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个时辰过去了,被围起来的那些夏军士兵没有什么反应,肚子不疼脑袋不晕,或躺或坐在地上,或剔着牙或砸吧着嘴巴聊天。

    “你说人家宋军煮的羊肉咋这么好吃呢?难道咱们吃的不是一种羊?”一个夏兵疑惑地自言自语道。

    “胡说啥呢,环州和咱们韦州离的就这么远,”另一个士兵伸出两只手比划着,好像环州和静塞军司所在的韦州只有一堵墙的距离,“羊还能长出两个样来?”

    “说的也是,可羊是一样的羊,那就是人家的伙头兵会煮了。”

    “很有可能是这样的,人家宋军的伙头兵,那是真正的厨子,咱们的呢?

    我有个同乡,和我差不离年纪,我俩一起进的咱们军司,可那小子体格子不行,就被打发到伙房去当伙头兵了,那小子原来一粒米都没做过,指望他做出来的东西好吃?”

    “就是这个理嘛,咱们夏军作战比宋军勇猛,可吃的是些什么玩意啊?真他女马不公平!”

    “你小子就别埋怨了,就算是咱们大将军,不也是吃伙头兵煮的羊肉,不也没人家宋军小兵吃的好?”

    说道这里,一帮人开始比着赛的叹气,嘴里虽然不说,可心里羡慕,羡慕宋军的士兵,羡慕宋人,人家大宋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连厨子都比西夏的强。

    我要是个宋人就好了,可以天天吃好吃的,宋人的女人也比西夏的漂亮,一看就水灵,都说大宋江南风景如画,气候温润养人,我要是能讨个大宋江南的女人做老婆,那一定美死了,我要做宋人……

    白日梦做完了,又接着叹息,叹息为什么人长的本来就没有区别,为什么要分出来宋人和西夏人,又为什么要打来打去的不得安宁。

    一个时辰过去了,他们还是没有反应,这下他们是一点也不担心了,人家宋军跑是跑了,可没来得及给这么美味的煮肉下毒。

    野利图里的营帐里,有几个属下的将领忍不住还是提起了宋军留灶留肉的事情。

    他们认为宋军没想到夏军有了投石车,所以一开始相互叫骂的时候,并没有认为夏军能轻易攻下清平关来。

    加上前几天他们还守住了城墙,无形中给了他们盲目的自信,可后来夏军把投石车推了出来,宋军自知在投石车的攻势下,他们是完全没有机会守住清平关的,惊吓之下谁也不想被砸成肉泥,所以才狼狈逃窜。

    这几十口大锅里味道鲜美的牛羊肉,本来是他们做了准备自己吃的,互骂的时候,他们还在城墙上吃着呢,很多夏军都看到了。

    而且夏军和宋军之间大大小小作战了很多年,很多次,从来没见宋军下过毒,再说宋军营寨里出现毒药,本来就不太合常理。

    最主要的还是事实摆在眼前,那几十个最先入关的夏军士兵吃过了宋军留下来的煮肉,现在都一个多时辰过去了,他们不也没事嘛,所以说宋军根本就没有在那些煮肉里下毒。

    啰嗦了这么多,野利图里也明白,这帮手下就是馋了,忍不住想尝尝宋军的厨子做出来的煮肉,到底有多么好吃,让那几十个夏军连命都不顾的去尝试。

    他心里暗骂,万一真的是自己想多了呢?要是那些锅里的牛羊肉真有毒,那几十个小兵早毒发了,没听说过吃过了要过一个时辰之后才毒发的毒药。

    他虽然是主将,可他也是人,看见好吃的,闻见那个诱人口水的味道,他也馋得不行,只不过一开始担心这是宋军的阴谋诡计,怕他们下毒而已。

    现在看来,宋军没有他想象得那么聪明,这一次他确实想多了。放着几十锅美味的煮肉不吃干看着,这也是一种浪费。

    于是野利图里给自己找个了台阶下,说宋军奸诈,不得不防。现在既然证明那些牛羊肉没事,那么就先放那几十个夏军回营,如果他们到入夜还没有事,就把宋军留下的煮肉分给大家伙吃。

    当然,不光要吃,还要让夏军的伙头兵去琢磨琢磨人家的煮肉为什么做的那么美味,看看那些大锅里加的什么香料,这些香料又是如何配比的,争取以后自己的伙头兵也能做出那么好吃的煮肉。

