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7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很多事情他都是一个人在想,在尝试,至于能不能起到他预想中的效果,能不能得到一个让他满意饿结局,他也是不能保证的。

    所以杨怀仁相信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的道理,不论是老道士还是老和尚,他们从做人经验或者宗教思想的角度提出来的意见,杨怀仁也会去听,却思考。

    然后用他们的话中有建设性的观点和意见,去修正他的计划和实施方式。

    他尴尬的笑了笑,问道,“真人觉的呢?可行吗?”

第1649章:老道士的质疑(上)() 
笑天老道砸吧着嘴巴,微微抬眼瞅了一眼杨怀仁。

    杨怀仁迎着他的目光,笑得很坦荡。

    笑天老道这才开口道,“食物的道理,贫道自负是个天底下难得的大吃货,却也自知不可能和王爷相比。

    不过吃肉多的人容易胖,这个道理贫道还是懂的,至于糖有没有同样的效果,贫道说不好,王爷既然这么认为,贫道想来应该是不会错的。

    只是贫道觉得王爷用这个方式来削弱辽国的话,有点太理想化了,似乎不太现实。”

    杨怀仁点点头,在他心里,他的方法的确不是一个很快或者很容易见效的方法,而且将来做起来,也肯定会面临重重阻挠。

    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效果能不能达到他的预期,他也说不准,对他而言,尝试总比不做的要强。

    老道士觉得这个想法有点理想化,也不算是打击杨怀仁,这年代在正常人的眼光里,杨怀仁的方法确实太奇葩了。

    没等他发问,老和尚先质疑道,“贫僧觉得可行啊,不信你看看我,我就是喜欢吃肉喝酒,口味上也喜欢偏甜的东西,所以现在这身子,哈哈哈哈……”

    老道士也跟着笑了起来,“道理是没错的,但事情放在少部分人身上和放在一个巨大的整体上,是没办法说肯定能一样的。

    你们看看我,我同样喜欢吃肉喝酒,同样喜欢偏甜的食物,而且贫道的饭量也一点儿不必年轻人差,可贫道怎么就没有胖呢?

    这是不是说,每个人有不同的体质,这个道理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奏效呢?

    接着说辽国,贫道现在质疑王爷的特殊方式,还有其他的原因。就说着糖,在大宋都不是所有百姓都经常能吃得起的,到了辽国,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情况?

    贫道这些年云游四方,也去过不少次辽国,从贫道亲眼见到的情况来看,辽国百姓的整体生活状况,比大宋还有不小的差距。

    辽国百姓的贫富差距,比大宋的状况只能是更甚,加上辽国的糖价几乎是大宋的三倍甚至更高,普通百姓就更吃不起糖了。

    就算王爷财雄势大,也不见得有能力给所有辽国百姓发糖白吃吧?你赔一个月可以,难道还能一直赔下去?这一点就不现实。”

    杨怀仁本要开口,又被老和尚抢了话去,而且老和尚说的话也是他想说的话,仿佛老和尚变成了他肚子里的蛔虫一般。

    “老道士,你这话就说的太过了,哪里有请所有辽国百姓吃糖的道理?这是你自己的想法,把你自己带到沟里去了。

    其实完全不用那么做,契丹人喜欢甜味的东西,这是众所众知的事情,契丹人饮食习惯上就喜欢吃肉,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对比契丹人和宋人的体型,已经说名了问题,契丹人就是比宋人壮,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契丹人里也容易胖。

    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冬季寒冷的北方,为了在冬天抵御寒冷,契丹人一直以来都习惯了在秋季给牛羊,也给自己贴膘。

    所以很多契丹人到了冬天体型都明显胖起来一些,经历了寒冬之后,因为身体抵御寒冷消耗的大量的能量,所以体型到春天又渐渐恢复了去年秋天的状态。

    王爷的办法呢,在贫僧看来,就是让他们胖起来,然后就恢复不回来,一年胖一点,几年之后,契丹人的体型就没法看了。

    咱们大宋的军队为什么打不过契丹人?

