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4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进了辽境之后,他们便有些放松了,因为杨怀仁一直都和很少和外界接触,接别提会多管闲事惹祸了。

    可今天不知怎么了,他又犯了小性子,前边挡路的几个小辫子契丹人,既然人家不让给那些叫花子东西吃,那就换地方找另一帮叫花子发干粮呗,干嘛非执拗在这里呢?

    别忘了这里可不是宋境了,可没人给你撑腰,这几个契丹人见他们是宋使还这么嚣张跋扈,说明人家可能是有什么背景的,能不惹就不要惹,不要给自己找麻烦才是上上之策。

    杨怀仁呢,却笃定了这几个小辫子就是契丹混混,虽说揍他们一顿可能也没什么要紧,但万一你判断错了呢?

    白胡子老倌还是抓住杨怀仁不松手,“郡公,再三思,再三思啊……”

    杨怀仁叹了口气,心说这帮读书人就是迂腐,怪不得契丹人这么嚣张呢,都是你们这帮家伙给惯出来的熊毛病。

    “我说老倌,你别拉着我成吗?照你们的话说,大街之上,众目睽睽之下,有失斯文啊。

    契丹人当官的我见多了,什么侯爷郡王我都见过,哪有人穿的他们这样的?”

    杨怀仁指了指那几个契丹人,“你也不是第一回来辽国了,你见过哪个有点地位的契丹人还穿他们游牧干活时穿的传统服饰?哪个不是穿金戴银,批绸挂玉的?

    你在看看这几位,他们是为了干牧场的活才穿成了这样吗?他们就是为了显示他们是契丹人的优越性,才故意这么穿,所以我断定了这几个货就是几个小地痞小混混。

    咱们可是大宋的使节,虽说是来了人家契丹人的地方,可咱们这身份,就这么被几个契丹小混混欺负着,你觉得光彩吗?”

    那几个官员听了都羞愧的低下了头去,杨怀仁也许是说得兴奋了,还是不依不饶,抬手拍了拍自己的脸,“你们看看我是谁?这又是什么?

    我可是大宋的使节,是一位御封的二品郡公,代表的可是咱们大宋的官家,这是咱们的脸,叫几个契丹小辫子小痞子就吓住了,以后这脸,你们打算往哪儿放?”

    老倌羞愧得嘴唇发抖,说不出话来,杨怀仁却笑了,“契丹人就是喜欢欺软怕硬,你们越是畏缩,他们就越是肆无忌惮,你们跟他们来硬的,他们就是缩头乌龟。

    我这话放在这里,不信我展示给你们看!”

    说完杨怀仁给柯小川和天霸弟弟使了个眼色,他们立即甩开了被抓住的胳膊,继续向那院子的门前走去。

    柯小川目光冷峻,天霸弟弟高大威猛,他们一脸怒容走上前去,立即就让那几个放在孩子讥笑的契丹人呆住了。

    有个看模样是个领头的契丹人,忽然也冷起了脸来,对着走到他面前的几人又叽里咕噜说了一通,听语气好像是威胁了,可柯小川和天霸弟弟根本就听不懂,也不会有半分惧意,只是又说了一次,“滚开!”

    小辫子们也是要面子的,特别是那个领头的,总要怕在自己的小弟们面前折了脸面,见这几个宋人根本就不怕他,怒从心起,抬手一巴掌便向柯小川脸上扇了过来。

    柯小川哪里会让他就这么扇到自己?他并没有后退,而是趁着小辫子的手臂抡起来的工夫,冷不丁的起先一脚,正踹在小辫子的下档上,踹了个结结实实。

    小辫子无论如何也没料到眼前的宋人竟然敢打他一个契丹人,生生用他那宝贝话儿接了这一闷踹,顿时感觉下半身都没了知觉,额上青筋暴露,眼球凸起,脸色憋得发紫,跟放慢动作似的趴跪在了地上。

    怎么说擒贼先擒王呢,另外几个小辫子见老大被踹趴在地,一时间都愣住了,说来也巧了,这几个小辫子正好站成了一排,低下头去看老大的动作也整齐划一。

    天霸弟弟玩心大,见几个脑袋并排在一起,忍不住手心里痒痒,一巴掌扇过去,“啪啪啪啪”几声过后,几个小辫子脑袋都被扇歪向了同一个方向,整个动作十分有趣。

    “叫你们滚开听不懂啊是咋的?!”

