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5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杨怀仁的难题了,虽然没有皇帝般的后宫佳丽三千,但五个媳妇儿,让他做到雨露均沾,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今天晚上去哪儿睡觉,就是个难以抉择的事。

    杨怀仁总是能把这种生活中或者人际关系中的小事,联系到食物上来。

    好像他要烧一道菜,单凭一样主料,即便主料再珍贵,也是难以烧出来美味可口的饭菜的,必须要有合适的配料和盐来搭配。

    特别是盐,便是赋予了食材味道的关键,这里说的不仅仅是盐味,而是盐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把食材的味道给激发出来,让食物变得美味。

    盐和食材是如何融合的,并让食物便的美味的,涉及到太多的物理和化学的原理,不多赘述了。

    杨怀仁想到的是一个人融入到一个家庭里,有点类似于炒菜的时候,把配菜或者配料加到一锅菜里,加的好,让菜变得更美味,加不好,坏了整锅菜。

    这就需要盐来帮助它们融合了,盐把不同的食材,以及不同的配料中的味道激发出来,然后用它独特的方式,让这些味道融合成一种让人能够产生愉悦感的美味。

    所以说炒菜很简单,也很难。

    简单在于谁都能试着去做一道菜出来,难的是做出来的菜能好吃。

    如果扩展开去,如果一个外族人能融入了新的家庭,那么是不是说,两个民族之间的融合,其实也并不是多么难的事呢?

    关键还是做这道菜的那个大厨,如何用盐,来把不同的食材来融合。

    杨怀仁觉得,也许他莫名其妙来到这个年代,便是上天安排他来当一个大厨的,做菜的大厨,同时也是经略天地的大厨。

    只不过做菜对他来说相对简单一些,而把天下倒到一起大锅烩,对他来说还很困难,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很多东西要学。

    大宋把西夏打败了,而西夏的统治民族党项人,也逐渐走向了衰落,知道一千年后,再也没有了党项人。

    很显然的是,一个曾经辉煌和庞大的民族,狭义上看是已经消失在了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

    但广义上看,他们并没有消失,而是逐渐融入了更强大的民族之中,变成了他们的一份子。

    党项人如此,未来的契丹人,同样是如此。

    而那个几千年来最强大的民族,也因为有着悠久灿烂,同时又极具包容性的文化,不断在接纳和融合着,逐渐沿着不断强大的路途前进。

    作为这个民族的一份子,杨怀仁是骄傲的。在这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里占据一席之地,就让杨怀仁有点飘飘然了。

    一顿饭吃完,杨母便催着杨怀仁去沐浴休息。

    杨怀仁心道,该来的总是要来的,没法抉择的,最终都要做出选择。

    两个大肚婆是不用考虑了,她们俩如今属于杨府的重点保护对象,杨怀仁要做的是白天多陪陪她们就好,晚上的事,她们现在免税。

    即便如此,杨怀仁还是很难三选一,要不,让杨怀仁当地主,晚上让他们来个四人斗地主?

第1215章:庆功宴() 
杨怀仁在家享受了几天当地主的快活日子,征西的大军便回京了。

    东京城里百姓欢天喜地,出西门迎接征西将士们得胜归来,赵煦也破天荒的在城门楼子上御驾亲临,算是给了将士们极大的礼遇。

    不仅如此,赵煦还在宫中摆下了千人大宴,宴请群臣和有功将士们,同时也正是宣布对此次宋夏战争中有功的相关人等大家封赏。

    场面很隆重,过程很无聊。起码杨怀仁是这么觉得的,看着赵煦这小子意气风发的那个劲儿,杨怀仁就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当年那个生活在祖母羽翼之下的小雏鸡,如今变成了一只红光满面的大公鸡,也不知是怎么想的,一身金黄色加大红色的龙袍穿着,比成亲还喜庆。

    这样的场合,按说皇后也应该一起出席的,后来杨怀仁才听说孟皇后怀胎十月即将生产,这才想起年前赵煦和他的一番对话来,算算日子,赵煦也快要当爹了。

    只是原来的历史里,赵煦膝下无子,也没听说他有女儿,这么一想,杨怀仁才意识到,温柔贤惠的孟皇后,又成了历史上不断上演的宫廷争斗的牺牲品。

    具体怎么回事,他也记不清楚了,印象里大概又是一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宋朝的后宫里老是玩狸猫换孩子这老一套,皇帝们不知是真的蠢还是有意放纵,还真是有意思。

    这种事,杨怀仁是不掺和的,用不着用这种事来表明他的正义,一是因为这种事比狗皮膏药还粘,贴身上就撕不下来,二是因为他觉得维护正义是超人和蜘蛛侠做的事情,他就是个厨子,没那义务。

    杨怀仁虽然不是个长袖善舞之辈,可也能在文武大臣中间游刃有余,何况他刚被赐封了北方王,外姓的王爵,哪个敢不给面子?