    众将得令,笑哈哈地告退而去。被围起来观察是否中毒的夏军士兵也放了回去,从传达这条命令的小兵嘴里,他们知道大将军已经认为宋军留下的牛羊肉没有毒,晚饭的时候,大家就都可以吃上了。

    这些人回到自己的小队,便把这个消息散布了出去,夏军营寨里顿时欢欣鼓舞,士气大振。

    伙头兵接了将令,也找了一口气味最浓厚的煮肉大锅里扒拉,最后找出来七八个香味料包来。

    解开这些料包来察看,有些香料他们是认识的,有些是不认识的,有些是磨碎成了粉末才加到料包里的,这就让他们没法得出煮肉的秘方了。

    后来还是伙头兵的一个火长想到了个主意,等大军攻陷了通远县之时,抓几个宋军的伙头兵回来拷打逼问不就得了?

    好在这些调料包不是一次性的,只要往煮肉的锅里不断的加肉加汤,这些调料包还可以用好几天,所以他们又把调料包小心包裹好了,投回了煮肉的大锅里。

第473章:歪打正着() 
有些戏,做得太足容易让人疑神疑鬼,有些事,不经意之间就会歪打正着。

    西北的四月天,入夜就起风,仿佛那一张黑色的天幕是被风卷来的。

    夏军的斥候前锋回报,逃跑的宋军沿路并没有在其他的关口和营寨停驻,而是直接逃回了通远县城。

    在野利图里看来,宋军这副德行,实在不难理解。

    以前没见到夏军的投石车,清平关这样的小关他们也可以坚守一阵,可见到了投石车之后,清平关宋军弃了,后边的那几个关隘,无论是兴平关还是洪德寨,包括肃远寨在内,城墙都跟清平关差不多,宋军肯定觉得没有坚守的意义,所以也就一股脑儿都舍弃了。

    宋军一路狂奔逃回通远县城,倒是省了夏军不少力气,所以野利图里不着急进军,通远县城高墙固,宋军肯定不会像清平关那样直接放弃。

    他吩咐军中的录事参军给梁乙逋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夏军已经以雷霆之势横扫环州五关十一寨,不日即将攻陷通远县,环县侯杨怀仁的人头,十日后就会奉上。

    通远县城肯定难打,但野利图里有信心,三天时间的猛攻,加上投石车这样攻城利器,他不相信吓破了胆子的宋军还能守得住。

    随后他下了一道军令,今夜杀牛宰羊,大行犒赏,因为他已经看到了三天后的大胜,通远县城的财富,都将是他的。

    让野利图里完全放下戒心,不再怀疑那些肉汤有问题的,除了最初那几十个吃过了肉的夏兵到了晚上还没有毒发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从探子回报的细节之中判断出来的。

    如果宋军逃跑,扔了厚重的衣甲和兵器,这个还真不一定就说明宋军就不是佯败。

    野利图里十几年前和宋军也交过战,当时的情况也和今天的事情类似,胆小怯懦的宋军见识了夏军的威猛之后,立即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逃跑的宋军也是旌旗啊,衣甲啊,武器啊丢了一地,和今天的状况非常像,只不过探子说他们在宋军丢弃的一堆破烂里,还捡到了铜钱和银子,这就不合常理了。

    听说过逃跑的时候卷了钱逃跑的,这就是逃跑完了之后生活的经费,见过太多宁愿死也不愿意把钱舍弃的人,没见过逃命把钱逃丢了不回去捡的。

    这年头就这样,人的思想不活泛,攒点钱,看在眼里比命还重要,即便到了后世,也听说过不少房子失了火不先逃命,反而先去翻箱倒柜找存折的。

    天霸弟弟若是知道自己临时起意的败家行为阴差阳错成全了杨怀仁的留灶之计,他肯定得缠着杨怀仁给他做好几顿好吃的,这就叫歪打正着。

    夏军大营立即热闹了起来,宋军留下来的几十口大肉锅里肉香飘溢,夏军将士们大快朵颐,无不称赞这些牛羊肉的美味。

    翌日,夏军开拔,行军一日,在通远县城外十里安营扎寨。

    通远县城头上,杨怀仁等人遥望西北,看了一会儿,一个黑影从远处的黑暗里分离出来,飞速的奔至通远城下。

    城头上的宋军士兵丢下一条长绳去,那个黑影便顺着绳子像猴儿一样灵活的攀爬了上来。

    黑衣人三五步窜上了城头,杨怀仁等人迎了上来,等那黑衣人扯落了蒙脸的黑布露出一张可爱的笑脸来,这人正是杨怀仁留下来查探消息的小七。

    “小七,怎么样,西夏人吃了咱们留下的好东西了吗?”

