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8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怀仁想了一下,还是引导式的提起了一件事,“听说你的书法得到了许多大家的认可?”

    提起这件事,赵佶竟有些骄傲,“这件事可不是小弟我自吹自擂,我自创的瘦金体,确实有种独树一格的韵味,被别人认可,似乎也是正常的吧。

    说起来这种新的字体,还要多谢哥哥,或许这件事哥哥已经忘了,但小弟却记得很清楚。

    当年我们俩从宫中出来一起乘车去随园,一路上哥哥和我闲聊了许多。

    当时的哥哥也许只是无意间说了几句话,却对我对书法的追求道路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今小弟的书法造诣,还要多谢哥哥当年的提点呢。”

    杨怀仁自然记得此时,当时他也是刻意对赵佶说了那些话的,只是现在,他不好承认,于是装作回忆当年的情景,却实在想不起来了的样子。

    他哂然一笑,“哥哥真记不起当年说了什么话了,不过既然能对你有益,那也算哥哥当年没有白说。”

    这话说的有点厚脸皮,不过赵佶听了却很开心。

    话题很快从争权夺利的烦扰转移到了书法和绘画艺术上,说起这些来,赵佶忽然间变得兴高采烈,也有点喋喋不休。

    杨怀仁觉得,他已经找到了属于他的快乐,这就很好。

    二人一直喝到半夜,赵佶已经喝醉了,嘴里依旧嘟哝着他最爱的书法和绘画,鼻子上都冒着酒泡泡,样子十分搞笑的睡了过去。

    杨怀仁唤了赵佶的仆从进来把他扶上了车驾,然后派人送他们去别院。

    风依旧很猛烈,凉意和沙尘让杨怀仁从酒醉中清醒过来,望着赵佶的车驾向黑暗的远处驶去,然后渐渐消失在视线之中,杨怀仁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他觉得,或许这一顿酒之后,这世上便少了一位昏君,然后多了一个艺术造诣和成就都颇高的艺术家。

    这对所有人来说,也许都是一件好事。

第1787章:懂事的大壮(上)() 
立冬的这天,天灰蒙蒙的,一场冷雨眼看就要来临。

    不知是不是受到了天色的压抑,整个城市都显得格外平静,杨怀仁的心情却有些紧张,除了平静的东京城私下里暗流涌动之外,武德军除水军外剩余将士陪同杨府家眷抵达了京城。

    安排大军驻扎的事情交给黑牛哥哥去办,杨怀仁向母亲说明了情况,便要带大壮进宫面圣。

    尽管早就得到了儿子的快马传书,可事到眼前,杨母却还是有种说不出来的难过。

    大壮不是她的亲生孙子,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不单单是依靠血缘关系来建立的。

    朝夕相处了七年多快八年的时间,祖孙俩之间的感情联系,也早已经超过了简单的血缘关系。

    在杨母心中,大壮就是她的孙子,而且是几个孙子里最乖的一个,可现在忽然要让孩子知道真相,回到他的亲生父母身边了,她又觉得不舍了。

    当然还有铁香玉,平素很坚强的一个女人,却整个人已经哭成了泪人儿。

    对她来说,大壮和大牛都是一样的,两个孩子从小被她抱着开始渐渐养大,她已经全然忘了大壮不是她的亲生骨肉。

    当然还有其他人。

    和睦一家人忽然要少了一个,放在谁身上都是难以接受的。

    可她们也知道,大壮的身份特殊,并不是她们想留下就能留下的,孩子也有权力知道他的亲生父母是谁,也应该让他回到亲生爹娘身边生活。

    感性和理智发生了碰撞,瞬时间便火光四射。

    大人或许还是能强忍心中不舍把理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可孩子们便做不到了。

    大官不知如何知道父亲要把二弟送走,忽然丢掉了当大哥的面子,转眼间哭得不可自抑,抱着杨怀仁恳求不要把弟弟送走。

    大牛甚至哭喊着说要走就让他走,不要把哥哥送走,几个女娃娃更是哭得死去活来,几只小手死死抓着大壮的衣衫,说什么都不肯让他离开。

    倒是大壮自己,望着父亲的眼睛,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杨怀仁知道大壮是几个孩子里最斯文,也是最明事理的,甚至比起他的大哥来,还显得沉稳了许多。