    结果是武人们看到杨怀仁能凭借军功封王,自然对赵煦这个皇帝的心胸感到佩服之至,也充满了对个人未来仕途一片大好的期许。

    但文人们心里,就有意见了,不过这种时候,全国都在为武人们的功劳歌功颂德,他们还不敢放肆,所以表现出来就是表面上对杨怀仁一片赞赏之声,心里呢,应该是羡慕嫉妒恨吧。

    所以杨怀仁更愿意和武人们打交道,不是说他们没有心机,而是这帮人心机少,杨怀仁和他们在一起虽然还没到口无遮拦的地步,但说起话来,是真的轻松爽快了不少。

    但事实是凭杨怀仁现在的地位,自然和章惇这些朝堂上的文人大佬们坐在一起,文人嘛,说话总是文绉绉的,之乎者也一大通,杨怀仁听一半漏八成,虚情假意地笑了半天,也没搞清楚他们想要表达什么。

    看着那些大佬们一脸拉不出SHI来的便秘样子,杨怀仁心里就乐,谁让你们跟老子装有文化的?活该。

    章惇文武兼具,也没有那些大学士们那么娇贵,知道杨怀仁的脾气,所以这种场合只是跟他打了招呼,并不往他身边凑。

    对杨怀仁来说,这就是难得明白人了。猪兔同笼鸡同鸭讲,这种事只能搞的畜生们都不自在,何苦呢?

    当然,这话杨怀仁可没骂自己,他心里骂的是那班举手投足都得装清高的文人们,想来应该和后世的某些人喜欢装比是一个道理。

    宴席很丰富,不敢说龙精凤髓,山珍海味还是样样齐全的。

    宫里御厨房人手不足以承担这么大的宴席,所以赵煦给赵佶的任务便是让他去城内的大酒楼里请了些大厨们进宫来帮忙。

    这样的事,那是给东京城里的厨子们进宫镀金的机会,不管他们做的东西有没有真的进到皇帝老儿的肚子里,但有了这一回,他们以后可以在外边吹嘘说他是给官家做过饭的人了。

    别看赵佶年纪小,这种事他比谁都明白个中道理,最大的好处,自然要先紧着随园和归雁楼这样的关系户安排。

    这样做外人也没什么好腹诽的,如今杨怀仁家的随园,以及像归雁楼这种和随园合作的十三家大酒楼,厨子的质素在京城那是首屈一指的,根本没有人敢反对,何况大家都听说杨怀仁这个大愣子如今封王了,谁还敢惹?

    于是御厨房的那班厨子们就很没有面子了,安排的厨房任务,大家做的菜式是不同的,结果那帮参加宴席的文武群臣们,都点了名要随园的厨子们做的菜,把御厨房的厨子们做的菜不放在了眼里。

    这也难怪,随园是出了名的东西好吃,同时也是出了名的贵,据说宴席的预定已经排到了明年,那帮当官的不趁着这个免费大快朵颐的机会赚官家的便宜,又更待何时呢?

    杨怀仁之前不知道啊,所以这次宴席他这个随园大老板,反倒没有吃到自家饭馆里的厨子做的菜式。

    然后,他就觉得赵煦其实很可怜了。御厨房里的大厨,按说都是有很高的水准的,要不然也不会被请进宫做了御厨。

    可如今随园兴起,从随园里流出来的各种新式的菜式菜谱成了京城里最流行的饮食风向标,搞得本来最骄傲的御厨们显得孤陋寡闻,倒成了第一次进城的土包子一般。

    整天吃这帮土包子做的菜式,你说赵煦可怜不?所以当皇帝也见得是件好事,老婆多了却整天闹腾,地位最高却没有自由,连最基本的口福都没有了,这皇帝当的真没有意思。

    杨怀仁好东西吃的多了,偶尔体验一下官家平时吃的东西,也不打紧,让他开心的是随园春美酒在今天的宴席上被喝了不少,他必然是大赚了一笔。

    特别是那些得了胜的将军们,今儿个高兴,也便有点放肆,动不动就对着酒坛子对吹,好像这些好酒不是他们花钱一般。

    对了,还真不是他们花钱,皇帝老儿赏的,不喝白不喝,不往死命了喝那都显得他们是傻瓜。

    所以酒过半酣,赵煦借醉回去休息之后,杨怀仁便来到武将们身边,大叫着什么“不醉不归”“喝得少的不是爷们”,煽动了几百个酒鬼跟着他发疯。

    疯就对了,百年一遇的大胜仗啊,不疯就出鬼了!

