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4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归鸿看着杨怀仁离去的队伍,点着头说道,“没想到姐夫还是皇帝眼前的红人,看不出来,看不出来啊。”

    虞美人却叹了口气,“这,不见得就是好事啊……”

    进了宫见了赵煦,赵煦倒是对杨怀仁的一双儿女很感兴趣,问了名字,竟还亲自抱了一下。

    孩子嘛,天真可爱,总是会让人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赵煦这个当皇帝的也没有例外。

    唠了几句家常,赵煦便让何之韵和王夏莲带着孩子去后宫里让太后看看,只留下杨怀仁在暖阁里说话。

    杨怀仁在大理的经历,早先已经派随行的录事详细写了奏折递进了宫里,赵煦现在也是对一些不详细的地方稍微问一下,杨怀仁都轻松答对。

    “知义你觉得如今朝廷对西南各族各部的政策,可有何改进之处?”

    杨怀仁答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反过来讲也是一样的,天下的土地和人民,都是陛下的领地,是陛下的子民。

    既然如此,那么就不必有什么汉夷之分,不论是中原的民众,还是边地的少数民族民众,那都是陛下的子民,陛下也应该同等的对待。

    如今的状况,是汉人的地方好,食物和物资都相对丰富,而边民生活之地,土地贫瘠,物资匮乏,导致他们的生活大都还处于贫穷的状态。

    所以将来朝廷在民治上,政策上要对这些地方的人民有所倾斜,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当时的思想里,还没有相对开放的民族融合政策,大宋境内的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的人民基本处于分地而治的局面,俗话说就是各过各的,互不干涉。

    像大小凉山地方上就是如此,兹莫就是土皇帝,在他们的领地上就是兹莫说了算,普通百姓的日子过的非常困苦。

    朝廷对他们的政策,就是一种不管不问不干涉的无为而治的路子,只要他们不闹事不出乱子,该有的封号随便给,他们过的怎么样,朝廷懒得管。

    赵煦也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对于杨怀仁说出来的话,竟有些吃惊,不过他倒没有立即就否定了杨怀仁的说法,而是解释道,“不是朝廷不想管,而是因为一来朝廷没有那个人力物力,二来这些边民山民,长期一来自由自在惯了,他们生活的挺好,也不会轻易被朝廷约束。”

    杨怀仁也知道想改变官家的传统观念非常难,便换了一种方式,打起了比喻。

    “陛下可听过一句话,叫做团结就是力量?”

    赵煦被他问懵了,下意识的摇了摇头。

    杨怀仁继续道,“那陛下觉得咱们大宋比起西夏和辽国来,最大的资源优势又是什么?”

    赵煦想了一下,大宋虽然军事上相比羸弱了一些,可比起其他方面来,比那两个塞外国家资源优势可太大了。

    “那可就多了,咱们大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像咱们的土地,种出来的粮食是又好又多,江南的丝绸,岭南的茶叶,不胜枚举。”

    杨怀仁又问道,“臣有句话,说出来怕陛下怪罪,所以臣不敢说出口。”

    赵煦想也没想,“有什么话你尽管说,咱们之间,不仅仅是君臣关系。”

    赵煦这么说,就是对杨怀仁显示了极大的信任了,杨怀仁便反问道,“如陛下所说,大宋物产丰富,人民富足,那为什么却有一种四面楚歌,群狼环伺的感觉?

    咱们大宋如果真那么富足和强大,为什么还要每年向契丹人缴纳岁币?”

    赵煦被几句话问的脸色都快绿了,非常之难看。杨怀仁也不敢再说下去了,再好的朋友,也不能当着面侮辱人家祖先,更何况人家是个皇帝。

    杨怀仁话锋一转,“实际上,咱们大宋的资源的确是最丰富的,正是因为有广袤的优良土地和丰富的物产,才孕育了咱们的伟大文明。

    但这些上天赋予我们的资源,很多都是死的,而要利用这些资源创造财富,让国家强大,最关键的还是人。

    这个人也不单单是说的人才,而是全天下的大宋子民,包括汉人,也包括其他各个少数民族的百姓们,这些人都是陛下的子民。

    陛下爱民,也要做到不光爱汉族百姓,那些边地的如今生活还很困苦的少数民族百姓,也要真心爱惜他们。

    做这些,并不非得需要多少人力和物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逐渐过上好日子。

    这次微臣巡访西南,便在大凉山里做出了一个试验,杨家庄子的,还有两位王爷皇庄里种植的新式蔬菜,看上去产量已经很多了,但依旧是供不应求。

    特别是中原之外的地方,路途遥远,运输成本很高,那些地方上的普通百姓,根本享受不了新式蔬菜的好处……”

