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宗晖能坐在濮王这个位子上,能混到今天的权力和地位,如果把他看做是个和蔼客气的老人,也只能说明你幼稚。

    北宋神宗哲宗两朝是个什么情况?用杨怀仁的看法就是瞎嚷嚷加瞎折腾。

    搞不清民情只为了自己的理想要变法的,嚷嚷着要变法却连麦子韭菜都分不清楚的,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反对变法的,为了自己的仕途也跟着嚷嚷着要反对变法的,还有趁着别人瞎嚷嚷的工夫为自己谋权力谋财富的,还有无奈之下远离是非寄情山水吟诗作赋的。

    大致上这二十来年朝堂上就这么个情况,这么些人。

    听起来挺简单,其实在波诡云涌的不断变化里,能屹立庙堂左右逢源的人,实在没有几个,赵宗晖就是那个老赵家里的聪明人。

    有的人明着争权夺利,比如高太后,有的人明面上装好人,实际上暗地里争权夺利,比如赵宗晖,虽然都是争权夺利,但是后一种人似乎潜伏的更深,反而更有成功的可能。

    其实若不是杨怀仁经历了环州和眼下的事情,或许他还不会对赵宗晖有什么看法,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他还有点佩服这种能够隐忍的人,也不会招惹这种人。

    可经历了生死之后,杨怀仁忽然想明白一件事,有句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想来这话不止后世说得通,即便放到一千年前,也同样好使。

    既然杨怀仁是个厨子,那自然不能饿死,要死也是要撑死,所以他便下了决心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尽管目前看起来像是一场没有多大胜算的赌博,他也要放手搏一把。

    出于对一个老人家的尊重吧,杨怀仁下马了。客客气气走上前来,给赵宗晖叉手施了一礼。

    赵宗晖有些错愕,可眼神里的惊疑也是一闪而过,便立即露出了笑脸,也叉手回了一礼。

    赵仲璲有点看不过去了,凭着他家濮王府的地位,怎么姓杨的小子上门来捣乱,还带着兵士如此狂妄无礼,他爹怎么还跟他相互拜上了?难不成还真要把他当成了王府的客人不成?

    杨怀仁接了赵宗晖的还礼,却没有多行半礼,他也懒得跟赵宗晖斗嘴耍花腔了,这老狐狸毕竟不是他儿子赵仲璲,跟他要斗,也不会在嘴上这么简单。

    “濮王爷,咱们有话直说,我就问你一句话,要是大宋的将士们在前方卖命抗敌,后边他的家人受了某些人的欺负,这事该怎么算?”

    赵宗晖脸色一阴,似乎立即就懂了,不过他也没有因为杨怀仁这么直白的质问似的口气而动怒,而是反问道,“照通远郡公的意思,应该怎么办?”

    杨怀仁从他那一刹那的眼神里,便明白了他的猜测不假,赵士暅想趁着杨家有了危难,便想借机侵吞霸占杨家的产业,肯定不是赵士暅这种纨绔子弟能有的眼光。

    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想出那么一条理由欺骗杨家的女眷,还指使赵奎领人大闹杨府逼迫杨府就范,更不是赵士暅这种阅历和智商能想出来的主意。

    赵士暅的背后,肯定有人指点他这么做,从目前来看,杨怀仁的判断是准确的,赵仲璲并不比他的纨绔儿子强了多少,他们的主心骨,只能是赵宗晖这个老狐狸。

    杨怀仁也没有心思跟他踢皮球了,直接大声说道,“要我看嘛,这跟通敌没什么区别,应该开刀问斩!”

    这几句对话,杨怀仁故意扯着嗓子说得特别大声,让他身后的将士们和围观的群众们都听得十分真切。

    将士们对杨怀仁的看法是十分赞同的,这些边军的将士们,成了家的有妻儿,没成家的也有父母,他们在边地守卫边疆,若是他们的家人在老家还受了欺负,那就是他们最担心也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将士们义愤填膺,围观的百姓们似乎也有同感。

    虽然以往边军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事迹,百姓们也对他们有些看法,可如今通远军在环州大败了夏军之后,百姓们正是群情激昂的时候,听了杨怀仁的话,自然也就站在了他的一边。

    赵宗晖见杨怀仁身后的将士们和围观的百姓们情绪被这么一句话调动了起来,脸色有点阴郁。

    他会看时候赚便宜,看来杨怀仁也不是个好惹的货色。只不过赵宗晖似乎觉得这话和他没有关系,装出一副茫然样子问道,“杨郡公这是受了谁的气,不如说出来,本王愿意替你做主。”

    杨怀仁哈哈大笑,随即愤然说道,“濮王爷,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没意思了,大家都是老司机,就别装清纯了……”

第506章:怀仁的演讲() 
杨怀仁已经把话说到脸上了,可赵宗晖似乎倚老卖老,直接装聋作傻,眯着眼睛问道,“老死鸡?啥是老死鸡?”

