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4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每年冬季游牧的契丹部落南迁,总是要在宋辽边地上抢掠一些咱们边境的村庄罢了。

    这些契丹人来劫掠,也大都是劫走了财物和粮食,也并没有大肆杀戮,所以朝廷也为难,不想因为此事就跟契丹人翻脸,所以才约束边军,只下令让他们驱赶,从不敢真的开战。”

    杨怀仁心中苦笑,本来是件窝囊事,还让你个老倌儿给说出理来了。

    不过杨怀仁也知道萧老倌儿说这些话,纯属人家好心提醒,要他接下来不要再这么鲁莽和意气用事,也是为了他好。

    杨怀仁心里有数,虽然不太认可萧老倌儿的一些观点,但也不会去和他争辩什么,见他还要啰嗦,忙摆手示意他别说了,而是问了别的事情。

    “萧老倌儿,既然你对辽国和契丹人这么了解,不如咱们聊点别的吧,本使问你,契丹人平时最常食用的食物,都有哪些?”

    萧老倌儿想了想,“除了肉类吃的比咱们平时多一些之外,其他方面,因为契丹人如今最主要的聚居区域都已经改成了农耕为主的生活方式,所以这些年来很多习惯都变得跟咱们大宋北方的汉人差不多少了。

    主食嘛,自然是麦,稻,黍,菽这些常见的粮食作物,燕云之地多种麦子,到了辽河两岸,则是稻米为主。”

    “哦,”杨怀仁点着头,又问,“那蔬菜呢?”

    “也跟咱们北方地区差不多,白菘和萝卜为主,还有些其他的耐寒的蔬菜,当然没有咱们大宋那么多种类罢了。”

    萧老倌儿忽然想起杨怀仁就是个卖神仙菜发了大财的,便恭维似的补充道,“他们冬天也是只能吃夏秋晾干了存储其来的菜干,鲜菜是不多见的。

    郡公若是把家里的几种神仙菜卖到辽国,一定能多发一份大财!”

    杨怀仁心里“呸”了一句,心道我可不会把那些高维生素或者产量高的番茄和土豆卖给契丹人,哥是要赚钱,却也不差契丹人那一点儿。

    未来新开设在各地的蔬菜基地,普及给大宋的百姓还不怎么够呢,还给契丹人吃?

    再说杨怀仁知道,契丹人的平均寿命远没有宋人高,很大原因就是他们生活的区域气候和地理环境都不如大宋。

    人的寿命,除了基因决定之外,最大的后天影响就是生存环境和生活饮食习惯了,包括契丹人在内,北方草原和漠北的游牧民族人口平均寿命低,就是因为饮食习惯太过于单一。

    肉类和乳类食物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但是如果以肉食为主的话,蛋白质和脂肪的长期过量的摄入,给人的消化系统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而科学证明人的肠胃机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基础寿命,均衡的食物摄入,才是最健康的饮食习惯,像契丹人以肉食为主的饮食习惯,就导致了他们的平均寿命不长了。

    所以目前来看,是绝对不能把那些蔬菜,还有冬季大棚种植培育蔬菜的方法给契丹人。

    杨怀仁甚至觉得,最初把茶叶卖到北方游牧的人,已经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茶叶中的茶多酚等多种物质,对肉类中的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极大的辅助消化作用,相当于喝茶,就是帮助消化系统减轻了消化肉类食物所带来的负担。

    自从汉人的茶叶被卖到北方游牧民族之后,这些人就意识到了茶叶对于他们的身体所带来的极大好处,所以几百年来,北方草原的统治民族虽然不同,但是却都对汉人的茶叶情有独钟。

    好在茶叶在当时还算是一种奢侈品,在大宋,粗茶虽然便宜,可茶叶的成分含量较少,也不会把粗茶卖到辽国。

    其他的茶叶就相对贵一些了,连大宋的百姓也不是舍得天天喝茶的,迢迢万里运送到辽国,缴纳了关税等其他费用,等茶叶到了契丹人哪里,价格早就翻了数倍。

    所以茶叶这种东西,也不是所有契丹人都喝的起的,只有少数贵族、官宦之家和比较有钱的契丹人,才会把茶叶当成日常饮品。

    而更多的契丹平民,特别是还过着游牧生活的契丹人,也只是偶尔买来享用罢了。

第963章:萧老倌儿说辽(下)() 
    宋辽之间贸易频繁,交流的物资和货款数目巨大,大宋虽然针对性的对辽过实施了部分商品,如盐、铁、粮食的限制措施,但其实这种做法只在几十年前一定效果,现在的效果,聊胜于无。

