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群雄召唤-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鲍鸿应了一声,这个和先前李左车的分析并没有太大的出入,樊崇这个人不属于创业型人才,而是那种实在被逼得没办法了,才寻求出路的家伙。所以他所追求的也仅仅是些微薄弱的安全感而已。只要给他这样一个环境,他根本不会在意太多。早期顺从王莽的统治,后期接受刘玄的招降等等。

    “我们也研究过这个问题,靠自己寻求出路很困难。周边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要说他们除了支持黄巾之外,心里没有其他心思,恐怕谁也不会相信!”樊崇笑道,“就凭我们这些人,出来的时间比他们还短,接手了这些部众主要还是打着黄巾的旗号,远远没到训练成自己人的程度呢。这种实力,自立简直就是找死!”

    “你们能够脱离对张角的情绪,选择自立?”鲍鸿闻言,却是顾不得礼仪问题,连忙打断了樊崇的说话。

    “自立又不是与张角为敌!”樊崇笑道,“在我心里面,如果是归降汉朝的念头,下意识的就会有抗拒的情绪,而如果是自立的话,基本上就没有太大的反应。”

    “原来如此!”鲍鸿点点头,好感度毕竟不是万能的。这就和忠诚度一个道理。绝对好感的死忠自然不用多说,某些人虽然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忠诚,但是却也需要为自己考虑,所以像是朝中各种割据地方,拥兵自重的。并不一定是反贼,只是相对来说忠诚度略低而已。

    就像刘表、刘璋这些人,真的有对抗朝廷的念头吗?绝对不可能。但是他们在地方所做所在,也确实有拥兵割据的意味。

    大臣对朝廷的模式是如此,渠帅对张角的模式同样也是如此。不过是自立山头而已,相对来说比诸侯割据更不算事。

    “绝了自立的念头,那么不外乎就是找个合适的下家了!”樊崇继续说道,“想必君章也和你们分析过几个选择的利弊了,目前为止,根本就没有什么人表现出足够的担当。”

    “众多反王之中,有足够执政经验的也就大秦扶苏、大楚项梁之类。而且还存在致命的弊端,不知道能不能调整过来。”樊崇笑道。

    “所以呢?”鲍鸿疑惑道,“这个也不选择,那个也不选择,先生是准备怎么办?”

    “静观其变!”樊崇笑道,“你也可以说我是要坐山观虎斗。不过我不认为自己有做渔翁的能力,可以说我所选择的不过是逃避罢了!”

    “何为逃避?”鲍鸿闻言,却是有点跟不上樊崇的节奏了。

    “我们商量过了,将军可谓是一方人杰,若是我们全力阻拦,必然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哪怕是最后能够拦下将军,那我们也必然损失惨重。到时候就连保持自己安身立命的筹码都没有了!”樊崇笑道。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鲍鸿笑道,“张角也不是什么好货,没必要为了他舍命相陪!”

    “正是此理!”樊崇笑道,“说实在的,我觉得将军也没必要为了汉帝而如此作为吧?”

    听到樊崇此言,鲍鸿思索片刻,这才开口说道:“末将所为,也并非是为了当今汉帝,更多的还是为了这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

    “先生可曾想过,若是黄巾军真的攻破虎牢,进军洛阳,甚至是拿下洛阳,杀死汉帝,接下来会如何?”鲍鸿笑道。

    “当然是太平大道普济天下,天下太平!”樊崇不假思索开口回道。

    “哦?天下太平啊?”鲍鸿闻言。露出冷笑之色,很直接的揭开樊崇回避的,血淋淋的现实,“当年绿林、赤眉推翻王莽政权,不知道天下有没有太平?”

    这个问题当然是否定的。随着王莽政权的坍塌,天下可谓乱作一团,世家跑出来要抢夺胜利的果实,各路反王想要自立,农民军想要安定,却被更始帝坑害,整个天下可谓乱成一锅粥了。

    樊崇开口道太平,并不是他没想到这点,可以说是在回避,甚至说是欺骗自己罢了!(未完待续。)

第九十二章 诡异的条件() 
“没攻陷洛阳之前,天下各州的大汉官吏、将领必然都是要按照汉帝的政令行事。若是洛阳失陷,天下各路地方势力必将拥兵自重。”鲍鸿笑道,“若是陛下不幸身死,继位者的正统性必然受到质疑,人们可以光明正大的拒绝执行朝廷的命令。就算陛下没死,地方势力也可以借口政令没有传到,或者干脆阳奉阴违等等。”

    “虽然你说的有点道理,但是就和前面的问题一样。”樊崇笑着应道,“汉帝之死会造成什么影响,或者我等义军起义会对百姓造成什么伤害,这都不是根本性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有这样的后果就不去做这个事情。讳疾忌医终究是错误的,人想要恢复健康,就必须去治疗,天下想要恢复平静,就必须要经历战争的洗礼!”

