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9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后来他们一想,觉得杨怀仁送来的豆腐干,应该和伙头营那帮笨蛋卤制的味道应该不一样,便小心地尝了起来。

    这一尝不要紧,他们的表情也从起初的半信半疑,变成了欣喜,一个小兵甚至开心的叫道,“这豆腐干太好吃了,要是不说明了,我都不认为这是豆腐做的,明明就是一股浓厚的牛肉的味道!”

    其他几个人也仔细品尝了一下,发现果然如小兵说的一样,杨怀仁给他们的豆腐干真的是太美味了,甚至他们觉得,比真正的牛肉的味道还浓厚。

    杨怀仁看见别人吃自己做的东西能发出啧啧惊叹,心情大好,“我给大家带来了不少这样的豆腐干,这段日子,大家先用这些豆腐干将就将就吧。”

    王庆也尝过了豆腐干,确实是美味,但他作为将领,自然和普通的士兵想的不一样。

    在他看来,武德军的将士们能拥戴杨怀仁,也不仅仅是杨怀仁的亲和力了,军中有句俗话说得好,能在一口大锅里搅马勺的,那都是兄弟。

    杨怀仁就是把武德军的士卒当做了自家的兄弟,能身体力行地和将士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这才让武德军的将士们对杨怀仁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而且杨怀仁能在大年三十带着这么好吃的豆腐干来看望将士们,这就是他关心士卒的表现了。

    再一想武德军的将士们平时就是吃这个的,王庆都觉得,如过能让他也天天吃上这么美味的食物,他也愿意对杨怀仁誓死追随。

    

第1945章:唠家常(上)() 
杨怀仁最初准备用这些牛肉味的豆腐干来慰问禁军的将士们,也只是出于皇帝大丧期间将士们没有肉吃,他尽量给将士们改善一点伙食的目的。

    可没想到的是,豆腐干的作用不仅如此而已,将士们尝过了杨怀仁送的豆腐干,对杨怀仁的看法和态度也大大的改变了。

    虽然杨怀仁特制的豆腐干比较美味,但实际上也并不是什么贵价的食物,或者可以说非常的普通,只不过用他的方式做出来的豆腐干,味道比较好而已。

    但正是豆腐干这种不起眼的食物,除了让将士们的味蕾得到了满足之外,同时也给了将士们很大的精神上的满足。

    而杨怀仁所得到的,就更多了,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不熟悉的人之间,总是会存在一层膜,这层膜让大家变得陌生,或者小心翼翼地提防着别人,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让这层隔阂在人们之间的膜消失,方法有很多,交流或者沟通,真挚的互相坦诚都是很常见的方式。

    但今天美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也可能是将士们青菜豆腐吃的太久了,偶然有了肉的味道,确实让他们食欲大开。

    本来杨怀仁进来的时候,营帐里的十几个兵士也正好在吃饭,只是看样子大家胃口都不太好,饭只吃了不到一半,菜更是没怎么动的样子。

    可现在在杨怀仁的鼓励下,那些小兵也不再拘束了,就着豆腐干,又端起饭碗来吃了起来。

    有了下饭的菜,将士们果然吃的狼吞虎咽起来,很快就把原本难以下咽的饭吃了个干净。

    杨怀仁见他的豆腐干得到了将士们的认可,便命王庆去把一大车的豆腐干分给本营的将士们,也命亲兵去其他的营地,每个营地都留下一车豆腐干。

    西大营人很多,杨怀仁带来的二十几车的豆腐干,也只够每个营地都分一车。

    过年前这段日子,羊乐天和随园的厨子们做了这么多豆腐干,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再多的话,恐怕随园的牛肉汤也不够用的了。

    所以杨怀仁觉得,他这些豆腐干分到每一个将士手上,其实也并没有多少,就算将士们省着吃,大概也就能吃个两三顿的样子。

    不过这些豆腐干能带给将士们的,却是过年期间难得的美味,让他们还记得眼下是过年,不管外边发生了什么事,过年那种好心情还是要有的。

    当然,将士们也会感激杨怀仁在这种时候还能想着他们,不再认为他们在杨怀仁眼里,完全没有原来武德军系的人那么重要。

    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古代带兵的人,便更要在意将士们的心理状态。

    打仗的时候当将军的能一马当先勇往无前,那么他手下的将士自然也能鼓起勇气跟着他冲锋杀敌。

    平时的生活和训练中,当将领的能和士卒吃住在一起,能真的关心将士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家庭,把他们当做兄弟一样的看待,将士们才会真的爱戴他们的长官,愿意跟着将领们同生共死。

