊讶地叫了起来:“那人……不是我们张家庄的六叔吗?”

    张正书抬头一看,田里那带着草帽,拿着锄头之人,不正是张六叔张康土吗?

    “六叔!”

    听得熟悉的开封音,张康土抬头一瞧,哈哈大笑道:“我寻思着小官人是时候到了,这两天门前有喜鹊叫哩,不曾想今日就见到了小官人。”说着,张康土拿着锄头快步走到了张正书面前。

    “六叔,辛苦你了。”

    张正书看着他满头大汗,伺弄着田地搞得浑身都是泥巴,不由恳切地说道:“这么多田地,叫你一个人管着……”

    “那有甚么,不过是百来亩地罢了。”张六叔叹了口气,“明州这里地便宜,好地也不多了。这些地,都是花大价钱买下来的,也就中等偏上罢了。小官人,我有个疑问,为何一定要种那占城稻哩?听闻,这种稻米不太好吃啊!”

    “占城稻?”

    史陌一愣,这名字好像在哪听过似的。

    张正书却笑道:“六叔,这占城稻有大用。今日来,就是跟你说清楚的。你是二月二下的种,对吧?”

    “没错,江南天暖,二月二都能下种了。”张康土点了点头,承认了这一点。

    张正书算了算时日,“那就是说,如今四月底,才刚刚抛入田中移种一月左右?”

    “抛?”

    史陌更家摸不着头脑了,这都是什么“神操作”啊,小心伺弄水稻都未必能得到高收成,可张正书倒好,抛入田中。史陌心中哀嚎了一声,心道怪不得那些水稻苗长得密一块,松一块的,浑不像人工插秧的样子。原来,都是乱抛的啊?

    张正书却知道,抛秧比插秧快多了,这是种植两季稻必须采用的手法。不然的话,说不定赶不上时间。毕竟这占城稻,也是刚刚移栽过来不久,还没有优选优育,万一错过了生长时间,那恐怕只能种一季了。再说了,抛秧也是有技术含量的,先用肥沃的土地培育出秧苗,然后利用重力抛入田中。虽然比后世的抛秧技术差了不止一星半点,但张正书却知道,这有利于秧苗的抗病性和抗倒伏。

    更重要的是,抛秧可以节省时间,抢住了插秧季节。再加上抛秧可缩短返青期,促早生快发,提早成熟。除了成穗率稍低,穗型不够整齐之外,几乎没啥缺点了。额,对强迫症来说,看到乱抛的秧苗也很难受。

    “小官人,你真神了,怎么算出来的?”张康土有点惊讶地问道。

    张正书却笑道:“这有何难,算一算两季稻的生长时间就行了。”

    “两季稻?!”史陌和张康土都愣了,要知道,旁人爱护地力,都还没来得及插秧呢。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就是两季稻。顾名思义,这占城稻能一年产两季。第一季,要抢在清明前播种,三月中旬就要移栽。如果气候条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