    新文明建立,必将是在旧文明的毁灭之上。唯有腐朽的制度经历战火的洗礼,才能涅槃出新生。

    鲍鸿也没想到,樊崇这家伙一下子就到了革命家的境界,任何一个投身变革事业的人都会持有这种态度。

    没有什么变革是能够绝对和平进行的,血与火的洗礼才能带来全新的世界。

    “你说我比如那些人野心大也好,说我更加心软也好。”樊崇笑道,“虽然我看透了这些,却不代表我能够下的去手。所以,我选择退出!”

    是的,樊崇所谓的‘旁观’并不是要坐山观虎斗,最受渔翁之利的意思,哪怕是真的出现两败俱伤的情况,他也没能力去收拾残局。

    所以,他所谓的‘旁观’说白了就是弃权的意思。

    你们去争吧,争完之后谁获胜我就跟着谁。

    鲍鸿也算是听明白樊崇的意思了,对于这种人,鲍鸿实在是无言以对于了。

    不过话说回来,天下诸侯要都是这个样子,那也就不用担心谁造反了。

    就像三国里面的韩馥,居然被人一番话说的直接把地盘让出来,这也是够了。

    相对来说,樊崇还知道保留兵力,这样投靠过去才有说话的权利。回过头来也是应了前面的说法,拥兵自重不是等于反叛,也是自保的需要。当然,反过来对于君主来说,这就不能容忍了。

    “那我的想法也提出来了。”鲍鸿笑道,“皇帝现在还不能死,所以我们必须要设法北上!”

    “这我就不管了!”樊崇应道,“我们商量过,不会出动出兵对付你们。当然,应尽的职责还是会做的,至于你能不能冲突防线那就是你的事情了。”

    “……”鲍鸿也没想到,樊崇居然提出这样的方案,只守不攻,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说他什么好。

    “事情就是这样了!”樊崇笑道,“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我们直接回城了!”

    随后,樊崇居然真的拨马就走。而其他人也纷纷上前告辞离开。

    “什么情况?”鲍鸿虽然大致明白了樊崇所要表达的意思,但综合起来完全是有点懵逼,一时间倒是不知道如何应对。

    “你们觉得他们说的可信吗?”鲍鸿一时之间实在理不出什么头绪,对身旁的几个军师询问道。

    “这么不合理的条件,可能吗?”李左车不屑的冷笑一身,压根没有继续解释的意思。

    “虽然樊崇借口和黄巾张角之间的感情促使他就算为了大义,也不得不完成黄巾高层给他指派的任务,做好设置防线的工作。”荀攸开口分析道,“可是这个说法实在是太牵强了,完全不合理。”

    “别的不去说他,光是他们不断追杀杨林他们这些仅仅是为了保卫平民安全的义军,就证明了他们那些人并不像他们自己说的那么大义凛然!”

    晏婴等领着颜高他们过来,鲍鸿吩咐众将回营,其他人则一起讨论这个事情。

    “但是另一方面,从李左车先生对樊崇的性格分析,到郅恽郅君章、樊崇等人的言行来看,他们的确并不支持战争。”荀攸继续说道,“那么,可以想到的原因就是,有人反对和平解决,所以迫使他们不得不提出这样奇怪的条件!”