    辽国如今的粮食种植也已经很普遍,根本那就不算缺口粮,而经过了几十年的不断学习,他们也早就从大宋学到了铁矿的开采也冶炼技术,铁器和粮食的禁运已经失去了原本对契丹人的限制效果。

    而盐,辽国也在辽河口开发了盐田,加上原本就有的盐井矿盐,他们也不再缺盐,只是因为他们的提炼技术稍差一些,所以盐巴的纯度差一些而已。

    实际上,盐铁和粮食,辽国每年从大宋因为实际需求而购入的数量也连年减少了,从大宋进口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商品,也逐渐变成了茶叶、瓷器、工艺品、纸张、丝绸和布帛等中高档商品。

    他们卖给大宋的,则多是毛皮,木材,以及牛羊。细说的话,契丹人从这些贸易里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因为像毛皮和牛羊牲畜等货物,他们自己也并不是不缺,但是他们利用他们的统治,用了一种转手贸易的方法,来从中谋取巨额利润。

    契丹人把自己的牛羊卖到大宋,虽然宋人觉得比在大宋购买这些肉制品还要便宜,但在契丹人眼里,卖的价钱就是高价了。

    因为他们卖了牛羊,又用威逼的手段从其他诸如蒙古人手里低价购入新的牛羊,这么一进一出,他们的牛羊数量不但不见少,反而从中赚取了大量的钱财。

    不过比起大宋来,契丹人还算不上有钱,草原上有钱的契丹人还是少数,那些部族首领和贵族们发财的同时,普通的契丹人也还过着普通的生活。

    而且契丹人的钱,也不是体现在金银上的,而是体现在牛羊马等牲畜的数量上,富人可能拥有成千上万头牛羊,穷人甚至没有牛羊,只能靠给富人放牧为生。

    杨怀仁又问,“那契丹人有什么特殊的风俗,和咱们宋人不一样的?”

    萧老倌儿答道,“有的,还很多。不过大多数都不相干,只有一件比较重要,也和咱们宋人关系很大,就是捺钵。”

    “那波?什么意思?”

    “捺钵,是北方游牧几乎都有的一种风俗习惯,说白了就是每年四季都会迁徙狩猎的一种习惯。

    契丹人也是一样的,他们逐水草而居,春夏秋季,都会有不同的牧场,哪里春天草发的早,哪里夏天草肥,哪里秋天草枯的晚,他们都知道,所以养成了根据牧场随着季节迁徙的习惯。

    而到了冬季,草场枯黄并且被大雪覆盖之后,他们会狩猎因为冬季食物不足而行动迟缓的野兽,作为冬季食物的补充。

    其实那是以前,到后来,契丹人直接南下到宋辽边境,劫掠咱们边地宋人的粮食,逐渐取代了相对艰苦的狩猎的行为。

    现在生活环境好了,捺钵便从一种游牧的生存习惯逐渐变成了一种风俗,特别是已经从牧民转变成了农民的契丹人,把捺钵演变成了每年四季值得庆祝的节日。

    比如生活中有什么可以庆祝的事情,便放在捺钵节前后举行,像结婚啊之类的,都是在捺钵节举行的。

    契丹皇室成员现在还保持着捺钵的习惯,每年夏季还是会回到上京附近的草场游牧狩猎的,也许是辽国皇帝为了防止那些高管贵族们生活太过安逸,忘记了契丹人的本分吧。”

    杨怀仁点着头想了一下,这些关于契丹人的信息好似有用,可又不知道该如何利用,以达到他要拖延契丹人,保证他们不出兵西夏的目的。

    “那,契丹人可有什么比较特殊的弱点?”