    “嘶……”

    杨怀仁这才发觉自己说秃噜了嘴,把老司机都说出口了,赵宗晖还真不可能知道老司机是啥意思,于是立即换了一种说法。

    “意思嘛……”

    杨怀仁做手势指了指赵宗晖,又指了指自己,“咱俩都是老郎中了,谁也别跟谁玩偏方,前几天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心里有数,我也猜的出来,谁也别把谁当傻子。”

    “呵呵”,赵宗晖抚胸笑道,“有趣,有趣,没想到通远郡公小小年纪,说话还真是有趣。那照通远郡公的意思,你要怎么才满意?”

    赵宗晖一口一个通远郡公叫着,听起来是对杨怀仁高看了一眼,实际上是在强调杨怀仁的身份,意思就是即便你现在是个郡公,可这地位的高低也是讲究对比的。

    在普通百姓和官员的眼里,你个通远郡公好像挺厉害,其实你要搞清楚,我可是嗣濮王,从高贵的地位上讲,可以说是两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你个小小的郡公在我眼里,还不算是个角儿。

    杨怀仁忽然想起江湖上的一个规矩,叫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你不是指使赵奎堵了我的家门吗,今天我堵了你的家门,算是有来有往。

    只不过你是暗地里躲在背后,像个见不得光的鬼魅,而哥们则是站在台前,光明正大。

    杨怀仁怎么才能满意?这个其实很简单,杨怀仁虽然知道这一切都是赵宗晖背后操纵的,可这种事即便大家心里都有数,可说不到明面上。

    就算到了官家和高太后那里评这种没有十足证据的道理,杨怀仁也自认没有胜算,反而会因为打不着狐狸惹一身骚。

    既然今天的行动这么直接这么猛烈,就不会在一件没有把握的事情上下赌注。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杨怀仁要的是达到他的目的,所以要抓住最有把握的事情来攻击对手,而赵宗晖的七寸,就是他一直以来极力装出的一副与人无争的正义形象。

    杨怀仁转身面相自己带来的将士们和围观的百姓们,开始了他的演讲,“众所周知,我杨怀仁前段时间在环州跟入侵大宋的西夏人打仗,取得了一场小小的胜利……”

    话刚说到这里,便有不少百姓为他和边军的将士们唱起了好来,杨怀仁赶忙停下来抱拳给所有为他叫好的百姓们抱拳施礼。

    赵宗晖和赵仲璲父子脸上就不好看了,他们依仗的是他们的高贵身份,预料杨怀仁不敢把他们怎么样,反而事后他们把杨怀仁带兵围堵濮王府的事情上奏到官家和高太后那里,杨怀仁会很难收场。

    可没料到杨怀仁很会借势,他不借权贵,反而借了百姓的势。现在城内的百姓谁不是在议论环州大胜夏军的壮举,边军的口碑因此有了很大的提升,而杨怀仁的声望也正是如日中天。

    而且事情很快就会传遍大宋,杨怀仁这个设计大胜夏军的人,或许会被社会舆论鼓吹成一个民族英雄似的人物。

    如果是这样,就算他今天真的犯了什么错,连官家和太皇太后也不好真拿他怎么样了。

    杨怀仁高举双手示意大家静下来,他接着说道,“我个人那点事情,其实算不得什么功劳,在这场击溃夏军的战斗之中,功劳最大的是那些长期离开了家人,驻扎在荒芜边地的将士们!”

    说着他摊手指向了在场的将士们,百姓之中又是一阵鼓舞叫好之声。

    “但是……”

    杨怀仁高举右拳,“要是没有这些将士们奋勇拼杀,以血肉之躯抵挡了外敌的入侵,或许夏军就打到我们大宋的腹地了!