    “你是说,另外一部分人属于有野心的那种。所以更希望出现天下大乱的局面,他们才有乘势而起的机会!”鲍鸿心中一动,顺着荀攸的思路想下去,这个结果不言而喻。

    “所谓义军反王,没有野心的实在是少数。尤其是在前世起义过程中,恐怕都享受过权势的滋味了,有几个愿意回过头去做平头百姓?”荀攸点点头,认可了鲍鸿的想法。

    “也就是说,现在黄巾军中并不是樊崇一个人说了算。这也是必然的,樊崇毕竟只是一个地方的反王首脑而已,现在的反王联军,各个地方的十几路反王汇聚在一起,指望他们同心协力,是根本不可能的。”鲍鸿也笑着说道,“就像张楚义军一样,葛婴居然因为一点事情而被陈胜猜忌害死。那什么张耳、陈余、武臣等人更是分兵出去之后就拥立其他人为王。在强大的大秦面前,反秦义军都是各有心思,如今黄巾义军的各个首脑比反秦义军要复杂数十倍,能够上下一心才见鬼了呢!”

    再有其他的鲍鸿却没说,十八路诸侯讨董,还没开局,鲍信因为怕孙坚抢头功,暗中令其弟鲍忠出战,结果鲍忠为华雄所杀。紧接着,先锋孙坚总算到位了,又有袁术怕孙坚立功,扣了孙坚的粮草,导致孙坚兵败,祖茂为华雄所杀。

    所以说,联盟这个东西,除了上古时期,那就是扯淡。要么你压服大家,直接统一指挥。要么就是相互牵制,相互妥协。指望形成联盟就能同心协力,还是省省吧。

    “按照先前的情况来说,他们四处追杀民间义军,巩固城池的防卫,恐怕也是抱有割据的念头,大多数反王也是野心膨胀,侧重权势的发展,根本没顾及百姓的死活。”鲍鸿打开思路,侃侃而谈,“也可以说,樊崇为主的‘妥协派’显然不占主流,更多的应该是比较激进的‘野心派’。”(未完待续。)

第九十三章 刘秀和公孙述的舆论战() 
“的确!据郅恽所说,樊崇那边应该是十八路反王的联军。”荀攸应道,“这其中大部分都是野心勃勃之人,对他们来说,什么暂时还没稳定,汉军或者黄巾军太强,他们不足以对付,这些都是废话,不去一战他们绝对不可能妥协的!”

    公孙述称帝,在南郑修筑宫殿。又造十层赤楼帛兰船。多刻天下牧守的印章,备置公卿百官,又自恃四川地势险要、物产丰饶、户口繁盛,意颇昂扬自得。

    公孙述素性苛细,迷信讳谶符命之说,好察小事而忽略大体,即位后,贸然废止铜钱,而设官铸铁钱,致使民问货币不通;霸业未成,即立其两子为王,并分封诸子弟分布郡县,一国政事唯任之于公孙氏,拒阻群臣进谏,由此大臣多心生怨望。妥妥的暴发户形象。

    而且这家伙还和陈胜一样,暴发之后就忘了老朋友的家伙。

    当初公孙述在蜀地称帝,占据陇右的隗嚣,各政权之间摇摆不定,就派马援去考察一下。

    马援最先去的就是公孙述那里,他和公孙述是同乡,俩人交情还挺深,也算是马援的一点私心吧。

    马援本以为故人相见定会握手言欢,没想到公孙述却摆起皇帝架子。先陈列卫士,然后才请马援进见。刚见过礼,又马上让马援出宫住进驿馆,接着命人给马援制作都布单衣、交让冠,然后才聚集百官设宴招待他等等一系列可谓小人得志的行为。

    于是马援毅然返回陇右,并对隗嚣道:“公孙述井底之蛙,妄自尊大,您不如专意经营东方。”就这样,公孙述失去了一个盟友,最终被刘秀扫灭。

    当然,这是在做人的方面。也可以说是私人问题。只不过他自己处理的不够好,没想到因为私人的问题导致了大局的问题。

    另一方面来说,公孙述能够雄踞一方,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首先第一点,不管是说公孙述不务正业,却听信鬼神之说也要,公孙述通过这个方法,却是让刘秀头疼了很久,这一点就比其他反王出色多了。

    那个时候百姓对于天命理论迷信非常,公孙述和刘秀就这个正统的问题发动过‘舆论战’。

    王莽说他受命的关键是符命铜匮图书上说“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明言汉为火德,色尚赤。汉初的经学家已经论证汉为尧后,王莽就自诩为舜之苗裔,以应尧舜禅让故事。这是王莽篡汉的重要理据之一。

    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答天神,以塞群望。”

    公孙述也喜欢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