    道理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如今的将领们也不是不明白这些道理,只是明白和做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战时能勇往直前也许现在的将领还都能做到,可生活中关心每一个手下的士卒,对这些武将来说,就有点难了。

    地位的差距决定了让地位高的人放弃更好的生活,去按照地位低的人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很少有人会愿意的。

    连杨怀仁也自认他也没法完全做到,但尽量去关心将士们,他还是可以做的更多的。

    慰军也不是巡营,他不需要每个营地都去视察一番,在将士们面前说些场面话客套话来提升他的形象和将士们心中的地位。

    只要他愿意拿出一份真心去关心将士们,杨怀仁相信将士们也一定会感受到的。

    王庆和跟随杨怀仁来的一半亲兵去给各个大营送豆腐干了,杨怀仁留下来和营帐里的这些小兵们聊天。

    既然现在是过年,杨怀仁也不愿自讨没趣再去聊些将士们平时训练的事情,而是着重关心他们眼下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所以他更关心每一个将士的家庭和家人的状况。

    将士们也很好奇,杨怀仁作为大帅,不关心他们平时训练的情况,反而笑嘻嘻地跟他们唠家常,这是他们以前所没有经历过的。

    别说唠家常了,本营的将军校尉的,基本也不会去过问将士们的家庭和私生活的情况。

    一开始大家还有些不好意思,后来一个小兵大胆的聊了起来。

    小兵姓王,老家就在京畿路,不过是一个比较偏的小村子,所以家里也是穷苦人家。

    穷人家的父母也没读过什么书,所以给孩子们起名字也简单,小兵在家里排行老大,所以父母就给他起了个王大毛的名字。

    王大毛家里七个兄弟姐妹,五个男孩两个女孩,可以预见的是,他的弟弟肯定是从大到小排下去,叫什么二毛三毛之类,而两个妹子,就更难有正式的名字,父母就大花小花的叫着。

    王大毛家里也有地,不过不多,每年的收成差不多是个定数,他们家九口人基本上不太够吃的,平时挖些野菜填补,也算是能勉强过活。

    当然这是年景好的时候,要是遇上旱了涝了等天灾,地里的收成少了,一家人就得挨饿。

    他们家就是因为前几年遇上旱灾地里没什么收成,跟村里的地主赊了粮食救急,后来还不上,便让他和他二弟出来从了军。

    这种情况在穷苦人家算是比较常见,穷苦人家孩子多,能送出一个去奔前程的,家里就少了一张吃饭的嘴。

    而且孩子参军的时候,是可以从官府拿一点钱的,孩子在军队里吃皇粮,还有军饷拿,懂事的孩子还会省下钱来往家拿,所以参军当兵,对穷人家的孩子来说,是个挺不错的出路。

    王大毛十四就参军了,现在才十九,就已经是当了快六年兵的老兵了,现在仗着他们兄弟俩当兵攒的饷钱,不光替家里还了地主的债,去年还给家里凑钱翻盖了房子。

第1946章:唠家常(下)() 
杨怀仁听罢称赞道,“这样就很好,也许有的人生下来就是富家子弟,能过上锦衣玉食的好生活。

    可天底下这样的人能有多少?大多是还是寻常老百姓,也许是个庄户人家,也许是个做工的工匠人家,大家并不是多么富有的。

    我们可以抱怨上天的不公,没让我们投胎在一个富贵人家,可这种抱怨没有任何用处,更不会改变我们生活的现状。

    但我们每个人,都有手有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我们的人生,改变我们的亲人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活在这个世上的意义。