    孩子的天性,有基因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大壮便是如此。

    他身上流淌着高贵的皇族血液,却成长在杨家这种自由的环境之中,大壮没有兄弟们那种强健的体魄,却在读书和明理上,有更高的天分。

    他马上就要八岁了,但说起来还是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有些事,本来是不应该让他来承担的。

    可眼下的局面,杨怀仁也没有别的选择,只是有些话,他忽然不知道该如何跟这个喊了自己七年多父亲的孩子说。

    杨怀仁同样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大壮在他心里,也一样是他的孩子,他甚至有点后悔,让事情走到了这一步。

    他之前还在和赵佶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才没过多久,立即在他身上应验了。

    当他在赵煦面前时,他想到的自然是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还有他天下归一的大梦想,为了这个,他是觉得牺牲个人利益,那都是应该的。

    可事情真到了眼前,他却踟蹰了,脑海里又开始重新分辨当初的决定是不是正确的。

    可想来想去,还是没有答案,国和家,原本是相似的概念,并不存在矛盾的。

    但当现实走到你正对面,要你做出选择的时候,你却很难找到正确的答案,做出最好的选择了。

    这确实是人生中很难做出的选择,甚至不能用大义和私情来描述,父子之间的情感,纯粹的容不下一粒沙子。

    杨怀仁这个当爹的人,也同样理解其他父母的心情,特别是赵煦和孟皇后,赵煦或许只是因为他尚有龙种在世,可以继承他的皇位而感到欣慰。

    孟皇后便截然相反了,她的确希望她的儿子能继承大统,但内心里,确实希望孩子能得到平安快乐的人生的。

    她的内心里应该有和杨怀仁一样的纠结,她可以不在乎自己曾经受过的冤屈,也可以继续青灯古佛一辈子安安静静渡过残生。

    可是孩子呢?孩子是怎么想的?做父母的也不能粗暴的替孩子做出人生的选择。

    杨怀仁想到这里,忽然笑得有点苦涩,尽管大壮还小,但他却忘记了,有些事,是不是该先问过他的意见呢?

    房间里只剩下杨怀仁和大壮,杨怀仁道,“大壮,有些事,爹爹觉得是时候让你知道了。”

    大壮很自然的点点头,仍然稚嫩的声音问道,“父亲说的是孩儿的身世吗?”

    杨怀仁竟被问住了,这件事在家里从来没有被提及过,整个杨家从主人到仆子丫鬟,也从来没有人敢冒犯杨怀仁去闲谈这件事。

    那大壮又是如何知道的?

    是谁不小心说漏了嘴,还是他自己察觉到了什么?

    杨怀仁心中苦笑,也许大壮从最近发生的事情里,已经推断出了一些事,只不过他还不能完全想清楚罢了。

    杨怀仁看着面前还不到八岁的儿子,脸蛋儿还是那么稚嫩,眉眼之间表露出来的,还是一个孩子的那种无忧无虑。

    一想到将来他成了大宋的皇帝,杨怀仁忍不住想,难道是他的决定是错的?

    就这么剥夺了一个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甚至是他一生的轻松和快乐,连他自己都觉得当皇帝是个苦差事,他都不愿意去做,却为何要把一个年幼的孩子推出来?

    他这个当爹的,那可真是太不称职了。

    大壮也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看到父亲纠结和难过的神色,他竟走过来伸出两只小手来按在了杨怀仁的两边太阳穴上。

    “父亲操劳了,儿子给您按一按,会舒服好多的。”

    杨怀仁不禁莞尔,然后低头把脑袋向前凑了凑,让大壮能够得着。

    大壮替父亲按摩的手法似乎很熟练,应该是平时就替奶奶和母亲揉按过。

    杨怀仁自然也是非常舒服,有那么一秒钟里,他也觉得似乎时间的烦恼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这一刻他内心里忽然感觉很暖,然后很热,好似心中生出了一个太阳一般。

第1788章:懂事的大壮(下)() 
感受着大壮两只小手的力量,杨怀仁的内心也忽然间融化了。

    不自觉地,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可想说的话没有说出口,他只是猛地把儿子抱紧了怀里,说了句,“好孩子,好孩子……”

    反倒是大壮反过来安慰父亲道,“父亲不必难过,孩儿都懂的……”

    杨怀仁明白这是大壮故意在安慰他,连他都无法面对的事情,一个不到八岁的孩子,又如何真正去理解其中的内涵呢?