    天霸弟弟嗓门本来就大,这一嗓子吼得如虎啸龙吟,站的近的柯小川都被震得耳朵发麻,就更别提那几个小辫子了。

    契丹小痞子也不傻,见这几个宋人凶神恶煞似的,哪里还敢逞强?赶忙拖拉着跪趴在地上的老大,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

第961章:萧老倌儿说辽(上)() 
    天霸弟弟这才笑嘻嘻地走进院子,招呼那些叫花子们过来领干粮。

    杨怀仁转向了那几个随行的官员,“怎么样?本使说的没错吧?狗,就是这个样子的,你怕它,它越是跟你较劲儿,你不怕他,捡块石头上去就打,它自然只能灰溜溜的夹着尾巴逃走。”

    老倌儿也没明白怎么回事,茫然地点着头,不过心中对杨怀仁的景仰之情倒是增添了几分。

    远远的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里,两个蒙着脸的人关注着刚才杨怀仁这边发生的一切。

    其中一个体型稍大一些的蒙面人问道,“大当家的,你看这个姓杨的,能信得过吗?”

    另一个体型小了一圈的寻思了一下,“目前来看……我也不能确定。不过看样子那些关于他和耶律迪奥之间争斗的事,应该不是假的,而且他也真的不怕契丹人。”

    “那下一步,咱们该怎么办?继续派人跟着他,还是接触一下?”

    “接触?怎么接触?你说的轻巧,你看看他身边的那几个汉子,哪一个不是高手?这件事,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

    杨怀仁送完了干粮,才在来接待的永清县当地官员引领下住进了官驿。

    永清县的县令是个契丹人,名字杨怀仁都没听清楚,只知道他姓萧。萧县令和街面上那些飞扬跋扈的契丹人不同,是个念了汉人的书的,说话斯斯文文的,反倒是让杨怀仁不适应了。

    反正也没什么话好跟他一个县令扯的,随意寒暄了几句客套话,便就此作别。

    辽国官驿提供的饭食其实也很一般,杨怀仁也没有享受美食的心情,便吩咐大家随便预备些干粮,吃过了晚饭早点休息,明日还要赶路。

    大家经历了今天的事情,即便是最寻常的干粮咸菜也吃的很开心,因为助人而自得其乐,是绝对不假的。

    到准备明日路上的干粮的时候,也都准备了双份,就是预备着接下来的行程里,再遇上穷苦的汉人,他们也好能多接济一点。

    这事杨怀仁也不用操心,大家都是自发的,等简单吃过了饭,他忽然想起点事情来,便找到那老倌儿叙话。

    “老倌,本使没记错的话,您老也是姓萧吧?”

    老倌儿吓了一跳,差点没腿软跌坐到地上,双手挥舞得都看不清真影儿了,才辩道,“禀杨郡公,老倌儿的确是姓萧,可我这个萧和契丹人那个萧,可不是一回事啊。”

    杨怀仁被他逗笑了,“我说老倌儿,咱爷俩就是饭后闲聊一会儿,我就随口一问,谁说你跟契丹人有什么关系了?”

    老倌儿见杨怀仁跟他说笑,便放下心来,知道杨怀仁这人平时也挺好说话的,便也捋着胡子笑了笑道,“老倌儿四十进士及第,大概是因为中进士的时候年岁太大了,才没有像年轻些的进士们一般被朝廷送去了地方上当父母官。

    我足足等了一年,才被吏部想起来,派进了鸿胪寺,补了个八品的奉仪,专司宋辽外交事宜。

    我知道我这样没背景年纪又大的,想升官很难,既然进了鸿胪寺,便专心于本职,勤学契丹风俗和语言。

    上官见老倌儿做人老实,做事勤恳,才渐渐提拔了老倌儿,这不前年终于当上了六品的奉礼郎,这每一年咱们大宋交付给辽国的岁币,老倌儿可都是参与其中的,每年朝廷遣使访问辽国,也都有老倌儿的份。”

    杨怀仁心里想笑,这老倌儿看着挺老实,可说话却很有意味,谁也没问他怎么当得官,又如何当了鸿胪寺的奉礼郎,他自己把生平交代了一遍,看来是另有它意。

    比起杨怀仁来,他的官职和升官历程,实在是拿不出手,六十多岁的人了,才混到六品奉礼郎的官职,说出去也算不得光彩。

    可他既然说的这么轻松又认真,杨怀仁便明白他是有话要说,却又不敢直接跟他这个郡公说的太直接,便先铺垫一下,让杨怀仁知道,他虽然官不大,可外交经验,却要比杨怀仁丰富的多。