    你们也许都知道,我这个大帅也不是投胎在有钱人家的,我家里说白了就是庄户人家,家里也许还有些地,可日子过的也是刚能吃饱饭而已。

    我爹死的早,我娘为了让我有个好前程,便把所有的钱拿出来供我读书,争取让我长大了能考个功名,能过上好日子,能光宗耀祖。

    可惜我不争气,书读的也不怎么样,不过学了点厨艺,加上一些运气,到现在也算是能光宗耀祖了。”

    杨怀仁这么说目的是为了鼓励将士们乐观的对待生活,当然他说这些话还是有些心虚的。

    如果他不是穿越的,有后世的许多厨艺知识和见识,怕是在古代生存的话,能不饿死就烧高香了,哪里有现在的地位和好生活?

    一个年纪看上去三十大几的老兵道,“大帅说的在理,不同人不同命,啥人也都有不同的活法,埋怨天是没有用的。

    人得有点念想,让这个念想催着自己去下大力,当兵也好,当工匠或者当庄户也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才是最实在的。

    大毛是个孝顺孩子,去年来了咱们虎骑卫,是这小子真的有这个能力,所以他能当咱们的火长。

    他攒了钱让老乡送回家里,家里用这钱翻盖了房子,爹娘和兄弟姊妹能住的安稳些,不光他高兴,咱们这些同僚,也替他感到高兴。

    大帅说的不错,这就是好日子了,咱们大家也要多多下力,让咱们的家人也过上更好的日子。”

    杨怀仁点点头,“说的不错。”

    再看向王大毛的时候,杨怀仁还真是有点刮目相看的意思,这里坐着十几个士兵,应该是一火的人,王大毛论年纪应该是最小的两个小兵之中的一个了。

    但他竟然是这火人的火长,上了点年纪的老兵也都很服气,认可他这个火长,可见王大毛的本事一定是让大家都认可的。

    杨怀仁从这里边想到的,是这些最寻常的禁军将士们,其实都是不错的汉子,他们也大都来自大宋最普通的庄户人家庭。

    出来参军当兵是为了家人,当了兵也念着家人,怀着一颗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单纯的心,这就是常说的那些最可爱的人。

    也许有些人因为跟错了人,或者受了蛊惑,跟着某些人做了错事,但从根本上来说,大宋的普通士卒和其他朝代的士卒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之所以大宋的军队显得羸弱,更多的是上层的领导和管理阶层的问题,比如那些当官的大都来自勋戚贵族家庭,他们自身都不能吃苦,指望他们把这些朴实的士兵组合起来打造成一支强军,显然是可笑的。

    杨怀仁想起不久前和高家父子谈论的军队管理人才的问题,现在更觉得大宋的军队实力的提升,问题不在普通的将士们身上,而在管理者身上。

    只有尽快的改变这一点,将士们军事素质的提高,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

    以前困扰了杨怀仁很久的事情,现在似乎让他有了点眉目,武德军或许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武德军之所以能快速的强大起来成为一支强军一支铁军,除了严格的纪律性和训练之外,管理者对一支军队素质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

    杨怀仁的兄弟们自然不必多说,他们本身就是武艺高强之辈,也有心在兵法上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

    那些军中的将门勋戚之后,一开始或许也有不少京城纨绔子弟的那些臭毛病,但经过一番改造之后,同样可以成为不错的将校。

    另外就是杨怀仁一路收编和招安的一些江湖人士了。

    那些人个人能力都很强,只不过以前缺少纪律而已,经过在军队中的改造,他们懂得遵守军纪服从命令之后,比一般的将领还要更强一些。

    像水军中海盗出身的彭保,如今治军和作战的能力一点儿都不在将门之后徐泾和史云之下。

    还有哪些被配军的一些人,他们是犯过错,同样在武德军这个大熔炉里过了一遍炉火的锤炼之后,也变成了很好的基层军官。

    正是有了这些各层次的管理者,武德军才日渐强大,并成为大宋最强的军队。

    也许武德军的例子还有些特殊,但根本的道理是相似的,将来在军队改造上,杨怀仁愿意在管理上多下一些功夫,相信大宋的军事素质会提升不止一个台阶。

    给了杨怀仁信心的,也不仅仅是武德军这个成功的例子,而是现在他眼前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