    小七一脸坏笑地点点头,“回禀侯爷,诸位将军,西夏人比咱们还馋,一开始野利图里那老家伙还心存疑虑,后来见那些吃过了那些煮肉的夏兵到了夜里还没事,就不再怀疑了。”

    “好!”

    杨世虎忍不住大叫一声,激动地脸上洋溢着笑容,他对杨怀仁抱拳道,“侯爷果然妙计,留灶示好,将来一定堪称经典。”

    杨怀仁谦逊的还了一礼,对大家摆摆手道,“诸位过奖了,雕虫小技,何足挂齿?”

    以前以为这样的话应该是那些戏文里的谋士们挂在嘴边的,现在从杨怀仁嘴里说出来,他自己的都觉得自己的形象起码又高了三五公分。

    童贯问道,“明日夏军可能要攻打通远县城,城内百姓已经出现一些混乱,通远县虽然城高五丈,可面对投石车,也抵挡不了太久。

    不知侯爷给夏军所加的‘料’,要几时才能发作?”

    杨怀仁摸着下巴算了一下,轻轻点着脑袋回道,“正常算来,那些下了药的牛羊肉,夏军吃上五六顿,也就是约莫这三天左右就会发作。

    算上今天,他们起码已经吃过了三顿了,不过这两日来夏军一直处于疲劳行军中,这样的运动量有可能加速毒药起作用的时间。

    明日夏军一定会早早饱餐一顿,然后对通远县城发动猛烈的进攻,这样一来又会加大他们毒发的可能,要这么算的话,明天一战,很可能就是他们的死期。”

    “好!”

    这一次众人都齐声叫好,仿佛他们期盼了很久的时刻,即将来临。

    通远县令宋庭玉请示道,“那城内百姓人心惶惶,不少人要出南门逃难,要不要安抚一下?”

    一帮人里杨怀仁品秩最高,可他本是没有实权的,童贯和杨世虎等环州的文武官员对他表现出的恭敬,有一半是因为他的爵位,另一半因为他这几天确实在宋夏交战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可他毕竟不懂这些事,打仗了,有老百姓害怕遭受战祸,出城逃难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只不过目前的情况看来,通远县应该没有危险,若真放他们难逃,逃难的路上那才真叫受苦受难,反而留在通远县城内,危险不大。

    对于宋庭玉这位通远县的父母官来说,安抚百姓是一定要做的,这也是他后勤保障的职责之内的事。

    问题是,城内除了九成的宋人,还有约占一成的胡商,这里边难免会有西夏或者契丹的探子,如果把杨怀仁的计策拿出来安抚人心,难免会走路了风声。

第474章:天霸长大了() 
这就让宋庭玉为难了,百姓眼里宋军一天之内舍了五关十一寨,一路逃回了通远县,看样子是抵挡不了夏军的,若是这样还不让人家逃难,难道让人家在城内等着城破的那一天被屠杀吗?

    宋知县的担忧不能不当一回事,打仗归打仗,但不能让老百姓跟着受苦受难。

    明天打仗杨怀仁是帮不上什么大忙的,夏军又有了投石车,童贯和杨世虎也不会再让他去城墙上冒险,所以他只有带着些县衙文官和书吏去安抚百姓。

    留灶下毒的计策,自然不能跟百姓们明说,杨怀仁也只好跟百姓们保证宋军绝对会坚守通远县城,不会弃城逃跑的。

    见杨怀仁说得信誓旦旦的,大多数淳朴的宋人百姓就信了他的话,扭头回家。

    一个白胡子老汉说的话让杨怀仁又热血了,老汉说,“我们不是怕死想跑,是怕将士们怕死,让我们白死。”

    杨怀仁可以体会老汉的心情,大宋边军多年来懦弱惯了,百姓们信不过,也没什么好反驳的。

    如今一天之内弃了五关十一寨,老百姓心存怨念,那也是恨铁不成钢而已。

    杨怀仁没法道出留灶之计的实情,只能用他亲身经历的事情,讲给百姓们听。

    他说清平关上宋军将士浴血奋战一整天,一千多将士伤亡仍没有一个人逃跑。

    他说将士们用自己的年轻的鲜血染红了整个关墙,大吼着“守卫家人”拼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