    杨怀仁收了笑脸,认真问道,“老倌儿你莫拐弯抹角,咱们既然是同行来了辽国,有什么话你尽管说,本使也绝对不怪怪罪于你。”

    “杨郡公天资聪慧,老倌儿领教了。”

    他叉手先行了一礼,恭恭敬敬做足了对上官的礼数,才开口道,“今日大街上之事,虽然眼下看来安然无事,但老夫还是要劝郡公一句,咱们身在大辽,又是一国使节的身份,此后的行程里,行事可要愈加小心了。

    今日遇上的那几个契丹人,也许正如郡公所说,就是一些寻常的小痞子,小混混,咱们打了也就打了,就算是永清县的县令出面,也不能把咱们宋使怎么样。

    可是今后呢?这才刚刚进入辽境,接下来还要去析津府,大定府,只要是在辽国境内,汉人就是比契丹人矮了一头的,受些欺负,受些委屈,那都是正常之事。

    郡公若是事事都要管,那是管不过来的,只能是徒添了烦恼。况且很多事情,也不是郡公看到的那样,辽国的情况,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哦?此话怎讲?”

    “契丹人占据燕云,中央集权之后,为了方便他们的统治,便把国民按照民族分为了三六九等。

    而汉人数量庞大,几乎占了辽国人口的近一半,所以汉人在辽国的等级制度里,并不是最低等的,而是排在中间,是普通民众。

    辽国是契丹人的国家,契丹人自然是第一阶层的国民,这第一阶层里边,按照族群的区别,也分出了三个等级。

    掌权的契丹贵族,耶律皇族是最高阶级,至今还在游牧的契丹部族,因为辽国的军队都出自这些部族的男子,所以他们是第二等的,而住进了城市,已经改变了古老的生活方式过上了农耕或工商生活的契丹人,则是第三等。

    第二个阶层里,由于几任契丹皇帝都崇尚汉文化,加上为了拉拢人口是第二多的汉人,所以汉人在第二阶层里还是上等的百姓……”

第962章:萧老倌儿说辽(中)() 
    萧老倌儿继续介绍,“而很多同样是游牧生活方式的其他部族,则是第二阶层的下等百姓了,比如女真人和蒙古人,在契丹人眼里还不如汉人地位高。

    最后剩下的第三阶层,就是一些历史上曾经和契丹人争斗过,争抢过牧场的其他游牧民族了。

    如今辽国强盛,那些游牧民族慑于契丹人的威吓,不得不屈膝称臣,可契丹人打骨子里看不起他们,加上学了点咱们汉人的文化,就觉得自己是上等民族了,其他的游牧都成了蛮夷,便把他们分成了下等人。

    还有些其他的下等人,就是一些奴仆了,这些人都是被契丹人灭掉的部族,杀光了他们的成年男子之后,掳掠了这些部族的女人和儿童,给契丹人世世代代的做了奴仆,那才叫真的可怜。”

    杨怀仁也曾听说过辽国把国民分成了三六九等,只是没想到汉人还不是最受欺负的,想起今日所见,忙问道,“汉人是第二阶层的上等人,咋还这么受欺负呢?如此说来,那些登基更低的部族百姓,不是没法活了吗?”

    萧老倌儿一脸笃定的点了点头,“郡公接下来的几日,一定会见识到的,契丹人向来狂妄,所以他们内心里,除了他们契丹人,其他民族的人他们都看不太起。

    即便是喜欢咱们汉人的文化,也只说是咱们的汉人祖宗有才学,到如今的子孙后代们不争气,辱没了祖宗,所以也瞧不起汉人。

    其实有一点想必郡公也一定明白,汉人作为辽国的第二大民族,契丹人心里多多少少都是有些忌惮的,所以契丹皇帝口头上说燕云的汉人也是辽国人,大宋和辽国是兄弟之邦,要契丹人和汉人友好共处。

    可内心里,他们也害怕这些汉人反抗他们的统治,所以在政策上,对所有除了契丹的其他民族,都是相对很苛刻的。

    有些事老倌儿知道郡公看不过去,不过说来在辽国,也没有真正发生过大规模屠杀汉人的事情,而对其他游牧的偏远部族,他们一旦惹了契丹人不高兴,那是真的被他们屠族灭种的。

    只是每年冬季游牧的契丹部落南迁,总是要在宋辽边地上抢掠一些咱们边境的村庄罢了。

    这些契丹人来劫掠,也大都是劫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