    萧老倌儿脸色有点尴尬,“至于契丹人的弱点,老倌儿也说不好,他们体型比咱们宋人强壮,打仗也更加勇猛,而且生性就这样,他们崇尚武力,崇拜强者,对弱者没有同情心。

    以前咱们宋人都觉得契丹人只是威猛有余,智慧不足,其实这种看法也不正确,老倌儿多年来接触过的契丹人不计其数,但这些契丹人真没有咱们想象的那么蠢。

    只不过因为他们很多时候很自大狂妄,所以显得没有心机一般,其实很多契丹人,特别是那些契丹贵族们,他们都很有心眼,咱们可万万不能小瞧了他们。”

    萧老倌儿说的这些话,杨怀仁是认可的,他接触的契丹人虽然不多,不过也印证了老倌儿的话,契丹人不蠢,还很有心机。

    像耶律迪迪父子就是这样,心机很重,去年开了家聚园跟自己对着干,若不是因为杨怀仁早就有了牛肉来源,可能真就那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了。

    反过来想,契丹人的自大,也许正是他们最大的缺点,眼下他们并没有把蒙古人和女真人放在眼里,也许就是他们因为自大而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未来正是这两个部族发展壮大起来之后,相继取代了契丹人,成为了霸主。

    杨怀仁觉得,契丹人另一个缺点同样来自于他们的内部,辽国虽然是契丹人为主的国家,可不论是外部还是他们契丹人内部,部族和势力都非常多。

    现在看上去是契丹人一家独大,其实很多势力都已经蠢蠢欲动了,外部暂且不说,只是他们内部,也没有那么团结。

    各个部族或者家族之间的关系纠葛非常复杂,只是因为耶律洪基太过强势,才没有让内部问题显现出来罢了,但这位老皇帝因为逐年变的老迈,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和强势。

    辽国的朝堂之上,平静也只是表面现象,只要耶律洪基离世,哪怕只是身体有恙淡出权力核心,那必然会引发辽国朝堂上一场腥风血雨的争斗。

    杨怀仁好像看到了一丝曙光,现在指望蒙古人和女真人这些外部势力立即强势起来,并且给契丹人制造有一定规模的麻烦也还不太现实。

    那么杨怀仁此行要想达到目的,就只能从他们内部的复杂关系上寻找突破口,让他们自己内部先乱起来,让他们自相伤害,从而无暇顾及西面的宋夏战事。

第964章:蓝衣人(上)() 
    见时辰不早,杨怀仁辞别萧老倌儿回房休息,洗漱了一下,脱了衣服刚刚躺下,便隐约听见一阵“嗖嗖”的声响。

    杨怀仁寻思着,可能是窗户没关严实,冷风从缝隙里吹了进来,才有了那种怪动静,便披着被子起身去关,可人站起来了,走到窗边才发觉窗户好好的,纹丝不动,更没有风。

    稍微疑惑的那点儿工夫,忽然感到身后一阵风似的刮的他双脚发凉,他猛地回过头来,还是什么也没看到,屋子里虽然黑,可月光透过了窗棂照进来,还不至于看不清人。

    但那声响太奇怪了,杨怀仁可以确定那声音是从屋里发出来的,可实在也搞不清是什么东西发出了那种“嗖嗖”声,心中郁闷之下,他开口骂道,“是哪个龟孙子大半夜的不睡觉消遣老子呢?有种的给老子滚出来!”

    等了一会儿,屋里非常安静。杨怀仁歪着脑袋琢磨了一下,开始怀疑是不是他耳朵听错了,便又回到了床上重新躺下。

    可后背挨上床面还没三秒钟,又听见一阵“嗖嗖”声。

    杨怀仁这会儿也不急躁生气了,而是没理它,继续躺着也没再爬起来,但耳朵却竖了起来,仔细去听这奇怪的动静到底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等下一次那个“嗖嗖”声传出来的时候,杨怀仁可算是听清楚了,那确实不是风吹的声音,而是从下面传出来的。

    杨怀仁第一个反应,是难道床下藏了什么人?

    又一想觉得应该不是,这间屋子在他住进来之前,是经过府卫们检查过的,床下那么大的地方,他们不可能不仔细的检查。

    那……难道是地板下面?

    永清县不是个大县,官驿都是一片平房,这个房间的地面铺了木地板,下面是……

    杨怀仁忽然一个激灵爬了起来,想起刚走进这间官驿的时候,发觉这里的房子都比平常的平房要高出一两尺的样子,可内部构造的高度,又跟寻常的平房差不多。

    那么那高出地面的一两尺,是因为房子的地基打得太厚,还是因为……地板下面是空心的?

    刚想到这一点,便听见屋子里忽然一声“呼啦”,好似地面上一片地板被突然拉开,杨怀仁扭头循着声音的方向去看,看到了惊人的一幕,从下面蹦上一个黑影来。

    这大半夜的,杨怀仁还真是小小受了一惊,忙下意识地问道,“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