第928章:团结就是力量(下)() 
    赵煦明白了杨怀仁的意思,“你是说,你想让他们帮着你种菜?”

    杨怀仁道,“对,就是这样。蔬菜对土地的要求不高,干旱的土地可以种土豆,山间的薄地可以种番茄。

    我打算将来在大宋各地建设食材种植基地,像一些山区和边地的少数民族人民,优先找他们合作。

    这样一来,各地都有新式蔬菜的产出,将来不久之后,全大宋的人都可以享受到新式蔬菜带来的好处。

    百姓如果都能吃上这些新式蔬菜,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有了好处,就等于咱们大宋人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升。

    而那些边地或者山区生活的贫苦百姓,还有少数民族民众,则能够通过种植蔬菜得到更多的收入,他们的生活也会渐渐富足起来。

    陛下您想啊,自古以来那些造反的反贼,是因为什么造反?臣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国恨家仇,可这些也毕竟是少数,最大的原因还是百姓日子过的苦,一日两餐不继,连饭都吃不上了,他们能不反吗?

    大反过来呢,如果让他们的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一天能吃上三顿饱饭,享受美好生活还来不及呢,谁还有心思造反呢?”

    赵煦重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错不错,爱卿此举,颇合朕心。特别是边地的百姓,他们的日子过的好了,自然会守护自己的家园,也就是会在受到外敌入侵之时,会主动帮助朝廷守卫边疆。”

    “嗯嗯,陛下说的太好了,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环州之战时,就是因为百姓心向朝廷,心里念着陛下的皇恩,才帮助了通远边军,也才有了后来的一场大胜。”

    “朕现在有点懂了,你刚才说的那个团结就是力量,就是这个意思吧?”

    杨怀仁猛点了几下脑袋,“陛下圣明,举一反三,微臣敬服。”

    果然是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没有不愿意被拍几下才舒服的马屁股。

    赵煦这个当皇上的,特别在意自己的政绩,生怕天底下百姓不认为他是一个明君,所以重新掌权这段日子以来,还真是兢兢业业,日理万机。

    只不过他推崇的他爹那一套革新,如今的局面之下,并不一定能行得通,这一点杨怀仁虽然知道结果,却不敢实打实的说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在意的人,最在意的事,杨怀仁既然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个时期的改革大潮,就算是个愣子,也不会傻到抬手去打皇帝的脸。

    赵煦算计了一下,摇了摇头道,“这件事,朕很放心交给你去做,只是朝廷目前花钱的地方很多,没有多余的银子来帮你这个大计划。”

    杨怀仁一听这话便明白赵煦这是耍心眼了,事情是国事,做好了归根结底那是皇帝的功劳,可赵煦忙着改革,今年还计划在西边跟西夏人大战一场,实在没有多余的钱来做这件需要很久之后才会看到效益的事情。

    所以赵煦装为难,就是等着杨怀仁自己开口了。杨怀仁心道你是装聪明,我也不是真笨蛋,这件事利国利民,也是我梦想的一部分,我出钱出力可以,但可不是为了你一个皇帝的名声。

    “陛下放心,微臣这两年攒了些家财,拿出来在大宋各地建设食材基地,将来微臣家里也会赚钱的,所以这事的花销,不劳朝廷费心了,臣一个人就负担的起。”

    赵煦装出一副你真是个忠臣的赞许脸色来,心里想着你肯出钱就好。

    “朝廷虽然拿不出多余的前来支持你,不过朕年后会跟户部知会一声,将来你到了地方上,无论是买卖土地还是用人上,都给你优惠和扶持,让你把这件事能顺利的做下去。”

    杨怀仁装作感激涕零,“微臣多谢陛下。”

    赵煦想起大理的事情来,又问道,“大理国的事,也太奇怪了,不过这种事咱们大宋也不好干涉,只不过,你觉得大理真的不会因此乱起来吗?”