    可事到如今,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苏公公已经带人在外等候多时,杨怀仁也只能理清思绪,把真相委婉地说出来。

    他指望大壮在这样的年纪能全都明白为什么发生这种事,也不指望他能理解自己,还有他的亲生母亲孟皇后。

    只是把他应该知道的说出来,他要作何选择,全凭自己。

    杨怀仁把大壮是如何出生,到如何来的杨家成了他的儿子,如今大宋和官家面临什么样的局面,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事情有些复杂,时间有点紧迫,杨怀仁没办法一一给他解释事情发生的原因和详细的来龙去脉,只能按照时间线,把事实叙述出来。

    大壮很安静,还不时地点点头算是对父亲的回应,可他的表情却很淡定,没有一丝难过或者惊讶。

    这让杨怀仁很是诧异,对一个不到八岁的孩子来说,能有这样镇定的心性,的确是太难得了。

    他甚至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比起他的父亲赵煦和其他几位皇叔来说,大壮都有一种让人不得不佩服的个人魅力。

    他很沉稳,沉稳得犹如泰山崩于前而不惊,换了别人听了曲折离奇的身世,应该是恍恍然不知所从,甚至惊恐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可大壮就是那么淡定,他听得很认真,应该是理解了事情的大致经过,可就是没有任何吃惊的感觉。

    杨怀仁忽然有一种感觉,这样的人当皇帝,才是天下明主的最优人选。

    从大壮身上,他的确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比如天然的来自孟皇后的血脉,让他身上有有孟皇后那种镇定和仁慈。

    在杨家长大,让他从杨怀仁身上学会了变通和坚毅的性格,从母亲铁香玉身上,也学到了勇敢和坚强。

    当这些优点共同汇聚到一个孩子身上的时候,那么大壮现在表现出来的淡定,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大壮本身就是皇族血脉,他大概遗传了他祖辈开国创业时的那种舍我其谁的气场,这是他的父辈这一代养尊处优惯了的人身上所不具备的。

    他虽然生活在杨家,可杨怀仁对孩子们的教育从来都是穷儿富女,对几个女儿他略显宠溺,可对儿子,他是相对严厉的。

    杨怀仁也从他的成长经历里,认同了慈父多败儿这句话。

    他的父亲虽然只是个胡同餐馆的厨子,可他从小到大,都是在一种严苛的父爱之中。

    他不是没有埋怨过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他小时候对他那么严厉,可真正长大之后,一直到他穿越到大宋,他才明白这是为什么。

    父亲的方式或许略显严苛,可正是这种严苛,让他有了在大宋生存的资本,如果他的父亲对他娇生惯养,或许这会儿他已经死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了。

    他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厨子,也全拜他父亲当年对他的严厉所致。

    父亲的思想观念或许是老派的匠人风格,也正是因为这样,父亲对他的严厉,是为了让他长大成人之后能有在世界上生存的一技之长。

    这种父爱,也许孩子在小的时候不太容易理解,但却是简单纯粹,而且能让孩子受益终生的。

    这种严厉也激发了杨怀仁几个儿子的本能,他们一个个的渐渐长大,没有一个是那种柔弱无骨的软柿子。

    即便大壮是几个孩子里身体最差的,可他仍旧成长成了一个性格坚毅的人。

    故事讲完,杨怀仁关注着大壮的一举一动,依旧害怕他接受不了,脸上的那种淡定,也或许是崩溃之前最后的平静罢了。

    可大壮并没有爆发,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里也溢满了泪水,接着他退后两步,恭恭敬敬地跪在了地上,连连给杨怀仁磕头。

    大壮很用力,脑门上都磕破了,渗出了几缕血丝。

    杨怀仁很欣慰,一个感恩的孩子,永远不会坏到哪里去,他如果将来能成为大宋的皇帝,不管能有什么样的成就,却一定是位仁君。

    杨怀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