第1216章:对饮游师雄() 
再见游师雄,杨怀仁觉得老头苍老了许多,打仗操劳和在家闲养,差别太大了。

    这次宋夏大战,虽然他作为马步军总管不用亲自上阵杀敌,但老游是个较真的人,兵马的调配,一应的后勤准备都做的仔细,所以这三四个月的操劳,好像用去了他三四年的生命一般。

    别人老来白头,是一点一点的白,总有个黑白相间的过程,本来老游也是这样的,可一场战争下来,老游的头发还真是见了鬼了。

    倒没说操心劳神到一夜白头,可一头灰不拉几的头发是什么意思?

    游师雄见杨怀仁盯着自己的脑袋发呆,一口酒雾喷过来,“小子,看什么看?数老夫的头发吗?你数不过来的,哈哈。”

    杨怀仁和游师雄很亲近,是忘年之交,杨怀仁跟他相处自然心怀敬意,只是每次都被老游用老顽童似的方式给破坏了,所以他也便变得没大没小了。

    “老头!谁数你头发了,我是觉得你这老头头发很奇怪,你要么白要么黑,你这灰不拉几的,算怎么回事?”

    游师雄笑哈哈的,“想知道啊?哈哈,本来呢,老夫头发都快全白了,可这次打了打胜仗,老夫高兴啊,所以它们又要从新转黑,只是还没来得及,才转了一半,所以是灰色的。”

    “哈哈”,杨怀仁大笑,“是因为你升了官,才这么高兴吧?”

    “胡说!”

    游师雄道,“老夫快六十了才混了个直龙图阁兼领秦州,你小子年纪轻轻就比老夫官大,还有心思消遣老夫?”

    “你拉倒吧,我那官也就听着大,实际上毛的实际权力没有,怎么能比?对了,这次官家赐封你个洮县公,分了不少地吧?”

    游师雄虎着个脸,“洮州什么地方你比我清楚,那地方比环州还偏,能有多少食邑?倒是你封了北方王了不得了,是不是啊杨大王爷?”

    杨怀仁也佯作板起脸来,“总听着你这老头是在骂我。我要了地要做什么,你也知道啊,以后还要仰仗着你照顾呢。”

    游师雄呵呵笑了起来,“你捐了钱我在秦州盖了私塾,老夫答应你的事情自然不会不作数,何况圣旨都下了,我敢不配合吗?”

    “圣旨都下了?我还真不知道。”

    “老夫也看出来了,你现在啥都不操心了,安心当你的逍遥王爷。你过的倒是自在,只是劳累了你家的几个娘子,全是她们在操劳。

    圣旨虽然才下来,但准备工作,她们先前都做了不少了,人力物力财力你家都是响当当的,别说建一个做外贸生意的市镇,就算是建一座城,也就是一年的事情。”

    “唉……”

    杨怀仁叹了口气,“我家我说了不算,几位娘子也都能干,你说啥办法?”

    “得了便宜卖乖,说的就是你吧?”游师雄鄙视地瞪了一眼杨怀仁,接着无奈摇了摇头,“算了,你小子是个有福的人,连契丹公主你都能骗到手,契丹皇帝都抓不住你,你说这世上还有人能治你吗?”

    杨怀仁心说这都哪儿跟哪儿啊?说我把契丹公主骗到手,真是能扯,明明是契丹公主骗了我好不好?

    不过这种事,没法给跟个老头子说,说了只能让人家更看不起你,所以杨怀仁干脆默认了了事。

    只是忽然想起游师雄这老头正好活了六十岁,想想离现在也只剩下两三年的光景了,杨怀仁望着游师雄开心的样子,是又遗憾又担心。

    游师雄见杨怀仁发呆,端了两碗酒过来,“想什么呢?喝酒吧!”

    杨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