    贫僧觉得并不是大宋的军人比契丹人差多少,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时战意,一是战马。

    战意呢,也就是战斗的意志,大宋的军人长期生活在一种相对安逸的环境里,大家长期如此,养尊处优惯了,等再次面临战争,军人都胆怯了,害怕失去以前的安逸。

    所以常常出现不战而退,望风而逃的局面。

    宋人也并不是都那样懦弱和胆怯,而是因为懦弱和胆怯,像传染病一样,一群军卒,只要有人开始懦弱胆怯了,其他本来勇敢的人,也会受到影响。

    有人开始逃跑了,其他人也瞬间没了原本还有一些的战意,也会跟着逃跑。

    大宋带兵的人喜欢守城不喜欢主动出击,其实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胆怯,而是这些当官的知道他们的手下将士里一定有懦弱的人。

    他们分不清是谁,但却知道一旦主动出击,胆怯的士卒就会成为害群之马,导致出击的失败。

    当官的不愿意看到失败,也不敢担当失败的责任,所以大家约定成俗一样形成了一个习惯,大家都不出击,都坚守城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战意是可以培养的,像王爷麾下的武德军,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将士们经历了严格的训练,当他们面对战争的时候,已经有了临危不惧的本质。

    当他们经历了真正的战争之后,这才发觉战争的可怕,没有他们想想的那么可怕,当所有将士都习惯了战争的气氛了,也就没有人再懦弱和胆怯了。

    不过要让大宋的所有军人都变的不再懦弱,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就连王爷,也没有办法改变所有的现状。

    第二便是战马了,契丹人战马多,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都可以上马变成骑兵,而大宋的战马太少。

    而且更严重的是,大宋的战马同样是懦弱的,马政的失策,导致大宋用了几十年养了数十万只会拉磨驮货,却不能被将士们骑乘的驮马。

    眼下除了京城禁军里的三万匹战马和武德军中的一万匹战马,恐怕贫僧再也想不起来哪里还有大量的战马了。

    对付辽国的铁骑,宋军就算步兵再多,在铁骑面前也没有多少抵抗力。

    当然,现在的马政也渐渐在改变了,王爷有了自己的牧场,大宋的战马也越来越多。

    而且王爷有了特殊的军器和战法,面对契丹铁骑,也不见得就完全处于劣势。

    加上王爷现在对付契丹人的计策,说不定过几年再看看,契丹人已经肥的骑不了马,或者马儿已经驮不动肥胖的骑士驰骋了。”

    。

第1650章:老道士的质疑(中)() 
老和尚话不多,主要是爱吃美食爱喝酒,杨怀仁也没想到他今天说出了这些话来,表面上是向着他说话,实际上却表现了一个知音才有的理解。

    杨怀仁道,“战意和战马,的确是咱们大宋军人和契丹铁骑之间的差距,不过以前这个差距很大,现在已经有了改观,开始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就说我这次带兵去交趾吧,之前武德军已经训练了两三年了,有些才被招揽进武德军的原来江南各地厢军的将士,也训练了近一年的时间。

    我不敢说通过对士卒的训练,就能完全改善他们以前松散和懦弱的面貌,但严格的军事化的训练,不但让他们体质变强了,也的确从某种方面,让他们的精神意志得到了加强。

    让从没上过战场的人一点儿都不害怕,那显然是不可能的,训练能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或者说一种本能的反应。

    军士们现在能令行禁止,到了真正的战场上,就算见了敌人还是会产生一些害怕的心理,也不会出现所有人都慌乱逃跑的情况。

    以我亲眼见到的情况来看,也许是交趾人没有契丹铁骑那么可怕,加上一些老兵在战场上对新兵的不断鼓励和呵斥,才稳住了大家的情绪。

    到我们打了第一场胜仗之后,将士们见识过了真正的血肉战场,他们也就不害怕了。

    我这么说还真不是为武德军说好听的,因为我本人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当初在清平关上,我也害怕,甚至被西夏人擂鼓进军的巨大声势吓得浑身哆嗦,可当我意识到我站在城关上退无可退的时候,我便忽然没那么害怕了。