    这一场战役的胜利,意义不仅仅是守住了环州不失,也不仅仅是挫败了西夏侵吞我大宋的国土,以及抢劫我大宋子民的财产的图谋。

    更重要的,是鼓舞了所有守卫大宋边地的将士们的士气,并且让那些蛮夷胡虏不再敢轻视我大宋,不再敢轻易进犯我大宋的边地,更不再敢欺负我大宋的百姓们!”

    杨怀仁一段话说的铿锵有力,激情澎湃,越来越多的围观的百姓们也跟着热血沸腾起来,叫好之声一浪高过一浪。

    杨怀仁对他掀起来的火热气氛非常满意,演讲还在继续,可他的话锋却突然一转,回身直接指着濮王府的正门说道:

    “可有些人,趁着将士们在前方为国卖命,竟然在背后编造虚假消息,诋毁于我,还盯上了我家的家产,采用极其恶劣的手段,围堵我家门口,意欲强取豪夺我家财产。

    更为甚者,某些人自负是王族贵胄子弟,便在外边言语羞辱于我和我的家人,想必这些事情大家都有所耳闻。”

    百姓们大都听说过赵士暅吃花酒说过的一些浑话,联想起这个纨绔子弟平时的德行,他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大家一点都不稀奇。

    赵宗晖脸色更加苍白了,腮帮子都哆嗦了起来。他就这么一个孙子,自然是疼爱至极,赵士暅在外边多么狂妄自大,他并不是不知道。

    他安排赵士暅趁着杨家危机之时想谋取一些杨家的家产,是他料定了大宋的边军不是西夏精锐的对手,杨怀仁惹下的祸事,肯定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可他活了大半辈子,宋夏之间交恶的事情也见的多了,西夏跟大宋打来打去无非是为了利益,即便夏军攻下了环州,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威胁到大宋的安危。

    一般都是仗打完了了大家再坐下来谈判,大宋或出些钱财,或让出些土地,或允诺些别的好处,取胜的夏军便会退回西夏,大家又能有几年表面上的和平共处。

    见惯了这一切,赵宗晖才觉得这里边有利可图,他自己顾忌脸面不好出面,就找了赵士暅,让他再吩咐赵奎去做这件事。

    可没料到杨怀仁在环州竟然施计大胜夏军,可他们做的龌龊事情却因为赵士暅在外边说大话吹牛皮,最终留给了杨怀仁把柄。

第507章:不留余地() 
赵宗晖意识到,杨怀仁这是借了百姓和社会舆论的势,来攻击赵士暅了。

    濮王府的人平时做事看上去非常谨慎没有遗漏,但那也是对赵宗晖父子来说。

    像赵士暅这样濮王府的独孙,是从小就锦衣玉食嚣张跋扈惯了的,在外边也惹了不少事情回来。

    但这些也无非是些纨绔子弟身上常常发生的一些鸡毛蒜皮不影响家族名望的小事,很多都很容易花些小钱就能摆平。

    可现在这件事,是赵宗晖在背后指使的,他原本以为杨怀仁冒然带兵来堵了濮王府,指使找回些颜面罢了,没想到他都出面了,杨怀仁却完全没有就此作罢的意思,而是抓住了他的痛脚又猛地踩了一脚。

    事情不能再发展下去了,赵宗晖现在明白杨怀仁要做什么了,这是要跟他撕破了脸面斗个两败俱伤了,所以杨怀仁不在乎他用擅自带兵在城内冲突的罪名来参奏他。

    可要真这么斗下去,两边的结果对比来看,赵宗晖是绝对不愿意承受的。

    或许杨怀仁以前还真不算什么,也没有什么背景和依仗来抵消他今天这样的行为。

    今天的情况却是不同的,杨怀仁名声远播,一个冲突濮王府的罪名,还不至于让他损失惨重。

    可濮王府和赵宗晖就不同了,他多年来积攒的形象和声望,很可能因为此事毁于一旦,而整个濮王府也许会被他搞得声名俱毁。

    赵宗晖坐不住了,他走到杨怀仁身边小声说道,“杨郡公这是何必呢?非得斗个两败俱伤,对谁都没有好处你才满意?

    不如本王代表我那不懂事的孙儿给你道个歉,看在本王的脸面上,你开个条件,要多少好处多少钱财,你说个数,本王尽力满足你。

    从此之后咱们两家井水不犯河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今天的事情就当没有发生过,就算官家或者太皇太后老人家追问起来,本王只推说是个误会,你看如何?”

    赵宗晖说了这些话,算是他能给杨怀仁最大的面子了,也算是他代表濮王府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