    杨怀仁知道赵煦关心的不是大理,而是大理的事会不会给大宋带来负担。

    “大理国保定帝要禅位于高升泰相国,确实是他自愿的,这么做,也许是保定帝觉得这样才能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祖先,对得起百姓。

    听起来虽然有点不好理解,不过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咱们是外人,就更管不了了。

    以微臣的亲身经历看来,大理国内部还是有些诸如乌蛮王等小势力会对大理的政局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的。

    不过高升泰此人精明的很,臣相信大理国的事情他自然会处理的井井有条,几个有野心的蛮夷小部落,还不会影响到大理,也就更不会影响到大宋了。”

    “如此甚好。今年朝廷要对西北用兵,其他地方,万万不可以出什么乱子。”

    杨怀仁听赵煦说起了此事,便知道他接下来要说什么了,既然如此,与其让他说出口,不如自己先一步说出来。

    “臣之前见过范吕两位相公了,两位相公也提起此事,忧心北方契丹会趁火打劫,便当着微臣的面上,给陛下写了分别写了一道署名奏折,说是要微臣出使辽国,设计稳住辽国。”

    赵煦笑了,他最欣赏的就是杨怀仁这一点,该精明的时候精明,该装傻的时候他装得比谁都好,从来都是顺着赵煦的意思去说,去想,去做,也正因此,赵煦把他当做了一个知心的朋友,一个可信任的臣子。

    “那你可想到如何拖延辽国,为西征争取时间了没?”

    杨怀仁也不伪装什么,很自然的摇了摇头,“眼下还没有想到。”

    赵煦也知道策划一件事,谋划一个计策,不是一天两天之内的事情,便安慰道,“无妨,如今还是正月,照往例二月初会给你旨意命你出使辽国,一路走过去也要一个月时间。

    加起来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可以利用,爱卿可以慢慢合计。”

    “多谢陛下。”

    杨怀仁一听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便稍稍松了一口气。

    赵煦谈完了正事,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来,“知义,朕在宫里发现几个有趣的东西,实在搞不懂是用来做什么的,今天特地拿出来让你瞧瞧。”

第929章:秘密(上)() 
    见赵煦唤一个贴身的内侍去寝宫里取东西,杨怀仁稍稍放松了下来,心道赵煦虽然如今已经重掌皇权,可年纪上也只有十七,说来还是个孩子。

    尽管现在的他成熟了不少,言谈举止也尽量表现出成熟稳重来,可杨怀仁每次看着他那张还带着青涩的脸,才想起来赵煦还是有些孩子般的脾性的。

    杨怀仁猜想大概是赵煦过年的时候得了什么宝贝,既然现在谈完了正事,便要拿出来宝贝来在杨怀仁面前显摆一番。

    小公公去取东西的工夫,赵煦忽然压低了声音说道,“你知道为什么这次要你带着两位夫人和一双儿女一同进宫吗?”

    杨怀仁心说不是你说想看看孩子长什么样吗,怎么又问起我来了?

    他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赵煦半边脸嘴角微微上扬,“孟皇后也有了身孕了。”

    杨怀仁楞了一下,随即也跟着微笑了起来,知道这是朋友间在说各自的秘密的姿势了,便站起身来道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赵煦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你也知道的,孟皇后是当初太皇太后给朕选的,朕一开始的时候,心里对她是非常拒绝的。

    成亲之后,朕发现她这个人,怎么说呢,还不错,性格挺安静的,倒让朕不怎么讨厌了。”

    杨怀仁嘴上说着恭喜,心里却在惋惜,记忆里孟皇后的确是个奇女子,一生经历了三立两废,她的一生,几乎经历了宋朝从强盛走向衰弱,从衰弱走到灭亡,然后从灭亡走向苟且重生的历程。

    第一次被废,正是一个类似“狸猫换太子”的宫廷阴谋,杨怀仁叹息既然她已经有了身孕,那么半年多之后,就要经历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