    那时候的想法也很简单,该来的总是会来的,逃避也摆脱不了面临生死的命运,还要丢了自己的颜面,于是我才鼓起了勇气。

    真正打起仗来,人也就不怕了,也并不是不怕,而是顾不上害怕了,当鲜血四处飞溅的时候,人的精神状态会变得疯狂,自己被砍了都不会觉得特别疼。

    那时候脑子里唯一想到的只能是为了自己活下去,必须杀死敌人。

    经历过第一次之后,再见到鲜血飞溅的场面,我反而不觉得害怕了,而且是一点儿害怕的意思都没有,好像整个人都麻木了一般。

    武德军这次在交趾胜的太容易了,所以现在也不能保证他们将来就不会害怕,但我相信比起其他大宋的军人来,他们是历练过了的,也绝对是一支可战之师、能战之师。

    目前大宋的局面,指望所有的上百万的军人都成为精锐之师也不现实,但越来越多的军人经历了战场的磨练,已经比以前有了不小的进步了。

    起码以前那种遇见了契丹铁骑掉头便跑的情况,应该不会大面积出现了。

    这种进步其实也很有限,但有,总比没有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情况还会继续好转,直到我们的军人真正像个军人样子了,那也就不怕契丹铁骑了。”

    老和尚和老道士频频点头,表示认可杨怀仁的说法。

    杨怀仁接着道,“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获胜,方法说出来其实不复杂,无非是强大自己,削弱敌人。

    强大自己需要时间,也不见得一定能在面对契丹铁骑的时候就能战无不胜,所以同时做的,就是要削弱敌人。

    辽国的情况,真人既然有所了解,就应该知道,如今的契丹军队也是一天不如一天,早就没了当初的风光。

    在和平的日子里,大宋的军人享受惯了安逸的生活,契丹的军人同样也开始习惯没有仗打的日子。

    现在的所谓契丹铁骑,大多数也是没有大规模战争的经验的,平时打草谷这种事,是算不上战争经验的。

    当然,契丹的军队和我们大宋军队的情况还有所不同,相当一部分契丹军队并不是常备军队。

    他们和平的时候同样骑马放牧,骑马的技术能力还是非常强的,这一点我们大宋的骑兵还没法相比。

    所以在我看来,要扭转这种强弱局面,一方面要增加宋军战马的数量,通过训练让骑兵的战斗力增强。

    另一方面,用先进的战法和武器,来消除原本的骑兵和步兵之间的差距。

    这方面我再交趾试验过了新式的火器,效果还是不错的,交趾禁军中的万匹大食战马,正在陆续运回大宋来。”

    老道士惊讶道,“好事啊,贫道听说大食马体型健硕擅长奔跑,一点儿也不比契丹马弱呢。”

    杨怀仁笑道,“要是论体型的健壮和奔跑能力,大食马确实不错,不过大食马以前生活的环境和咱们大宋还有很大的不同。

    不论大食还是交趾,都是相对炎热的气候,将来如果用这批大食马去北方作战,还要训练它们,逐渐让他们适应新的生存环境。

    更让人开心的是,这批大食马里有不少数量,是没有阉割过的种马,通过这些种马,我们可以通过培育和杂交等方式,在短短数年内再增加不少的马匹。

    这批马匹加上朝廷在西夏俘获的战马,在经过几年的培育和繁殖,不久的将来,大宋缺少战马的局面能够得到很大的改善。

    到时候就算我们的战马数量依然没法跟契丹人相比,但应对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应该是足够了。”

    老和尚端起酒杯来祝道,“嗯,这一点还真是值得庆祝,来,干了这杯酒!”

    三人饮罢,老和尚又道,“不如你再给牛鼻子老道说说你是如何削弱敌人的。”

    杨怀仁点点头,说道,“原本要削弱敌人,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们动作太大,必然会引起辽国的察觉。

    而动作太小,又起不到预期中的效果,这一点曾经让我头疼不已。

    我从辽国回来之后,对在辽国的见闻深思熟虑之后,觉得契丹军队的实力虽然比之传说中的情况,并没有那么强大,但对比宋军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优势。

    我也曾经想过很多办法,试图来削弱辽国的军事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